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頻帶微帶天線技術學習筆記(二)

2021-02-25 雲腦智庫

編者註:這是07年參加工作時學習的一本書,當時做了筆記,今天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時間久遠,不正之處,敬請指正!本學習筆記僅對前三章基本知識做了整理,後續應用部分,請參考該書籍閱讀!

可根據陣的帶寬、極化、方向圖特性(或掃描範圍)、增益和效率等要求以及陣在結構上的要求來選擇最合適的微帶天線元。微帶天線元大致可分為三類:貼片式、縫隙式和不均運行微帶線等。

按工作原理可分為諧振式和行波式。諧振式貼片微帶天線作為陣元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點。單元本身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係數,典型數據可達6dB左右。其效率較高,一般在90%以上。其半功率波束寬度大致在80o~100o之間。對於相控陣而言比較適合於最大掃描角在±50o以內。該形式的天線可工作在線極化、圓極化或變極化。對方形和圓形貼片,利用相互正交的雙端饋電,在利用功率分配器和移相器以改變兩端激勵的相對振幅和相位,就可以構成圓極化或變極化。對接近方形的貼片和橢圓形貼片,利用單端饋電也可以做成圓極化陣元,但不能作成變極化陣元。諧振式貼片具有以下一些缺點。阻抗匹配帶寬較窄,通常在輸入端駐波係數小於2的帶寬只有百分之幾。當掃描範圍大於±60o時,單元方向圖的波束顯得窄了一些,同時,當要求較大掃描範圍時,為了避免在掃描範圍內出現柵瓣,要求單元間距要較小,這樣貼片尺寸也稍嫌大。這對將陣元和饋電網絡都集成在同一介質基片上的單面陣就顯得空間擁擠。因此,為了展寬波束或縮小天線尺寸,也常採用λ/4短路矩形貼片作為陣元,它相當於矩形貼片的一個輻射邊短路,而尺寸縮小了1/2。此外,規則形狀的諧振式貼片單元可以一哦能夠較為準確的方法分析,已經導出各種較為準確的設計公式,所以設計較為簡便,且減少調試工作量。

行波式貼片微帶天線一端激勵,另一端接匹配負載以保證貼片上電流或其內空間場按行波分布。這種天線的特點是阻抗匹配帶寬較寬,但波束最大值指向隨頻率變化。這種天線最大值輻射方向可以設計成接近邊射到端射的任一方向。它既可以輻射線極化波,也可以輻射圓極化波,但由於其一部分功率消耗在終端負載上所以效率較低。

 縫隙天線利用微帶傳輸線激勵,是在微帶傳輸線接地面上開縫,故其輻射是向兩邊的,如果需要單方向輻射,可在離縫高度為λ/4處加金屬反射板。

 這種天線的特點是它的阻抗匹配帶寬比諧振式貼片天線要寬,特別是寬矩形縫。這種縫隙天線一般輻射線極化波,對製造公差要求比貼片式要小,用於陣元時量輻射元之間的隔離比貼片式要好,但當要求單方向輻射時,這種天線的厚度比貼片式天線要大。同時分析和設計這種天線要比貼片式困難一些,其廣泛應用於衛星廣播接收陣的陣元。

 微帶線不均勻性是另一大類廣泛應用的天線陣元。它通常是利用在微帶傳輸線上進行切割、突變或彎曲等方式形成輻射。

這類天線用作陣元的特點是阻抗匹配頻帶較寬,快點電路結構簡單而緊湊。構成陣的波束指向一般可設計在任何方向上。其缺點就是波束指向隨頻率變化較靈敏。由於是行波饋電,陣的效率不高。

柵格一般有兩種排列方式:一是矩形柵格排列;二是三角形柵格排列。在矩形柵格的單元位置中,只有當(m+n)為偶數的位置中放置輻射單元,才組成三角形柵格。

對於同樣的柵格抑制,矩形柵格排列比三角形柵格排列單元數多(比柵格為等邊三角形時多16%)。輻射單元少,意味著成本降低。另外柵格間距的增加,有利於輻射單元的安裝。因此,三角形排列採用的較多。

外觀形狀為矩形或正方形的陣列最常見,計算比較簡單,其尺寸大小由主瓣寬度決定。均勻幅度的矩形陣,第一旁瓣電平可高達-13.2dB,抗幹擾性能不好,這是最大的缺點。

把矩形陣改為圓形陣,在均勻幅度時,第一旁瓣電平可降至-17.6dB,圓形陣多採用正方形柵格。

用三角形柵格可排列成正六角形陣,這樣的排列可有效的減少相控陣天線單元數目,降低雷達的造價。

當掃描角θ≥60o時,平面陣會受到柵瓣的影響而難以實現,利用球面的自然對稱性,能在較寬的角度範圍內保持天線方向圖和增益的均勻性,同時可克服寬角度下阻抗失配的影響。因此,將陣列單元排列在一個球面上構成球形陣,可改善角掃描性能。

