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32歲當上的戶部郎中,類似今天的什麼官?一般人還真看不懂

2020-12-22 騰訊網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清史稿》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

據《清史稿》記載,李衛乃是江蘇徐州人,靠著捐錢,做了個兵部員外郎。對,他這官可不是通過科舉考試考上的,而是拿錢砸出來的!由此可見,李衛的家境應該還是挺富裕的。但請注意,他這所謂的兵部員外郎,其實就是個虛職,沒啥實際的權力。

這就好比是現在,只要你給學校捐足夠的錢,你就可以得個名譽校長的頭銜。雖稱為校長,但實際上並不負責學校管理。說回李衛,他這官屬於從五品,這種人擱北京城那是遍地都是,用胤祥的話來說,永定河裡的王八都比他珍貴。但就是這麼一個職位,卻在李衛這兒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據史料記載,他喜歡直言不諱,經常指出上司工作中的失誤,看到有當官的欺負老百姓,他也會據理力爭。據說在當兵部員外郎的兩年內,他總共彈劾了13位有問題的官員,這讓晚年的康熙特別欣喜,認為他是當時混沌官場中的一股清流。於是,1719年,康熙將其升為戶部郎中,雖說品級並沒有太大的提升,但他畢竟有了實權,真正意義上走上了仕途。

據史料記載,當年有個親王的下屬私自增加稅銀,在每千兩白銀外加收十兩,作為庫平銀。李衛知道後特意在露天搞了個柜子,上面寫著「某王贏錢」。說白了,就是告訴天下人,這是某親王的非法收入!那麼,李衛32歲時當上的這個戶部郎中,類似今天的什麼官?

據史料記載,戶部掌管著天下戶籍與財政,放今天就大致相當於民政部和財政部。而李衛又是專管銀庫的,那就相當於財務部下面,管理具體事務的司長,級別為正廳級。事實上,李衛的這些做法雖然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卻讓雍正看到了一個人才。所以,雍正繼位後,李衛的官職越做越大,並長期主持地方鹽政。

由於他不畏權貴,又經常為民請命,所以後人在西湖花神廟裡給李衛造了個神像,人稱「湖山神位」。據史料記載,乾隆南巡時曾到過這裡。看到李衛的神像後很是不滿,說他借著雍正的恩眷,任性嬌縱,算不得純臣。乾隆的暗示,和珅聽懂了。所以便命人燒毀了李衛的神像。

