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穩坐券商「鐵王座」

2020-12-20 新京報

中信證券獲第11個淨利潤冠軍,華泰證券升至第三,增速47.94%;IPO通過率降低,投行人士稱「有壓力」

截至4月4日,23家上市券商公布2017年業績,數據顯示,23家上市券商2017年完成淨利潤780.89億元。若以全年250個工作日計算,上述券商相當於日賺3億元。行業龍頭包括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均取得營收正增長,而一些區域性券商,例如太平洋證券、國元證券、浙商證券等,業績分化愈發明顯。智能投顧已經成為行業競爭的焦點,在IPO從嚴審核,過會率下降至五成的情況下,券商投行業務的競爭越發激烈。

從業績來看,中信、國泰君安、華泰、海通、廣發證券分列行業前5名。值得注意的是,華泰證券2017年表現突出,從2016年的第五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三位。

中信證券連續11年龍頭,華泰增長迅速

券商「龍頭」依然是中信證券,這已經是中信證券第11個淨利潤冠軍。年報顯示,中信證券2017年實現營收432.9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14.33億元。自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是中信證券完成衛冕的關鍵。數據顯示,其「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合計133億(2016年為86億),同比增長55%。

不過,中信證券的「龍頭」地位已經受到後來者的挑戰,從淨利潤同比增速的角度來看,華泰證券的「快速」成長已經改變了行業5強的座次,並逐步逼近第一的寶座。

數據顯示,華泰證券2017年營收為211.09億元,同比增長24.7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2.77億元,增長47.94%,這一增速在前5名中位列第一,其餘四家增速分別為:10.3%、0.4%、7%、7.1%。

從收入構成來看,華泰證券的股票質押式回購利息收入大增,全年實現利息收入20.86億元,同比增長50.07%。受益於APP推廣和低佣金的策略,華泰證券的股基交易份額已經連續四年保持行業第一,不過,受制於股票市場整體弱勢,2017年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42.10億元,同比減少22.45%;公司代理股基交易總額19.01萬億,市場份額7.86%,較2016年下降。

由於金融行業整體「去槓桿」,受再融資新規的影響,券商投行業務調整壓力加大。數據顯示,2017年,中信證券實現投行收入40.02億元,同比下滑23.83%;國泰君安實現投行收入23.24億元,同比下滑25.98%;海通證券下滑幅度為5.60%。

年後證監會保持了從嚴監管的態勢,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共有71家公司上會,其中34家公司成功過會,過會率為48%,同比降低了33%。

監管機構對擬上市公司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位證監會內部人士透露,「3000萬淨利要求已經是很多年前的標準,大型投行在選擇保薦項目時也會考慮推薦更好的企業。」監管機構對企業的現場檢查頻次也在加強,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現在想要渾水摸魚,已經不太可能了。」

伴隨著IPO過會率下降,投行業務面臨調整壓力。上述投行人士稱:「內部對於存量項目的要求更高,對我們的工作也有一定壓力。」

中小券商分化,太平洋證券淨利降八成

隨著行業集中度逐步提升,大券商表現普遍優於行業平均水平,中小券商的業績分化則更加明顯。

在已披露的22家券商中,太平洋證券淨利同比下滑82.59%,行業倒數第一。

數據顯示,太平洋證券2017年實現營收12.97億元,同比下降28.11%。實現歸屬淨利潤1.16億元,同比下降82.59%。同期,證券業協會披露的行業全年營收及淨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5%和-8%。太平洋證券的業績數據遠遠跑輸行業平均水平。

這已是太平洋證券連續兩年淨利大幅下滑。2016年太平洋證券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6.68億元,同比下滑41.07%。

太平洋證券解釋稱,證券經紀業務由於市場交易量萎縮、市場競爭激烈、佣金率顯著下降等原因導致收入下降,同時公司繼續加大營業網點建設投入,導致營業利潤下滑。

除了經紀業務不給力,投資業務的虧損也拖累了整體業績。太平洋證券自營業務虧損2.03億元,營業利潤虧損2.04億元。華鑫證券研報認為,由於太平洋證券自營持倉結構與市場風格偏離,導致2017年全年投資業績較上期出現大幅下滑。

在業績持續堪憂的情況下,多家市場機構對太平洋證券給出了「中性」評級,這一評級往往被市場認為展望偏負面。

也有券商依賴自營投資業務「彎道超車」。從淨利同比增幅來看,東方證券的業績亮眼,數據顯示,東方證券2017年實現歸母淨利潤35.54億元,同比增長54%;實現營業收入105.32億元,同比增長53%。

