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1月23日報導,「門檻低」「流動大」「滿嘴跑火車」,是外界貼給房產經紀人這一群體的標籤。但近幾年,一些知名院校畢業生去賣房的報導屢屢引起社會關注,個別名校畢業的經紀人還不負眾望,取得令人羨慕的銷售業績。
近日,中新經緯客戶端在鏈家APP查詢發現,當前該平臺在北京共有超2.4萬名經紀人,「雙一流」高校畢業生達1463名,其中不乏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畢業生。
一些「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的銷售業績較為突出。北京鏈家新柏林愛樂東門店的一位陳姓經紀人,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鏈家工作5年以上,共成交了153套二手房、10套新房,年成交金額過億元;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的一位李姓經紀人,二手房成交177套、新房8套、租房20套,年成交金額過億元。鏈家APP顯示,當前年成交金額超過1億元的經紀人有113名,其中,「雙一流」高校畢業生有16名。
名校生進入房產經紀行業,只是整個行業學歷提升的縮影。2019年10月,鏈家宣布,計劃在2021年將全國經紀人本科生佔比提升至51%以上,同時,通過內部組織氛圍營造、績效體系變革等手段增加經紀人留存率。
很多人都在問北大畢業去賣房到底是不是一種浪費?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這個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對於整個就業市場來說,薪酬已經成為了引導就業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房地產經紀人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房產中介,雖然一直以來都被稱為是低門檻的工作,基本上感覺什麼人都能幹,但是這是房地產發展前期的特點,當時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由於剛剛發展起來不久,各大房地產企業都在跑馬圈地,當時的房地產投資幾乎就是一種無腦投資,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買房放在那裡就能賺錢,那麼這個時候幾乎所有的房地產經紀公司想的都是如何擴大規模,所以,只要是個人就能幹,所以房地產經紀產業引入了大量的低素質人員,讓不少人形成了房地產經紀產業內部素質較低的刻板印象。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房地產已經進入了「房住不炒」的後房地產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其實房地產經紀產業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其本身的較高收入其實已經足夠吸引優質大學畢業生進入各市場,在價格導向的影響下,優質大學畢業生的進入也就顯得非常正常。
其次,我們從整個市場的標的來看,當前大家買房的時候,其實一套房產的市值已經非常高了,以北上廣深的房產為例,一套一線城市的房產市場價格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有的甚至好幾千萬,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按照標的的百分比例抽成來計算的話,其實每套房的交易佣金額度也能夠到達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額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即使是投資銀行不少企業債的項目其收益額度也就這麼多,在這樣的情況下,高額的交易必然需要專業的交易顧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房地產經紀人已經不僅僅是低水平的打雜置業顧問那麼簡單了,更多的是是需要更加專業的知識與素養,要有從財務分析、房地產專業分析等一整套的分析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房地產經紀人來說其市場的要求也在越來越高,越是高端的房地產項目就越需要專業的房地產經紀人,這也為優質大學畢業生的進入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從個人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們看到鏈家為代表的一系列房地產經紀企業也逐漸實現了上市,貝殼找房甚至成為了全國市值最高的房地產企業之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房地產經紀人的職業發展通道能夠打通,不要有明顯的職業天花板,吸引優質高校畢業生也就非常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