對於機載雷達,為了便於安裝,減小阻力和覆蓋儘可能寬的立體角,要求陣面的形狀與機體表面形狀一致,這就是所謂的共形陣。

圖2.5 三角形柵格

電場強度E的方向隨時間變化的方式稱為電磁波的極化。根據E矢量的端點軌跡形狀,電磁波的極化可分為三種:線極化、圓極化和橢圓極化。

兩個相位相差π/2,振幅相等的空間上正交的線極化波,可合成一個圓極化波;反之也成立。兩個旋向相反,振幅相等的圓極化波可以合成一個線極化波,反之亦然。

橢圓長軸對x軸的夾角τ稱為極化橢圓的傾角,長軸與短軸的比值稱為軸比,極化橢圓的軸比、傾角以及旋向是描述極化特性的三個特徵量。線極化(軸比→∞)和圓極化(軸比等於1)都是橢圓極化的特例,旋向以傳播方向z為參考,它直接由相位差φ決定,若φ在第一二象限,則為左旋波,若φ在三四象限,則為右旋波。

兩個空間上正交的線極化波可以合成為一個橢圓極化波,反之亦然。兩個旋向相反的圓極化波可以合成一個橢圓極化波,反之亦然。

圓極化波具有兩個與應用相關的重要特性:

1)當圓極化波入射到對稱目標(如平面、球面等)上時,反射波變為反旋向的波,即左旋變右旋,右旋變左旋。2)天線若輻射左旋圓極化波,則只接收左旋圓極化波而不接收右旋圓極化波,反之,若天線輻射右旋圓極化波,則只接收右旋圓極化波,這稱為圓極化天線的旋轉正交性。根據這些特性,在雨霧天氣裡,雷達採用圓極化波工作將具有抑制雨霧幹擾的能力。因為水點近似球形,對圓極化波的反射是反旋的,不會被雷達天線所接收。而雷達目標(如飛機、船艦、坦克等)一般是非簡單對稱體,其反射波是橢圓極化波,必有同旋向的圓極化成分,因而能被收到。由於一個線極化波可分解為兩個旋向相反的圓極化波,這樣,不同取向的線極化波都可由圓極化天線收到,因此,現代戰爭中都採用圓極化天線進行電子偵察和實施電子幹擾,同樣,圓極化天線也有很多民用方面的應用。天線是一種能量變換器,發射天線把發射機輸出迴路的高頻交流電能變為輻射電磁能,即變為空間電磁波。相反,接收天線把到達的空間電磁波變為高頻交流電能,傳送到接收機的輸入迴路。從發射機到天線以及從天線到接收機之間的連接是依靠饋線來實現的。傳輸線(或饋電線)係指將高頻交流電能從電路的某一段傳送到另一段的設備。一般說來,對傳輸線有以下要求:1)傳輸線應具有最小的能量損耗。這些損耗包括導線中電阻產生的能量輻射、導線間介質中所產生的介質損耗,以及發射到外部空間的輻射損耗。3)傳輸線不應改變天線的方向圖特性。因此必須消除傳輸線上的能量輻射。要消除這種「天線效應」,必須在所給的工作波長下選擇適當的傳輸線形式和幾何結構。4)傳輸線的電參量應穩定到這樣的程度,以至於外部媒質的溫度、溼度和壓力的改變,以及機械振動和其它不穩定因素均不影響到天線設備的工作穩定性。6)傳輸線應有一定的機械強度,便於裝配。在製造上也要儘可能的簡單,使用中要考慮到傳輸線的經濟性。當負載阻抗等於傳輸線的特性阻抗時,其工作在行波狀態,傳輸效率最高,功率容量也最大;且傳輸線的輸入阻抗呈電阻性,它的大小不會隨頻率而變化,這樣便於與發射機調諧匹配。因此,希望傳輸線工作在行波狀態。但是,在無線電收發設備中,傳輸線的終端負載是天線,而天線的輸入阻抗是隨頻率而變化的,在工作波段內呈現為復阻抗性質。因此就要在傳輸線末端與天線之間加上一個「匹配裝置」,使得天線阻抗經過匹配裝置的變換作用後,與傳輸線的特性阻抗相等,從而使傳輸線工作在行波狀態或稱為匹配。   用微帶線饋電時,饋線與微帶貼片是共面的,因而可方便光刻,製作簡便。但是饋線本身也要引起輻射,從而幹擾天線方向圖,降低增益。為此一般要求微帶線寬度w不能寬,希望w <λ。還要求微帶天線特性阻抗Ze要高些或基片厚度h要小,介電常數εr要大。天線輸入阻抗與饋線特性阻抗的匹配可由適當選擇饋電點位置來實現。當饋電點沿矩形貼片的兩邊移動時,天線諧振電阻變換。對於TM10模,饋電點沿饋電邊(x軸)移動時阻抗調節範圍很大。微帶線也可通過間隔伸入貼片內部,以獲得所需阻抗。

   饋電點位置的改變將使饋線與天線間的耦合改變,因而使諧振頻率有一個小的漂移,但是方向圖一般不會受影響(只要仍保證主模工作)。頻率的小漂移可通過稍稍修改貼片尺寸來補償。