自營業務是其年度業績大增的「功臣」。東方證券年報披露,公司投資組合淨值增長率在市場50億以上規模的普通股票型加偏股型基金中排名前10%。全年實現投資淨收益(考慮公允價值變動損益)55.3億元,同比增長53%。投資業務收入佔比高達52%。

「靠天吃飯」?超八成客戶願為投顧付費

證券行業「靠天吃飯」的傳統即將成為過去。麥肯錫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券商平均佣金率已降至萬分之三點四,逼近券商的運行成本,而經紀業務在券商收入(不含融資融券)佔比更是歷史上首度跌破30%。

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131家證券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3113.28億元,與2016年相比下降5.08%。但是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僅為820.92億元,降幅達到22.04%,佔比也大幅下降至26.32%。

在A股市場交投清淡的情況下,經紀業務的業績突破越發困難。轉型投顧,成為不少券商選擇的方向。

在麥肯錫的調查中,超過八成客戶願為投顧付費,年輕人付費意願更高。50歲以上的客群偏好個股推薦,「80後」和「90後」客群更鍾情行業趨勢和投資洞見,看重投顧的專業性並最想獲得資產配置建議。

多家券商將「向財富管理轉型」寫入工作展望。平安證券認為,進入2018年,佣金率下滑空間有限,券商在線上將集中解決用戶活躍度低的問題,在線下營業部將繼續成為獲客窗口,拓展財富管理、資管、直投等業務。

開源證券表示,自從實行浮動佣金制度以來,佣金率的持續下降已成必然,傳統經紀業務的轉型也已成為證券行業的共識,投資顧問、資本中介以及網際網路證券業務正成為券商業務轉型的重要突破口。

證券板塊連跌,國家隊增持

雖然證券公司一直被市場機構視為白馬股,分紅的優質股,但股價表現一直讓股民「心涼」。證券板塊已連續3年下跌,2016年證券板塊下跌20.87%、2017年證券板塊下跌17.44%,2018年至今證券板塊下跌8.28%。

股價一直下跌,但「國家隊」證金公司在「反向」增持。

年報顯示,去年四季度,證金公司對10隻券商股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增持。其中環比三季度增持幅度超10%的券商股有興業證券、國元證券、國金證券、廣發證券、東北證券、中國銀河。值得一提的是,證金公司在去年四季度新進東北證券、中國銀河前十大流通股東。

另一路「國家隊」匯金公司去年四季度末同樣持倉山西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國元證券、國金證券、方正證券等券商股,相比去年三季度,匯金公司在去年四季度對這些券商股的持股比例大多未變。

中泰證券認為,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過程中,券商直接融資業務有望受益,定價權提升,紅籌CDR回歸即將開啟,資源有望向頭部集中,龍頭優勢顯著。

■ 員工說

「月入四五千,正在考投顧證轉型」

李華(化名)是一名90後,目前在招商證券某營業部工作。李華告訴記者,「新員工壓力比較大,今年的A股市場交投清淡,我們沒有人脈資源,拓展客戶很困難。」

「營業部有嚴格的考核指標,現在我每個月的收入只有四五千元,壓力還比較大,如果不能達到營業部的要求,我們還會被扣工資。」李華告訴記者,「同事的流動性很大,有些同事一年都沒有幹完就離職了。我現在在考投資顧問的證件,公司也在鼓勵我們向投資顧問轉型,這樣我們可以接觸一些高淨值客戶,對自己的人脈也有幫助。」

李華稱,現在可以一名客戶多個帳號,所以存量客戶會比較容易拓展,「我們會和市場上一些股票分析類公號建立合作,通過他們公號的引流,來提高我們的業務量。我希望考下投顧證後,建立自己的公號,形成社群,擴大影響。」

張明(化名)是銀河證券的一名資深投資經理,他表示,「今年黑天鵝事件較多,一方面美股面臨牛轉熊的調整壓力,另一方面中美貿易戰也增加了今年經濟的不確定性,所以我會建議我的客戶適當降低股市倉位,購買債券類資產。」

張明稱:「公司多次提到向財富管理轉型,營業部也在加強這方面的人員配置,在目前網上開戶較為普遍的情況下,我認為個人財富管理是我們的發展方向。這個方向相較經紀業務需要的專業性更強,也需要投顧人員具有更豐富的投資經驗,對員工的要求更高。」

