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身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一代名臣,和雍正朝名臣鄂爾泰、田文鏡並稱為「雍正帝三大寵臣」,但凡有反映雍正朝時期的影視作品或者小說傳記,李衛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作為雍正皇帝的「改革先鋒」,李衛的仕途生涯和鄂爾泰、田文鏡極為相似,康熙朝默默無聞、雍正朝飛黃騰達、乾隆朝落得善終。
在諸多影視作品的演繹中,李衛都有一個幾乎固定的出身,那就是因家鄉遭災而無奈流浪行乞的乞丐。但在清朝歷史上,李衛並非乞丐出身,而是出生於江蘇豐縣的一戶富商家庭。歷史上的李衛,確實識字不多,但奈何家裡有錢就直接買來一個「員外郎」的官缺,正式步入仕途。
李衛的仕途生涯
康熙五十六年,30歲的李衛「捐官」成為「兵部員外郎」,一個從五品的實權官職。根據《清史稿·職官志》的記載,「員外郎」乃係「郎中」的副職,「郎中」具體負責某司事務,基本類似於現在各部的司長,行政級別稍低於正廳級。
也就是說,李衛直接買了一個副司長的官職。就此來看,李衛的家境絕不是一般的「殷實」,而是「巨富」之家。
兩年以後的康熙五十八年,李衛升任「戶部郎中」,由副司長升任司長,而且還是財政部的司長。也正是在「戶部郎中」任上,時為雍親王的皇四子胤禛對李衛有了初步了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皇四子胤禛接過康熙皇權,登基為帝,是為雍正皇帝。隨後,因怡親王胤祥舉薦,再加上對李衛的充分了解,雍正皇帝將其直接任命為「直隸驛傳道」,從「正五品」直升「正四品」,行政級別升級為正廳級加;沒等李衛赴任,雍正皇帝又將其改任為「雲南鹽驛道」,雖然級別未變,但手中權勢更盛。
雍正二年,因為在「雲南鹽驛道」任上的優異表現,李衛被任命為「雲南布政使」,品秩升為「從二品」,基本類似於現今的雲南省省長,正部級。
雍正三年,李衛升任「浙江巡撫」,因「雍正元年,定巡撫加銜制」,所以此時的「巡撫」可以加之「兵部侍郎」或者「副都御使」銜,品秩升級為「正二品」,行政級別為副國級,基本類似於現今兼任國務委員的省委書記。
注意,從「雲南布政使」調任「浙江巡撫」,不光是官職、級別上的升遷,而且還有著從「西南邊陲」調任「天下錢糧重地」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從此時起,李衛就已經成為備受雍正皇帝信任和倚重的寵臣之一。
雍正四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基本類似於江南地區最大的央管鹽企一把手;雍正五年,李衛升任「浙江總督」,因「康熙三十一年,定總督加銜制」,所以此時的「總督」可以加之「兵部尚書」或者「右都御史」銜,品秩升級為「從一品」,行政級別稍低於正國級,基本類似於地方局書記。自此,李衛手握浙江一省軍事、民政、財賦、鹽政、海塘工程大權,再加上雍正皇帝的絕對信任和倚重,已然成為實際上的「浙江土皇帝」。
雍正六年,雍正皇帝又任命李衛「統管江南七府五州盜案」,並且明令「江南文武各官受其節制」。也就是說,正式升級為「江南總鋪頭」的李衛,已經成為江南地區絕對的實權官員,一時無兩。在此期間,李衛還絕對掌握了江南地區最大的民間幫派——「漕幫」,並藉助「漕幫」的勢力和影響嚴密掌控江南官員、富商、士紳們的動向。此時的李衛,已經成為雍正皇帝在江南半壁的代言人。
雍正七年,李衛被加封為「兵部尚書」,成為兼任國防部長的副總理;而後,加授「太子少傅」,等於又兼任了總工會主席。雍正十年,李衛短暫署理「刑部尚書」以後,出任「天下督撫之首」——「直隸總督」。
李衛所任官職綜述
從「從五品」的「兵部員外郎」,到「正五品」的「戶部郎中」,李衛僅用了兩年便完成了從部門副職到正職的關鍵提升。被外放任職時,李衛又得雍正皇帝恩寵,連升兩級並任實權官職,這對於一個外放官而言,絕對是一個大展拳腳的絕技機會和巨大平臺。
在「雲南鹽驛道」上的優異表現,讓李衛正式進入急於培植自身政治勢力之雍正皇帝的視線。如此情況下,李衛自然會被放在更能體現其自身才能的崗位上,類似於雲南省長的「雲南布政使」自然而然就會落在李衛的頭上。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一下,「雍正帝三大寵臣」中的鄂爾泰、田文鏡、李衛均擔任過執掌一省錢糧、民政、賦稅的「布政使」,這也直接說明了即位之初面臨財政危機的雍正皇帝對心腹重臣的基本要求——必須具備理財之能。曾在戶部任職的李衛,恰好迎合了雍正皇帝的喜好,這是命運使然,更是李衛「實心任事」的必然結果。
也正因如此,李衛才會被雍正皇帝派遣到「天下財賦重地」——浙江,出任「浙江巡撫」並逐漸升為浙江一省的絕對一把手,為雍正皇帝牢牢把控住江南半壁。
正如乾隆皇帝對其「實心辦事,宣力封疆」的至高評價,李衛雖非正途出身,但卻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正做到了「忠君愛民」。就此來看,李衛能躲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歷史循環,能得乾隆皇帝厚待,也絕非偶然!
參考文獻:《清史稿·李衛傳》、《清實錄·世宗實錄》、《小倉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