   在理論計算中,微帶饋源的模型可等效威嚴z軸方向的一個薄電流片,其背後為空腔磁臂,為計入邊緣效應,此電流片的寬度d0比微帶寬度w寬(取有效寬度)。

微帶饋線本身的激勵往往利用同軸-微帶過渡。有兩種形式:垂直過渡(底饋)和平行過渡(邊饋)。

3.1.2同軸線饋電

用同軸線饋電的優點有:1)饋電點可以選在貼片內任意所需位置,便於匹配。2)同軸電纜置於接地板上方,避免了對天線輻射的影響。缺點是結構不便於集成,製作麻煩。

這種饋源的理論模型,可表示為z向電流圓柱和接地板上同軸開口處的小磁流環。其簡化處理是略去磁流的作用,並用中心位於圓柱中心的電流片來等效電流柱。一種更嚴格的處理是把接地板上的同軸開口作為傳TEM波的激勵源,而把圓柱探針的效應按邊界條件來處理。

 天線設備作為一個單口元件,在輸入端面上常體現為一個阻抗元件或等效阻抗元件,與相連接的饋線或電路有阻抗匹配的問題。

微帶輻射器的輸入阻抗或輸入導納是一個基本參數,因此應精確的知道輸入導納,以便在單元和饋線之間做到良好的匹配。

由於對大多數工程應用來說,簡單的傳輸線模型給出的結果已經足夠滿意,很多文獻都給出了用傳輸線模型計算微帶天線輸入阻抗的方法,但由不同文獻給出的方法計算出的值相差較大。

3.1.3電磁耦合型饋電

   結構上的特點是貼片(無接觸)饋電,可利用饋線本身,也可通過一個口徑(縫隙)來形成饋線與天線間的電磁耦合。因此可統稱為貼片式饋電。這對多層陣中的層間連接問題,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並且大多數能獲得寬頻帶的駐波特性。

利用口徑耦合的電磁耦合型饋電結構是把貼片印製在天線基片上,然後置放在刻蝕有微帶饋線的饋源基片上,二者之間有一帶有矩形縫隙的金屬底板。微帶線通過此口徑來對貼片饋電。口徑尺寸將控制由饋線至貼片的耦合,採用長度上比貼片稍小的口徑一般可獲得滿意的匹配。

3.2 陣的饋電形式與設計
   陣的饋電網絡的主要任務是保證各陣元所要求的激勵振幅和相位,以便形成所要求的方向圖,或者使天線性能各項指標最佳。對饋電網絡的主要要求是阻抗匹配、損耗小、頻帶寬和結構簡單等。陣的饋電形式主要有並饋和串饋兩種形式,也有這兩種形式的組合。

3.2.1並聯饋電

   並聯饋電是利用若干個功率分配器,將輸入功率分配到各個陣元。功率分配器可以分成兩路、三路或多路。但為了使饋電結構中最大和最小阻抗之比最小,通常採用兩路功率分配器。

   對於並聯饋電陣,當所有陣元相同時,各元所要求的振幅分布可以利用改變功率分配器的各路功率分配比來實現,而各陣元所要求的相位分布,可採用控制各路饋電線長度或附加移相器來實現。例如對於同相陣,則可以利用各路饋線等長或相差饋線波長的整數倍來保證各元同相激勵。對於相控陣同相則要求採用電控移相器來實現波束掃描所要求的相位分布。對功率分配器除要保證功率分配比外,還要求各路輸出端之間有較好的隔離。

   並聯饋電網絡的設計是比較簡單和直接的。當選定陣元的形式和尺寸後,根據各元所要求的激勵振幅和相位,考慮到互耦的影響,可計算出各元的輸入阻抗。已知陣元的輸入阻抗,所要求的激勵振幅和相位後,就可以設計功率分配器和饋線的布局(要考慮長度以保證相位)。

   並聯饋電微帶天線陣的陣元較少時,通常可將微帶功率分配器和饋線與陣元都集成在同一塊介質基片上,稱為單面陣。當陣元數目較多或陣面空間較擁擠時,也可以將微帶功率分配器的一部分或全部放在陣面後面,組成多層陣。此時各元用同軸探針激勵,或者上下層功率分配器之間用同軸探針相連,為此必須要求各層具有金屬化孔,並要求各層之間嚴格對準。陣元數多時,需要採用多級功率分配器,為了減少損耗和提高功率容量,對靠近輸入端的前面幾級功率分配器也可採用波導、同軸線或板線式功率分配器和饋線。

   並聯饋電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設計比較簡單,各元所要求的激勵振幅和相位可以通過設計饋電網絡來實現。當饋線等長時,波束指向與頻率無關,所以頻帶寬度主要取決於阻抗匹配的頻帶,比較容易實現寬頻帶。這種饋電形式既適用於固定波束陣,又適用於利用電控移相器進行波束掃描的相控陣。它的缺點是需要許多功率分配器,饋線總長度較長,這不僅佔據了空間,也大大增加了傳輸損耗。同時,使整個饋電網絡比較複雜。

