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潛入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看到了「失敗」的真相

2020-09-05 生活好文張阿柒

在遭到絕望的打擊之後,他們開始質疑自己12年的努力是否值得,並逐漸不願意面對現實。

「失意者」是外人對他們的稱呼。

小鎮做題家、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則是他們對自己的諷刺。

但我更加願意稱呼他們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

關於這個群體是何時出現的,我想沒有人知道,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在逐漸壯大,從當初的幾千人到現在的7萬人,越來越多被現實擊垮的農村學子走進這個群體。

他們是「落後大山」和「先進城市」的產物,絕大部分人在提起他們的時候,都是帶著負面印象,很多人開口評價他們:「不就是一群受不了現實打擊的年輕人嗎」。

人們看不起他們,媒體肆意嘲諷他們,渴望從他們身上獲取流量,但這個世界,似乎從來沒有人去正視他們。

在幾經思考之後,我「潛入」豆瓣的985「廢物」引進計劃群體,成為他們之中的一份子,並逐漸了解到這群年輕人「失敗」的真相。


我是天才,同時也是「廢物」

前段時間高考成績放榜後,來自湖南耒陽的農村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全省第三的成績,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風頭甚至一度超越了該省的狀元。

「寒門出貴子」的話題又一次被人們所提起,對於身處於貧困農村的學子來說,讀書是改變他們自身命運的唯一方法,考上名校也意味著自己能走出大山,改變命運,但從來沒有人想過,他們考上之後呢?


絕大多數農村學子的學習方法就是「題海戰術」,只有這樣才能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趕上城市的同齡人,號稱「高考加工廠」的毛坦廠中學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每年前往毛坦廠中學讀書的人數以萬計,而其中很大部分都是來自農村,在整整三年的高中生涯中,做題成了最主要的事情,不求你懂,但求你會做就行了。

在經過了無數的努力之後,他們成功考上了985大學,滿心喜悅的以為自己改變了命運,但事實上,在踏進城市的那一刻,他們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個「做題機器」。


「我是別人眼裡的天才,但事實上只有我知道,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廢物」」。

這句話是我「潛入」這個群體之後,一個和我關係比較好的年輕人說的。

在考上名校之後,他滿心歡喜的前往自己學校所在的城市,卻發現城市的生活和自己的家鄉完全不一樣。

從小到大在農村長大的他,不會坐地鐵,不懂娛樂生活,似乎與城市格格不入。

特別是進到學校之後,他發現原來自己除了做題什麼都不會,有的同學會鋼琴,有的會演講,每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點特長,除了他。


做題,似乎是他唯一的特長。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學生逐漸看不起他,而他也感覺到無盡的自卑,漸漸的他開始認命,把自己看得「低人一等」,在知道有「985「廢物」引進計劃」這個群體後,他立馬衝進來,因為在這裡,他能找到歸屬感。

群裡所有的人,都有著類似的遭遇,或是因為渴望改變命運,或是想逃離大山,各種原因都有,在努力了12年之後,他們成功了,但同時也落入另一個「悲劇」裡面:自己所學的「題海戰術」比不上別人的「多才多藝」,居住多年的農村讓自己與城市格格不入,最終他們「認命」了。

他們戰勝了夢想,卻敗給了現實,出身小鎮卻只會做題,於是「小鎮做題家」成了外界對他們的稱呼,也成了他們的自嘲。

每一個「小鎮做題家」的背後,都是我們未曾看到的「窮」。


我渴望改變命運,但我「輸了」

自認為「天才」的他們,在見到城市的同齡人之後,備受打擊,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看著這群失意的年輕人,我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的那句「我12年的寒窗苦讀,憑什麼比不上你三代人的積累。」

這群年輕人也曾抱著這樣的心態,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辛苦拼搏的東西,在別人那裡卻是視而無用的雞肋,自己夜以繼日的刻苦學習才能考上這所名校,但別人卻能在考上名校的同時,全方位發展自己的才藝。


曾經,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也很疑惑,但後來我想明白了:「窮」只要一代人,「富」則要三代人。

那些多才多藝的人,他們能有現在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上代人的積累。或許這樣說很殘酷,但這就是事實。也許他們的父母也是「小鎮做題家」,只不過下代人不是。

近年來不斷有人抨擊應試教育,但這些人卻沒有想過。如果沒有應試教育,沒有「題海戰術」,眾多農村學子的出路將在何方?

