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夾擊」下的中信證券 還能坐穩券商龍頭嗎?

2020-12-24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李沐之

4月20日消息,林曉東於2019年末卸任全球著名被動化投資基金先鋒領航亞洲區總裁一職,即將加入中信裡昂任副董事長。

從林曉東的簡歷來看,他「80後」標籤清晰,此前在巴西億達富亞洲證券公司、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先鋒基金等海外機構幫助開拓中國區業務,如今選擇加入中信裡昂。中信裡昂目前董事長由中信證券的董事長張佑軍兼任。

中信證券一直被業內成為「麥子店高盛」,它的「野心」一直都是「中國的高盛」。 近日,關於中信證券的消息頗多,此前傳出與中信建投合併的消息,欲打造航母級券商。

對於中信裡昂對於中信證券整個事業版圖的意義,中信證券2019年報中提到:「2020年,公司將堅定地持續推進境內外一體化全球機構股票經紀業務的整合和業務拓展,把中國本土業務優勢和客戶資源,以及海外子公司中信裡昂的境外客戶關係網絡以及專業服務能力,更好地結合起來。一方面努力為國際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股票資產提供更好的一體化的專業增值服務和全面的綜合服務,更好的滿足國際機構客戶在中國投資交易和業務發展的各方面需求;另一方面也積極為中資機構投資者客戶的海外市場投資相關需求提供更多更好的跨境增值服務。」

中信裡昂是中信證券旗下的海外業務平臺,分支機構遍及英、美、澳、東南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研究覆蓋超過1,000家「一帶一路」區域上市公司,是在「一帶一路」區域擁有最多當地分支機構、研究覆蓋、銷售網絡和清算交收基礎設施的中資證券公司,也是全球範圍內與「一帶一路」倡議契合度最高的投資銀行。

時間回溯到2012年7月,中信證券通過全資附屬公司中信證券國際以12.52億美元,向東方匯理銀行收購其亞洲業務全數股權。2016年11月,中信證券國際和中信裡昂證券合併為「中信裡昂證券」,後者亦被視為中信證券開拓國際業務的橋頭堡。

去年,中信裡昂經歷人事動蕩。中信裡昂多名高管接連「出走」,包括原董事長唐臻怡、原執行長施立宏(Jonathan Slone)、營運長Nigel Beattie及交易部門負責人。

中信證券2019年報中對於裡昂證券的成績並未具體說明,僅披露:「境外業務營收49.9億元,營業支出53.3億元,毛利率為-6.83%」這樣一組數據。」這與2018年對海外業務「濃墨重彩」地介紹大相逕庭。

在2018年中信證券針在國際業務方面,對裡昂證券投行、機構銷售、固定收益、零售經紀業務等有具體闡述,「2018年,中信裡昂證券亦完成8單配售項目、40單債權項目及9單併購項目;設立股票聯接產品業務線,順利完成3單項目。2018年,投資銀行收入同比翻番,創歷史新高。」

雖然中信證券從總市值、營業收入、淨利潤等數據來看,繼續穩坐券商行業頭把交椅位置。但是券業格局正悄悄發生著改變,其發展正處於「內外夾擊」的境地。

從中資券商拓展海外業務的角度來看,與中信證券國際業務今年泛善可陳相比,海通證券和華泰證券的海外業務2019年有亮點。

2019 年,海通國際保持了在香港投行中的領跑地位,其中,IPO項目和股權融資項目的承銷數量均位列香港全體投行首位。與此同時,海通國際海外市場拓展不斷獲得突破,在美國市場,海通國際現已成為納斯達克的首家中資做市商,建立了一套跨國界、跨市場和跨部門的交易清算體系。

華泰證券國際業務收入佔比達到 10.75%。2019 年,華泰證券成為首家試水滬倫通機制的中國公司,在英國成功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並獲得倫交所會員資格,為海外布局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隨後,美國子公司 AssetMark 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華泰證券(美國)也獲得美國經紀交易商牌照。」

從外資券商積極發力國內業務角度來說,摩根史坦利、高盛集團宣布旗下合資券商的持股比例已獲中國證監會核准提高至51%。摩根史坦利對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持股比例將從49%升至51%。高盛集團對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持股比例從33%增至51%。

從2004年開始,中信證券陸續成功併購整合萬通證券、華夏證券、金通證券、裡昂證券,擴大境內業務規模,並開啟海外業務布局,是要成為「中國的高盛」而不是「麥子店高盛」。

林曉東的加盟是否能給中信證券海外戰略、管理、業務帶來新的改變,甚至是亮點?「內外夾擊」下中信證券在海內外的人事布局還將有什麼新的變化,市場都將拭目以待。

注釋(採用中信證券2019年報) :

中信裡昂,即CLSA B.V.及其子公司,是中信證券海外業務品牌名。

CLSA B.V.,即Crédit Agricole Securities Asia B.V.,一家根據荷蘭法律成立的私人有限公司,於2013年7月31日成為中信證券國際的全資子公司

中信裡昂證券,即CLSA Limited.