3.2.2串聯饋電

   串聯饋電是將天線陣元用微帶傳輸線串聯連接起來,此時,對饋電的主傳輸線來說,每一天線陣元都等效為一個四端網絡。所以,從等效網絡觀點來看,這種饋電形式確切的說是一種級聯形式的饋電。每一陣元的等效四端網絡可以有各種形式,它既可以是一個並聯導納,也可以是一串聯阻抗或更一般形式的T形、∏型或變壓器形式的等效網絡。對於矩形貼片微帶天線元,就可等效為一併聯導納的四端網絡。當考慮了互耦影響時,此並聯導納又矩形貼片元的自導納加上其它各元的互導納。

   串聯饋電形式,根據傳輸線終端所接負載不同,可分為行波串聯饋電和諧振串聯饋電。串聯饋電陣設計比並聯饋電陣設計要複雜一些,特別在考慮各元間的互耦影響時,需要用迭代法來設計,以保證各元所要求的激勵振幅和相位。

   串聯饋電陣各元所要求的激勵振幅和相位是通過改變各天線元尺寸來達到的,所以,一個具有幅度或相位加權的串聯陣,各天線元的尺寸一般是不相同的。諧振串聯饋電無論從阻抗匹配和方向圖特性來講,一般都是窄頻帶的。當頻率變換時,由於相位的變化,使波束指向改變。但這種饋電形式效率較高,傳輸損耗也較小,饋電無論結構簡單又緊湊。行波饋電的阻抗匹配頻帶較寬,但波束指向隨頻率改變,另一缺點是饋電效率較低,因為在終端負載上要消耗一部分功率。

   串聯饋電陣與並聯饋電陣相比,前者饋電電路簡單,饋線總長度較短,所以饋線損耗較小。因為不需要功率分配器,所以空間利用也必並聯饋電要好。行波串聯饋電陣阻抗匹配頻帶寬。但串聯饋電陣設計要複雜一些。其波束指向隨頻率變化。如果採用中心串聯饋電,其波束指向將不隨頻率變化。

   以上討論的主要是線陣的饋電形式,但也可以推廣應用於二維平面陣。對於二維平面陣的饋電,可以全部採用並饋或串饋,也可以採用一維為並饋,另一維為串饋的組合形式,平面陣除上述饋電形式外,對於微帶天線元組成的平面陣,還有一種交叉饋電形式,這種饋電形式,還可以通過改變輻射元線寬度或饋線與輻射元的角度來達到幅度加權的目的。

3.3 相控陣天線的饋電方式

   發射機輸出的信號,按一定的幅度分布和相位梯度饋送給陣面上的每一個天線單元。接收時,同樣必須將各個天線單元收到的信號按一定的幅度和相位要求進行加權,然後加起來饋送給接收機。相控陣天線的饋電網絡,就是使陣面上眾多的天線單元與發射機或接收機相連接的傳輸系統。各個天線單元所需要的幅度和相位加權也是在饋線系統中實現的。

   為了獲得低副瓣相控陣天線,饋線系統提供給每個天線單元的電流信號的幅度是不相等的,通常情況下,陣列中間天線單元的信號電流幅值最大,陣列邊緣單元的電流幅值最小,各天線單元的激勵電流按一定的幅度分布來確定。除了自適應陣列天線外,對一般的相控陣,這一幅度分布是固定的,不應隨天線波束掃描方向的變化而變化。信號沿陣列天線口徑的不等幅分布,通常採用不等功率的功率分配網絡來實現。

   饋線系統還要保證每個天線單元激勵電流的相位符合天線波束掃描指向要求。通常將饋電網絡向各個天線單元提供所需的信號相位稱之為「饋相」,即將對天線單元信號進行復加權中的相位加權部分稱之為「饋相」,「饋相」的方式與饋電網絡的組成相關。

   對相控陣的饋電系統有許多要求,其中之一是通過降低饋線系統的複雜性來降低成本。為此,減小移相器和每一移相器所需要的開關組件的數目、簡化移相器控制信號的產生方式以及壓縮移相器控制信號的數目等具有重要意義,而這些都是與饋相方式密切相關的。

   由於可將整個平面陣分成若干個線陣,每一線陣都被當成一個子天線陣,因此對平面陣列天線的饋相,可分解成對若干個相同子陣和另一子陣的饋相(一個線陣又可以相應地分為若干子陣),這種饋相方式的移相器數目要增加一個線陣的單元數目,但移相器控制信號容易產生,控制信號的設備量也顯著的降低了。

   同樣,也可以將「陣內相位」矩陣分解為若干個小的正方形或矩形矩陣,即用若干個子平面天線陣來構成總的平面陣列。

   饋線系統在相控陣天線中佔有特別重要的位置。低旁瓣天線對饋線系統幅度和相位精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此外,承受高功率的能力、饋線系統的損耗、測試和調整的方便性,以及體積、重量等要求,也是選擇饋電方式時必須考慮的因素。為了降低成本,還要充分考慮生產的一致性、提高成品率和便於加工等要求,至於是否全部功率分配器都要採用隔離式,還是部分採用隔離式、在哪一級採用隔離式,這可根據對系統駐波、功率隔離以及成本要求等進行計算分析後決定,或對這些要求進行折衷考慮。

