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航母級券商?中信證券總經理首度表態!高分紅模式是否可以...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如何打造航母級券商?中信證券總經理首度表態!高分紅模式是否可以持續?也有回應

摘要

【如何打造航母級券商?中信證券總經理首度表態!高分紅模式是否可以持續?】自2015年至2019年,中信證券向股東的現金分紅比例從30%逐步提升至50%,2019年分紅規模達到64.63億元(佔年度歸母淨利潤逾半數比例),遠超同業,高分紅背後作何考量?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表示,這是根據公司資產規模、資產收益率、淨利潤等多項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根本出發點是股東利益最大化。(券商中國)


  年度股東大會是投資者近距離了解上市公司過去一年經營情況以及未來發展戰略的最佳窗口期。

  6月23日,中信證券如期在北京召開了2019年度股東大會。受疫情防控升級因素影響,僅有26名大中小股東到場參與,雖然到場股東人數有所減少,但依然顯現出了龍頭券商的魅力,有年逾八旬的資深股東到場聆聽股東大會並就審議事項進行投票。

  股東問答環節,中信證券逐年加大對股東現金分紅的深層次考量,內資券商龍頭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具體規劃等問題成為現場焦點。

  自2015年至2019年,中信證券向股東的現金分紅比例從30%逐步提升至50%,2019年分紅規模達到64.63億元(佔年度歸母淨利潤逾半數比例),遠超同業,高分紅背後作何考量?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表示,這是根據公司資產規模、資產收益率、淨利潤等多項因素綜合考慮的結果,根本出發點是股東利益最大化。

  對於「該如何成為航母級券商」這個龍頭「擔當」繞不開的話題,楊明輝也首次談及公司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規劃,接下來三五年內,中信證券將在四個方面著力提升,「這四個方面的能力都提升了,才有資格談及航母級券商的概念。」

  焦點一:高分紅模式是否可以持續

  年度淨利潤過半用於現金分紅

  股票投資的本質是分紅,高股息是上市公司回饋股東的最好方式。2019年,中信證券實現歸母淨利潤122.88億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64.63億元,分紅比例達到52.85%,即中信證券去年過半歸母淨利潤均用來回報股東。

  券商中國記者據公開信息梳理,37家A股上市券商(不含今年上市的中泰證券)中,中信證券是唯一一家派發現金紅利超過50億元的上市券商,且每股派息金額(每10股派5元(含稅))遠超同業,分紅比例排名行業前三。由此可見,中信證券在利潤分配方面依然是券業「領頭羊」。

  進一步擴展時間範圍梳理上市券商分紅情況,自2015年至2019年,中信證券分紅比例逐年提升,從2015年的30.60%提升至52.85%,提升了22個百分點,累計分紅258.5億元,平均分紅比例約為45%,高於其他頭部券商。作為廣大股民最喜愛的利潤分配方式,高比例的現金分紅亦是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

  6月6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20年年會上提及,今年兩市上市公司預計現金分紅1.36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為維護疫情期間的市場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監管層對上市公司以現金分紅方式履行社會責任,給予積極肯定。

  遵循帕累託最優原則

  在23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券商中國記者以股東身份提問,中信證券近年來利潤分配比例不斷提升的考量為何?

  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對此回復到:「近年來伴隨資本市場持續改革創新,監管層希望資本市場參與者能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同時也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回報股東。公司在業務發展需要與股東長期價值投資分紅收益之間取帕累託最優,即考慮到公司業務發展,又能最大比例分紅。公司將持續保持對長期價值投資者的分紅回報。」

  具體而言,公司遵循股東利益最優原則,即當淨資產規模不足夠大,淨資產收益率較高的時候,應該將現金留在公司促進業務發展,此時應該減少分紅;但是當淨資產規模達到一定規模,淨資產收益率沒有明顯提高的時候,此時就應該加大向股東的分紅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多家上市券商在年報中披露了利潤分配的具體條件,即公司發展階段屬於成熟期且無重大資金支出安排時,現金分紅在本次利潤分配中佔比例最低應達到80%;公司發展階段屬成熟期且有重大資金支出安排的,現金分紅在本次利潤分配中所佔比例最低應達到40%;公司發展階段屬成長期且有重大資金支出安排的,現金分紅在本次利潤分配中所佔比例最低應達到20%。

  券商記者了解到,中信證券自2003年A股上市以來,累計分紅17次(實現每年分紅),現金分紅金額超過535億元,分紅比例超過38%;與此同時,積極繳納各項稅金,自成立來公司累計納稅超過700億。

  2020年中信證券是否會繼續提高分紅比例?楊明輝表示,將會根據公司的用資情況、淨利潤規模來綜合考量,根本出發點是股東利益最大化。

  焦點二:如何打造航母級券商?

