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鈴響了,教室裡一位女生卻沒有要離開的意思,只見她抓耳撓頭,翻看書本,看樣子像是因為遇到不會做的題在苦惱。她嘴上大大的「X」字,吸引了現場觀眾的目光。這一幕出現在4月3日瑞思學科英語與SSAT戰略合作發布會,關於我國英語學習「三個時代」的舞臺表演中。此段演繹正是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應試教育下,「啞巴英語」時代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真實寫照。他們背單詞、學語法、打題海戰,全力以赴備戰中考,卻只會機械式地做題考試,難以開口進行英語交流。
「啞巴英語」時代舞臺表演
九十年代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出國留學的盛行,英語「交流」的作用愈加凸顯,簡單的情景對話盛行街頭,「對話英語」時代到來。當李雷和韓梅梅現身舞臺英語角,說出那句熟悉而經典的 「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and you?」時,引起了嘉賓的共鳴,現場一片掌聲。
「對話英語」時代舞臺表演
在今天,經濟全球化的腳步逐漸加快,簡單的對話英語已無法滿足跨文化的深層交流。2007年,瑞思率先將「學科英語」的概念引進中國,開啟了在全英文的浸入式環境中,為孩子提供基於語言藝術、數學、科學三大科目的純正學科英語教育時代。第三場景的表演為觀眾真實呈現了學科英語時代,學生們運用獨立的思維和領導力,發揮自主能動性,團隊協作完成項目研討的過程,他們是真正具備綜合素養的國際化人才。
「學科英語」時代舞臺表演
學科英語引領英語學習新方向
英語是一門語言,但是卻又不僅限於一門語言,英語背後的知識、文化、思維、能力,是國際化人才必備的核心素養。英語也不再僅限於一門學科,更是一種啟迪思維、提升跨文化素養的綜合能力。人才國際化是未來發展趨勢,對於孩子來說,創新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領導力也是他們未來的核心素養。
而在各項能力方面,從孩子年齡小的時候開始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瑞思學科英語學術副總裁Sally表示:「自理、自立等能力並不是孩子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所以應該從小為孩子做好準備。」據了解,教育學家也指出,3—5歲是人生學習第二母語的最佳階段,9-12歲是孩子建立英語思維的最後機會。超過12歲的孩子中文思維系統已經成熟,聽到英語後的第一反應是將英語翻譯成中文。因此,學科英語倡導的是為孩子從小建立起英語思維和學習習慣,以便更快地適應日趨變化的國際化環境,成為具有綜合素養的國際化人才。
打造「浸入式」課堂,營造全英文教學環境
基於此,瑞思為中國學生打造了「浸入式」課堂,在全英文環境中學習語言藝術、數學、科學等課程,培養學生用英語溝通和交流、團隊合作、創造力以及未來領導力等跨文化綜合素養。瑞思通過「美式幼兒園課程」、「美式小學課程」等課堂教學方式,還原美國校園生活。課堂上,採用六人課桌和小組合作形式進行學習,每節課都會圍繞著不同的主題展開不同的項目。在這一過程中,增加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與管理能力以及綜合發展潛力。
自2007年至今,十一年的時間裡,瑞思作為學科英語時代的開創者,獲得了家長、青少兒英語教育行業專家和國際頂尖學術機構的普遍認可。瑞思堅信,對孩子的教育不應只停留在知識層面,更應該注重思維和能力等綜合素養的挖掘和塑造。通過學科英語教育,瑞思致力將孩子培養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未來職場的領導者和社會的精英群體。
瑞思學科英語與SSAT 達成戰略合作
此次瑞思學科英語與SSAT戰略合作的籤署,翻開了中美學科英語交流的新篇章。此後,瑞思將推出更多對接SSAT內容的課程,將更多的西方優秀教育理念吸收並引入中國課堂中,創新國內新鮮教學理念,幫助中國學生找到正確的英語學習思維,走出尷尬的「對話英語」時代,培養具有未來領導力的國際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