相關焦點

  • 杜坤維:券商龍頭中信證券罕見漲停與牛市有關聯?
    券商白酒強勢,高估值個股下跌,截止收盤,滬指報3040.02點,漲1.16%;深成指報10365.96點,漲1.29%;創指報1790.24點,漲1.28%。  股市漲一點,就別得意忘形認為牛市來了,股市跌一點,也不要悲觀到認為熊市開啟,目前沒有那麼多的牛市,也沒有那麼多的熊市,註冊制改革預期下,券商就能業績暴增,目前IPO常態化,IPO節奏與註冊制相比,有什麼不同,註冊制改革IPO還能加快多少?
  • 中信證券穩坐券商「鐵王座」
    中信證券獲第11個淨利潤冠軍,華泰證券升至第三,增速47.94%;IPO通過率降低,投行人士稱「有壓力」截至4月4日,23家上市券商公布2017年業績,數據顯示,23家上市券商2017年完成淨利潤780.89億元。
  • 中信證券和東方財富誰是龍頭,現在給你答案
    如果按照總市值大小排名論龍頭的話,中信證券妥妥的就是券商板塊的龍頭股,總市值高達2907億,較第二名的中信建投2524億要高出383億,較第三名的華泰證券1636億要高出1271億。雖然不是絕對穩定,但穩定性較其他券商股要更充分一些。當然,如果從業務方面比較,中信證券就是妥妥的龍頭股了,行業地位靠前是不容置疑的。2020年一季度雖然中信證券不管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還是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均不是很理想,但淨利潤仍舊是排名A股券商板塊第一的。
  • 券商股瘋漲!中信建投市值一度超過中信證券,兩家合併機會有多大?
    在打造航母級券商實際需要下,市場對頭部券商合併期待較高,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合併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A+H的上市公司合併方面,可參考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重組先例。中信建投AH股溢價率高在券商火爆行情中,中信建投表現搶眼,盤中市值一度超過中信證券。截至今日收盤,中信建投A股漲停,收報47.7元,總市值為3647億元;H股漲近18%至11.94港元,AH股溢價率為338.32%。券商龍頭中信證券A股漲停,收報28.67元,總市值為3706億元。
  • 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 是怎樣一脈相承的戰略?
    一向以戰略制勝著稱的龍頭券商,先是在浩浩蕩蕩的網際網路金融浪潮中無動於衷,後又在財富管理領域悄悄被國泰君安證券超越,中信證券顯然是不會甘心。當然,排名位居前五已是各大券商遙不可及的夢想,可對於中信證券來說,主要業務屈居第二就顯得特別突兀,這也是中信證券獨有的龍頭氣質。
  • 註冊制下投行業務大比拼!前五券商手握40%在審企業 中信證券37家高...
    原標題:註冊制下投行業務大比拼 前五券商手握40%在審企業 中信證券37家高居榜首 摘要 【註冊制下投行業務大比拼!
  • 龍頭券商「炒股」大比拼 中信、海通、國泰排名前三 海通自營收益...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作者:李沐之券商一直以為被認為是「看天吃飯」的行業,從目前已經披露的上市券商年報來看,自營業務成為了龍頭券商業績「亮點」。到底哪家龍頭券商「炒股」最好?海通、中信建投業績大漲兩大龍頭上市券商在3月26日晚相繼披露2019年年報。 海通證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44億元,同比增長45%;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5億元,同比增長83%。
  • 華泰:繼續看好券商 切勿過度解讀中信證券事件
    摘要 中信證券周末被曝涉嫌內幕交易,對此,華泰證券發表研報,稱繼續看好券商,強調切勿過度解讀中信證券事件。以下為華泰證券研報全文。
  • 如何打造航母級券商?中信證券總經理首度表態!高分紅模式是否可以...
    股東問答環節,中信證券逐年加大對股東現金分紅的深層次考量,內資券商龍頭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具體規劃等問題成為現場焦點。  對於「該如何成為航母級券商」這個龍頭「擔當」繞不開的話題,楊明輝也首次談及公司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規劃,接下來三五年內,中信證券將在四個方面著力提升,「這四個方面的能力都提升了,才有資格談及航母級券商的概念
  • 中信證券獲批發行公司債 券商「加槓桿」跡象凸顯
    本周,2021年證券業第一筆超大額度公司債「亮相」,中信證券獲批發行不超800億元公司債,引發業內關注。在金融業對外開放以及證券業「馬太效應」的發展背景下,券商需要快速提升資本實力與競爭力,融資意願更加迫切。