   平面相控陣天線的饋電主要有強制饋電、空間饋電和光學饋電

3.3.1強制饋電

   採用波導、同軸線、板線和微帶線等進行功率分配。隨光電子技術的發展,也可以採用光纖作為相控陣饋線中的傳輸線,但只能在低功率電平上使用。波導和同軸線用於高功率陣列,低功率部分常用板線、帶線和微帶線。功率分配器有隔離式與非隔離式、等功率分配器與不等功率分配器等多種形式。隔離式功率分配器輸出支臂之間約有20dB隔離度,可以減小由於各傳輸組件之間的反射波引起的幹擾,有利於整個饋線系統獲得低的駐波。當隔離式功率分配器的一個支臂由於開路或短路而出現全反射時,因一半反射功率被隔離臂的吸收負載所吸收,故有利於保證饋電網絡的耐功率性能。

3.3.2空間饋電

   空間饋電的形式有透鏡式空間饋電和反射式空間饋電等形式。透鏡式空間饋電的天線陣,包括收集陣面和輻射陣面兩部分。收集陣面也稱為內天線陣面,它由許多天線單元組成,這些天線單元又稱為收集單元。它們既可排列在一個平面上,也可排列在一個曲面上。在天線陣處於發射狀態時,發射機輸出信號由照射天線(如波導喇叭天線)照射到內天線陣上的收集天線單元,這些收集單元接收照射信號後,經移相器,再傳輸至輻射陣面上的天線單元(也叫輻射單元),然後向空間輻射,對於有源相控陣天線,經過移相器相移後的信號,還要再經過功率放大器放大,然後才送給輻射陣面的天線單元。當天線陣處於接收狀態時,輻射陣面接收從空間目標反射回來的回波信號,這些信號送移相器移相後,由收集陣面上的天線單元將其傳輸至陣內的接收天線(如由波導喇叭組成的接收天線)。對於有源相控陣天線,每一輻射單元收到的信號,要先經過低噪聲放大後再送給移相器,最後才輸入到收集單元,經空間輻射到達陣內接收天線。

   這種空間饋電方式,實質上採用空潰的功率分配/相加網絡,省掉了許多加工要求嚴格的微波高頻器件。這種饋電方式,對於高頻和雷達信號波長較短的情況(例如S、C、X波段),與強制饋電方式相比,優點更為明顯。

   反射式空間饋電陣列與透鏡式空間饋電陣列不同,其收集陣面和輻射陣面是同一陣面。這一陣面上各天線單元收到的信號,經過移相器移相後,被短路傳輸線或開路傳輸線全反射。對於這種陣列,作為初級饋源的照射喇叭天線,在陣列平面的外邊,即採用前饋方式對天線陣面進行空間饋電。由於採用前饋,初級饋源的天線對天線陣面有一定的遮擋效應,對天線口徑增益和對天線副瓣電平的性能有不利的影響。這種空潰方式,常見的大多是頻率很高(如X、Ku波段)的相控陣戰術雷達。另外,在這種空間饋電陣列中,移相器提供的相移值起了兩次作用,故該值應為一半移相器相移值的一半,移相器損耗也增加了一倍。自然,移相器是雙向傳輸型的。

   在空間饋電系統中,初級饋源的照射方向圖為整個陣面提供了幅度加權。為了充分利用初級饋源能量,減小洩漏損失,透鏡內天線陣面(收集陣面)的天線單元數目可適當增加,在內天線陣面的邊緣部分,可以將幾個收集單元接收到的信號相加,在經過移相器相移後送至外天線陣面(輻射陣面)的輻射天線單元。

   為了降低相控陣天線的副瓣電平,常採用密度加權方式,這時陣面上除有源天線單元外,還設置了相當數量的無源單元,對於空間饋電的陣列天線,外天線也可以設計成密度加權的相控陣天線。

   由於天線物理尺寸的限制,初級饋源與陣面的距離大體等於天線口徑的尺寸,因此,初級饋源輻射的電磁波是球面波。由球形波到平面波的準直修正,由改變移相器上的控制碼來實現,即用改變移相器的相移值來進行修正,也可用準直延遲線來實現。

3.3.3波束躍度與移相器的虛位技術

   相控陣天線波束的相控掃描依靠的是天線陣中的大量移相器,因此,移相器是饋電系統中的一個關鍵微波元件,與此相應,控制移相器的電路也是一個重要的電路。

  按照信號相位的基本定義:

移相器可在高頻實現,為便於用計算機控制天線波束掃描,計算機提供給移相器的控制信號是二進位的經過D/A變換成模擬信號後送入控制移相器。

   對移相器的要求主要有以下8項,在具體選用時必須進行綜合考慮:

5)控制特性(對波束控制驅動器的要求和控制的時間響應)由於移相器要受計算機控制,以便實現相控陣特性波束的高速、無慣性靈活掃描、因此,數字式移相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採用數字式移相器時,移相器的相移量以二進位方式改變。當數字式移相器的位數為K(K為正整數),則移相器的最小相移量(單位相移量)為ΔφBmin

