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剛,男,漢族,中共黨員,歷任瀘縣第一中學安保處副主任、德育處副主任、德育處主任、副校長,現為四川省瀘縣第九中學黨委書記、校長。
瀘縣九中被九中的師生戲謔為「瀘縣普高教育的鹽鹼地」,可謂「荊」「榛」遍地。2016年3月,自唐剛同志到任以來,他就用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對事業的一片赤誠,對師生的關心關愛,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三年的努力,學校面貌煥然一新,教師充滿教學激情,學生學習充滿自信。
深入調研 精心謀劃
「組織安排我到九中來,我就一直抱著讓九中的家長重塑信心,讓九中的學生重建自信,讓九中的教師重尋尊嚴的想法,盡全力把學校工作做好,以期給組織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唐剛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他一到任,就深入教師辦公室、教學樓、學生公寓、師生食堂,了解師生工作、學習、生活情況;找教師座談,找學生談話,和安保人員、公寓老師、保潔員拉家常,從中了解一線情況。
在得到第一手資料後,他先後多次召開了教研(備課)組長會,中層幹部會,校級辦公會,研究學校發展思路。最終,結合實際,學校提出了「藝體特色,綜合高中」辦學思路,堅持「規範+特色」、「合格+特長」的教育觀,對內挖潛,對外拓展,拓寬學校辦學路子,「多元辦學,差異成才」,構建學生差異成才立交橋;把培養「陽光、自信、勤勞、誠實、正直」學子,構建「平安、書香、美麗、智慧、和諧」校園作為辦學目標。他笑著說:「我們這是讓愛吃魚的貓有魚吃,讓喜吃草的羊有草吃;我們不能教魚爬樹,教羊吃魚。」「我們就是要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特長,唱出風採,舞出美妙,畫好人生,播好將來。」
關愛教師 促進成長
英國學者霍姆斯曾指出:「教師是充滿奉獻的職業,但是不要因此而忽視我們的生活維度,特別是對於如幸福感這樣的維度,忽視這些將是愚蠢的行為。」充分的理解、信任教師,幫助教師及時梳理「心事」,遠比訓斥治理更有效。唐剛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以人為本,首先是以教師為本,只有教師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關懷,感受到了幸福,他們才會把這些感受傳遞給自己的學生,才能以尊重喚醒尊重,以關懷點燃關懷,以幸福塑造幸福。因此,我們要以情感管理為主,不但在物質上關心教師,還要在情感上關心教師,提升教師的幸福指數。」他說。
言必行,行必果。在九中新班子成立之初,他就在幹部會上強調「人的需要就是最真實的人性,幹部最基本的職能就是為大家服好務,解決大家最迫切的需求。」班子成立不到兩個月,就為教師辦公室提供菊花、胖大海等保護嗓子的飲品;把原來的學校接待室改建成教師辦公室;在教師辦公室安裝空調;教師食堂、停車場升級改造;教師周轉房安裝空調;投入自助洗車設備;組織教師體檢……一個個暖心之舉, 讓老師們如沐春風。
為緩解老師們工作繁忙、壓力大造成的心理焦慮,學校開展陽光運動和拓展訓練,拓展訓練開了瀘縣教育系統管理的先河,不僅可以提升教職工的勇氣和自信,更有助於提升教職工在團隊中的融合度,從而建立起強烈的團隊意識。為了提升老師業務水平,開闊教師眼界,三年來,學校分批次、有目的的組織所有教職工外出學習,打破領導壟斷,讓外出學習不再是領導的專利。
「硬是安逸!」「真是太方便了!」「學校考慮得周到了」「不一樣!真是大不一樣!」「真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啊!」老師們紛紛讚嘆。
愛生如子 傾心育苗
「什麼是真正的愛生?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常常叩問我的內心深處,假如學校裡的每一個學生都是自己的孩子,我們會給予他們怎樣的教育?我認為像教自己的孩子那樣教給學生謀取幸福的能力,才叫真正的愛生;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最幸福的自己,才叫真正的愛生。」唐剛動情地說。
九中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如何讓九中的孩子們找到自信,找到成就感?他帶領九中全體教職員工從學生生活入手,採取一系列措施,讓學生們真正「陽光、自信、勤勞、誠實、正直」了。
唐剛到任以來,篤定為學生發展奠基,貼心為學生健康著想,關心學生冷暖,在務實中盡顯情懷。經過兩個周的蹲點調研後,他提出,必須立即解決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的問題,立即取締學生燒烤廣場;嚴禁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得售賣油炸食品等影響學生健康的垃圾食品,要求早餐增加雞蛋、面等食品,學生食堂除了專人監管外,總務處正、副主任還必須每天輪流值班,拍照上傳,必須讓學生吃到放心食品。解決了學生吃的問題,學校隨即對學生公寓進行升級改造,增設鞋架、晾衣架,保證熱水供應等,讓學生住得舒心。
學校有一個小小的舉措,在瀘縣教育界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因擔心女生沐浴後長發不易幹而致病,唐剛親自安排,在公寓樓道安裝電吹風,並張貼《電吹風使用指南》,「指南」中包含了使用吹風的距離、時間、定型等細節,以防學生被灼傷或者損壞發質,這一舉措被其他學校的學生知道,羨慕得在網上直呼「看人家的學校!」
