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5歲半,性格比較內向,屬於慢熱型的孩子。有時候帶他在小區玩,遇到熟悉的小夥伴,他可以玩得很嗨;如果沒有熟悉的小夥伴,雖然還有其他同齡的孩子一堆一堆的在玩在鬧,大寶都只是看著,很難融入進去。

能夠快速地融入團體,和不同的小夥伴玩鬧在一起,可以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數。幫助孩子快速融入夥伴有哪些小技巧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社交能力是需要學習的,父母的示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家長而言,要更加注重向孩子展示自己與人交往的一面。小區裡有很多的媽媽帶著孩子玩,家長可以更加有意識地去和別人談話、交流,在交往過程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另一方面,讓孩子了解加入夥伴中的方法,陪孩子練習加入小夥伴中的技巧。通常孩子加入到一個團體,會經過下面四個步驟:
第一步:等待、觀察和傾聽。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觀察這些小夥伴在玩什麼,他們玩的遊戲是否安全且公平,看上去是不是友好等。
第二步,尋找友善的面孔。
在確定想要加入的團體是安全的之後,還需要時間來觀察,找到一兩個面帶微笑且容易接近的孩子,作為加入團體的階梯。一般笑容燦爛,話比較多的孩子比較和善,更容易接受新的小夥伴加入。
第三步,加入團體。
找到了友善的小朋友,接下來就要準備加入了。以小夥伴在玩沙為例,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加入:
一是通過提問加入。比如「我可以一起玩嗎?」或是「你想一起玩嗎?」、「這是什麼呀?」等都是可以提的問題。
二是提供幫助。我們可以說:「我幫你搭一座城堡好嗎?」或是「我有鏟子,你要不要一起用?」
三是表示讚揚和認可。可以說:「哇,你的城堡好漂亮,你是怎麼做到的?」
這三個方式,沒有先後順序,都可以進行嘗試,一般都可以讓孩子自然地加入小夥伴當中,開啟愉快玩耍模式。當然也不排除意外情況,這個時候,也許換一個小團體是更明智的選擇。
第四步:遵守團體的遊戲規則
孩子成功的加入小夥伴中後,如果想要繼續愉快地玩耍,還要順應形勢,跟著別人的節奏玩,大家玩什麼就跟著玩什麼。不要一加進去就想改變這個團體的玩法,容易遭到小夥伴的拒絕和排擠。
通過示範學習,以及按照步驟在家進行練習,可以讓孩子知道如何加入不同的小夥伴中,知道如何將交往維持下去。這樣,家長就不用擔心自家寶貝落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