新京報記者 王全浩

相關焦點

  • 「內外夾擊」下的中信證券 還能坐穩券商龍頭嗎?
    近日,關於中信證券的消息頗多,此前傳出與中信建投合併的消息,欲打造航母級券商。 對於中信裡昂對於中信證券整個事業版圖的意義,中信證券2019年報中提到:「2020年,公司將堅定地持續推進境內外一體化全球機構股票經紀業務的整合和業務拓展,把中國本土業務優勢和客戶資源,以及海外子公司中信裡昂的境外客戶關係網絡以及專業服務能力,更好地結合起來。
  • 航母級券商方向未變,答案是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
    那麼,問題來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為何不能暢想一下接下來的合併呢?二、航母級券商是否會延續中國神車的玩法?昨天菠菜的文章闢謠!中信證券要和中信建投合併?又是誘多!簡單的分析了盤中Bloomberg(彭博社)在14:00推送的消息,稱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傳聞合併。
  • 鄭重看股:從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合併傳言看國內券商的差距
    他分析,中信建投證券4月23日向證監會遞交了《變更持有5%以上股權的股東審批》的行政許可申請,與合併應該有很大關係。實際上,市場對於這一消息如此「確認」,除了兩家公司的名字頗有淵源外,還有就是中信建投證券本身就是中信證券與中國建銀2005年共同出資成立的公司,而且當時中信證券是控股股東。
  • 券商股瘋漲!中信建投市值一度超過中信證券,兩家合併機會有多大?
    在打造航母級券商實際需要下,市場對頭部券商合併期待較高,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合併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A+H的上市公司合併方面,可參考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重組先例。券商概念股上漲6.4%,48隻相關個股集體飄紅,47隻股票漲幅超過5%,今日成交額為1422億元。券商板塊的活躍是滬指攀升的重要力量,在對上證指數貢獻度排名前20的個股中,有7隻個股是券商股,包括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招商證券(港股06099)、華泰證券等。
  • 中信證券獲批發行公司債 券商「加槓桿」跡象凸顯
    本周,2021年證券業第一筆超大額度公司債「亮相」,中信證券獲批發行不超800億元公司債,引發業內關注。在金融業對外開放以及證券業「馬太效應」的發展背景下,券商需要快速提升資本實力與競爭力,融資意願更加迫切。
  • 上市券商自營買了哪些股?中信證券抓住「兩隻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自2018年一季度開始,券商自營業務新的比拼已經開始。在2018年初始,中信證券就連續抓住牛股,領跑姿態顯現。自營「薑還是老的辣」在賣方市場裡,券商研報是投資者重要的參照物。那麼,從買方角度,券商自營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券商自營業務似乎應了一句老話:「薑還是老的辣」。
  • 華泰:繼續看好券商 切勿過度解讀中信證券事件
    摘要 中信證券周末被曝涉嫌內幕交易,對此,華泰證券發表研報,稱繼續看好券商,強調切勿過度解讀中信證券事件。以下為華泰證券研報全文。
  • 券商年終獎有多厚?中信證券淨利潤117億!天風證券淨利增80倍!
    券商向來有「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的說法。就在前些天,有媒體報導中信建投員工年終獎集中在85個月至250個月之間,拿600萬年終獎不是難事兒。雖然隨後就遭到中信建投方面的闢謠,表示媒體報導與事實不符,但是明白人都知道,中信建投整體年終獎大概率會高於上一年,各大券商今年這年終獎少不了。這自然得益於2019年的股市行情。2019年,上證綜指從2440點漲至3000點以上,整體漲幅23.71%;深證成指全年漲幅44.08%;創業板指漲幅達43.79%。
  • 中信證券遭京東數科「拋棄」 如何應戰「券商一哥」之爭?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中信證券遭京東數科「拋棄」 市值一度被小弟反超 如何應戰「券商一哥」之爭?來源:華夏時報9月3日,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中信證券和華菁證券退出京東數科上市輔導機構行列,京東數科與國泰君安、五礦證券的協議依然生效。
  • 中信證券等9家券商已開通科創板轉融通業務權限
    摘要 【中信證券等9家券商已開通科創板轉融通業務權限】5月9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券商人士處了解到,目前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銀河證券、海通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華泰證券、國信證券和招商證券等9家券商已開通科創板轉融通業務權限,並已展開相關系統測試