相關焦點

  • 李衛32歲就當上的戶部郎中,放到今天相當於什麼官?說出來不敢信
    但是李衛這個人很有本事,他在這個原本應該只能夠算是虛職的崗位上,硬是做出了一番不錯的成就,並且因此而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成功升職。 在李衛32歲這年,他成功地當上了戶部郎中,雖然改了部門,但是官職卻是實實在在地升上去了,而且還具備著實權,管理著銀庫的事務,同時也能夠有機會得到更多領導的賞識。
  • 李衛32歲就當上的戶部郎中,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說出來別不信
    2002年,一部名為《李衛當官》的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由於太過火爆,接連出了四部,劇中的李衛出身低微,家世貧寒,與其母四處流浪,其母因哄搶糧食被判斬立決,萬般無奈的李衛假扮欽差,並偷走真欽差的尚方寶劍,誰知誤打誤撞,進入仕途,開啟了傳奇人生! 那麼歷史上真有李衛其人嗎?答案是有的!
  • 員外郎、郎中、布政使、督撫,李衛歷任官職都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在諸多影視作品的演繹中,李衛都有一個幾乎固定的出身,那就是因家鄉遭災而無奈流浪行乞的乞丐。但在清朝歷史上,李衛並非乞丐出身,而是出生於江蘇豐縣的一戶富商家庭。歷史上的李衛,確實識字不多,但奈何家裡有錢就直接買來一個「員外郎」的官缺,正式步入仕途。
  • 李衛官職和和珅沒有可比性?李衛沒有爵位
    我們先來看看李衛一生的簡歷。首先李衛非正途出生,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靠捐資(買官)得了一個員外郎的官職,從而進入官途。康熙朝,李衛的官途並不順利,大概是因為他太剛正,不畏權貴,因此得罪了一大批人,比如他在擔任戶部郎中的時候,李衛連王爺都敢不給面子,當時某位主管戶部的王爺,都會借用「庫平銀」(每入戶部千兩都要額外徵收十兩的庫平銀)的名義來中飽私囊,而李衛對這種現象十分不滿,可屢次勸諫這位王爺都不聽,如此沒有辦法的李衛只能另闢蹊徑讓這位王爺放棄貪汙。
  • 雍正的寵臣李衛,巔峰時最高職位是個什麼官?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這部經典的歷史劇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回憶,除了陳道明老師飾演的主角康熙以外,一些配角也給觀眾印象深刻,其中就有一位叫做李衛的官員。劇中的李衛,原本是沿街乞討的流氓乞丐,後被康熙的四兒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收入了自己的府中,悉心調教後為大清做出了巨大貢獻,最終成為了一代名臣。浪子回頭的故事總是吸引人眼球的,但也無法改變這一故事有編劇編撰的部分。
  • 清朝秘史:李衛是這樣逐漸獲得賞識的!
    李衛,康熙二十五年出生,字又,世居江蘇徐州,寄籍江蘇銅山。家境比較富裕的李衛從小就不愛讀書,喜歡習武,可是在十歲的時候成了孤兒。在康熙五十六年的時候,李衛花錢捐了一個官一—戶部員外郎,從此李衛步入了仕途。到了康熙五十八年的時,李衛升為戶部郎中。
  • 雍正為何重用大文盲李衛?現在就告訴你,這才是真正原因
    雍正為何重用大文盲李衛?現在就告訴你,這才是真正原因李衛,字又玠,生於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江南銅山人。李衛家境比較富裕,但是李衛讀書不行,所以於康熙五十六年,李衛捐了從五品的員外郎,後來入朝擔任了兵部員外郎。 康熙五十六年,李衛擔任戶部郎中,正五品。
  • 李衛是一代名臣,他的5個兒子,後來怎麼樣了
    可李衛被實授兵部員外郎後,僅三年時間,就升遷到戶部侍郎的官職,成為五品官員。五品雖然仍是低級官員,但這個升遷速度,還是挺快的。更重要的還在後面。過去清朝官場有一種說法「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如果不是科舉出身,將來很難封疆拜相,尤其是漢人官員,限制更大。李衛卻在雍正繼位後,從一個五品戶部郎中,用十年時間,升遷為地方總督,兵部尚書,成為一品高官。
  • 李衛為何深得雍正賞識?10年時間做到了直隸總督,乾隆都有些嫉妒
    我們知道李衛是雍正朝最受寵的四大名臣之一,但是我們不知道,他的官其實不是雍正賞賜的,而是康熙年間花錢買來的。沒錯,康熙朝到了後期,國庫空虛,這賣官爵的事情,也就成了一項明碼標價的收入項目。李衛便是趁著這個檔口,給自己買了個員外郎,不久有了實缺成了兵部員外郎,隨後又改任戶部郎中。
  • 雍正寵臣很少有得善終的,為何李衛就能被雍正高度信任,一生不疑