誠然,這個模式有一定的弊端,走出農村的學子會不適應城市的生活,但前提條件是你能走出來,而應試教育給了他們這個機會,高考,永遠是最公平的。


「小鎮做題家」的背後是農村學子改變自身命運後的迷茫,他們沒有意識到一個出身城市的孩子,背後是幾代人的努力,那幾代人,也和他們一樣是從農村走出來的。

我能理解這群年輕人的「失意」,畢竟從小到大自己就認為讀了名校就可以改變命運,這也是支撐他們走到今天的原因,但事實上改變命運從來不是一代人的事。

「小鎮做題家」們是第一代人,他們成功走出大山,打基礎,而第二代人能接受城市的教育資源,開始建設整棟房子,直到第三代人一棟嶄新的房子才完整出爐,也就意味著「改變命運」這項工程已經完成。

如果沒有第一代人走出大山,也就沒有第二代人,更別說其他的了,他們輸了嗎,我覺得沒有,從他們走出大山的那一刻開始,命運已然悄悄改變,只是他們還無法察覺。


沒有人能去「看不起」他們,我們沒經歷過他們的生活,不懂得他們身上背負著多大的希望,父母、家人、自己,這些鞭策著他們奮進,也成了他們焦慮和頹喪的原因。

「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自己的不作為而讓後面好幾代人「窮」下去,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後,我發現他們並沒有外界說的那麼不堪,相反,我很欣賞他們,因為這是一群成功改變命運的年輕人,他們只是因為暫時不懂得自己做的一切是多麼意義重大,故而感到灰心喪氣。

在想明白一切之後,重新燃起希望的他們,耀眼得讓人無法直視。


我們,只是想自救而已

對於豆瓣裡985「廢物」引進小組的存在,很多人一直有爭議,絕大部分都是負面的評價,但事實上,他們只是一群抱團取暖,企圖自救的年輕人。

在「潛入」這個群體的這段時間裡,我看到的不只是抱怨和對現實的不滿,更多的人希望,一批年輕人在重新燃起希望之後,把希望傳遞給更多相同遭遇的人。

有人重新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把經驗分享給其他人;

有人回到家鄉,在家鄉創業,帶動更多人走出大山,詢問有沒有一起的;

有人去往山區支教,呼籲大家一起去,讓更多孩子能改變命運;

還有人說自己結婚了,準備當父親了,他在未出世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在抱怨之後,他們依舊沒有放棄生活。


人生總有迷惘的時候,也有低谷的時期,但清醒之後,我們會發現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當自己站在高峰的時,也會感謝曾經低谷的自己沒有放棄。

就像他們被稱為「小鎮做題家」、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這只不過是人生中的一個小小低谷。就像他們曾經相信自己能靠著貧乏的資源戰勝萬千學子,考上名校,如今他們也相信自己能靠著雙手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小鎮和農村出身的青年,人生本就走在一條更加艱難的路上,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度過茫茫寒夜。我最愛杜甫的那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們從小鎮和大山裡走出來,在明白自己生活的意義之後,為給新人們帶來希望和火種,正如自己當年從小鎮考出來,第一次站在大城市車水馬龍的街道上,所感受到的無限希望一樣。

