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發布
廣度視角 深度影響
服務群眾 推介瀘縣
「十三五」
聚力攻堅
開拓瀘縣高質量發展之路
教育體育篇
教育發展
「十三五」以來,瀘縣深入落實國家、省、市戰略部署,圍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普惠學前教育、優質發展高中教育、特色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任務,強力推動「質量攻堅、教育信息化、民生工程、隊伍建設、條件改善」五大重點任務,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學前教育普惠發展
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廣覆蓋、保基本」公益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公辦幼兒園基本達到「五好」辦園標準(園舍建設好、設施添置好、師資配備好、管理規範好、育人質量好),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1.8%,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60.3%,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8.9%。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小學階段鞏固率100%;初中階段鞏固率99.5%,「三殘」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5%以上;村校投入1000餘萬元,基本實現「五有」建設(有網絡、有電腦、有教師夥房、有天燃氣、有教師休息室);投資7000萬元配置圖書300萬冊,計算機8000餘臺,教學設備3000臺/件;新建、遷建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3所、改擴建135所,建設面積達19萬平方米,新建設、改擴建運動場56個,建設面積4萬平方米。
高中教育優質發展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3%;全縣重本上線率達到23%,本科上線率達58%;辦學條件進一步完善,完成瀘縣二中實驗校建設,完善二中實驗校管理機制改革;「兩自主」課改取得實效。高考續寫輝煌,清華、北大及飛行員錄取總人數全省前列。
職成教育特色發展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上百家企業輸送了大批優秀技術人才。實施「瀘縣建校+」發展戰略,帶動瀘州電子機械學校、瀘州天宇職業學校整體提升。擬投資3.5億元,將瀘縣建校整體搬遷到縣城,力爭2022年建成投用。實施「兩品一優」職教品牌培育行動,創建老年護理、建築工程施工、計算機運用等省、市級重點專業;退役士兵品牌培訓項目獲評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工作經驗全國交流;10餘名學生被評為中級技師、獲國家智慧財產權專利證書,400餘人獲得全國優秀創業青年、國家工程建設先進個人等榮譽。「百和蓮槍非遺傳承」「農村學校創客閣」榮獲四川省「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教師進修校被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確定為「優秀成人繼續教育院校」。
民辦教育規範發展
多部門聯合執法,開展網格化排查,建立底數臺帳,落實監管責任,嚴厲杜絕超範圍培訓、無證無照擅自培訓等非法辦學行為。健全常態化監督管理機制,強化舉報渠道宣傳,設立教育機構資金監管專用帳戶,將各教育機構當期總收入的10%納入監管,建立教育主管部門監管平臺和家長監督手機APP,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監督管理模式。
體育教育發展迅速
大力發展體育特色學校,創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1所,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特色學校5所,瀘縣一中、瀘縣二中、瀘縣九中及喻寺小學成為省運會項目訓練基地學校。積極舉辦各類體育活動,穩妥開放健身中心籃球、羽毛球、桌球以及門球等場館,舉辦各級各類全民健身活動,每年參與人數近20萬人次。大力推進體育設施建設,啟動體育中心建設,推進健身站點網格化建設和國民體質監測站點打造,體育健身器材「村村有」工程全覆蓋。建成社區、行政村健身路徑項目141個,農民健身工程274個,全縣健身場地達2557處,全縣體育場地面積100萬平方米;體育產業進一步發展。體彩年銷售總量突破1400萬元,遊泳、健身等產業良性發展,優尖運動員不斷顯現。
特殊教育勇創佳績
十三五期間,瀘縣大力推進特殊教育改革,通過一人一案,針對開展培訓學習活動,大力提升特殊兒童教育質量。201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殘運會上,瀘縣特校初2017屆聾生徐曉霞奮力拼搏,勇奪女子桌球雙打第三名,有望代表中國隊參加下一屆奧運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特奧會上,瀘縣特校初2018屆培智生黃文茹、朱娟所在的四川女子籃球代表隊,與北京隊展開奪金之戰,成功奪得全國冠軍。
瀘縣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姿態,借乘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之風,接納四海賓朋。8000教師,16萬學子期望與您攜手宋韻龍城,共創瀘縣教育輝煌未來!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歡迎朋友圈分享
資料來源丨縣教育和體育局
編輯丨鍾紀亞
校對丨柯娟 羅韻涵
責編丨劉軼 鍾紀亞 梁孟
監製丨黃祖泉
總編輯丨陳巧玲
主任丨向曉鴻
瀘縣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