因此,相控陣特性的波束指向是離散的,隨著掃描角度的增大,相鄰波束之間的間距(波束躍度)增大。這與天線波束隨掃描角度增加而展寬是一致的。為了降低波束躍度,使天線波束掃描接近於機械式連續轉動天線時的情況,需要增加移相器的位數K。

考慮到雷達天線波束寬度,波束躍度小於半個波束寬度是起碼的要求,由此出發,對於三坐標雷達,因其波束寬度大體在1度左右,K≥8是完全必要的。對於相控陣單脈衝跟蹤雷達,為了能對目標接近於連續跟蹤,K≥10也是很有必要的,若K=10,則ΔφBmin=0.35°。顯然,要做這麼多位數的移相器,要保證這樣高的移相精度是不切實際的。

為了節省數字移相器的位數,同時保證所需要的小的波束躍度,採用了「虛位技術」、採用虛位技術後,增大了移相器的相位量化誤差,對副瓣電平有不良影響。在同時要求節省移相器位數和降低副瓣電平的情況下,採用「隨機饋相」方法,當移相器的位數為n時,對無限陣,可使寄生副瓣電平降低到-12×ndB。

   為了降低成本,總是希望在不出現柵瓣或由柵瓣引起的寄生副瓣低於一定電平條件下,儘可能的減少天線陣中的移相器的數目。

   縮小天線波束的掃描範圍,有利於減小天線陣中移相器的數目,因為天線波束掃描範圍減小後,天線單元的間隔可以拉開,此外,對於實際的雷達來說,在某些應用情況下,也不要求陣列天線的波束掃描範圍很寬,這時便可採用有限掃描相控陣天線或小區域相掃天線。

3.4 固態功率放大器的阻抗匹配

微波功率電晶體的輸入輸出阻抗很低,且是電抗性的,而功率相加器等傳輸線的特性阻抗通常都選定為50Ω,因此,只有將電晶體的輸入輸出阻抗在整個工作頻帶範圍內變換為50Ω,才能獲得良好的阻抗匹配。對於相控陣雷達,不管是在集中式大功率發射機還是在分散式發射機中,功率放大器組件都工作在C類狀態,不需要電真空放大器中所必不可少的調製器,在高頻輸入信號到達電晶體放大器輸入端,並超過基極-發射極之間的反向偏置電壓後,該放大器才起放大作用,接待廳才導通。在輸入脈衝信號由上升前沿至脈衝頂部,在到達脈衝後沿的整個脈衝持續期間,放大器中電晶體的工作狀態是急劇變化的(由截止到線性、飽和、再截止),因而其輸入輸出阻抗也是變化的,因為單級放大器的增益只有7dB左右,所以,固態放大器通常由幾個單級放大器連接組成,後面一級放大器是前面一級放大器的負載,一個單級放大器的輸入輸出阻抗的變化,將影響其前後兩級放大器的匹配。

 放大器負載阻抗的變化,與放大器輸入信號電平及電源電壓的變化一樣,將使放大器輸出信號的相位發生變化,因此,當設計固態功率放大器時,再考慮其幅相一致性的公差要求情況下,應對放大器的負載阻抗提出相應的要求。

放大器末級輸出端通常接一個環流器,使末級功率放大器與天線負載之間隔離,以保證末級功率的負載相對穩定,這樣,再末級功放電晶體輸出端與環流器之間再加上一段匹配傳輸線,便可保證再工作頻帶寬度內有良好的負載阻抗匹配。

在相控陣雷達中,當採用集中式大功率發射機或分布式子陣發射機方案時,從發射機輸出端至天線陣面都有一個發射饋電網絡,它包括功率分配器、移相器、環流器、相位微調和收發開關等,發射饋電網絡的多個輸出埠與各天線單元之間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匹配。天線單元之間的互耦使各天線單元的輸入阻抗不完全一致,且互耦是隨天線波束掃描方向的變化而變化的;另外,在雷達工作頻帶寬度內,饋線各節點的駐波及單元之間的互耦也是不同的,因此,天線單元的輸入阻抗隨天線單元的位置、天線波束指向和雷達信號的頻率而變化,而通常的饋電網絡中,除一部分相位微調及幅度微調器件外,並沒有可進行阻抗匹配的自適應調配器。除了天線單元之間存在互耦外,饋線網絡中各個埠或節點之間也可能存在互耦。

採用集中式發射機或子陣式發射機的相控陣雷達,一部發射機要負責給整個發射相控陣天線或發射天線子陣饋電。從發射機輸出端到每一個天線單元,必須有一個發射饋線系統,將發射機輸出信號功率分配至各個天線單元,對於接收相控陣天線,各個天線單元接收到的信號,必須經過一個接收饋線系統逐級相加,然後送至接收機輸入端,發射和接收饋線系統都由許多不同的饋線元件如功率分配器、移相器、傳輸線段、調諧元件、定向耦合器等組成,各個饋線元件的連接不可能做到完全匹配。這些連接點處,存在電磁波反射。各個節點處的多次反射波,當重新到達天線單元(對發射陣)或接收機輸入端(對接收機)時,這些反射波與主入射波疊加,對發射陣來說,使各個天線單元輻射出去的信號的相位和幅度發生變化;對接收機而言,則使從各個天線單元接收到的信號到達接收機輸入端時產生相位和幅度的起伏,因此,對於天線的饋電系統是必須要仔細調試的。