餘生很長,你我共勉,致那些還在迷惘的「小鎮做題家」們。

相關焦點

  • 《985廢物引進計劃》:只會學習的孩子,為什麼無法面對失敗?
    文|三月禾把「985」的天之驕子與廢物聯繫,未免太突兀。「985」高校,是令人神往的求學殿堂,一經踏入,就相當於一隻腳已經踏入了成功之門。「985」在很多父母和學子心裡,就是這樣一種神一樣的存在。然而某平臺上一個「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最近卻火得不像話。仔細瀏覽一下,發現所謂的「廢物」小組,組建有兩個多月了,成員竟高達8萬多。
  • 網絡公共空間內的985廢物引進計劃及小鎮做題家
    >(圖源來自豆瓣小組截圖)簡介:2020年5月10日,豆瓣上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成立。該小組的簡介為&34;。截止目前該小組成立已有三個月,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該小組已經吸引95000多名成員加入。而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的成立和發展,也帶出了意指&34;這一帶有強烈自嘲意味的話題——小鎮做題家。隨著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的壯大,吸引了一些媒體的關注和報導,由此進入大眾視野並引發熱議。
  • 我混進了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發現「買房」是個高頻詞
    5月,一位上海大學生在豆瓣創建了『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兩個月吸引近10萬人加入。小組成員有著相似經歷:畢業或正就讀於名校,卻自視為失敗者。「大概是看透了我小鎮做題家沒背景沒錢的本質,想讓我趁早放棄活在江浙滬的想法」。
  • 畢業後的漂流:「985廢物引進計劃」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37期,原文標題《畢業後的漂流:「985廢物引進計劃」》,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的成員,大多出生於1995年之後。他們的父母是「60尾」到「70後」,信奉「書包翻身」,甚至本身就是讀大學的受益者。
  • 聽說你想考985?歡迎來到985廢物引進計劃
    985是大家心目中名牌大學的代名詞,是所有學子削尖了都想進去的名校府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考進985,就意味著能夠有一張閃閃發光的金文憑,找一個人人羨慕的好工作,順利走向人生巔峰!但是,現實並沒有那麼美好。985大學雖然是一個響噹噹的金字招牌,但是從985畢業的學子也並非萬事順遂,於是有一個奇特的小組誕生了——985廢物引進計劃。
  • 我在10萬人的「985廢物」小組,發現「天之驕子」焦慮的原因
    他們自嘲為「985廢物」,在豆瓣 「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有近10萬名「 five」在這裡抱團取暖。「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簡介是這樣的寫的:【98five大學】985.211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
  • 「985廢物引進計劃」,高考的天之驕子如今怎麼混成了這個樣子?
    前段時間有些朋友應該也看到豆瓣上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火了,小組成員大多數是「985」 「211」等名校畢業或在讀的學生,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樣的他們居然稱呼自己是廢物! 有些小組成員用「小鎮做題家」概括了他們的經歷-出身小鎮或小城市,憑藉瘋狂刷題,在成績上秒殺他人,進入名牌大學,但實際上除了埋頭苦幹啥都不會,他們對現狀不滿意,對未來感到迷茫,這也是我的真實寫照啊。
  • 「985廢物引進計劃」,了解一下
    第一次看到「小鎮做題家」這個詞的時候,餘沛感覺被戳中了。這個帶有自嘲意味的概念誕生於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意指「出身小城,埋頭苦讀,擅長應試,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餘沛今年26歲,她仍然清楚地記得縣城高中的宿舍冬天溼冷。通過高考優異的分數,她從貧困的廣西沿海小鎮來到上海的名校,卻在文化衝擊和繁難的學業中陷入自責和懷疑。
  • 985學生建「廢物引進」小組,自嘲小鎮做題家,高考考好就夠了?
    「熬」字,說的是孩子,也是父母,從小小學開始,這場備戰高考的戰役就已經開始了,孩子絲毫不敢鬆懈,爸媽也一直像是拉滿弓的弦,所以現在看到孩子能有一個不錯的出路,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前段時間無意中在豆瓣上看到一個小組,名字叫「985廢物引進計劃」,是由一名985高校的畢業生組建的,成立剛剛兩個月,就吸引了8萬多人參加,不過目前似乎已經註銷了。
  • 「985廢物」只是自嘲,沒有理由自暴自棄
    創建於2020年5月10日的豆瓣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最近引發了社會熱議。在這裡,一些自稱來自985院校的「失敗學生」,分享了自己遭遇掛科、退學、戀愛、工作等方面的坎坷經歷。此後,這些自嘲「小鎮做題家」的青年們從豆瓣小組出圈,他們大多在小地方「埋頭苦讀、擅長應試」,但「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
  • 「小鎮做題家」是「985廢物」?太妄自菲薄了