    二年後,李衛就又升遷一品,由兵部調至更為重要的戶部,成為正五品戶部廣西司郎中。在戶部任上,李衛的理政能力被時任吏部左侍郎的張廷玉所認可,張廷玉評價他:「事遇紛糾,長官恆委裁決,悉合條理」。同時,他的理政能力也被康熙所看重,康熙六十年,山西發生大旱,李衛隨左都御史朱軾赴山西賑災。
  • 李衛短短10年,為什麼從一個員外郎擢升一品總督?原因很簡單
    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陵三代帝主,前後經歷了一百三十四年,這時中國改革最多,軍事和經濟實力都比較強,社會穩定,人才眾多,其中李衛是深得雍正的賞識。雍正也是愛才、惜才之人,但同時他對他的臣子也是非常嚴苛的,但是除了李衛之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李衛,字又玠,江南銅山人,入貲為員外郎,補兵部。
  • 李衛與鄂爾泰同為一品官員,兩人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些
    鄂爾泰是滿洲八旗出身,走的卻是科舉路線,20歲考中舉人。後來雖然走的是世襲職位,入宮擔任侍衛的路子。這是滿人八旗宗室的習慣。但可見鄂爾泰跟一般八旗宗室相比,確有不同。李衛花錢買了員外郎的官職,用兩年時間,挪到七品戶部郎中的位置。鄂爾泰更慘,他在仕途上摸爬滾打二十年,到頭來也是七品員外郎。鄂爾泰曾認為自己一輩子都會這樣碌碌無為,平庸度過一生。直到雍正即位。李衛跟鄂爾泰都迅速得到提拔重用。
  • 李衛與鄂爾泰同為一品官員,兩人到底誰的地位更高些?
    李衛出身江蘇富戶,靠花錢買官獲得職位。鄂爾泰是滿洲八旗出身,走的卻是科舉路線,20歲考中舉人。後來雖然走的是世襲職位,入宮擔任侍衛的路子。這是滿人八旗宗室的習慣。但可見鄂爾泰跟一般八旗宗室相比,確有不同。鄂爾泰比李衛年長十歲,更早踏入官場。不過,在康熙時期,他們都沒有得到重用。
  • 清朝京官調任地方官,一般擔任什麼官職?
    清朝為此也是絞盡腦汁,一方面從人員選拔上提高地方官的總體素質,另一面將能力較差或沒有從政經驗的官員調到京城歷練考察。乾隆八年,朝廷頒布詔令,對於那些已經擔任州縣官職的官員,如果感覺自己才具平庸,沒有辦法處理好地方事務,情願擔任小京官的人,可以申請調任翰林院詹事、翰林院詹事、博士等京官職位。
  • 對待臣子嚴苛的雍正帝,為何對李衛恩寵有加?3大優勢,無人能及
    歷史上的李衛,並非流氓乞丐出身,而是出生於江蘇家境頗為殷實的人家,康熙五十六年,李衛通過「捐官」也就是「花錢買官」的方式,進入仕途,成為從五品的員外郎。    通過「捐官」的方式,能夠購得從五品,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司局級幹部,所費銀兩肯定不少,由此也能看出李衛的家境,絕非一般人家能及。  但李衛在康熙朝最高只做到了正五品的戶部郎中,存在感並不強。
  • 古代的醫生為什麼叫做「郎中」?郎中稱謂的來歷!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郎中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官職。通常來說呢,郎中屬員外級, 就是分掌各司事務,各司其職,其職位僅次於尚書、侍郎、丞相等。雖然在古代歷史上,郎中經常用來指代醫生。只不過,郎中一開始是官名,也就是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隨時聽從差遣。
  • 乾隆為什麼燒毀了李衛神像?
    《李衛當官》這部影視劇,讓這位曾經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任職的官員,晉升清朝名臣之列。李衛初入仕途本是一個戶部小吏,由於他在自己的崗位上嘔心瀝血、勤於政事,從而得到雍正帝的賞識。隨後,他又憑藉著自己顯赫的名聲,得到官家信任逐步升任為浙江巡撫、浙江直隸總督。
  • 李衛新政動了誰的奶酪,為什麼雍正帝問賣字先生,也不說他好話?
    於是令田文鏡在河南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讓李衛在江蘇推行攤丁入畝,並借巡查河南防汛的機會,來一次南巡。就這樣,雍正帝到了江蘇南京,大街上閒逛,走進了一家字畫攤……寒暄一頓後,雍正帝貌似在看字畫,實際上手中的書並沒有打開,而是開口就問:「聽說你們這來了個新巡撫,叫什麼?」字畫先生接過來:「他叫李衛!」
  • 李衛沒文化愛罵人,告他的摺子一大堆,最終依舊得到雍正不斷重用
    尹繼善想了想回答說:「李衛,臣學其勇,不學其粗。」雍正認為尹的評價非常準確生動。只不過尹不會明白,一個大老粗為什麼得到雍正如此重視?李衛出身富家,三十歲那年花錢買了個兵部員外郎,兩年後又捐了戶部郎中。連他都沒想到,正是雍正的繼位一下子讓他進入了仕途快車道,成了雍正一朝最具影響力的三總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