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外郎、郎中、布政使、督撫,李衛歷任官職都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2020-12-22 清朝那些人

李衛,身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一代名臣,和雍正朝名臣鄂爾泰、田文鏡並稱為「雍正帝三大寵臣」,但凡有反映雍正朝時期的影視作品或者小說傳記,李衛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作為雍正皇帝的「改革先鋒」,李衛的仕途生涯和鄂爾泰、田文鏡極為相似,康熙朝默默無聞、雍正朝飛黃騰達、乾隆朝落得善終。

在諸多影視作品的演繹中,李衛都有一個幾乎固定的出身,那就是因家鄉遭災而無奈流浪行乞的乞丐。但在清朝歷史上,李衛並非乞丐出身,而是出生於江蘇豐縣的一戶富商家庭。歷史上的李衛,確實識字不多,但奈何家裡有錢就直接買來一個「員外郎」的官缺,正式步入仕途。

李衛的仕途生涯

康熙五十六年,30歲的李衛「捐官」成為「兵部員外郎」,一個從五品的實權官職。根據《清史稿·職官志》的記載,「員外郎」乃係「郎中」的副職,「郎中」具體負責某司事務,基本類似於現在各部的司長,行政級別稍低於正廳級。

也就是說,李衛直接買了一個副司長的官職。就此來看,李衛的家境絕不是一般的「殷實」,而是「巨富」之家。

兩年以後的康熙五十八年,李衛升任「戶部郎中」,由副司長升任司長,而且還是財政部的司長。也正是在「戶部郎中」任上,時為雍親王的皇四子胤禛對李衛有了初步了解。

雍親王胤禛劇照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皇四子胤禛接過康熙皇權,登基為帝,是為雍正皇帝。隨後,因怡親王胤祥舉薦,再加上對李衛的充分了解,雍正皇帝將其直接任命為「直隸驛傳道」,從「正五品」直升「正四品」,行政級別升級為正廳級加;沒等李衛赴任,雍正皇帝又將其改任為「雲南鹽驛道」,雖然級別未變,但手中權勢更盛。

雍正二年,因為在「雲南鹽驛道」任上的優異表現,李衛被任命為「雲南布政使」,品秩升為「從二品」,基本類似於現今的雲南省省長,正部級。

雍正三年,李衛升任「浙江巡撫」,因「雍正元年,定巡撫加銜制」,所以此時的「巡撫」可以加之「兵部侍郎」或者「副都御使」銜,品秩升級為「正二品」,行政級別為副國級,基本類似於現今兼任國務委員的省委書記。

注意,從「雲南布政使」調任「浙江巡撫」,不光是官職、級別上的升遷,而且還有著從「西南邊陲」調任「天下錢糧重地」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從此時起,李衛就已經成為備受雍正皇帝信任和倚重的寵臣之一。

雍正四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基本類似於江南地區最大的央管鹽企一把手;雍正五年,李衛升任「浙江總督」,因「康熙三十一年,定總督加銜制」,所以此時的「總督」可以加之「兵部尚書」或者「右都御史」銜,品秩升級為「從一品」,行政級別稍低於正國級,基本類似於地方局書記。自此,李衛手握浙江一省軍事、民政、財賦、鹽政、海塘工程大權,再加上雍正皇帝的絕對信任和倚重,已然成為實際上的「浙江土皇帝」

雍正六年,雍正皇帝又任命李衛「統管江南七府五州盜案」,並且明令「江南文武各官受其節制」。也就是說,正式升級為「江南總鋪頭」的李衛,已經成為江南地區絕對的實權官員,一時無兩。在此期間,李衛還絕對掌握了江南地區最大的民間幫派——「漕幫」,並藉助「漕幫」的勢力和影響嚴密掌控江南官員、富商、士紳們的動向。此時的李衛,已經成為雍正皇帝在江南半壁的代言人。

雍正七年,李衛被加封為「兵部尚書」,成為兼任國防部長的副總理;而後,加授「太子少傅」,等於又兼任了總工會主席。雍正十年,李衛短暫署理「刑部尚書」以後,出任「天下督撫之首」——「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衙門舊址

李衛所任官職綜述

「從五品」「兵部員外郎」,到「正五品」「戶部郎中」,李衛僅用了兩年便完成了從部門副職到正職的關鍵提升。被外放任職時,李衛又得雍正皇帝恩寵,連升兩級並任實權官職,這對於一個外放官而言,絕對是一個大展拳腳的絕技機會和巨大平臺。

「雲南鹽驛道」上的優異表現,讓李衛正式進入急於培植自身政治勢力之雍正皇帝的視線。如此情況下,李衛自然會被放在更能體現其自身才能的崗位上,類似於雲南省長的「雲南布政使」自然而然就會落在李衛的頭上。