    因此豆瓣上沒有「二流本科廢物引進小組」「大專廢物引進小組」,反倒是「985」的學生,以「廢物」自嘲。「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985」的學生為什麼自嘲是「廢物」。這都起源於豆瓣上一個叫做「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該小組的主要功能是給985、211的「失敗學子」來「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貧」,以達到「自救」的目的。小組至成立三個月以來,目前加入人數已經近10萬。
  • 「985廢物」與「小鎮做題家」是自嘲,更是反思原創
    廢物引進計劃」的討論小組。這個小組的簡介只有一句話:「985、211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該討論小組在兩個月內就吸引了8萬多人加入,如今,它的成員數已逼近10萬。在「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裡,有許多很喪的帖子,比如:活著真的好難啊對不起,我就是你們說的那個小鎮做題家關於讓家人認清我是個廢物的心理活動多看幾篇帖文就能發現,這些自視為「失敗者」的學子們的困境大多集中在
  • 考上了985/211,我依舊是個廢物嗎?
    高考前後,「小鎮做題家」這個詞實在太火,我特地去研究了一下。 這個詞起源於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這是一個「985」、「211」學校的「失敗學子」分享自己上大學,步入社會後失敗人生的小組。在「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裡,「做題家」們把自己描述為「不擅社交、不擅言談、敏感、家境不好」的一群人。 尤其是社交能力和英語能力,是寒門學子自嘲的重點。 「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裡的組員普遍認為,按照MBTI人格分析,組內主要是INTP和INFP型。這兩個人格類型都偏向沉默和內向。
  • 「985廢物」與「小鎮做題家」是自嘲,更是反思
    截圖自豆瓣5月10日,一位上海大學生在豆瓣上創建了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討論小組。這個小組的簡介只有一句話:「985、211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該討論小組在兩個月內就吸引了8萬多人加入,如今,它的成員數已逼近10萬。小組成員們大多就讀或者畢業於名牌大學,但是他們目前的處境卻不像自己期待的那樣好。
  • 那群拼命考上985的人,最後變成「廢物」?
    在大多數人認知裡,985和廢物應該是不沾邊的,但在最近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豆瓣小組火了,小組簡介很有意思:985five(廢物)大學,985、211 失學失業者的新校園,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困。
  • 歡迎加入985「廢物」俱樂部
    前言5月,一位上海大學生在豆瓣創建了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兩個月吸引8萬多人加入。他們有著相似經歷,畢業或正就讀於名校,卻自視為失敗者。有小組成員用「小鎮做題家」概括他們——出身小鎮或小城,「除了埋頭苦讀外啥都不會」。與過往人們熟知的故事不同,名校沒有成為這些人通往成功之路的階梯,人生反而自此不停下墜,直至成為「廢物」。
  • 「小鎮做題家」已淪為「985廢物」?
    廢物」?最近,「985廢物」和「小鎮做題家」這兩個說法很火。這都起源於豆瓣上一個叫做「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該小組的主要功能是給985、211的「失敗學子」來「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貧」,以達到「自救」的目的。小組至成立三個月以來,目前加入人數已經近10萬。
  • 那群拼命考上985的「廢物」,開始慌了
    前段時間,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悄悄成立。5月10日組建至今,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已經有六萬多人加入了這個小組,「67753個five(廢物)在此聚集」。 985廢物引進計劃的介紹頁面,寫著「分享失敗故事」在這裡自稱「廢物」的人,大多都是
  • 985、211學霸自稱廢物:「小鎮做題家們」的人生故事,是怎樣的?
    這個詞來源於一個叫做「985廢物引進計劃」的豆瓣小組,這個小組裡聚集的成員,都是畢業自985、211高校,他們在這個群裡分享自己「失敗」的經歷。有人發帖稱,985學生陷入困境的絕大多數都是「小鎮做題家」。小鎮做題家們出身寒門,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靠著「努力做題」獲得了人生向前邁一步的機會,考入了一流名校。
  • 上海大學生提985廢物引進計劃,8萬人加入:環境的影響有多大
    對此,我深表認同!沒有人能真實的認識這個世界,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認知的世界,而這份認知來自於我們的生存環境,所以說人是環境的產物毫不為過!前兩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感觸頗深。一名上海大學生創建了一個小組,叫「985廢物引進計劃」,短短兩個月時間就吸引了8萬多人加入。他們都是小鎮考出來的學霸,很多甚至是當地的高考狀元,但來到高校之後,他們發現自己除了埋頭苦讀之外和廢物沒有任何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