  未來三五年著力提升四方面能力

  去年末開始,在監管層表態要打造證券行業航母級券商之後,十多年來蟬聯行業「老大」的中信證券就被市場「委以重任」,「該如何成為航母級券商」成為中信證券高管在各大場合繞不開的問題。

  在此次股東大會上,楊明輝首次談及中信證券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具體規劃。「我們公司正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未來三五年內,將在四個方面加大力量,這些方面的能力都提升了,才能和國際投行競爭,才有資格談及航母級券商的概念。」

  具體而言,第一,繼續做大業務規模,雖然中信證券超過十年都是內資龍頭券商,但要應對WTO背景下外資券商進入中國的挑戰,必需進一步鞏固業務規模優勢;第二要繼續提高各項業務條線的經營質量;第三要加大傳統業務線的轉型力度,比如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資管業務加大主動投研能力,固收業務、衍生品業務、另類投資業務均要加強產業和交易模式的創新,提升投資交易能力;第四,推進全球一體化,在跨境業務方面滿足客戶的投融資需求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一季度,中信證券和廣州證券(已改名為「中信證券華南公司」)正式並表,中信證券資產規模明顯增大,一季度末總資產9223.27億元,同比增16.5%,成為內資券商中距離萬億規模最近的券商。不過,內資券商對標的航母高盛集團今年一季度末資產規模突破萬億美元,達到10898億美元。相比來看,內資券商依然任重道遠。

  理想業態:「航母」和「小艇」並行

  在內資券商向航母級券商進發的路上,內生式發展和外延式併購均是可選路徑。除了提升內功之外,券商併購也被業內所熱議。尤其在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天風證券購買恆泰證券部分股權的大背景下,市場對券商是否迎來新一輪併購潮滿懷期待。

  近期,有傳言稱監管正自上而下推動頭部券商整合,其中就包括淵源頗深的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雖然兩家券商此前均以發布闢謠公告,但市場猜測並未停息。楊明輝在股東大會上再次表示,已發布澄清公告,公司並未聽聞相關合併消息。

  對於券商是否又迎來新一輪併購潮的問題,楊明輝表示,資本市場已經發展了30年,作為博取風險收益的行業,證券行業確實在某一個階段會出現整合、併購潮,但隨著資本市場日趨成熟,未來將呈現何種業態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在行業演進過程中,是否還會發生周期性併購事件,需順其自然地發展。

  「未來我所憧憬的資本市場是多元化的業態,既有一些全方位綜合發展的航母級券商,也有一些專業化、有特色的區域性證券公司,類似區域性銀行一樣,希望中國資本市場規模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高。」楊明輝表示。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DF512)

