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範督撫」李衛,為清廷做了很多功績,為何死後神像被乾隆燒毀

2020-12-20 史論縱橫

徐崢以前還沒有現在這麼火,拍的電視劇也都不錯,說起來李衛能夠廣為人知,還要拜徐崢演的《李衛當官》所賜,不然,誰知道你一個清朝中期的直隸總督。

通過電視劇《李衛當官》,即使對歷史一點了解都沒有的人,多多少少對李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當然,電視劇這個東西,尤其是中國的電視劇,都是以搞笑為主,看看就行了,不能當真,在電視劇中,李衛是從一個乞丐一點點做成了大官,大概是導演為了增加這種前後衝突的戲劇效果,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李衛,本身就很有戲劇效果。

中國古代想要出人頭地,必須當官,想要當官就必須讀書,而李衛就是一個例外,李衛,從小到大並沒有像其他大部分臣子一樣博覽群書,通過科舉走上當官之路。

但是,想必年少的李衛也識得一些字,最重要的是他從小對賢臣與奸臣的故事耳濡目染,明白善惡是非,便從小立志要當一個賢臣,為國家的發展做貢獻。

康熙平定三藩之後,國家一直處於徵戰的狀態,人力物力財力消耗都很多,國家便出臺一個政策「捐資入仕」,說白了,就是給錢就能當官。李衛借著這個政策弄個官當。

當然,賣的官跟考的官是不一樣的,在讀書人的眼裡,買來的官是低人一等的官,也沒有多大權力,就是一個混吃等死的掛銜官員,然而李衛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為官清廉,他也因此得到上級的賞識與重用,不久後得到了康熙的提拔。

當然,李衛之所以這麼出名,是得到了雍正帝的信任,雍正帝即位之後,大力提拔實幹之人,用人不看重學歷,而看本事。

雍正元年,李衛被出任雲南鹽驛道,在古代,鹽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如果稍有管理不善,便會有些鹽販走私鹽,搶了官家的生意,自己腰纏萬貫,為所欲為。雍正獨具慧眼派李衛前去雲南管理鹽,同時李衛也具有管理好這件事的實力,皇帝才會放心他前去。

當然,李衛不負重任,使得雲南鹽運事業平穩運行。

此後,李衛的官職就像坐了火箭,雍正二年被任命為布政使(相當於主管財政的副省長),雍正三年被提拔為浙江巡撫(相當於省長),同時也兼任著鹽官的職務。

李衛到浙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管理鹽政,由於江浙地區與兩淮地區非常的近,兩個地區都臨江臨海,盛產鹽。但是由於朝廷的規定,兩淮地區只能用江浙地區的鹽,所以導致兩淮地區的鹽販子盛行。

在李衛的努力下,大力查緝走私,降低官鹽的價格,以此降低私鹽的利潤,最終使得私鹽得到遏制。

當然,李衛給雍正交出的最好的成績單就是在浙江推廣攤丁入畝政策,攤丁入畝政策想要執行起來是相當困難的,因為肯定要得罪既得利益者,但是李衛不為這些所動,以雷厲風行的姿態完成了改革。

當時雍正稱讚李衛為「模範督撫」,後來調任直隸總督,是地方總督中地位最高的,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像李衛這樣的能人,也未能改變「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命運,最終在乾隆即位後,就被放到了一邊。

這裡縱橫囉嗦兩句,很多人都認為雍正對官員,冷麵無情,其實雍正對前朝官員都很好,所用官員也大多是康熙時期所留下的,即使在死的時候,也為這些跟他一塊上朝的官員安排了後路,在遺詔中就讓張廷玉配享太廟。

相對來說,被人好評的乾隆皇帝,對雍正留下的班子採取了極力打壓的措施,凡是雍正重用的大臣,在乾隆一朝都沒有好下場,張廷玉這樣三朝元老下場都是極為可悲的,更不用說李衛這樣的花錢買官的小蝦米了。

在鬱郁不得志的環境中,乾隆三年,李衛因病去世,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李衛去世後沒多久,乾隆卻又厭惡起了他,也收回了對他的讚頌與恩賜。

李衛確實為百姓辦實事,百姓也會在當地為他立祠堂廟宇。乾隆到南方的時候,看到杭州百姓在西湖花神廟為李衛和他的妻妾立廟也怒不可遏,當即命人拆除了李衛的廟宇。

不知道為何乾隆會有這種心理,乾隆四十五年的時候又公開稱:「李衛於督撫中並不是公平純臣,在浙江無功德於民,聞其仰借皇考恩眷,頗多率性嬌縱的地方。設使此時尚在,猶當究治其愆!」

