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三萬老沈
轉載授權(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mzy2117)
朋友們,大聲地告訴老沈,在童年的中學時代,是否有過以下經歷——
「體育課不上了,改上數學課。」
「下午的體育課,讓給英語課了。」
「跟體育老師說一聲,這節課給語文老師了。」
什麼?不想上?
中考高考是語數外重要還是體育重要?
時至今日,還真不好說。
2020年,時代變了!
2020年年初,「委曲求全」了一代人的體育課,時來運轉,地位陡然飛升,一夜成為可以和「語數外」抗衡的第四大主課。
新舊年交替之際,雲南省教育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一條重磅改革建議被正式實施:中考體育與語文、數學、英語並列100分!
「春江水暖鴨先知。」
在雲南省打響體育課「改革第一槍」的背後,可謂意義深遠。
細看這份雲南省新的改革方案,不難發現,體育的重要性得到了「質」的飛升。
第一,從各學科分值分配看。
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各100分,體育首次晉升「四大主課」範疇,與傳統三門主課並駕齊驅。其餘「副課」對比體育,相形見絀。物理50分;政治、歷史、生物學各40分;化學、地理各30分;音樂、美術、勞技各20分;信息10分。
第二,從考核方式看。
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及成長規律,雲南省中考體育的考試方式將從三年一考改為一年一考,初中三年的體育分佔比暫定為20%、40%與40%。
換言之,體育考核一改持續多年「一考定終生」的學科規則,打破了傳統學科只有一次機會可以「勝天半子」的殘酷機制,給了成長期、未定性的年輕人更多的機會。
第三,從考核內容看。
以老沈為例,童年期體育課留下的陰影可謂慘絕人寰。除了50米、200米、800米就是1500米,把小短腿老沈跑成了狗。至於其他,比如老沈熱愛的足籃排三兄弟,就是個擺設,一學期能摸一次球就算上過了,遊泳拳擊更是聞所未聞。在物質不豐富的年代,此類情景比比皆是。
幾十年之後,局面終於變了。
雲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徐忠祥表示,教育部要求學生至少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讓其終身受益。所以技能考試中,搭建了三大球、三小球、田徑、遊泳、武術、拳擊、健美操等多個項目平臺,供孩子們選擇。
每一代人都盼望,一代更比一代強。
而所有人忽略的是,我們是否給予了後代「更強」的機會?
2020年,雲南省打響了「體育改革第一槍」,有人說,中國未來個體競爭力的高質量飛躍,都在這一「槍」中打響了。
為何有此一說?
原因有二。
第一,國民健康度,應從小種下「健康」理念。
以老沈為例,中學時期對體育課的最大印象就是:體育課有什麼用?沒有。
在「語數外、政史地、物化生」一統應試江湖的局面下,對中考、高考沒有決定性影響的體育課,「靠邊站」是必然結果。
這帶來的惡劣影響,並不僅僅在於「少上幾節體育課、沒得玩」的小細節,而在於一代人對「健康理念」的從小缺失。
《2018年中國國民健康大數據》報告,揭示出了兩大令人心驚的局面:中青年健康危機,以及,青少年健康惡化。
具體來看——
中青年:70%中國人有過勞死風險;76%白領亞健康;20%患上慢性病,慢性病死亡率佔86%;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中國社科院提醒道,如果中國知識分子不注意調整亞健康狀態,不久的將來,這些人中的2/3將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青少年:疾病年輕化的趨勢,令人擔憂。小學生近視率32.5%,初中生59.4%,高中生77.3%,大學生80%;全國肥胖兒中脂肪肝發生率50%;青春期貧血發病率達38%;2型糖尿病發病率20年間增長了11-33倍。
在物質生活越來越發達的今天,究竟是什麼讓祖國的花朵變成了如此模樣?
誠然,壓力、電子產品的普及、食品的不安全性,固然是原因之一,但追根究底,個體健康度的脆弱性、健康意識的淡薄,更加速了全民健康度的瓦解。
1月6日,一則「衡水中學開冰雪運動會」的新聞視頻引起熱議。視頻中,學生運動員進行了輪滑、冰壺等體育運動,一旁觀戰的學生們人人手中拿著學習資料,學習為主,加油為輔。這不禁讓人憂慮:運動會的本質是什麼?打擾學生看書的活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第二,本末倒置,殊不知人生中場開始,拼的只有健康。
以陸家嘴商圈為例,流傳著一句話:在這個地方留得住工作的,智商都差不多,最後拼的只有一項:健康。
事實上,不止陸家嘴商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代社會,從走出學校的那一刻開始,健康就成為了「勝者為王」的最大砝碼。
胡潤研究院曾發布一份企業家作息時間報告,揭示的真相十分驚人:成功的企業家或許不比你聰明,但在體力上一定遠遠勝過你。
這份報告建立在走訪超過500名身家過億的企業家基礎上,結論是:這些企業家的平均睡眠時間僅為6.6小時,其中三成人平均睡眠不足6小時,而這些人一致表示,足夠了,一點都不困。
比如,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被業界公認勞模,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超過16小時,全年無休。
比如,萬達王健林,4點鐘起床,4點15分開始健身,5點吃早餐,6點開始各地飛、工作,晚上6點半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
比如,華為任正非,在75歲的高齡,還能堅持每天7:30吃完飯就到公司上班,8:00-9:00精神狀態最好,用來改文件和籤發文件,9:00至中午開會聽匯報,下午狀態差一點,但喝咖啡後就可以繼續工作。
老沈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比如做紙業小生意的前輩朋友老孫,年過55歲的年紀,常年出差、應酬,依然能每天保持精神、幹勁。老沈詢問這是有什麼養生訣竅嗎?老孫表示,沒有,身體好底子是年輕時打下的,老孫年輕時當過兵,退伍後依然保持了部隊強身健體的操練作風,到了今天,一身好底子現出了巨大威力。
「所有的青春,都是中年勝敗的伏筆。」
人生中場開始,拼的只有健康。
基於此,雲南省體育課改革的意義,實屬重大。
因為,它令青少年健康成為了一門「必修課」,而不再是「可有可無」。以往那些「身體好有什麼用?語數外不好還不是廢物」的殘酷論調,終於不再有生存立場。
雲南省教育廳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表示,副科變主科也好,麻雀變鳳凰也罷,歸根結底,體育課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就一個,讓我們的下一代擁有健康的體魄。
然而,我們也要警惕,「立意甚好,執行變味」的可能性。
在目前唯分數論的考試體制下,體育課也成為了100分制的主課,是否會被套用「題海戰術」?來回不斷跑、直到跑高分的800米;來回不斷打、直到打成第一的籃球排球,是否會令青少年反而更痛恨體育?
「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在全球老齡化的趨勢下,青少年被前所未有地賦予了希望之意,而希望之芽,無一不建立在強健體魄之上。
朋友們,您支持體育課成為中考第四大滿分主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