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喜時不諾,怒時不爭,哀時不語,倦時不怠

2020-12-17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文章原來題目是:人這一生,你什麼情緒,就什麼命!

《荀子》說:「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不要因為自己生氣,就對別人做出過分的處罰;也不要因為高興,就給他人特別的獎勵。

真正聰明的人,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因為極端情緒之下,人特別容易做出極端的選擇。

所以,人生最好的活法,就是:喜時不諾,怒時不爭,哀時不語,倦時不怠。

喜時不諾

古人說:「盛喜之時,勿許人物,因喜時之言,多會失信。」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在十分高興的時候,最好不要輕易向他人許諾,說要給別人什麼東西。

因為人在狂喜之下做出的承諾,往往都不是自己的內心意願,所以日後也往往會失信於人。

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君王,因為高興的時候胡亂許諾,最後葬送了性命。

這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那時候齊國聯合宋、魯、陳、蔡四個諸侯國,一起攻打衛國。

因為這次組隊圍攻之前,齊國沒有向當時的周天子申請。所以,在衛國被攻陷之後,齊國諸侯齊襄公就擔心周王會派兵來討伐他。

於是,他就派出他手下的兩位將軍,讓他們統領兵馬在齊國的邊界上戍守,以防周軍突擊齊國。

這二位將軍在臨行前問齊襄公,他們說戍守邊疆雖然很艱苦,但是作為臣子,他們不敢推辭。只是這一去總得有個期限啊,不然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

按說,這樣的國家大事,齊襄王應該好好思考之後,再鄭重回復對方。

但誰知,當時齊襄公吃瓜正吃得高興呢,於是就順口回復這二位將軍說,現在正是瓜熟果美的季節,那你們就守到明年瓜熟的時候吧,那時候我就會派遣別人替代你們的。

二位將軍一聽,只需要守衛一年,那還是可以的。於是就輕裝上陣,帶著士兵去守衛邊疆了。

不知不覺間,一年過去了。但是這時候的齊襄公,卻早就把之前的承諾給忘了。

兩位將軍見齊襄公一直不派人來,就讓人給齊襄公獻上成熟的瓜,暗示齊襄王履行諾言。

誰曾想,齊襄公把瓜收了之後,根本不打算把他們召回來。

因此,兩個將軍一氣之下,聯合國內大臣起兵造反,殺掉了齊襄公,重新推舉了新的齊國國君。

《道德經》上說「輕諾必寡信」,千萬不要在高興的時候,就隨便向別人給出承諾,不然終會給自己招來大禍。

怒時不爭

《昨非庵日纂》中說:

「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高興時的言論一般都不可信,那麼發怒時說的話,多數都是不得體的氣話。

所以,在生氣發怒的時候,最好不要去爭執。

是啊,一個人憤怒的時候,是最不清醒的時候,如果這時候與人發生爭執,那麼就會把事情越鬧越大,最後失去控制,讓自己損失更多。

所以,古人說「怒時不爭」,是避免爭端的最好方式。

哀時不語

俗話說:「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與人言不過一二」。

人活著就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打擊,那樣的困難。

但是真正成熟的人,已經學會了自我自愈,不把自己的不幸撕給別人看。

之前在知乎看到過一個提問說:「真正成熟的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說:

「真正成熟的人,就是學會不在哀傷的時候,把自己的不幸說給別人聽。」

想必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祝福》這篇小說中的祥林嫂。

祥林嫂一生不幸,她早年守寡,好不容易跑到魯鎮找了份工作,又被家人捉了回去。

後來,她又被家人強迫嫁給了一個不喜歡的男人,最後男人病死,唯一的兒子阿毛也被狼叼走。

於是,不幸的祥林嫂一遇到人,就向別人訴說自己的悲慘故事,告訴大家自己有多麼痛苦。

魯迅先生說,「剛開始還都同情她,慢慢她說得實在太頻繁,大家就都討厭她。」

是因為人心不古,所以最後大家才都討厭她的嗎?

其實,哪裡有那麼多的壞人啊!

只不過是因為,這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罷了!