  • 中信證券「單騎救盤」難挽板塊跌勢,券商股後市如何演繹?
    券商板塊7月15日走出這樣的行情。即便有中信證券(600030.SH)當天盤中漲逾3%的「單騎救盤」,亦難扭轉板塊轉跌之勢。當天三大指數集體調整,滬指失守3400點。在此背景下,券商板塊收跌3.95%,僅中泰證券(600918.SH)、中信建投(601066.SH)等5股實現上漲。
  • 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是怎樣一脈相承的戰略?看背後的不甘與奮起
    一向以戰略制勝著稱的龍頭券商,先是在浩浩蕩蕩的網際網路金融浪潮中無動於衷,後又在財富管理領域悄悄被國泰君安證券超越,中信證券顯然是不會甘心。當然,排名位居前五已是各大券商遙不可及的夢想,可對於中信證券來說,主要業務屈居第二就顯得特別突兀,這也是中信證券獨有的龍頭氣質。
  • 17家上市券商2019年12月營收淨利環比倍增 中信證券領銜成月度「雙...
    業內人士認為,低基數效應下2019年券商業績增速具有較高的確定性。 12家券商2019年12月營收逾10億元就業績而言,上市券商近日可謂是捷報頻傳。截至2020年1月9日21:00,已有31家上市券商公布了2019年12月份的業績月報。
  • 五龍頭券商半年報比拼:中信營收淨利居首,中信建投增幅第一
    而在增幅方面,上半年中信建投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增長,在5家龍頭券商中雙雙排名第一。從營業收入增長情況來看,5家龍頭券商的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均較2019年同期實現增長。其中,中信建投同比大增67.63%,在這5家券商中位居首位。其次是華泰證券,同比增長39.92%。國信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營收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4.54%、22.73%和12.18%。
  • 中信證券淨利速降48.49% 券商老大之爭或再起
    對於2016年度業績普遍遭「腰斬」的券商行業來說,業內老大——中信證券(600030)也未能倖免,淨利潤103.42億元,同比下滑幅度已達到48.49%,與第二名的差距在迅速拉近。  中信證券稱,2016年上證綜指、深證成指年末收盤同比分別下跌12.31%、19.64%。
  • 航母級券商方向未變,答案是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
    那麼,問題來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為何不能暢想一下接下來的合併呢?二、航母級券商是否會延續中國神車的玩法?昨天菠菜的文章闢謠!中信證券要和中信建投合併?又是誘多!簡單的分析了盤中Bloomberg(彭博社)在14:00推送的消息,稱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傳聞合併。
  • 鄭重看股:從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合併傳言看國內券商的差距
    他分析,中信建投證券4月23日向證監會遞交了《變更持有5%以上股權的股東審批》的行政許可申請,與合併應該有很大關係。實際上,市場對於這一消息如此「確認」,除了兩家公司的名字頗有淵源外,還有就是中信建投證券本身就是中信證券與中國建銀2005年共同出資成立的公司,而且當時中信證券是控股股東。
  • 註冊制下創業板儲備誰家多?第一梯隊券商曝光,中信建投40家最多...
    財聯社記者梳理境內投行在證監會候審項目情況發現,中信證券(600030,股吧)、中信建投證券、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廣發證券(000776,股吧)等整體儲備項目較多,安信證券等中型券商也大有迎頭趕上的趨勢。
  • 十年復盤:中信證券引爆牛市可能性有多大?本輪券商股行情有多高?
    摘要 十年復盤:中信證券引爆牛市可能性有多大?本輪券商股行情有多高?中信證券強勢漲停,全日成交199億元,佔據兩市成交額第一名,整個券商板塊成交近1400億元,板塊內山西證券、
  • 券商年終獎有多厚?中信證券淨利潤117億!天風證券淨利增80倍!
    券商向來有「3年不開張,開張吃3年」的說法。就在前些天,有媒體報導中信建投員工年終獎集中在85個月至250個月之間,拿600萬年終獎不是難事兒。雖然隨後就遭到中信建投方面的闢謠,表示媒體報導與事實不符,但是明白人都知道,中信建投整體年終獎大概率會高於上一年,各大券商今年這年終獎少不了。這自然得益於2019年的股市行情。2019年,上證綜指從2440點漲至3000點以上,整體漲幅23.71%;深證成指全年漲幅44.08%;創業板指漲幅達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