相關焦點

  • 微帶天線設計
    同常規的微波天線相比,微帶天線具有一些優點。因而,在大約從100MHz到50GHz的寬頻帶上獲得了大量的應用。 但是,與通常的微波天線相比,微帶天線也有一些缺點:  頻帶窄; 有損耗,因而增益較低; 大多數微帶天線只向半空間輻射
  • 微帶天線簡史
    Sichak於1953年發表了第一篇微帶天線論文 [2] ,Gutton和Boissinot於1955年申報了第一項微帶天線專利 [3] ;但是仔細閱讀論文和專利後,人們會發現其實兩者都沒有給出我們今天所認知的微帶天線結構及輻射機理 [4] 。論文標題中出現的微帶天線實際上在文中是指微帶饋電的天線,專利中的微帶天線實際上是故意在微帶線上引入不連續強化微帶線的輻射。此外,E. J.
  • 分形理論在天線技術中的應用
    ,特別是近年來人們對小型化、多頻帶、集成化天線的 迫切需求,使天線技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但是,傳統的天線在幾何形狀上基本上都是基於歐幾裡德幾何的設計。雖然,隨著天線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微帶天線, 具有低剖面、重量輕、成本低,可與各種載體共形,適合印刷電路板技術批量生產、易於實現圓極化、雙極化、雙頻段工作等優點,但其致命的缺點是窄帶性,從而 限制了它的廣泛應用。因此,迫切需要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探索現代天線的設計,解決傳統的天線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
  • 5G微帶陣列天線
    5G技術,欲展宏圖,頻譜先行。關於5G頻譜的各個構件,今天就淺談下5G硬體中重要的元器件「5G微帶陣列天線」的知識。
  • AMPS頻段低剖面寬帶微帶天線的設計
    同時,在個人移動通信以及其他小型的移動通信系統中,通常要求天線小型化,即天線具有較小的橫向尺寸以及較低的剖面高度。然而,對於工作在較低的微波頻率下的微帶天線,如AMPS,GSM,以及DCS頻段,其物理尺寸通常會較大,以至於不能完全應用在小型通信系統中。因此,設計出小型化(這裡特別強調天線的低剖面特性)的寬帶微帶天線是目前微帶天線研究中的熱點之一。
  • 缺陷地結構在微帶天線間互耦抑制中的運用詳細講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研究和發展具有更好性能的微帶天線和陣列。為了獲得高的增益以及獲得波束掃描或波束控制等性質,需要將離散的天線單元組成陣列。在陣列環境中,天線單元之間存在能量上的相互耦合,使天線的性能降低。通常微帶貼片間的互耦是由空間波和表面波同時引起的。研究表明,當天線的介質基片厚度較小時,單元間耦合主要是通過空間波進行的,表面波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 封裝天線技術發展歷程回顧
    未來汽車雷達將朝著工作在79GHz寬頻帶發展,利用4GHz帶寬獲得更高的空間解析度甚至實現無人駕駛[2]。2015年,谷歌手勢雷達一經問世,便立刻造成全球轟動。手勢雷達工作在60GHz頻帶,跟蹤人手移動及其變化,非常適合嵌入在可穿戴設備、手機和其它電子產品中作為用戶界面[3]。
  • 陣列天線的特性研究及典型案例設計方案匯總
    波導饋電微帶共形天線陣設計 本文利用波導微帶混合饋電方式設計了Ku波段微帶共形陣列天線,串饋微帶線陣與圓柱面共形,波導網絡通過對稱雙縫耦合對微帶線陣激勵,對稱耦合雙縫的採用有效抑制了耦合縫的輻射 WCDMA中LMS自適應天線陣的硬體實現 本文中自適應天線基於新一代的數位訊號處理器TMS320C6701,採用高速A/D技術和零中頻射頻I/Q數據機,結構簡單,複雜度低,適於用作基站的接收天線。該天線陣選用的自適應波束形成算法複雜度低,運算量小,雖然有收斂慢的缺點但是因為運算是碼片級的,仍可以在較短的時間收斂。
  • 用於無人機高度測量的毫米波雷達微帶天線的設計與實現
    摘要: 本文設計了一個新的射頻電路設計性實驗項目———可用於無人機高度測量的毫米波雷達微帶天線的設計與實現。該實驗項目通過讓學生完成該天線的自主設計、仿真、優化、製作和測試的過程,引導學生來深入體會實際射頻工程中的實際流程和方法,從而提高其學習興趣,進而進一步培養其工程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 波爾威基站天線結構及設計方案
    反射板起著支撐天線各部件的作用,而反射板的形狀主要影響天線的前後比特性及水平面輻射方向圖。反射板的設計需依據振子及饋電網絡的設計方案而定,目前市場上各品牌天線大相逕庭,主要區別體現在振子及饋電網絡的設計方案上。  饋電網絡的作用是將射頻電能按照一定關係分配到各個輻射單元,分配的幅度比和相位差決定了輻射方向圖和增益。有基於同軸電纜和基於微帶線的設計。
  • RFID天線知多少?
