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清法師:我們修到什麼程度,用法理來觀照
所以我們在修學過程中必須要有正確的佛教理念,正確的修法。 我們修到什麼程度?你是個什麼人?用法理來觀照。不是說我今天晚上做了個夢,觀世音菩薩說我是八地菩薩了。我非常高興,明天該怎麼吃飯怎麼吃飯,該怎麼睡覺怎麼睡覺,別人惹了我該怎麼罵人還是罵人啊。那八地菩薩是夢中得的,可是後天呢又做了個夢,觀世音菩薩沒來說,那我是幾地呢?再來一個,吆,你好像是二地了吧?一下子成了二地了,沒有標準嘛。
-
修行的重點—仁山法師
清淨是我們修行的重點但是能夠覺察到的那個意身 口 意 三業是我們當下學習的重點我們現在很多對佛法感興趣的朋友一進佛門就問什麼法門好就看不上眼實際上呢是心起傲慢這叫增上慢這是舉一個例子持咒念了幾十萬遍佛號累積了幾百萬遍
-
仁山法師:學會隨喜,福報將會源源不斷湧現出來!(附心經講解)
仁山法師:獲取「福報」的簡單方法仁山法師:心經的妙用(1)仁山法師:心經的妙用(2)天將降大任修行是場騙局嗎?
-
仁清法師:半日學行 半日學解
這是給一位姓周的居士的回信。「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這意思是說,你對淨土法門不是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兒?那麼當唯以翻閱研究淨土為事。那個意思是說你要看書啊,看經書啊,研究經書,淨土法門當中的這些經書講的是什麼?這是印光法師說的啊。「半日學解,半日學行」,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解行並重,就是讀誦經典來增長增長知識,就是聽聞佛法來增長知識,在正確知見的指導下,再去念佛,再去修行,這是一個原則。
-
海濤法師 | 這一年來沒有生意,怎麼修?
,怎麼修?法師:自己布施的資糧不夠!布施不是要花錢的,對不對?布施水、布施煙、布施微笑,你要多往這方面。越窮的時候更要布施錢,哪怕一塊錢也沒關係。你有在布施,再來,福報你也要修,孝順父母、持戒,這個要有,不要抱怨,抱怨了也會損福報,嘴巴很重要。所以這一點,我想你還是要多接近法師,讓法師了解你到底你問題在哪裡,因為你光這樣寫有時候不知道。老實講,像我自己,我自己比較特別,我很少存錢,但是要用的地方就很多,突然人家問我說,那個功德要多少錢,那邊錢居然就來了。就剛好就拿過去成辦了。而且錢還越來越多,所以就一直做善事……。
-
仁煥法師開示:什麼叫作往生與舍報?
想不通就是魔障,妄念不斷也是魔障,首先要拔除我們的一切魔障障礙。第二, 拔除我們的一切環境障礙。比如氣候變化,身體受不 了。第三,拔除一切人為障礙。什麼叫做人為障礙呢?該想的沒有想到,不該想的專門去想;該說的不會說,不該說的整天都說;該做的不會做,也不願意做,不該做的專門去做,賣命去做。念這個咒,是拔除這三方面的障礙。我們沒有障礙了,就得到自在了。
-
我寺監院仁悟法師佛七為眾講解:圓暎大師《勸修淨土法門》(第二講)
2018年5月7日,農曆三月二十二,下午二時許,我寺監院仁悟法師於佛七為大眾講解:圓暎大師所著的《勸修淨土法門》。法師時而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時而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結合生活的常事,精彩之處多次被掌聲打斷。法師的法語似甘露滋潤著每個念佛人的心,令聽著受益匪淺。法師說,《勸修淨土法門》是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禪宗祖師、寧波天童寺方丈圓暎大師所著,文字不長,道理很深。
-
我們修的功德少,造的罪業太重,抵不過(淨空法師)
教下叫大開圓解,諸位要知道,不管它怎麼說,都是說的一樁事情,這個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知道之後才曉得,佛家所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就真正理解、真正的認識了,不至於生起誤會,甚至於無謂的毀謗。學禪的人毀謗修淨土的,修淨土的人毀謗學禪的,這都是造很重的罪業。禪宗,乃至於密宗,都是佛傳下來,你毀謗它就是毀謗三寶,這就是犯戒。菩薩戒裡頭自贊毀他,自己讚嘆自己,毀謗別人,這是重戒。
-
鑑真佛教學院首屆理事會成立 能修法師任理事長
學院堅持「學修一體化、生活叢林化」辦學方式;實施「以信為本、以戒為師、解行相應」的道風修持教育;注重夯實學僧文化基礎、提升宗教素養知識,強化佛教英語、日語應用能力;致力培養愛國愛教、弘揚人間佛教、促進佛教文化交流的弘法僧才。會議由仁如法師主持。
-
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否就不能學佛修行了,仁清法師開示