相關焦點

  • 航母級券商方向未變,答案是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
    那麼,問題來了,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為何不能暢想一下接下來的合併呢?二、航母級券商是否會延續中國神車的玩法?昨天菠菜的文章闢謠!中信證券要和中信建投合併?又是誘多!簡單的分析了盤中Bloomberg(彭博社)在14:00推送的消息,稱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傳聞合併。
  • 航母級券商何時啟航?券業大合併引發無數猜想……哪家券商喊出時代...
    雖然消息甫一面世即遭到了兩家頭部券商的雙雙澄清,不過,「不知道」而非「不可能」,這一設想也令業內誕生了更多的腦洞大開。海通和國君、申萬和銀河也不斷被「拉郎配」,盤算合併可能。在探討之際,業內對航母級券商的推出更多了幾分期待。
  • 券商股瘋漲!中信建投市值一度超過中信證券,兩家合併機會有多大?
    在打造航母級券商實際需要下,市場對頭部券商合併期待較高,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合併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A+H的上市公司合併方面,可參考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重組先例。近期券商股大漲的邏輯是什麼?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當前A股市場逐漸活躍、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打造航母級券商等多重因素,有利於券商股上漲。
  • 2019券商十大事件:打造航母級券商 零佣金還有多遠?
    新浪財經訊 12月31日消息,2019年證券業迎來重磅變革,打造航母級券商催生行業併購潮,行業馬太效應凸顯,美國「零佣金」衝擊來襲,中國券商距離「零佣金」還有多遠?外資控股券商來了,國內券商又將如何應對?
  • 中信證券短期無減持中信建投計劃 在申請基金投顧資格
    關於實際減持中信建投證券的股份數量,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表示,實際減持4400萬股,未來短期內沒有減持計劃。他還指出,在完成對廣州證券的收購後,目前沒有外部收購計劃。關於疫情對公司的影響,他認為,1月份、2月份是沒有影響的。
  • 中信證券「單騎救盤」難挽板塊跌勢,券商股後市如何演繹?
    券商板塊7月15日走出這樣的行情。即便有中信證券(600030.SH)當天盤中漲逾3%的「單騎救盤」,亦難扭轉板塊轉跌之勢。當天三大指數集體調整,滬指失守3400點。在此背景下,券商板塊收跌3.95%,僅中泰證券(600918.SH)、中信建投(601066.SH)等5股實現上漲。
  • 券商高管激辯,航母級券商還有多遠?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張婷婷 近日,銀行將獲得券商牌照的傳言再起,在監管著力打造航母級券商的背景下,此事迅速成為業界討論焦點。去年11月份,監管層表態要打造航母級券商,而133家內資券商的體量才等於一個高盛,要快速產生能與國際投行抗衡的航母,內生發展談何容易?而近日銀行獲取券商牌照的傳聞再度襲來,券商中國記者在這一日的採訪中,明顯感受到券商人士不再「談之色變」,更多談及的是如何尋找自身突破之路。
  • 中信證券斥資105億增資境外公司,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釋放...
    來源:券商中國在證券行業打造打造航母券商的大背景下,中信證券表態要對境外業務大手筆增資,具備了非同凡響的信號意義。7月23日晚間,中信證券發布公告,同意對中信證券國際進行不超過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5億)的現金增資,其中第一批實繳不超過3億美元。
  • 「內外夾擊」下的中信證券 還能坐穩券商龍頭嗎?
    近日,關於中信證券的消息頗多,此前傳出與中信建投合併的消息,欲打造航母級券商。 對於中信裡昂對於中信證券整個事業版圖的意義,中信證券2019年報中提到:「2020年,公司將堅定地持續推進境內外一體化全球機構股票經紀業務的整合和業務拓展,把中國本土業務優勢和客戶資源,以及海外子公司中信裡昂的境外客戶關係網絡以及專業服務能力,更好地結合起來。
  • 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 應對外資競爭打造「中國的高盛」?
    早在2015年7月,便有消息指出,交通銀行入股華英證券混業經營受批准,由於我國金融混業有明確的限制,因此該業務也被業界視為政策逐漸鬆綁的信號,但經歷之後的股災後金融創新和改革便暫緩了「腳步」。 從國內行業發展來看,中國本土卻缺乏「航母規模」的券商,在與國外各大投行相比處在極為弱勢的地位。此前傳出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將要合併意欲打造「航母級」券商。
  • 中信證券穩坐券商「鐵王座」
    中信證券獲第11個淨利潤冠軍,華泰證券升至第三,增速47.94%;IPO通過率降低,投行人士稱「有壓力」截至4月4日,23家上市券商公布2017年業績,數據顯示,23家上市券商2017年完成淨利潤780.89億元。
