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布政使,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

2021-02-13 駱駝背上

說起清朝的地方官職,相信大家應該對總督和巡撫這兩個官職最為熟悉,這兩個官職都是在地方管理上職位最高的,總督在清朝是統管一省或兩三省的軍政職務,也就是在他所管轄的一個省或者兩三個省的範圍內,所有的事務都是總督說了算;巡撫則是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執掌一省軍民政務。

巡撫,雖然受總督管轄,但兩者相互監督、互相制約,以便於削弱督撫權力,便於中央集權。不過實際上,在《皇朝文典》中有記載,清朝的省級官職除了總督和巡撫以外,還有提督學政、按察使和布政使這三個官職,皆是皇帝親自任命的省級要員,所以亦稱疆臣、疆吏。

其中的提督學政,主要是執掌一省教育、科舉事宜,因為一般由皇帝直接欽派,帶有"欽差"意思,所以地位不低,僅次於一省巡撫;按察使,主要是執掌一省的公、檢、法機構,類似於今天的省政法委書記。這兩個官職我們尚且從名字上還可以猜到他們主要是幹什麼的,但'布政使'這一個從名字上看起來就像是管理布匹的官職,究竟是幹什麼的呢?這個官職又相當於如今的什麼職務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其實,'布政使'中的'布'並不是代表布匹,而是'宣布、匯報、傳播'的意思。布政使這個官職最早是在明朝時期被設立的,是地方的行政長官,全稱為承宣布政使司,也稱為藩司。是於明洪武九年(1376)撤銷行中書省,以後陸續分為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全國府、州、縣分屬之,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各1人,與按察使同為一省的行政長官。最早的布政使確實是有行一省長官的權力,但明朝皇帝為防止地方官權力過大,由中央派出官員巡撫某省,久而久之,巡撫變成了一個常設的地方官員,而布政使與按察使則成了巡撫的屬官。

清朝沿襲了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在省內仍設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揮使等官職,其中巡撫為正二品,在康熙六年(1667)以後,每省設布政使一員,不分左右,均為從二品,而按察使為正三品。布政使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專管刑名的按察使並稱'兩司'。

在《清史稿·職官志》中對"布政使"的這種官職予以過明確記載:"掌宣化承流,帥府、州、縣官,廉其錄職能否,上下其考,報督、撫上達吏部。三年賓興,提調考試事,升賢能,上達禮部。十年會戶版,均稅役,登民數、田數,上達戶部。凡諸政務,會督、撫議行。"

從上面這段記載,我們可以清楚知道,布政使這個官職的主要職權分三個,第一是承宣政令,就是接受朝廷的政令文件,並下達到本省各廳,府,州,縣,並督促其貫徹實施。就相當於如今的省組織部部長,執掌一省人事大權並負責約束和管轄下屬府、州、縣官員,同時布政使也要考察各地方官員的業績,匯總情況,上報督撫、上報吏部及朝廷。

第二是管理本省的財賦,布政使在清朝通常被稱為藩臺大人。藩臺衙門裡最重要的一個機構叫做藩庫。這裡是一省錢糧的總倉庫,藩庫的收支,做帳,徭役,賦稅的徵收,朝廷的上繳,官員俸祿的發放都要經過藩臺衙門,總之所有跟錢糧沾邊的事情都與布政使有關。

第三是組織官員的提調考試及選拔。由於藩臺匯總政績,因此,各道,廳,府,州,縣官員的考核就成為藩臺的另一項重要職能。地方官員三年一任,藩臺衙門要根據政績對官員的提調任免進行上報,以便下級官員能夠得到合理的升遷任用,並且布政使還擁有直接向禮部"舉賢"之權。

因此,從職權上來看,布政使就相當於現今省級行政單位的行政首長——省長,兼省委組織部部長、財政廳廳長,支持省政府的日常工作,並代表省級政府向以督撫為代表的省委常委、以吏部為代表的朝廷匯報工作、直接負責。