雲南布政使司所轄範圍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一下,「雍正帝三大寵臣」中的鄂爾泰、田文鏡、李衛均擔任過執掌一省錢糧、民政、賦稅的「布政使」,這也直接說明了即位之初面臨財政危機的雍正皇帝對心腹重臣的基本要求——必須具備理財之能。曾在戶部任職的李衛,恰好迎合了雍正皇帝的喜好,這是命運使然,更是李衛「實心任事」的必然結果。

也正因如此,李衛才會被雍正皇帝派遣到「天下財賦重地」——浙江,出任「浙江巡撫」並逐漸升為浙江一省的絕對一把手,為雍正皇帝牢牢把控住江南半壁。

雍正皇帝劇照

正如乾隆皇帝對其「實心辦事,宣力封疆」的至高評價,李衛雖非正途出身,但卻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正做到了「忠君愛民」。就此來看,李衛能躲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歷史循環,能得乾隆皇帝厚待,也絕非偶然!

參考文獻:《清史稿·李衛傳》、《清實錄·世宗實錄》、《小倉山房集》

相關焦點

  • 李衛32歲就當上的戶部郎中,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說出來別不信
    不過古代「士農工商」四大階層中,商人地位最低,所以李衛一直謀求步入仕途! 李衛天資聰穎,卻不好讀書,甚至大字都不識幾個,靠讀書入仕是走不通了,好在李衛家底豐厚,康熙五十六年,靠「捐資」謀了個兵部員外郎的官位,總算步入了仕途!
  • 清朝的「布政使」,究竟是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總督,執掌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軍事,基本相當於建國初期的地區書記;巡撫,乃係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執掌一省軍民政務。巡撫,雖然受總督管轄,但兩者相互監督、互相制約,以便於削弱督撫權力,便於中央集權。那麼,「布政使」這個聽起來像是管理布匹的官員,到底是幹嘛的?相當於現今的什麼官職呢?
  • 清朝的撫臺、臬臺、藩臺、府臺都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從李衛的這句臺詞,我們能發現二個問題:1、三品臬臺,在清朝時期絕對屬於顯赫官職,才會讓李衛擁有吹牛的底氣和資格;2、臬臺,屬於山東的地方官職;這些頂戴花翎、官服樣式、胸前朝珠都差不多,被下級官員以「某臺」小心謹慎稱呼的官員們,到底是什麼官職,又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呢?
  •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
    說起清朝的地方官職,相信大家應該對總督和巡撫這兩個官職最為熟悉,這兩個官職都是在地方管理上職位最高的,總督在清朝是統管一省或兩三省的軍政職務,也就是在他所管轄的一個省或者兩三個省的範圍內,所有的事務都是總督說了算;巡撫則是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執掌一省軍民政務。巡撫,雖然受總督管轄,但兩者相互監督、互相制約,以便於削弱督撫權力,便於中央集權。
  • 田文鏡的最高官職,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如此級別,不愧為寵臣
    康熙四十四年,又過了十幾年的時間,田文鏡的官職又有了些許升遷,而且還被調到了京冀地區,擔任直隸省易州「知州」,成為「從五品」官階,行政級別上升到了副廳級。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就算是任職的地方靠近朝廷,對於官職升遷也是大有裨益。在「知州」任上只幹了一年,田文鏡便順利調入朝廷的實權部門——吏部,擔任「員外郎」。
  • 六部中的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都是什麼官職
    清朝時期的官制體系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部分,其中「內閣」和「六部」為「中央官職」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類似於現今的國務院和其領導下的各職能部委。六部的官職主要由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和筆帖式組成。
  • 明朝各個官職對應的品級都是幾品?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明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一統王朝,自從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從中央到地方設置了各級官職,每一個官職都有對應的品級,從正一品到從九品,都有相應的權力。 那麼,明朝的這些官職與品級你都熟悉明白嗎?它們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下面,筆者簡單來敘述一下。
  • 李衛32歲就當上的戶部郎中,放到今天相當於什麼官?說出來不敢信
    所以李衛雖然從小就不愛讀書,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但是依然能夠成為官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家足夠有錢,而且清朝還有著一個「捐官」的制度。 在這種情況下,連字都認不全,接到公文需要下屬念出來才懂的李衛,能夠成為大清朝的官員也就不足為奇。
  • 李衛與鄂爾泰同為一品官員,兩人到底誰的地位更高些?
