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術,欲展宏圖,頻譜先行。
關於5G頻譜的各個構件,今天就淺談下5G硬體中重要的元器件「5G微帶陣列天線」的知識。
利用介質常數為2.2,厚度為1mm,損耗角為0.0009的介質,設計一個工作在5G的4X4的天線陣列。
評分標準:
良:帶寬〈7%
優:帶寬〉7%且效率大於60%
1微帶輻射貼片尺寸估算
設計微帶天線的第一步是選擇合適的介質基板,假設介質的介電常數為,對於工作頻率f的矩形微帶天線,可以用下式設計出高效率輻射貼片的寬度W,即為:
式中,c是光速,輻射貼片的長度一般取為;這裡是介質內的導波波長,即為:
考慮到邊緣縮短效應後,實際上的輻射單元長度L應為:
式中,是有效介電常數,是等效輻射縫隙長度。它們可以分別用下式計算,即為:
2.單元的仿真
由所給要求以及上述公式計算得輻射貼片的長度L=19.15mm,W=23.72mm。採用非輻射邊饋電方式,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單元模型
此種饋電方式,可以通過移動饋電的位置獲得阻抗匹配,設饋電點距離上寬邊的偏移量為dx,經仿真得到當dx=4mm時,阻抗匹配最好。另外,之前計算出的尺寸得到的諧振點略有偏移,經過仿真優化後貼片尺寸變為L=19mm,W=23.72mm。仿真結果圖如圖2,圖3所示。
圖2 S11參數
圖3 增益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諧振點為5GHz,計算的相對帶寬為2.2%,增益為5.78dB。
2. 2×2陣列設計
設計饋電網絡並組陣,模型圖如圖4所示。
圖4 2×2微帶天線陣列
圖 5 S11參數
由S11參數可以看到2×2陣列天線諧振點為5GHz,且此時的S11=-19dB,說明反射損耗小,匹配良好。相對帶寬約為2.8%。
圖 6 方向圖
由方向圖可以看出2×2陣列天線的增益為13.96dB,第一副瓣電平為-10.6dB,可知組陣能使天線的增益變高。
3. 4×4陣列天線
天線陣列如圖7所示:
圖7 4×4陣列天線
圖8 S11參數
圖9 方向圖
由S11參數圖可以看到諧振點在5GHz,反射損耗較小,帶寬約為2%。由方向圖可以看到增益約為19.96dB,第一副瓣電平為-11.79dB。
關於5G頻譜兩個域總結於下表
5G頻譜分為FR1和FR2,對應低頻和高頻
那麼FR1都定義了哪些頻段呢?
看下表!
從在這張表可以看出,和LTE不同,5G頻段都是以「n」開頭的。不過,「n」後面帶的數字還是暴露了這些頻段和4G的關係。
這張表從n1到n76,去掉前面的「n」,就是4G的頻段名稱了,上下行起始位置是完全一樣的(注意,有些頻段是4G獨有的,有些是5G獨有的)。這裡再放個4G頻段表大家感受下。
4G 頻段大全
如果看得夠仔細地話,會發現雙工模式這一列裡,除了我們熟知的FDD和TDD之外,還混入了SDL和SUL這兩個奇怪的東西。它們到底是哪路神仙呢?
SDL:Supplementary Downlink,又稱為輔助下行。
SUL:Supplementary Uplink,又稱為輔助上行。
也就是說,SDL和SUL頻段只能做下行或者上行,因此不能獨立工作,僅作為輔助頻段,這些頻段的頻率較低,覆蓋性能較好,可用來彌補上下行覆蓋的不足。
至於5G的FR2頻段,就和4G沒什麼關聯了。見下表:
現在我們來說說中國的5G頻譜分配情況,大概就這麼些候選頻段。
中國5G候選頻段
眾所周知,中國有移動,聯通和電信這三家,這些頻譜到底怎麼分呢?
目前對這一切還是眾說紛紜,畢竟頻譜的劃分是一件非常關鍵的事情,對三大運營商的5G發展影響深遠。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席鄔賀銓在2018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的5G商用會從6GHz以下頻段開始。這一點也早已是業界共識。
同時鄔院士還透露,聯通和電信將在3.5GHz頻段各獲得100MHz的頻譜資源;中國移動有望在2.6GHz頻段獲得100-150MHz頻譜資源,另外,中國移動還有可能獲得4.9GHz頻段的100MHz頻譜資源。
基於鄔院士的說法,在加上之前的一些信息,蜉蝣君畫了如下的中國5G頻譜分配圖。
可以看出,國際上最主流的,最有可能全球率先商用的3.5GHz頻段被分給了相對弱小的聯通和電信,留下2.6GHz生態鏈推動的重擔給了移動,但移動分到了帶寬最多,也體現了相對的公平
在全球5G測試高歌猛進的同時,5G頻譜的博弈也是一個看不見的戰場。沒有足夠的優質頻譜,5G技術再厲害也展示不出來。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低頻的廣覆蓋,實現連續覆蓋都難,還怎麼實現萬物互聯,高可靠低時延?
沒有高頻的大帶寬,在技術上和4G相比沒有大的突破的情況下,怎麼實現閃電速度?
因此,5G把頻譜資源分成了兩個域:FR1和FR2。這裡的FR就是Frequency Range的意思。
FR1對應的頻率範圍是450MHz-6GHz,說白了就是低於6GHz的頻譜,也叫Sub6G,其實這段頻譜已經把現在的2G,3G和4G在用的頻譜全部囊括在內了。
為了能更好地支持萬物互聯和超可靠低時延這兩類物聯網應用,5G對低於1GHz的超低頻也是興趣盎然,給其賜以嘉名:Sub1G。
FR2對應的是24GHz到52GHz這樣的高頻,在這段頻譜上,電磁波的波長是毫米級別的,因此得名毫米波(嚴格來說大於30GHz才叫毫米波),又叫mmWave。
毫米波頻譜的特點是超大帶寬,一段頻譜動輒好幾個GHz的帶寬,路寬了,可以修更多車道,跑更大的車,速率也是譁譁的提升,5G每秒20G峰值速率的夢想正是構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