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否就不能學佛修行了, 仁清法師開示。「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出自《六祖壇經》,是五祖對六祖說的。如果沒有認識本心所在(沒有親證本心)的話,修學佛法都將落於玄想與空談,所以學法無益。
-
仁清法師:開悟必須以親證空性為界限
明心見性和見性,我們說這個心,剛才已經講到了,唯識宗和五部大論上都講到了,從唯識宗來講這個心,是心、意、識。唯識宗分兩派,其中一派把這個識分成七識、八識,有阿賴耶識這一說末那識、阿賴耶識。 心經的心和我們神識的識、包括第六意識的意,等等,這三個詞在很多佛教經典當中,它的內涵很多是交集的。等於說它在不同的經典當中,以不同的名詞事相而出現,它包含的內容稍微有差別。 但是我們說的這個明心見性,通俗地說,明心就是把我們無始劫以來的顛倒妄念破除了。顛倒妄念、我們無始劫以來的妄心破除掉了,就相當於明心的程度。
-
平等心,真供養—仁山法師
那能量不是一個檔次那是不是真的這樣呢這是對我們凡夫說的目的是破我們凡夫眾生對凡聖的這一種分別心修行人當中哪個是聖 哪個是凡我們要能看得出來我們不是更厲害了你說我看的那個像聖人那個像你說的是那個石雕的像還是木頭的像修行人當中
-
淨界法師 : 《佛法修學概要》01
《佛法修學概要》01諸位法師慈悲!陳會長慈悲!諸位學員,阿彌陀佛! 今天是我們佛法概要第一堂課。在正式上課之前我想要說明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學習佛法修學概要這個課程,它的目的何在?每一個有情眾生在我們的內心的深處都有一種天生的本能,那就是離苦得樂。
-
全職高手:葉修退役後誰才是全榮耀第一戰鬥法師?
葉修作為享譽榮耀之神美稱的玩家,幾乎有著一名選手該有的全部素質,無論是操作意識還是戰術都是頂尖的存在,當年一葉之秋正是在他的手下才有了鬥神的稱號,而龍抬頭這種神技的開發者也是他本人,可以說只要葉修還沒退役在人們心中他就是第一戰鬥法師,永遠不可能被超越,哪怕一葉之秋不再是他的帳號卡。
-
佛教界必讀:從雞足山隱修僧看佛教精神的回歸
核心提示:21世紀需要人才,於是佛教界忙著建學院、抓僧才、育高知;佛法的研習要適應時代,於是佛學院課程與標準要日益接近高等院校;佛教經典要繼承傳揚,於是講經活動全國巡迴跑秀;中國要面向世界,於是佛教也要走出去,在五洲四海參訪修寺院;開光大典眾人矚目,祈福法會人頭擠擠
-
淨界法師 : 《佛法修學概要》02
我們看佛陀成佛三大阿僧祗劫,空觀只要修一大僧祗劫就夠了,我們要花兩大阿僧祗劫來修假觀,廣學無量法門,通達一切無量的三昧,才可以成就萬德莊嚴的佛陀,要花三分之二的時間來學假觀。 當然從往生淨土的角度,假觀的智慧是不著急的。我們要做的是第一件事情,先求往生。所以在凡夫位你以空觀智慧內調,是我們修學的重點。
-
佛教是解決生命問題的重大科學——生命關懷的本義 仁煥法師
我是依佛教而講,簡稱關心生命,從未生到臨命終都要關心。同時,想要關心之前,先要認識生命。在關心的過程中,要理解生命、認識生命。我們能有生命都是父母的德,我們生命的全部都是父母的,也可以說因父母的愛,我們的生命才有緣分來到這個世界上。所以生命是先天,以愛為根,沒有愛的根本就沒有緣分來這個世界。
-
淨空法師:常慧法師與北朝鮮八個山神
你要從他現在造不善的業,你看他的念頭,起心動念不善,煩惱習氣太重,他造的是輪迴業。現在你看全世界,無論到哪個地區,各行各業你細心去觀察,全是輪迴業,而且不善的多,善的很少。不善的果報在三途,善的果報也是在人天。現在人間社會亂了,天上也亂,人天都亂了,你說麻不麻煩!從前天上的日子好,快樂,現在天上日子不好過。我們是從過去,是從常慧法師那裡得這個信息。
-
這一切境緣看作是修行的增上緣—仁山法師
心有量來念佛的同修才念一天半就生三天的煩惱怎麼生三天煩惱他這一天半呢後面一天半他已經想好怎麼生煩惱了在念佛所以現在大家要做的主要工作把心撐開把那個量打開很難我們那個心簡直是石頭做的我們的心開了才是佛法心沒有開你就是抱著大藏經也得不到受用這一點大家一定要弄明白心開了之後
-
仁清法師:如何理解 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這是六祖壇經上的話,我們把這個問題解答完了,可能就得下課了。「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是什麼意思?我寫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沒公開,是說成佛和成就的差別,『成佛和成就的差別』成佛是究竟圓滿的成就,這是圓滿的成就。那麼成就呢?各有不同,它有宗派的不同和次第的不同。結合這一個問題,在這裡我們不展開講,只展開講禪宗。禪宗的理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