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是人體核心的部位,上連軀幹,下接四肢,同時保護著盆腔臟器,又是胎兒分娩的必經骨性產道。在骨盆周圍有骶髂關節、骶尾關節和恥骨聯合關節等重要的關節。在懷孕的過程中,由於鬆弛素的作用使得關節處鬆弛、變軟,分娩時恥骨聯合關節及骶髂關節會出現輕度鬆弛,以方便胎兒的娩出。
生完孩子後,體內的黃體素的分泌恢復至正常,鬆弛的關節逐漸恢復至正常,只有不到0.05%-0.1%的產後女性,黃體素分泌過多,使得關節過分鬆弛,骨盆周圍的關節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容易發生恥骨聯合分離,從而引起恥骨聯合分離症、骨盆鬆弛或移位等,疼痛、長短腿、假胯寬、臀部鬆弛、腰背痛、水桶腰、盆底疾病等也可能會隨之出現,需要骨盆修復或矯正,而這需要在專業的醫師指導下才能進行。
市場上大肆宣傳每個產後媽媽都需要骨盆修復,確實是誇大的,也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骨盆修復儀或徒手骨盆修復多數也是不靠譜的。有的人說,經過徒手骨盆修復或者是骨盆修復儀之後確實明顯看到胯沒那麼寬了。經歷過懷孕分娩的女性,骨盆確實會變得松垮,此時只要外力稍微輔助一下,就可以看到明顯的變化,但是這些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鬆弛的關節仍然存在,時間久了,就像彈簧一樣,又會恢復到鬆弛的狀態。
因此,專業的手法進行骨盆矯正和自我練習很重要!
很多女性經常聽到盆底康復,
骨盆修復或矯正就是盆底康復嗎?
前面我們說到骨盆,骨盆的底是盆底,保證盆底正常功能(排便、排尿、性生活)發揮的是對盆底起著非常重要支持作用的盆底肌,懷孕、分娩會對盆底肌造成很大的影響,產後女性之所以出現漏尿、陰道鬆弛、便秘、子宮脫垂等,主要原因就在於盆底肌,它需要進行盆底康復。
也就說骨盆和盆底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骨盆修復或矯正和盆底康復根本不是一回事!
產後女性,到底應該做骨盆修復或矯正還是盆底康復呢?
盆底康復是首要,骨盆修復或矯正也可同時做。
盆底肌對盆腔臟器具有支持作用,能維持盆腔器官在原有位置,如果盆底肌周圍的結締組織發生了損傷或變薄等,盆底肌仍可以穩穩地發揮著排尿、排便和性生活的功能,但是如果盆底肌受損了,再堅韌的結締組織在時間的見證下也會終於有一天無法承受盆底巨大的壓力,盆底疾病也會發生的。
這也就更說明了,產後為什麼一定要做盆底康復,產後42天為什麼一定要進行盆底肌篩查。
只有盆底功能好了,骨盆修復或矯正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這就像N多木頭製成的水桶一樣,如果底部是好的,桶周圍有木板鬆動的話,只需要稍微加固一下即可,而如果底部都壞了,木桶周圍再結實也是沒用的。
如何才行更好地進行盆底康復?
磁刺激、電刺激、生物反饋、Kegel運動、陰道啞鈴都是廣受歡迎並且效果也立竿見影的方法。
如果你想不花錢,也想做盆底康復,那你可以選擇Kegel運動,但是Kegel運動雖然方法簡單但是不易掌握,你可以嘗試在坐著、側躺或站著的姿勢下進行Kegel運動,如果你覺得做了一段Kegel運動後覺得很難堅持或者效果不明顯,不妨嘗試一下偉思推出的磁電聯合的方式進行盆底康復,同時在家庭中使用陰道啞鈴,效果與你單純使用Kegel運動相比,可不止翻倍哦!
產後到底更應該做骨盆修復還是盆底康復,現在,你明白了嗎?
參考文獻
喬平進, 田冬梅, 操日亮. 骨盆交叉帶治療孕產婦恥骨聯合分離[J]. 中國醫學創新, 2018(2):95-99.
註:本文是「偉思盆底」原創文章,如需轉載煩請聯繫我們,經授權後方可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