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快過年了嗎?又得想想買點什麼孝敬父母了。
深海魚油!
既體面,又能送到長輩們的心坎上——據說能降血脂、軟化血管、防心臟病,最適合中老年人。
(感覺自己也需要入手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然而……
不瞞你們說,我,一個科普記者,身經百戰,也一直都以為,深海魚油,是真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都要下單了,才驚聞一個真相——
這,又是一個「莫斯利安長壽村酸奶」式的商業神話(謊言)。
先來講個八卦。
美國心臟協會(AHA),心臟病學領域比較重要的學會之一,經常出一堆指南,指導全球醫生。
2017年11月12日(星期天)下午,在美國心臟協會的年會上,52歲的協會主席John Warner正在發表演講,主題是《關於如何防止老年人心臟病發作》。
豈料,幾個小時後,他心臟病發作,被緊急送往附近的一家醫院,往心臟裡插入了支架。
截圖來自AHA官網
這一幕,真是萬萬沒想到。
美國心臟協會的主席,才52歲,那麼懂健康飲食的人,竟然得了心臟病?
就在年初,2017年3月份,美國心臟協會剛發布了一份聲明的推薦,《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魚油補充劑與臨床心血管病的預防》。
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就是熱銷保健品——魚油,尤其是深海魚油的靈魂所在。
有了這個聲明,魚油商家們廣告打得更歡了。甚至直接用加大加粗的字體標明:美國心臟協會強烈推薦!
為啥神奇的深海魚油,都沒能阻止協會主席的心臟病發作?
事情還沒完。
前不久,2018年11月,還是在美國心臟協會年會上,兩個關於魚油的大型研究直接掐架!
一說,魚油無效,對預防心血管病沒啥用,論文已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一說,魚油有用,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這怎麼回事?
為此,我們專門請教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張海澄教授。他卻見怪不怪。
在他看來,這些研究打架,只是冰山一角。
在醫學界,魚油的爭議一直存在。
張海澄教授攤手:
總的來說,雖然有很多動物學研究表明,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高血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確實有一定的作用,但在人體研究得出的結果,卻一直不明顯。
目前,大多數研究結果是,對於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發生風險,魚油並沒有明確的的作用。
也就是說,魚油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壓根就不確定!
啊,我也曾以為這是板上釘釘的事……
深海魚油,是怎麼成為一個商業神話的?
營銷都是一環扣一環的。
開頭總是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久到上個世紀70年代。
彼時,科學家們發現,山的那邊海的那邊,在北極格陵蘭島,有一群因紐特人,他們很少患心血管疾病。
科學家驚呼:耶,人類奇蹟!
於是,開始探尋因紐特人「零心臟病」的秘密。
最終,丹麥科學家揭曉了謎底。
他們認為,因紐特人的秘密在於飲食——以吃海豹、鯨和魚類為主。
更精確一點說,是這些深海生物的脂肪裡,富含Omega-3多不飽和脂肪酸。
也就是後來的魚油。
從此,「魚油能預防心臟病」的傳說,開始流傳。
魚油迅速被開發成保健品。
隨後,在美國、日本等國商家的推波助瀾之下,魚油席捲全球。
這種故事,在朋友圈裡簡直所向披靡,沒有不信的。
但再仔細一想,這套路,怎麼這麼熟悉?
跟「莫斯利安長壽村的秘密」,如出一轍……
(說諾獎得主發現長壽的秘密是喝酸奶,結果被打臉,保加利亞乳酸菌根本不能在腸道存活,拿什麼來長壽……)
後來證實,果然……
故事都是編的!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心臟病學專家喬治•福多爾,就曾指出丹麥科學家早期研究的漏洞,並認為因紐特人的心臟病患病率被大大低估了。
——並不是什麼「零心臟病奇蹟」!
還有,2015年《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認為,因紐特人以肉食為主,但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卻很低,不是因為他們的飲食,而是其基因發生了適應性變化。
——發病率低,是因為基因,不是因為飲食!
有人說,我不管,吃了總比不吃好,何況是進口的魚油膠囊呢!
行吧。
但有件事你得知道。
2002年,有媒體實地考察後發現,「在阿拉斯加沒找到『深海魚油』」。
???
阿拉斯加沒有「阿拉斯加深海魚油」?
那國人買到的「進口魚油」哪裡來的?
有個數據,更有意思。
2017年,我國魚油類產品的進口額超1.8億美元。
但同時!
我國向歐盟、美國大量出口保健級半成品魚油,出口額超過1.6億美元。
這意味著,國人一窩蜂買到的「進口魚油」,很可能就是我們自己生產的……
那直接去國外買?
事實又要讓大家失望了。
2018年初,一個美國人在美國第二大連鎖超市「好市多」(Costco),選了一款魚油膠囊,拿到實驗室檢測。
就是很多國人海淘喜歡的那款,向來以「便宜大碗」著稱。在美國當地,一罐幾百粒,才十幾美元,換算成人民幣,也不過一百多元。
結果發現,該魚油膠囊裡,ω-3脂肪酸的真正含量,只有產品標籤描述的40%,而ω-6脂肪酸的含量,則只有標籤描述的48%。↓↓
這偷工減料也太嚴重了……
於是,這款魚油的生產商被告上法庭,被控誇大宣傳,惡意欺騙,要求賠償。
說到最後,魚油竟然吃不得了?
也不是。
我們專門問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營養科主任卞華偉。
魚油,也不是什麼神奇東西嘛。
所以,想補充魚油,吃魚肉就行了。
魚油本質上是油脂,放久了會氧化,對人體無益。而新鮮魚肉現做現吃,沒這個問題。
再者,魚油畢竟是脂肪,吃多了身體能不能承受都難說。
所以,魚肉更新鮮,更便宜,還是優質蛋白質。要想補充ω-3脂肪酸,最好的選擇是,直接吃魚。
按2016年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每周吃魚280~525克,也即半斤到1斤左右。
具體操作上,也不用那麼死板。
老年人
建議每天都有一餐吃魚。
孕婦
一個星期吃4~5次魚肉,大概也能滿足需要了。
特別討厭吃魚的,可以在諮詢婦產科醫生的意見之後,考慮補充魚油膠囊。
小寶寶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從母乳中,就能獲得充足的DHA。
寶寶吃配方奶的也不用愁,可以選擇添加了DHA的配方奶。
當寶寶到了添加輔食的年齡,家長就可適量給他們食用魚肉。
吃什麼魚
優先選擇海魚。
少選那些個頭太大、生長周期比較長的海魚,比如金槍魚、方頭魚、鯊魚、劍魚、旗魚等。它們雖然富含ω-3脂肪酸,但更易存在重金屬汙染。
換而言之,選個頭小的,生長期短的海魚。
比如三文魚、沙丁魚、秋刀魚、帶魚、鯡魚等。
此外,堅果、植物油裡也富含ω-3脂肪酸。
故事講完了
我也知道今晚吃什麼了
就三文魚吧!
最近廚藝大增的我已經想好了一百種吃法!
本文內容來源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2019年第1期
記者 凌茜雯、江瑩
感謝所有受訪專家!
推薦閱讀
☟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