李衛是賢臣,他對清朝雍正時期所做的貢獻不可小覷。乾隆對他的態度從好到壞,也是在李衛死後,然而乾隆沒有意識到李衛的價值,反而將他的缺點放大,個人的觀點強烈,這不是一個正確的看人方法。

值得欣慰的是,以現在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來看,乾隆必然會遭受越來越多的非議,像李衛這樣真正幹實事的人,將會受到歷史越來越公正的代價。

相關焦點

  • 乾隆為什麼燒毀了李衛神像?
    乾隆三年病逝以後,乾隆皇帝按照總督例律厚葬李衛,不僅親賜諡號「敏達」,而且還會李衛在他任職的地方修建了神廟。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位深受三朝皇帝尊敬的元老大臣,乾隆竟然下令讓人在李衛去 世以後燒毀了他的神像,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 李衛與鄂爾泰同為一品官員,兩人到底誰的地位更高些?
    雍正時期,為推行新政,提振官場頹敗風氣,朝廷曾多次下旨整治,可效果依舊有限。雍正皇帝推出幾位模範官員,讓他們作為典型,供官員學習。李衛、田文靜、鄂爾泰被雍正皇帝公開稱讚為「模範督撫」。這三位都是雍正時期的名臣,位居一品,各有一番政績。
  • 李衛為何深得雍正賞識?10年時間做到了直隸總督,乾隆都有些嫉妒
    乾隆對李衛,我覺得還是不錯的。雍正七年,李衛成為了兵部尚書,加太子少傅。雍正十年,李衛被任命為刑部尚書,出任直隸總督。直隸總督是清朝所有地方總督中,最有權勢的一個,屬於封疆大吏中的王者。雍正去世以後,乾隆登基稱帝。
  • 李衛與鄂爾泰同為一品官員,兩人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些
    雍正時期,為推行新政,提振官場頹敗風氣,朝廷曾多次下旨整治,可效果依舊有限。雍正皇帝推出幾位模範官員,讓他們作為典型,供官員學習。李衛、田文靜、鄂爾泰被雍正皇帝公開稱讚為「模範督撫」。這三位都是雍正時期的名臣,位居一品,各有一番政績。能得到這個稱呼,除了這三人能力過硬,可以擔當重任,也因為他們政治品格忠誠,對皇帝沒有二心,能作為官員表率。
  • 既是清官又是酷吏的田文鏡為何會在死後墳墓被乾隆推平?
    李衛雖然也是堅決執行雍正的新政,但是李衛知道體恤民間疾苦,同時李衛也是為官非常清正廉潔,而且還勇於擔當責任,能為民做主,所以李衛主政江南時期深得江南百姓擁護,被百姓稱之為「李青天」,官聲口碑遠勝于田文鏡。
  • 李衛32歲當上的戶部郎中,類似今天的什麼官?一般人還真看不懂
    據《清史稿》記載,李衛乃是江蘇徐州人,靠著捐錢,做了個兵部員外郎。對,他這官可不是通過科舉考試考上的,而是拿錢砸出來的!由此可見,李衛的家境應該還是挺富裕的。但請注意,他這所謂的兵部員外郎,其實就是個虛職,沒啥實際的權力。
  • 雍正皇帝去世後,乾隆是如何對待李衛的?
    李衛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管理鹽政,這個差事有很多的油水,經常有官員中飽私囊,從中作梗。 李衛此人恰恰十分正直,為國為民,不但自己清廉,還緝拿了很多違法走私的鹽商,懲治了涉案官員,深得雍正讚賞。 李衛給人的形象常常是正面的。他文化程度不高,但是雍正重用李衛,就是看重了他不畏權貴、政績卓越、能力出眾、忠心耿耿、品行端正。
  • 雍正欣賞的乾隆都不喜歡,唯獨對「買官」的李衛讚賞有加,為何?
    當然除了科舉考試之外,也有一些人想要當官,於是就進行買官,不過這樣的人很多時候皇帝不是很願意重用,因為這些的能力顯然不是那麼的出色,買官無非是官府想要多賺點錢衝國庫,所以買官的很難被皇帝信任,不尤其是期望有一番作為的皇帝更是不會用這些人。不過凡事總有例外,在清雍正年間,就有著這樣一個依靠買官才坐上官的人卻得到了雍正的賞識,這個人就是李衛。
  • 員外郎、郎中、布政使、督撫,李衛歷任官職都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李衛,身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一代名臣,和雍正朝名臣鄂爾泰、田文鏡並稱為「雍正帝三大寵臣」,但凡有反映雍正朝時期的影視作品或者小說傳記,李衛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作為雍正皇帝的「改革先鋒」,李衛的仕途生涯和鄂爾泰、田文鏡極為相似,康熙朝默默無聞、雍正朝飛黃騰達、乾隆朝落得善終。
  • 雍正「四大寵臣」的李衛,在歷史上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雍正時期,李衛的運氣來了,開始發跡,得到了雍正的重用。一般來說捐官的很少有做官的才能,而且他大字不識,能做下去就很不錯了別指望能升官了,但是李衛卻是不一樣,他的官場生涯,橫穿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老臣」,一個沒什麼文化的李衛,憑什麼混的如此風生水起呢?