而從級別上來看,根據清朝官制,布政使的品級是從二品,與沒有加銜的巡撫是一樣的級別,我們知道清朝的官員共分九品十八級,從二品在清朝的官員體系中算是個大官了。因為,就行政級別而言,布政使和巡撫沒有什麼差別,基本等同於如今的一省之長,行政級別為省部級正職。

駱駝背上每天精彩在線

每天更新中國歷史趣事風景美食

文字:百度         圖片: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清朝時期的「布政使」,到底是個多大的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但是仔細去看我國古代時期的官員的分布系統,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組織架構。 而在清朝時期,有一個地方官職名字叫做布政使,和其他的官職名稱比起來,好像布政司這個名字顯得非常陌生。那麼這個官職到底有什麼內容,能做什麼主呢?
  • 清朝的「二品大員」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級別太高,你可能不信
    清朝的官員品級和現今的公務員級別有著較為明確的對應,從「從九品」到「正一品」,分別對應今天的「副股級」到「正國級」。在諸多影視和文學作品,乃至歷史文獻的記載中,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二品大員」這樣的特殊稱呼,那麼,「二品大員」到底對應今天的什麼級別,什麼職務呢?
  • 清朝的「布政使」,究竟是個什麼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可根據《皇朝文典》、《清史稿》等歷史資料的記載,清朝的省級官員中,除了總督、巡撫,還有提督學政、布政使、按察使三個官職。提督學政,執掌一省教育、科舉事宜,因為一般由皇帝欽派,帶有「欽差」意思,所以排位靠前,僅次於一省巡撫;按察使,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省政法委書記,執掌一省公、檢、法機構。
  • 清朝「布政使」每年俸祿9000兩,相當於現在什麼官?你可能猜不到
    如果是喜歡看明清古裝劇的朋友們,相信對一個職位,也是十分的熟悉,這就是布政使,作為一位朝廷要官,布政使駐紮在地方,但是同樣也能直接向皇上匯報要事,這多少也讓人有些好奇,清代的布政使,相當於如今的什麼官職呢?你可能猜不到,不妨讓我們來好好看看。
  • 清朝的撫臺、臬臺、藩臺、府臺都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這些頂戴花翎、官服樣式、胸前朝珠都差不多,被下級官員以「某臺」小心謹慎稱呼的官員們,到底是什麼官職,又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呢?清朝時期的「臬臺」,就是執掌一省司法的最高官員——「按察使」。根據《清史稿·職官志》的記載,「按察使」的全稱為「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品秩為正三品,行政級別為副部級,基本相當於現今的省政法委書記。
  • 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在許多清宮劇或者有關清朝的文藝作品中,知縣出現頻率極高。但是,對於這個官職,很多人常常是既熟悉又陌生。所以,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清代《皇朝經世文編》曾言:「天下之治始於縣,縣之治始乎令」。短短一句話,精確指出了清朝知縣的特點。
  • 清朝的省級地方文官制度: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
    在清朝,省一級的官員大概有七個人∶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將軍、提督,這是最理想的狀況。 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其中的文官: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
  • 清朝的六部尚書是幾品官?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位?
    清朝的統治模式基本沿襲明朝,稱之為「清承明制」,包括官職體系。清朝的官職體系中,六部尚書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六部即「三省六部制」的六部,起源於隋朝時期,此後的歷朝歷代,都沿襲三省六部制,可見其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
  • 清朝官員品級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清代知府現代是什麼級別?
    清朝的官員級別和現在的官員級別並沒有嚴格的對應關係,而且都有特殊的情況存在,所以,我們只能根據他們的職權管轄範圍大概來推測一下。清朝的核心級別,以乾隆時期為準,是九品十八級制度。即總共分為九品,每品又分為正品和從品,共十八個等級。
  • 陝西布政使是個地方官職,那它的職責和權力分別有哪些呢?
    很顯然,「布政使」應該是一個地方官職,那他的職責和權力分別有哪些呢,今天我們來好好了解一下。圖片:清朝陝西布政使劇照一、地方最高長官清朝的管制分為中央與地方兩種,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以及加強中央集權而建立的,清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君權也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歷史的巔峰狀態。
