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一部名為《李衛當官》的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由於太過火爆,接連出了四部,劇中的李衛出身低微,家世貧寒,與其母四處流浪,其母因哄搶糧食被判斬立決,萬般無奈的李衛假扮欽差,並偷走真欽差的尚方寶劍,誰知誤打誤撞,進入仕途,開啟了傳奇人生!
那麼歷史上真有李衛其人嗎?答案是有的!李衛乃清朝名臣,三朝元老,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其一生雖沒有影視劇中那般傳奇,卻也稱得上「波瀾壯闊」!
入仕伊始
李衛是江蘇人,家族世代經商,頗有資產,並不向電視中描述的那般家世貧寒。不過古代「士農工商」四大階層中,商人地位最低,所以李衛一直謀求步入仕途!
李衛天資聰穎,卻不好讀書,甚至大字都不識幾個,靠讀書入仕是走不通了,好在李衛家底豐厚,康熙五十六年,靠「捐資」謀了個兵部員外郎的官位,總算步入了仕途!
兵部員外郎聽起來挺唬人,其實就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虛職」,清朝雖然「捐官」盛行,但科舉入仕才是正途,「捐資」所得官位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類似於現在的「名譽會長」等虛職。
破格提升,實權在握
經商之人「捐官」只為提高家族的社會地位,並不求在仕途上有多大建樹,李衛不同,他是真想有所作為,所以儘管員外郎沒有多大權力,他卻將其當成自己的跳板,認真對待,勤勤懇懇,於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凡的業績!
康熙五十年,由於政績非凡,李衛被破格晉升為戶部郎中,此時的他年僅32歲!清朝的戶部郎中為正五品,兵部員外郎為從五品,從品級上來看,不過升了半級,但從權力來看,可謂是天差地別,員外郎手中無權,戶部郎中卻是手握銀糧實權,至此,李衛才算真正邁入權力機構!
那麼戶部郎中一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清朝中央架構參考「三省六部制」而設,六部長官為尚書,六部之下設各司,分管具體事務,司的最高長官即為郎中,也就是說,郎中是一部之中僅次於尚書的實權人物!
清朝的戶部掌管天下錢糧,職能與現在的財政部類似,也就是說,戶部郎中相當於現在財政部下設各司的司長!從級別上來說為「正廳級」,相當於一般地級市的市長!想像一下,一個「野路子」出身的32歲的地級市市長,是個什麼概念!
平步青雲
李衛入仕之時已是康熙晚年,雖然有所作為,但也只做到了戶部郎中,其仕途真正騰飛始於雍正年間!
雍正帝即位後,李衛被任命為雲南鹽驛道,由於在任時政績非凡,於雍正二年被提拔為雲南布政使,清朝的布政使為從二品,主管一省財務稅收,真正的實權人物,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
此後李衛仿若開掛一般,以平均一年晉升一次的速度,於雍正十年,出任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什麼概念?
《清史稿·職官志》記載,總督「掌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
清朝明確規定總督和巡撫為省級最高軍政長官,而總督一般能能管兩三個省。歷史上能夠擔任直隸總督一職的,無一不是「風雲人物」,比如曾國藩,李鴻章,再比如袁世凱!
至此,李衛的仕途達到了鼎峰!
從康熙五十年開始,到雍正十年,期間不過十餘年的時間,李衛從正五品的戶部郎中到總督幾省的封疆大吏,靠的是什麼?要知道李衛大字都不識幾個!
首先肯定是李衛的個人才能
李衛雖然「目不識丁」,卻天資聰穎,頭腦靈活,於政務方面極有天賦,最擅處理鹽政。
清朝「鹽鐵官營」,鹽政乃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當時私鹽泛濫,國家財政入不敷出,李衛最擅鹽政,自然平步青雲!
其次就是雍正帝的用人政策
據《清實錄》記載:雍正曾經對大臣說:「敷政之道,用人為本,其餘皆枝葉耳。」
正是雍正「任人唯賢」的用人理念,使得目不識丁,「野路子」出身的李衛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
乾隆三年,李衛病逝!縱觀其一生,可謂波瀾壯闊,「虛職」入仕,破格提拔,僅十餘年,官居直隸總督!實非凡人!
參考資料:《清史稿·職官志》 《清實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