  • 中信證券重奪佣金第一 多家大券商逆勢增長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應尤佳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的券商佣金數據出爐。中信證券(港股06030)力壓長江證券重回冠軍寶座,多家券商實現逆勢增長。 受權益市場波動影響,上半年佣金金額低於去年同期。前20名券商共收入27.15億元佣金,佔總量的73.3%,較去年底小幅提升。中信證券上半年從基金交易中心分得佣金2.56億元,相比去年年中增長15.3%,排名重回第一。長江證券獲交易佣金2.01億元,同比下降約10%,排名也退居第二。
  • 如何打造航母級券商?中信證券總經理首度表態!高分紅模式是否可以...
    原標題:如何打造航母級券商?中信證券總經理首度表態!高分紅模式是否可以持續?也有回應 摘要 【如何打造航母級券商?中信證券總經理首度表態!
  • 中信證券淨利速降48.49% 券商老大之爭或再起
    對於2016年度業績普遍遭「腰斬」的券商行業來說,業內老大——中信證券(600030)也未能倖免,淨利潤103.42億元,同比下滑幅度已達到48.49%,與第二名的差距在迅速拉近。  中信證券稱,2016年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年末收盤同比分別下跌12.31%、19.64%。
  • 花旗牽手中信證券 國際銀行與國內券商合作開新篇
    原標題:花旗牽手中信證券 國際銀行與國內券商合作開新篇   上海
  • 12家券商兩融業務違規 中信證券暫停新開戶三個月
    根據檢查結果,發現有12家券商出現違規問題,並作出了相關處理,其中,暫停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三家證券公司新開融資融券帳戶三個月,並對招商證券、民生證券等九家券商採取行政監管措施。此外,個別證券公司還存在整改不到位、受過處理仍未改正甚至出現新的違規等問題。   證監會對12家券商的違規行為做了通報及處理。其中,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3家公司存在違規為到期融資融券合約展期問題,受過處理仍未改正,且涉及客戶數量較多,對這3家公司採取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帳戶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 券商狂收57億佣金,暴增53%!中信證券蟬聯冠軍寶座
    今年上半年分倉佣金收入前20名的券商累計實現佣金總收入為42.58億元,在所有券商佣金總量中佔比高達75.36%。此外,中信證券蟬聯上半年分倉收入冠軍寶座,長江證券也保持了優勢地位。看點二:中信證券蟬聯冠軍寶座從數據來看,中信證券上半年從基金交易中分得交易佣金4.18億元,同比大增63.25%,再次蟬聯冠軍寶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證券上半年的佣金收入已經達公司去年全年佣金收入總額的80.54%,不可謂不猛。
  • 驚動A股:中信證券也要清倉減持!100億賣掉中信建投一股不留 中信建...
    中信證券百億減持中信建投  6月25日晚,中信建投一則公告,讓券商圈都震動了。  大股東之一,也是A股的龍頭券商——中信證券,要清倉減持中信建投,一股不留。  後來華夏證券成立了華證資產管理公司,將這些實業資產從證券公司剝離出去。  2002年,還在泥潭中掙扎的華夏證券迎來了中國券商最難的時代。2002-2005年的三年間,是中國金融行業發展的困難時期,股市疲軟,券商經營慘澹,7成券商虧損嚴重,深圳證券營業部更是出現1995年以來首次全行業虧損,一批券商將陸續進入破產邊緣。
  • 中信證券「單騎救盤」難挽板塊跌勢,券商股後市如何演繹?
    券商板塊7月15日走出這樣的行情。即便有中信證券(600030.SH)當天盤中漲逾3%的「單騎救盤」,亦難扭轉板塊轉跌之勢。當天三大指數集體調整,滬指失守3400點。在此背景下,券商板塊收跌3.95%,僅中泰證券(600918.SH)、中信建投(601066.SH)等5股實現上漲。
  • 杜坤維:券商龍頭中信證券罕見漲停與牛市有關聯?
    券商白酒強勢,高估值個股下跌,截止收盤,滬指報3040.02點,漲1.16%;深成指報10365.96點,漲1.29%;創指報1790.24點,漲1.28%。  股市漲一點,就別得意忘形認為牛市來了,股市跌一點,也不要悲觀到認為熊市開啟,目前沒有那麼多的牛市,也沒有那麼多的熊市,註冊制改革預期下,券商就能業績暴增,目前IPO常態化,IPO節奏與註冊制相比,有什麼不同,註冊制改革IPO還能加快多少?
  • 中信證券又漲工資了 其他9大券商中卻有7家「降薪」了
    今年上半年A股表現好,多家券商也都實現了不錯的盈利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券商員工的薪酬情況如何呢?人均薪酬有沒有漲?哪家表現最強?基金君通過統計A股十大券商的情況發現,今年上半年人均薪酬最高的是中信證券,以35.7萬的水平傲視群雄(平均每月近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