    李衛、田文靜、鄂爾泰被雍正皇帝公開稱讚為「模範督撫」。這三位都是雍正時期的名臣,位居一品,各有一番政績。能得到這個稱呼,除了這三人能力過硬,可以擔當重任,也因為他們政治品格忠誠,對皇帝沒有二心,能作為官員表率。現在要說的就是李衛跟鄂爾泰。
  • 雍正王朝李衛擔任的陝西布政使,權力之大,令人難以想像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雍正王朝》中的李衛,從一個地地道道的叫花子奮鬥到封疆大吏,其經歷就是一本普通人「逆襲」的活教材。在他的職位生涯中,陝西布政使是重要一環,這是他自我進化的道場,也是他成為督撫的跳板。
  • 李衛與鄂爾泰同為一品官員,兩人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些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雍正時期,為推行新政,提振官場頹敗風氣,朝廷曾多次下旨整治,可效果依舊有限。雍正皇帝推出幾位模範官員,讓他們作為典型,供官員學習。李衛、田文靜、鄂爾泰被雍正皇帝公開稱讚為「模範督撫」。這三位都是雍正時期的名臣,位居一品,各有一番政績。
  • 李衛官職和和珅沒有可比性?李衛沒有爵位
    我們先來看看李衛一生的簡歷。首先李衛非正途出生,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靠捐資(買官)得了一個員外郎的官職,從而進入官途。康熙朝,李衛的官途並不順利,大概是因為他太剛正,不畏權貴,因此得罪了一大批人,比如他在擔任戶部郎中的時候,李衛連王爺都敢不給面子,當時某位主管戶部的王爺,都會借用「庫平銀」(每入戶部千兩都要額外徵收十兩的庫平銀)的名義來中飽私囊,而李衛對這種現象十分不滿,可屢次勸諫這位王爺都不聽,如此沒有辦法的李衛只能另闢蹊徑讓這位王爺放棄貪汙。
  • 古代員外到底是什麼官?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我國古代,有很多的官職,其中一個就是員外,員外郎還有幾個別稱,比如員外和外郎,還有一個通稱為副郎。那麼,到底什麼是員外呢?為何在古裝電視劇中感覺員外這麼多呢?若放到現在,又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在南北朝時期,將軍,司馬督這些官職之前都加上了「員外」二字,隋開皇六年時期,在尚書省的二十四司,分別置員外郎一人,作為各司次官。後來的幾個朝代也沿襲了這種制度,清朝的內務府也有員外這個職務。
  • 「模範督撫」李衛,為清廷做了很多功績,為何死後神像被乾隆燒毀
    徐崢以前還沒有現在這麼火,拍的電視劇也都不錯,說起來李衛能夠廣為人知,還要拜徐崢演的《李衛當官》所賜,不然,誰知道你一個清朝中期的直隸總督。通過電視劇《李衛當官》,即使對歷史一點了解都沒有的人,多多少少對李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 布政使、按察使都是省級大員,但相比督撫,少了一個重要的權力
    督撫、布政使、按察使是清代省一級大員,如果以現在的標準來進行對比的話,督撫就是書記,布政使就是省長,而按察使就是主管政法系統的政法委書記。應該說,他們有上下級關係,但又有各自的獨立性。明初時,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是各省的最高長官,後來因為互相推諉,而後設立了巡撫、總督統一事權。但明代的督撫不屬於地方官,而是屬於朝廷的臨時差遣。
  • 若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
    在古代我國,有很多官職,其中一個就是員外,員外郎有幾個別稱,比如員外和外郎,還有一個通稱為副郎。那麼,員外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你覺得古裝電視劇裡有這麼多員外呢?如果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級別的官職呢?
  • 曾國藩的最高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官職太高,你可能都不信
    除了晚清諸位猛人的至高評價,後世對於曾國藩的溢美之詞更是毫不吝嗇,蔡鍔將軍稱其為「中興名臣之錚佼者」;蔡東藩先生稱其「文足安邦,武能禦侮」;甚至連蔣中正都稱其為「國人精神之典範」。胡哲敷先生更是將曾國藩評價為「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表現出來的首推第一人」。
  • 雍正寵臣很少有得善終的,為何李衛就能被雍正高度信任,一生不疑
    實際上,在歷史上李衛的身份沒有什麼好猜的,他非達官顯貴之後,更非皇族成員的私生子,只是普普通通的商賈之後。李衛,清代名臣,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為三朝元老,官至署理(代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李衛出身在一個富裕的商賈之家(能花至少1700兩白銀捐一個員外郎官職的,他絕對是大富之家。
  • 布政使和按察使並稱「二司」,為何一個是從二品,一個是正三品
    就具體官職而言,總督基本相當於建國初期統管某一地區經濟、軍事、行政的地區書記,而巡撫則基本相當於省委書記。對應於現今的行政級別,布政使基本相當於省部級正職,而按察使則只相當於省部級副職。同為督撫屬官,同為省級領導,而且並稱為「二司」,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品級為何有著如此區別?其實,兩者之間的區別,僅能因為一項權力的差別!
  • 清朝京官調任地方官,一般擔任什麼官職?
    教習以教書為主,跟一般教師先生不同,教習的學生都是來自翰林院、國子監或八旗學校等官辦學校。翰林院的學生最低都是進士,能給這些人講課,本事自然不低。國子監是清朝最高學府,八旗學校是清朝專門成立,用來教育八旗子弟。朝廷為他們挑選的教師,能力同樣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