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家認為,「質量與生產是互不相容的,你不能兩個都要」。然而事實是兩者不僅不衝突,而且質量的提高,自然而然地會帶來生產力的提高。這便是1950年夏天戴明造訪日本後使該連鎖反應成為日本人根深蒂固的一種生活方式。從那以後,「質量第一」成了日本人的共同目標,為之後日本高質量產品奠定了基礎。
具體的戴明的提高的連鎖效應是這樣的:
戴明的連鎖效應圖
事實卻是如此,不以「質量第一」為優先,光顧著趕產量,則出錯的可能性增加了,結果導致返工,或者在工場內沒有發現不良而流到客戶變成投訴。返工、投訴的處理成本要遠遠大於一次就把產品做好的成本,真是得不償失啊。
基於以上的連鎖效應,在以「質量第一」的理念前提下,想盡辦法系統地提高質量、降低不良,將為企業創造效益,提供持續的良性循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