在學習上,根據學生實際,唐剛帶領學校積極推進普高、中職、藝體綜合發展。學校組建以骨幹教師為龍頭的管理團隊和教師團隊,組建小班額,充分發揮師資優勢,開展對口培養,讓成績最好的學生通過文化上高校;對於成績中下的學生,立足本地實際,選擇優勢專業,為大學培養對口人才,為當地培育實用人才;對於那些有藝體特長的學生,學校開設了體育、美術、音樂舞蹈、傳媒專業,通過專業化訓練和實踐鍛鍊,突出專業特色;充分發揮學校跆拳道、武術等專業優勢,與資格考試對接,培養專業性人才;現在學校還培植引進了排球、皮划艇、賽艇、彩龍、獅舞等項目。
為解決學校裡留守兒童多帶來的許多問題,學校斥資建立了美麗的陽光教室、溫馨的留守之家,學生有了心理困惑可以及時得到心理專業老師的疏導;學生在周末有了好去處,可以在老師陪伴中感受家的溫暖。
孩子們說:「在學校,我有我的路走,我很幸福。」「現在,我放心把孩子送到九中讀書。」家長們說。在今年的初一、高一新生報名現場排起了長龍,就是學生和家長們對學校認可的最好詮釋。
辛勤耕耘 碩果纍纍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雖然唐剛同志因關懷學生、關愛老師、關心學校操勞,不計個人得失,不惜犧牲休息時間,頭髮少了許多,也白了許多,但他不後悔。他以先進的辦學理念,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一次次組織教師坐下來學、走出去看、請進來教,發動思想大解放,「點燃」了教師們改變課堂生態的共識;一次次創新載體,開展課堂改革教學大賽、課改優質課評選、優秀導學案展覽等活動,營造了課改大氣場。
胸有凌雲志,可上九重霄。三年來,他帶領學校團隊,懷揣著回到教育本真的期許,緊扣教育主題,克難攻堅,砥礪奮進。經過三年教風學風高強度治理,學校先後被確定為中國國家跆拳道人才輸送基地、四川師範大學美術、音樂生源基地、成都體育學院武術生源基地、四川傳媒學院優秀生源基地、四川峨眉武術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皮划艇帆船訓練基地、四川電影電視大學戰略合作夥伴、瀘州市排球訓練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瀘州雨壇彩龍和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玄灘獅舞傳習基地等。文化本科完成率逐步提升,2016年高考本科完成率完成率58%,2017年60%,2018年87%,2019年124%;重本完成率逐年攀升,在無本科任務的情況下,2016年重本1人,2017年2人,2018年2人,2019年重本任務1人,完成4人;藝體雙上線每年均是100餘人,2019年133人。藝術學生的節目每年參加縣、市春晚,體育比賽屢屢獲獎:每年瀘縣春晚,九中節目五個左右;瀘州春晚一個以上;2017年,學生任宣辛參加川南武術套路邀請賽獲少林大洪拳金獎,少林棍第二名;譚奧東亞參加四川省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獲51kg級亞軍。2018年,任宣辛、梁福龍參加瀘州市首屆演武大會散打比賽分別獲得66、74kg級亞軍;李良棟以10.95秒的成績獲得瀘縣第二十二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高中男子100米冠軍,初中女子呂孟瀟獲鉛球冠軍;高2016級周航宇參加四川省第十三屆運動會獲跆拳道女子52kg級季軍,今年6月份已被韓國一大學特招錄取,碩博連讀;劉相、張成參加四川省第十三屆運動會獲沙灘排球男子乙組第四名,獲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2019年,高2016級學生潘俊入選國家滑雪板隊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賈卓鑫入選四川省自行車隊備戰2019年全國青年運動會;初2016級學生夢鑫、石俊恆入選四川省小輪車隊備戰2019年全國錦標賽;楊閩竹入選四川省皮划艇隊。學校捧回了「黨建目標考核一等獎」「招生工作量化考核一等獎」「五星級標準黨組織」「優秀團組織」「宣傳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他本人也被評為2016年度「瀘縣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兩學一做『共產黨員示範崗』先進個人」,2017年度「瀘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018年度「瀘州市最負責安全管理者」,2019年被中共瀘縣縣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一位上級領導這樣評價唐剛:「唐校長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九中之所以能贏得現在的掌聲,是因為他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人格魅力,因為他敢於擔當、追求卓越的高貴品質,因為他對工作的務實執著,因為他粗中帶細、精益求精、務實篤行的過硬作風。」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獻身於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也是唐剛同志奮鬥在教育戰線上的座右銘。或許,每一次抉擇,不僅是對他獻身教育事業的信念砥礪,更鋪就了他追尋理想教育的通道,因為平凡而卓越的他始終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他正在用他對教育的摯愛,對教師的關愛,對學生的疼愛,讓九中這塊「鹽鹼地」上的「荊」「榛」盛開出炫麗的花朵。(徐澤燕 曾逢燦 陳麗娟 牟玲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