  • 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它們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呢?下面,筆者簡單來敘述一下。 明朝中央官制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這些都是虛職,一般是皇帝對大臣的加官或增官,用來表面受官者的功績與崇高的身份,並沒有具體的管轄權利。 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也屬於虛職,和三公一樣,沒有實際權利。
  • 清朝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
    清朝時期,地方上級別最高的文官是總督,級別最高的武官是提督和駐防將軍。由於這幾個官職都屬於省級最高長官,因此也被稱為封疆大吏。那麼,清朝的總督、提督、駐防將軍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誰的官更大呢?從職權上來看,總督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但由於一些總督可以統轄二、三個省(如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因此總督的實際地位往往要比現在的省委書記更大。清朝共設有九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東三省總督。
  • 員外郎、郎中、布政使、督撫,李衛歷任官職都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李衛,身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一代名臣,和雍正朝名臣鄂爾泰、田文鏡並稱為「雍正帝三大寵臣」,但凡有反映雍正朝時期的影視作品或者小說傳記,李衛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作為雍正皇帝的「改革先鋒」,李衛的仕途生涯和鄂爾泰、田文鏡極為相似,康熙朝默默無聞、雍正朝飛黃騰達、乾隆朝落得善終。
  • 清朝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提督相當於現如今的什麼級別?
    近來發布了不少與古代官制有關的文章,很多讀者對此較有興趣,有的留言問清代禮部是現在的什麼部門、軍機大臣又是現在的什麼級別,總之,類似的問題很多。為了更好的回答這些問題,筆者就將清代的各部門、各級官員與現代的官製作個比較,當然這不可能做到完全對應,聊以自娛而已。
  • 布政使和按察使並稱「二司」,為何一個是從二品,一個是正三品
    清朝的官制體系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其中地方施行「督撫制」,以「總督」領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和軍事大權;以「巡撫」領一省行政。就具體官職而言,總督基本相當於建國初期統管某一地區經濟、軍事、行政的地區書記,而巡撫則基本相當於省委書記。
  • 清朝的將軍、提督、都統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一些人物是某某將軍、某某提督、某某都統,這些都是清朝武官的職務,那麼這些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軍官呢?清朝官制共分九品十八個級別,每個品級裡有正、從之分。將軍、提督、都統全是高級武官。
  • 和珅擔任過的官職,如果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職務?
    1768年,和珅與直隸總督馮英廉的孫女結婚,直隸總督是清朝九位最高官的負責人,可以說他突然有了堅強的後盾,當時的和申只有18歲。1772年,22歲的和珅被授予三等侍衛,相當於皇帝的知己,第二年,和珅又被被選為乾隆儀仗隊的侍從,此時的和珅相當於皇帝的保鏢,成為乾隆的侍從後,由於他經常得到乾隆的讚賞,出類拔萃,在清政府中擔任了許多重要的職務,其中大部分是兼職,權力的壟斷已經真正實現,可以說,雖然沒有宰相的名字,但他擁有宰相的權力。
  • 「八府巡按」是個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
    那麼,古代的「八府巡按」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就其行政級別和具體權勢而言,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 「八府巡按」,又稱「八府巡撫」,在古代的官制體系中,這一官職名稱並不存在,僅出現於古代的戲文或者小說中。
  • 政府公務員「相當於」清朝時期什麼品級官員?
    大學士(正一品):副國級人大政協副主席等2、都察院督御史(從一品):副國級紀委書記3、尚書(從一品):正部級中央各部部長4、總督(正二品):正部級幾省主官(暫無)5、巡撫(從二品):正部級省委書記6、布政使
  • 明清兩代正式行政區明明是「布政使司」,為何一般都說「省」?
    自元朝開始,中國的行政區劃出現了一個重大變革——行省制出現了,行省制對中國影響極為深遠,一直到現在,中國的一級行政單位都是「省」,但,其實說實話,「省」正式成為行政區劃的歷史還真不長,那還是民國時期的時期,元朝是叫「行省」(行中書省的簡稱),那明清兩朝呢?這可能還真的是個冷知識,事實上:明清兩代中國一級行政區劃的正式名稱都不是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