所以,人在低谷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打擾任何人,學會「哀而不言」。

不要把自己的傷口一遍遍撕開給別人看。

倦時不怠

當年阿里巴巴一舉上市的時候,淘寶當家人馬雲說: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在第二天晚上就放棄了,看不到後天的太陽」。

這就是《詩經》上講的:「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敢於開始的人不少,但是能堅持到最後的人卻寥寥無幾。

其實,成功的路上並沒有那麼多的競爭者,大部分人走到一半就放棄了。

可是,很多時候,只要再多一步努力,就能到達我們想要的目的地。

比如,之前網上有個很火的「竹筍定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現在用「雨後春筍」來形容事物發展得很快速。

但實際上,竹子還是竹筍的時候,在土裡四年才會長3釐米。

而竹子之所以生長緩慢,是因為它要把自己的根牢牢地扎在了泥土裡。

因此,一根佔地不到碗口大小的竹子,地下卻長著能鋪滿數公裡的根系。

但正是這樣日以繼夜的累積,讓竹筍在出土之後,能夠在短短的六周之內,就快速長到15米,逃過被當成竹筍吃掉的風險。

所以,就像《禮記·大學》中曾說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越是疲倦的時候就越是不能怠惰,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比別人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之下,我們就能超出別人一大截,得到別人不能得到的成功。

俗話說,控制了情緒,就等於控制了人生。

因此,明朝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講: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恢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不要在高興的時候,輕易許諾;不要在醉酒的時候,亂發脾氣;不要在得意的時候,惹是生非;不要在疲倦的時候,有始無終。

做人,處事要有一定的條理,待人要有一定的宗旨。

所以,保持「喜時不諾,怒時不爭,哀時不語,倦時不怠」的活法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情緒的主人,掌控自己的後半生!