    RFID與網際網路、通信等技術相結合,可以實現對全球物品的跟蹤與信息共享,因而被認為是實現物聯網的重要基石,並被列為二十一世紀十大重要技術之一。在無線通信實現的過程中,天線是必不可少的部件。RFID利用無線電波來進行信息的傳輸,電波的產生和接收都需要通過天線來完成。當電子標籤進入讀寫器天線工作區範圍內,電子標籤天線便產生足夠的感應電流,從而獲得能量被激活。
  • 90天毫米波天線陣列實戰特訓班火熱招生中!
    因此,為了實現高速,高效率,寬頻帶的無線通信勢必需要向高端頻率發展新的頻譜資源。毫米波具有波長短,頻帶寬的特點有效的解決了實現高速寬帶通信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因而在無線通信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天線陣列是毫米波發展的重要一環, 是毫米波通信技術的核心技術之一, 也是未來發展重要方向, 掌握毫米波天線設計技術
  • 【學習筆記】一種433 MHz小型化螺旋形印刷天線的設計
    一種433 MHz小型化螺旋形印刷天線的設計[J].電子技術應用,2017,43(2):92-94,98.英文引用格式: Yan Dong,Wang Pengfei,Li Shuaiyong,et al.
  • 《凡億90天射頻天線(毫米波天線陣列)線上特訓班》 第二期火熱招生...
    因此,為了實現高速,高效率,寬頻帶的無線通信勢必需要向高端頻率發展新的頻譜資源。毫米波具有波長短,頻帶寬的特點有效的解決了實現高速寬帶通信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因而在無線通信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導致技術人才稀缺; 3)對應書籍少而且枯燥乏味,大部分射頻天線工程師不願死啃書本; 4)對天線技術沒有系統的學習與認知,學習渠道東拼西湊,所懂的技術雜亂無章,技術上很難快速提升。
  • 左手材料在天線設計中的主要應用
    2、左手材料加載到傳統天線上將左手材料加載到傳統天線上,可以優化天線的性能,主要表現在:(1)提高天線的增益和方向性就微帶天線而言,最常見的提高提高增益的方法就是使用天線陣。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點:一是各個單元之間的互耦影響天線的性能;二是饋電網絡的設計往往難度很大。
  • 全方位總結AiP技術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所獲得的最新成果
    4.3   設計 AiP設計需要考慮到系統、電路、天線、封裝、互連等多個方面。限於篇幅,本節僅介紹AiP設計中的天線部分,並且主要講述最新發展出的疊層微帶天線設計與優化方法。 疊層微帶天線可以設計成雙頻帶或寬頻帶天線。雙頻帶設計由S. A. Long 等人於1978年發表在國際天線與傳播大會論文集上[40],寬頻帶設計由P. S.
  • 天線(第三版)約翰克勞斯 中英文高清 PDF 電子書
    《天線(第3版)》可作為相關專業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用書,以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3.6 平板反射器天線3.7 拋物面和介質透鏡天線3.8 端射天線3.9 寬頻帶天線:圓錐螺蜷和對數周期3.10 貼片天線、貼片陣列和柵格陣列參考文獻習題第4章 點源4.1 引言:點源的定義4.2 功率波瓣圖4.3 功率定理及其應用於個別各向同性源4.4 輻射強度4.5 功率波瓣圖舉例4.6 場波瓣圖
  • 基於左手材料的天線設計理念
    左手材料(kft-Handed Material,LHM)作為一種應用材料,可為天線微波領域提供更多的技術選擇。 1.左手材料(kft-Handed Material,LHM)作為一種應用材料,可為天線微波領域提供更多的技術選擇。 LHM具有介電常數佔與磁導率p同時為負值的電磁特性,這與自然界中的大多數材料(s與弘構造的材料空間如圖1所示)有著直接的差異。
  • 左手材料在天線上的應用
    為適應現代雷達的高設計指標要求,新的解決方案、設計理論、材料以及微波器件正不斷湧現,天線微波領域面臨著新的技術革命。左手材料(kft-Handed Material,LHM)作為一種應用材料,可為天線微波領域提供更多的技術選擇。LHM具有介電常數佔與磁導率p同時為負值的電磁特性,這與自然界中的大多數材料有著直接的差異。
  • 基於左手結構的天線領域應用
    為適應現代雷達的高設計指標要求,新的解決方案、設計理論、材料以及微波器件正不斷湧現,天線微波領域面臨著 新的技術革命。左手材料(kft-Handed Material,LHM)作為一種應用材料,可為天線微波領域提供更多的技術選擇。LHM具有介電常數佔與磁導率p同時為負值的電磁特性,這與自然界中 的大多數材料有著直接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