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通常反映了一段時間內的各界大事與流行話題。作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大連理工大學影響力逐年擴大,時常會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本期推送,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11月份「爬上熱搜」的大工事件吧!
熱搜1
教育部任命賈振元為大連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大連理工大學官微11月25日消息,根據教育部教任〔2020〕77號文件,任命賈振元為大連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
賈振元,男,1963年7月生,漢族,遼寧朝陽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1990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院長,機械工程與材料能源學部部長,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等職務。長期致力於高端裝備高性能零部件控形控性機械加工理論、技術與裝備研究,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創新團隊)等獎項,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熱搜2
「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花落大工光華工程科技獎是由中國工程院設立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和重要貢獻的中國優秀工程師、科學家。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大連理工大學校友彭士祿院士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環境學院全燮教授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彭士祿院士此次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該獎項自1996年設立以來,僅有張光鬥、師昌緒、朱光亞、潘家錚、錢正英、鍾南山、徐匡迪七位科學大家獲此殊榮。
彭士祿1949年就讀於大連大學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系一年級,1950年大連大學建制撤銷,他就讀於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二年級,1951年在大連工學院化工系化工機械專業讀三年級時赴蘇聯留學。1958年回國後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彭士祿是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他也是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8年獲國防科工委為表彰優秀總設計師頒發的《為國防科技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榮譽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全燮教授此次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全燮教授長期致力於水汙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在廢水處理功能材料的研發與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方面做出了創造性貢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7項;以第一完成人獲授權發明專利44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50餘篇,引用22000餘次。
熱搜3
中國女排世界冠軍亮相大連理工大學11月1日下午,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宋丹在大學生活動中心貴賓廳會見了原中國女排隊員、2003年女排世界冠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冠軍、學校2009屆校友劉亞男。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會見。
此次學校團委特別邀請劉亞男校友重回校園,同廣大師生共同觀看電影《奪冠》,一起重溫中國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感受中國女排精神。觀影前,劉亞男與學校排球隊和排球社團的學生代表進行座談交流。觀影后,劉亞男上臺與青年學子進行現場交流,回答同學們關心的問題,講述別樣的中國女排故事。
劉亞男表示,排球比賽是一項注重團結配合,協同作戰的運動,讓青年學子在體育運動中凝聚團隊力量,培養協作精神,有助於身心健康成長。作為一名大工校友,希望能夠幫助大工學子更好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為學校體育教育高質量發展發揮應有作用。
熱搜4
大連理工53門課程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金課」11月3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大連理工大學共有53門課程在列,其中線上一流課程34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4門、線下一流課程12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3門,被認定課程數量在全國高校中位列第12名、遼寧省高校中位列第1名。
熱搜5
大連理工大學獲評「全國文明校園」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會見參加大會的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向他們表示誠摯問候和熱烈祝賀。大連理工大學榮獲「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校黨委書記王寒松作為獲獎單位代表參加大會並領獎。
近年來,大連理工大學持續深入推進思想道德建設、領導班子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環境建設,嚴抓陣地建設管理。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核心作用有力發揮,師德教育、師德考核、師德監督工作不斷加強,打造了一批格調高雅、深受學生喜愛的文化品牌活動,推出了涵蓋紀錄片、文化叢書、話劇等多種形式在內的一批原創作品,校園環境平安、衛生、和諧,各類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管理有序。學校獲評遼寧省文明校園、遼寧省最美校園。
在全校各單位的協同參與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前期紮實工作、成效顯著的基礎上,2020年,學校依據《全國高校文明校園測評細則》,認真對照文明校園創建標準,深入開展工作自查,形成高質量自評報告和十幾萬字的支撐材料,經中央文明辦會同教育部嚴格審核、優中選優,成功獲評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
熱搜6
大連理工大學舉辦2021屆畢業生秋季雙選會11月21日,大連理工大學於劉長春體育館舉行2021屆畢業生秋季雙選會。本次招聘會共有270家外地重點單位到校招聘,中科院、航天科工、電子科技、中國建築、一汽等參會,央企、世界500強、科研院所、事業單位佔比超七成,涉及製造、建築、金融、信息、生物製藥、現代服務業等,崗位需求覆蓋各學科專業,並向2019屆和2020屆畢業生提供入校參會的綠色通道。此外,本次雙選會設立盤錦校區分會場,60家用人單位於11月20日赴盤錦校區招聘優秀畢業生。
熱搜7
大工10名師生喜獲2020年度寶鋼教育獎11月14日,2020年度寶鋼教育獎評審結果正式揭曉,根據75所學校和2家單位的評選和推薦,經寶鋼教育獎評審工作會議審議確認,大連理工大學10名師生喜獲獎勵。其中數學科學學院李崇君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段玉平教授、建設工程學部唐洪祥教授、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盧小君副教授榮獲寶鋼優秀教師獎;機械工程學院本科生蔡昱陳、建築與藝術學院本科生鹹政序、建設工程學部本科生史天穎、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本科生郭明一、機械工程學院博士生牛林、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博士生吳飛躍榮獲寶鋼優秀學生獎。
寶鋼教育獎是寶鋼教育基金會支持中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公益事業,旨在表彰高等院校有突出表現和貢獻的優秀學生與優秀教師,是國有企業出資設立、政府支持指導、專家諮詢策劃、高校積極參與的全國最具知名度的教育獎項之一,自1994年起每年評選一次。學校歷來高度重視寶鋼教育獎的評選,嚴格按照《寶鋼教育基金會章程》和《寶鋼教育獎評頒實施細則》擇優推薦。獲獎教師均為長期堅持工作在教學第一線,潛心教書育人,教學效果好、教學成果顯著的優秀教師;獲獎學生則是品學兼優,具有很強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口頭與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並取得突出成果的優秀本科生和博士生。
熱搜8
大工學子斬獲「挑戰杯」金獎11月28日,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成功舉行,大連理工大學共有5個項目進入全國總決賽,經過激烈角逐,最終斬獲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3項,這是學校在該競賽中取得的歷史最好成績。
「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由共青團中央於1999年發起,每兩年舉辦1屆,迄今已成功舉辦11屆。作為中國大學生最關注的全國性創業賽事之一,大賽引導和激勵了一批批青年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深刻的社會觀察,不斷增強對國情社情的了解,激發創新精神,培育創業意識,提升社會化能力。本屆競賽由團中央、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東北林業大學、共青團黑龍江省委承辦。大賽充分發揮網際網路扁平化動員優勢,以線上為主的形式舉辦全國決賽,超過600萬人次在線參與8項活動。
熱搜9
機械工程學院喜遷大工單體最大的建築2020年11月末,機械工程學院師生喜遷新居,從原機械館(A3-15、16)搬至機械新大樓(西部校區C12),並於12月5日完成全部搬遷。自在一二九街校區建系,歷經一館、現材料樓、現人文樓、A3-15、16樓到現在,機械人歷經五次搬遷,終於入駐這座承載了師生70年夙願的新大樓。
新大樓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是大連理工大學單體最大的建築,集科研、教學、辦公於一體,為機械工程一流學科建設、迎接新一輪的學科評估提供了國內一流的硬體平臺。
11月份以來,來自大連理工大學的每一條「熱搜」,都收穫了社會各界和莘莘學子的高度關注,顯示出了學校全方位的辦學實力。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傳承大工紅色基因,發揚大工精神,以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為目標,踐行「四個服務」歷史使命,深化綜合改革,強化內涵特色,努力推動學校發展實現新的歷史跨越。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大連理工大學招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