安德魯說,「我對中國國家大劇院的理解主要有4點:第一,地點決定了它的象徵意義:旁邊的人民大會堂象徵國家的最高權力,而大劇院則應該成為文化的代表;
第二,它是一個新的、龐大的重要建築,一個可代表新世紀的建築,一個傾注了人們強烈願望的建築;
第三,要有完備的社會功能,就是說,好用,而且人們愛用;
第四,外觀要吸引人,有文化感、歷史感。」
「建築藝術與其他藝術一樣,有許多是跨越國界的、全人類的東西。每個國家的建築都要從其他國家的建築藝術中學習、借鑑,自己的藝術也會為別的國家所借鑑。對業主的意見,不能簡單、機械地迎合,而要抓住其精髓,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你的方案出來之後,才會令對方恍然大悟似地回答『我們想要的就是這個!』就像是一個小夥子對別人描繪他未來妻子的模樣:棕色頭髮、藍眼睛、小巧玲瓏,而最後他卻與一個金黃頭髮、黑眼睛、身材健美的女孩結了婚。為什麼?因為愛情。原來的想像沒有愛情,只是一種憧憬、願望而已。」
「我也曾按照業主委員會當初對設計方案的要求:『一看就是個劇院;一看就是個中國的劇院;一看就是天安門旁邊的劇院』來做我的設計,但是苦苦地被禁錮住了,設計出來的東西很不滿意。後來我明白了,思路要打開,不能受字面的限制。」
在人民大會堂西側,一大片草地圍繞一個方形湖泊,湖上是一座由玻璃等材料組成的半透明、橢圓型、外殼呈銀白色、曲線的構圖則像是含苞欲放的花朵的建築物,這個建築物和地面不相連接,它就像是橫空出世、浮出藍色水面的一顆珍珠,來劇院的人由長60米的透明水下長廊進入大劇院,通道上方則是湖水,在冬季,北京人可在上面滑冰。這就是記者面前這位談吐文雅、氣質浪漫的法國人給我們設計的中國國家大劇院。
安德魯說,「天安門廣場上,不僅有天安門城樓、紫禁城等古建築,也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等現代建築,原來的風格已經變了,政治性很強。新世紀裡再在這裡建一座有強烈文化象徵的建築,是需要勇氣的。我很佩服專家委員會的勇氣和開放的眼光,通過和他們的交流,現在的設計比我過去想到的實際上走得更遠、更豐富。」
「我的設計為天安門廣場添了一些水,可以起到改變人們生活環境和景色的作用。大劇院的水下入口是我的得意之作,也是我設計中的重要部分。我要讓人們有這樣的感覺:首先,要讓人們有進入到這個『殼』裡去發現什麼的願望;而當你從水下進入這一藝術殿堂的時候,你馬上就明白了,這與你去購物中心不一樣,與你去參觀歷史古蹟也不同,這裡全改變了,你的精神要有所變化,你要有一些新鮮的感覺。這是一個有夢幻色彩的地方,你應該為此有所改變。而通過這樣一個抽象的、簡單的、夢一樣的入口,進入到大劇院裡面之後,又應該讓人感到生命、活力、豐富和魅力無窮。還有,大劇院應該是人們常來常往的地方,不一定每次都是為了來看戲或聽音樂會,也應該是一個值得參觀的地方。」
風格浪漫、美輪美奐的中國國家大劇院由歌劇院、音樂廳、戲劇院和實驗小劇場及相應的配套設施組成,共6000多個座位。安德魯說,「4個劇院應各有特色,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都像會議大廳。4個劇院之外的空間、走廊等,應稱作是『第5劇院』,也要有特色和魅力。」
法蘭西建築科學院院士保羅-安德魯生於1938年,先後畢業於巴黎國立綜合工科學校、道路橋梁學院和巴黎國立美術學院,這都是法國乃至歐洲首屈一指的專業學院。他30歲時獲得國家建築師文憑,以後一直在巴黎機場公司工作。多年來,安德魯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國:與人合作的法國巴黎「新凱旋門」德方斯的大拱門、日本大阪海洋博物館、英法海底隧道法方終點站、中國廣州新體育館……當然,最多的還是飛機場: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機場、埃及開羅機場、坦尚尼亞三蘭港機場、日本大阪關西機場、汶萊機場、中國三亞機場等等。
其中的傑作是巴黎戴高樂機場及上海浦東新機場。他曾榮獲許多國際建築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