  • 李衛沒文化愛罵人,告他的摺子一大堆,最終依舊得到雍正不斷重用
    可以說這是雍正對提拔李衛之前進行的一次「面試」,雍正在臣下高其倬的批示中透漏了對李衛的這次面試結果:「李衛是一出色好員,爾等宜極加愛惜而委任之。」一個「極加愛惜」可以說雍正非常喜歡李衛,李衛的個人風格也讓雍正為之眼前一亮。
  • 張廷玉、李衛、鄂爾泰三人,誰更厲害些
    他曾說過:「治天下惟以用人為本,其餘皆枝葉耳。」而且,雍正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選拔官員不像過去那樣墨守科舉陳規,而是以能力為選拔表混。所以,短短14年的雍正時期,湧現出一批能臣幹吏。這些人中以李衛、鄂爾泰、張廷玉三人為典型代表。
  • 雍正為何重用大文盲李衛?現在就告訴你,這才是真正原因
    雍正為何重用大文盲李衛?現在就告訴你,這才是真正原因李衛,字又玠,生於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江南銅山人。李衛家境比較富裕,但是李衛讀書不行,所以於康熙五十六年,李衛捐了從五品的員外郎,後來入朝擔任了兵部員外郎。 康熙五十六年,李衛擔任戶部郎中,正五品。
  • 雍正寵臣很少有得善終的,為何李衛就能被雍正高度信任,一生不疑
    實際上,在歷史上李衛的身份沒有什麼好猜的,他非達官顯貴之後,更非皇族成員的私生子,只是普普通通的商賈之後。李衛,清代名臣,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為三朝元老,官至署理(代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李衛出身在一個富裕的商賈之家(能花至少1700兩白銀捐一個員外郎官職的,他絕對是大富之家。
  • 布政使、按察使都是省級大員,但相比督撫,少了一個重要的權力
    在《雍正王朝》中,江蘇巡撫李衛推行新政時受到各級官員的抵制,為此他殺雞儆猴,將江蘇按察使革職問罪。
  • 雍正王朝李衛擔任的陝西布政使,權力之大,令人難以想像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雍正王朝》中的李衛,從一個地地道道的叫花子奮鬥到封疆大吏,其經歷就是一本普通人「逆襲」的活教材。在他的職位生涯中,陝西布政使是重要一環,這是他自我進化的道場,也是他成為督撫的跳板。
  • 大小金川之役,在乾隆十大功中佔了兩功,實際上得不償失?
    咱們今天要說的是乾隆皇帝主導的大小金川之役,這兩場戰役被作為乾隆的功績記錄在史冊,本質上沒有為百姓做好事,還給清王朝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戰役最終以清廷的勝利而告終,不過這只是明面上的,學過數學的人都知道,結果固然重要,過程也關乎到分值,只有過程和結果都完美才可以得滿分,否則就會被扣除「步驟分」,而乾隆皇帝的這兩場戰役可能只能得到最終的結果分,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搞錯了解題思路,多走了很多彎路才到達最終的目的地。
  • 雍正的寵臣李衛,巔峰時最高職位是個什麼官?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這部經典的歷史劇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回憶,除了陳道明老師飾演的主角康熙以外,一些配角也給觀眾印象深刻,其中就有一位叫做李衛的官員。劇中的李衛,原本是沿街乞討的流氓乞丐,後被康熙的四兒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收入了自己的府中,悉心調教後為大清做出了巨大貢獻,最終成為了一代名臣。浪子回頭的故事總是吸引人眼球的,但也無法改變這一故事有編劇編撰的部分。
  • 乾隆為何如此厭惡皇后烏拉那拉氏,讓她死後成了「四無皇后」
    但就在清朝,卻獨有這樣一位皇后,因為開罪了皇帝,雖然身份尊貴,未被廢黜,但死後卻落得一個「四無皇后」的境遇。所謂四無,是指無諡號、無地宮、無牌位、無祭祀。可見境遇之慘,她就是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烏拉那拉氏。
  • 李衛官職和和珅沒有可比性?李衛沒有爵位
    和珅和李衛是清朝著名的人物,李衛是清朝的賢臣,為官清廉、不畏權貴,深受百姓愛戴,頗受雍正賞識。而和珅是清朝的巨貪,以權謀私、打擊敵政、聚斂錢財,但因會揣摩聖意,深受乾隆寵愛。同作為寵臣,到底是李衛官大,還是和珅官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