相關焦點

  • 喜時不諾,怒時不爭,倦時不怠
    有三種情況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第一種就是人在志得意滿的時候,很容易答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做出一些對自己或者他人的承諾;第二種就是人在憤怒時容易失去理智,與他人爭強好勝;第三種就是疲憊時容易放棄,不能做到有始有終。
  • 喜時不諾,怒時不爭,倦時不怠!
    成長路上,我們都會遇到一個相同的攔路石,那就是情緒。別讓你整個人生,為你的一時心緒買單。管理好情緒,方能打點好生活。  在電視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男生小李去女朋友小葉家裡吃飯,大家聊著家常,計劃著未來,氣氛很是歡樂。席間,小葉爸爸說起自己的車子年頭有點久,不符合規定,導致年審辦不下來,為此很苦惱。  情緒正高的小李張口就道:「簡單,我來給您辦。」
  • 古訓:悲時不言,喜時不諾,怒時不爭!
    用道教的話來說,就是「自然之道不可違」 1 、「順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質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會之自然。參悟事物、人生和社會之本質,求得生命與本性應有的風格、態度和氣象,就是道教倫理追求的目標與精神支柱。 道教生態倫理精神體現在它的精緻深刻的內容和吸引世人的內涵中,蘊涵在使它延續、發展久遠的生命力中。
  • 人生三不爭:不爭對錯,不爭輸贏,不爭得失
    不爭,是人生大智慧!01不爭對錯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人生最簡單的活法,就是不爭。心簡單,人才能簡單;人簡單,日子才能簡單;而日子簡單,人才能活得輕鬆自在。楊絳在《我們仨》裡分享過這樣的故事:「我和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的讀音。」
  • 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是「不爭」
    那些聰明的人,更懂得去權衡,不會在那些不值得的事上費時間,費心力。因為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讓我們一爭高下。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是「不爭」。詩人白居易年輕時,就是一個喜歡到處爭的人。平時總喜歡和別人爭辯,還喜歡找茬。看到什麼事,馬上就寫出詩來抒發情緒,還會大肆諷刺。後來,隨著年齡增長,他的性格也變得穩重,不再像年輕時爭是非,反倒勸自己不要爭。
  • 消除焦慮的最好方法下如何「制怒」
    人生在世喜、怒、哀、樂乃人之常情,是人的內心情感體驗和情緒的發洩表達。世間凡事皆有度,適度正好,過度不利。這既是哲學觀點也是宗教的教義。喜,不可手舞足蹈、大喜過望;怒,不可怒不可遏、怒髮衝冠;哀,不可呼天搶地、肝腸寸斷;樂,不可忘乎所以、樂極生悲。
  • 人生最好的活法:遵從本心
    人生最好的的狀態就是遵從本心,無問西東,按照自己真實想法去過這一生!人生短暫,轉瞬即逝,我們為什麼要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呢?從此刻開始,為自己而活,活出自我的精彩!勇敢的去做自己,去做自己覺得開心和愉快的事吧!
  • 楊絳: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不爭!
    楊絳先生說:「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初看這句話就感覺眼前一亮,過了好幾年無意中再次讀到時,奉若經典。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道理卻質樸實用,越咀嚼越有味。經歷才知道,爭是必然,不爭是智慧。一、比來比去,只會苦了自己人到中年,煩心事是一籮筐一籮筐的,幸福感也是最低的時候。因為這時候你的負擔和壓力特別多,人也容易變得執著,尤其對物質方面無法做到真的放下。
  • 人生最好的活法:善心、善行、善成
    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義。除此之外我以為沒有別的活法。——稻盛和夫關於人為什麼活著這個問題,從生理學、生態學以及哲學上都似乎有很多解釋。可是當我們問到人有什麼活法的時候,答案似乎就會很渺茫,我個人有的時候也會這樣問自己,然而答案似乎會隨著心情、場景而發生改變。
  • 人生感悟:不爭、不比、不計較
    不爭、不比、不計較,是一種感悟,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很多人每天跟這個爭,跟那個比,計較這個,計較那個,就能活得快樂嗎?就能獲得獲得幸福嗎?人生其實很簡單,就看你自己想要怎麼過。有人說:「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輕了多少事。」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最難能可貴的就是,讓自己做到不爭、不比、不計較。古語有言: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須百般計較。
  • 克服自卑不自信 談如何「制怒」
    克服自卑不自信 談如何「制怒」人生在世喜、怒、哀、樂乃人之常情喜,不可手舞足蹈、大喜過望;怒,不可怒不可遏、怒髮衝冠;哀,不可呼天搶地、肝腸寸斷;樂,不可忘乎所以、樂極生悲。克服自卑不自信在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無論在家相夫教子打理「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在外養家餬口從事「三教九流七十二行」,常遇到如鯁在喉,不順心的事。怒和喜一樣無時不在,無法躲避,不可避免,因為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更沒有世外桃源。
  • 不爭就是贏,不辮就是和!
    和天下有一次,朋友邀約我去聽一個國學老師講課,在正準備進課堂時,手機來了視頻電話,我急忙從口袋裡掏出手機,準備接聽電話,一不小心,和一個人撞在一起,我急忙說對不起對不起。怨是苦海,越怨別人,心裡越難過,以至於不是生病,就是招禍。爭吵是地獄,吵贏一分,別人恨十分。
  • 自己喜歡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適合自己的生活,是最好的活法
    人生是需要奮鬥的,只有你奮鬥了,失敗後才會問心無愧;人生是單行路,只有奮鬥了,才會有光明的前途。所有的成功,都來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來自平凡的奮鬥和堅持。周末早安!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只要向前邁出一步,都算數!
  • 曾國藩:世上最好的活法,是細水長流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後半生,最好的活法就是:學會哄自己開心!
    文/飛魚周而復始,四季輪迴,春有萬物復甦,百花爭豔,夏有炎炎烈日,蟬鳴鳥叫,秋有豐收果實,笑足顏開,冬有白雪皚皚,冰天雪地,冬季是一年四季的歸宿,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人生就是在大自然的輪迴中走過。人生短暫,後半生,最好的活法就是:學會哄自己開心!
  • 生氣時,為何會面紅耳赤、渾身發抖?看完你可能再也不敢生氣了
    千萬年來,人類相當不容易地從原始人一步步進化成如今所謂的高等動物,與其他低等或中等動物的一大明顯不同,就是我們可以通過直接、間接、說話、表情、動作等無數個方式充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僅僅是這四種最常見的情緒,就貫穿著我們的人生百態,不得不說,人活著真的是一件很神奇也很有意義的事情。
  • 讓自己開心,是最好的活法
    讓自己開心,就是最好的活法!01不必討好所有人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活得最累。別再因為他人的一句不喜歡,就貶低自己的存在;也不要為了照顧他人的感受,就隨意對待自己;更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為自己而活,才是最正確的人生。不管相遇還是別離,不討好、不將就,日子才能更加絢爛。
  • 人生如逆旅 何必千千結
    人生無常,你所能把握的只有當下,你所能努力的只有今天。最好的生活態度是活在當下,而最好的活法就是行在今日。故君子之血,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聖人之喜,以物之當喜;聖人之怒,以物之當怒。是聖人之喜怒,不繫於心,而繫於物也。」明道先生在這段話裡就講了一個問題:聖人的感情。聖人是沒有感情的嗎?並不是的,聖人也有喜怒哀樂,也有七情六慾,但是他的喜怒哀樂,不過是外界在他心中引起相應的情感罷了。
  • 終其一生,最好的活法就是遵從自己的意願,度過人生
    不爭不搶,淡定逍遙,過著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生。喜歡王菲的人不少,但罵她的人也不少。幾年前,她和李亞鵬離婚後,又和謝霆鋒在一起,很多人都罵她自私,不管不顧兩個孩子,難聽的話一大堆。但是,王菲從不回應也不辯解,如今依然跟謝霆鋒在一起過著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活得青春恣意。
  • 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
    【14】絕大部分人懷念的並非初戀情人,而是初戀時純淨的心情。初戀讓人難忘,不是因為他{她}很帥或很漂亮,也不是因為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而是因為初涉愛河的人異常純真,沒有私心雜念。  【15】生活不是用來幻想和回憶,生活是用來思考和追求!生活如茶不僅要懂得如何泡製,更要懂得如何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