  • 券商老大需要規模與實力並重
    由於限售股仍然沒有解禁,目前中信建投流通股份只有11.64億,與中信證券近百億流通盤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相對而言,由於中信建投流通盤較小,資金拉抬股價要容易得多。中信建投上市以來股價保持上漲態勢,顯然與其較小的流通盤也是有關聯的。當然,相對於整個券商板塊,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的漲幅高於板塊的平均水平,這也與兩家券商頻頻爆出的合併傳聞有關。
  • ...中信證券唯一淨利超百億,多項業務遙遙領先,華鑫證券淨利增近7倍
    投行業務方面,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位於第一梯隊,前三季收入在40億元附近,浙商證券與國金證券增速最快,分別為202.45%、172.08%。 資管業務方面,中信證券相關收入現「航母」特徵,前三季資管業務收入為53.94億元,超過排名緊隨其後的海通證券、東方證券、國泰君安三家券商之和。
  • 中信證券遭京東數科「拋棄」 如何應戰「券商一哥」之爭?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中信證券遭京東數科「拋棄」 市值一度被小弟反超 如何應戰「券商一哥」之爭?來源:華夏時報9月3日,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中信證券和華菁證券退出京東數科上市輔導機構行列,京東數科與國泰君安、五礦證券的協議依然生效。
  • 中信證券華南開年動作不斷整合邏輯如何?
    隨著中信證券華南公司揭牌,中信證券和廣州證券的深度整合正式開啟。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自1月15日以來一周內,廣州證券就有8個分支機構被核准撤銷,還有一些分支機構在撤銷途中。加上去年內已被撤銷的32個分支機構,廣州證券40%的分公司、20% 的營業部已被核准撤銷。
  • 中信證券華南開年動作不斷,整合邏輯如何?對投資...
    此外,對於有投資者所關心在雙方融合過程中,對個人業務操作是否會造成影響的問題,中信證券相關人士表示,整合不會對投資者業務操作造成任何影響,營業部層面會根據實際情況妥善解決相關問題。廣州證券逾41個分支機構被撤銷,具體整合方案如何2020年開年,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事件落定,日前,中信證券華南公司正式揭牌,廣州證券退出中國證券史舞臺。這也就意味著雙方的深度整合正式開啟。這不,連日來,多地證監局又有廣州證券撤銷分支機構的核准通知,「中信證券華南公司」的新稱號也開始出現在核准事項中。
  • 券商狂收57億佣金,暴增53%!中信證券蟬聯冠軍寶座
    今年上半年分倉佣金收入前20名的券商累計實現佣金總收入為42.58億元,在所有券商佣金總量中佔比高達75.36%。此外,中信證券蟬聯上半年分倉收入冠軍寶座,長江證券也保持了優勢地位。看點二:中信證券蟬聯冠軍寶座從數據來看,中信證券上半年從基金交易中分得交易佣金4.18億元,同比大增63.25%,再次蟬聯冠軍寶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證券上半年的佣金收入已經達公司去年全年佣金收入總額的80.54%,不可謂不猛。
  • 中信建投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莊嚴:通過負債端、資產端以及監管規則...
    經歷30年的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但儘管如此,我國至今沒有誕生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航母級券商。對此,中信建投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莊嚴在圓桌論壇上表示,我國航母級券商其實有兩層含義,一是要做大,二是要做強。之所以目前國內券商不能做大做強,槓桿是一個核心的原因,又是什麼原因使得國內券商的槓桿提不上去?
  • 中信證券華南開年動作不斷
    此外,對於有投資者所關心在雙方融合過程中,對個人業務操作是否會造成影響的問題,中信證券相關人士表示,整合不會對投資者業務操作造成任何影響,營業部層面會根據實際情況妥善解決相關問題。廣州證券逾41個分支機構被撤銷,具體整合方案如何2020年開年,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事件落定,日前,中信證券華南公司正式揭牌,廣州證券退出中國證券史舞臺。這也就意味著雙方的深度整合正式開啟。
  • 老牌券商國信證券首次全球招聘副總 背後是深圳7家國企集體行動
    公告顯示,國信證券此次招聘的副總經理主要職責是「協助總經理分管公司自營投資或資產管理業務」,應聘者需「具備戰略思維和國際化視野」,同時「有跨境業務工作經驗者優先」。這與國信證券在2019年年報提出的「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綜合服務型投資銀行」發展戰略契合,也是在中國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的背景下,國內券商加大力度推動國際化發展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