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做題家」已淪為「985廢物」?

2020-08-25 瞭望智庫

圖片來源:IC photo

文 | 從易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周知道」(ID:nz_zhidao),原文首發於2020年8月12日,標題為《「小鎮做題家」是「985廢物」?太妄自菲薄了》,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最近,「985廢物」和「小鎮做題家」這兩個說法很火。

這都起源於豆瓣上一個叫做「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該小組的主要功能是給985、211的「失敗學子」來「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貧」,以達到「自救」的目的。小組至成立三個月以來,目前加入人數已經近10萬。

「小鎮做題家」指的是,出身小城,埋頭苦讀,擅長應試,缺乏一定視野和資源的青年學子。他們靠著拼命刷題擠進了一流高校,以為人生從此平步青雲,怎料到了大學才發現自己不僅泯然眾人,與來自大都市的精英同學相比,更是有著懸殊的差距,畢業找工作時完全沒有優勢,心酸地淪為「985廢物」。

無論是「小鎮做題家」還是「985廢物」,主要代表的是小鎮青年的一種自嘲。這樣的自嘲是妄自菲薄,還是事出有因?「小鎮做題家」又能做些什麼?

1 「小鎮做題家」的現實無奈

高三學子都聽過這樣無數老師們反覆念叨的一個說法:高三再苦再累也堅持住,只要挺住了,到了大學就自由了。

「小鎮做題家」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如果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可到了「985」也不意味著未來都是坦途了,有的人依然走在狹窄小路上。這是因為上了「985」,比拼的不僅是成績(每個人成績都挺好),比拼的更是視野、眼界、外語水平、口才、社交能力等。而「小鎮做題家」幾乎全方位落後了——他們的主要能力只有做題了。

這背後有著現實的無奈:不是「做題家」們不夠努力,而是「小鎮」的四角天空就那麼大。階層對人的影響包括成長環境、物質條件、教育資源、人際圈和關係圈、觀念和價值觀等諸多方面。這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而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

美國學者安妮特·拉魯在《不平等的童年:階級、種族與家庭生活》一書中闡述了貧困家庭和中產家庭的狀況,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貧富家庭的差別,錢不是唯一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家庭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哈佛大學的羅伯特·D·帕特南教授在《我們的孩子:危機中的美國夢》一書中,也從家庭、家教、學校、社區四個方面向我們生動闡述了:為何一些貧困子弟無論如何努力,最終常常只能悽涼夢碎。

置換到中國的現實語境裡,一般而言,大都市青年比小鎮青年優越的地方在於,他們的成長環境並沒有太多物質憂慮,他們的父母有更多精力親自撫養教育他們,他們有機會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有條件去看更廣闊的世界、有底氣去接受任何大大小小的失敗,他們的觀念可能更開放、視野更開闊、膽識上更具魄力、性格上更為果斷。他們不僅會做題,他們也擁有更多的資源、人脈、見識等。

我們並不否認小鎮青年裡也有開明的老師、開明的父母,但整體上看,小鎮的文化氛圍與信息流動,和大都市有所差距。這是「小鎮做題家」剛進入「985」產生心理落差的主要原因。

這種客觀上的差距,背後指向的其實是輿論中經常提及的城鄉之間的二元對立以及資源差距消弭二者之間的隔閡,無法一蹴而就,需要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的久久為功。

圖片來源:IC photo

2 「倖存者偏差」導致的焦慮

當客觀存在的現實難題一時半會沒法徹底解決時,有情緒上的不滿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小鎮做題家」的自嘲。但「985廢物」這樣的說法,也過於妄自菲薄了。

「小鎮做題家」可能陷入了「倖存者偏差」的邏輯謬論裡,他們看到的只是篩選後的結果,而沒有看到篩選的過程。更形象的比喻,就是冷笑話說的「沒來的人請舉手」。「985」裡的「小鎮做題家」發現,他們身邊的同學一個個牛逼得不得了,一畢業年薪幾十萬,或者拿到世界頂尖高校的全額獎學金,要麼就是考公務員進了國家部門。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這樣的精英又有多少?

雖然「小鎮做題家」跟學校裡其他精英同學相比也許有差距,但跟社會上同齡的大部分青年相比,他們仍舊是「精英」。因為能夠考進「211」、「985」高校的人,本來就鳳毛麟角。2012年的數據顯示,211高校(包括985)的全國平均錄取率為4.21%,其中985的全國平均錄取率為1.58%。

「小鎮做題家」所擁有的改變命運的選擇和機會,高於大部分小鎮青年。很多小鎮青年早早輟學外出打工,可能一輩子只能從事辛苦的體力勞動,實現階層流動的機會稀少。當「小鎮做題家」眼中只盯著那些成功者的時候,千千萬萬普通青年都成了「沒來的人」,他們沒有舉手。

其結果就是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中寫道的:「人類物質方面的實際擁有極大地豐富了,隨之而來的竟然是一種揮之不去且愈顯強烈的『一無所有』的感覺,以及對這種感覺的恐懼!同那些在中世紀的歐洲大地上辛勤耕作卻對歲尾收成毫無把握的祖先比起來,現在的生活富有且充滿機遇的這些歐洲後裔們對身份的焦慮、對所有之物的擔憂遠甚於他們的祖先。」

「小鎮做題家」對身份的焦慮比其他小鎮青年更強烈,也會有一種揮之不去的「一無所有」的感覺。因此豆瓣上沒有「二流本科廢物引進小組」「大專廢物引進小組」,反倒是「985」的學生,以「廢物」自嘲。

「小鎮做題家」可以偶爾喪,但不必真的氣餒。高考那麼辛苦的「做題」都熬得過來,人生的其他「做題」也同樣可以一個個去挑戰。外語差,可以學習;眼界狹窄,可以努力拓寬;社交能力較弱,可以試著走出舒適區去與人結識……

雖然客觀的現實問題,導致「小鎮做題家」在起點上要更費力,但人生是一場漫長的競賽,把「做題」的專注、努力、細心一以貫之,或許在人生的中途就彎道超車了。

本文選自公眾號「南周知道」(微信號:nz_zhidao),每天一篇,絕對原創,要嚴肅有知識,要八卦有內幕,讓知道成為一種享受。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經濟日報出版社為庫叔提供25本《還是鍾南山》贈予熱心讀者。全國首部鍾南山傳記作者魏東海博士時隔17年的最新力作,再現鍾南山兩次「抗疫」風雲和傳奇人生。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讚最高的前3名(數量超過50)將得到贈書。

相關焦點

  • 「小鎮做題家」已淪為「985廢物」?倖存者偏差導致的焦慮
    圖片來源:IC photo最近,「985廢物」和「小鎮做題家」這兩個說法很火。這都起源於豆瓣上一個叫做「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他們靠著拼命刷題擠進了一流高校,以為人生從此平步青雲,怎料到了大學才發現自己不僅泯然眾人,與來自大都市的精英同學相比,更是有著懸殊的差距,畢業找工作時完全沒有優勢,心酸地淪為「985廢物」。無論是「小鎮做題家」還是「985廢物」,主要代表的是小鎮青年的一種自嘲。這樣的自嘲是妄自菲薄,還是事出有因?「小鎮做題家」又能做些什麼?
  • 「小鎮做題家」是「985廢物」?太妄自菲薄了
    文 | 從易「小鎮做題家」對身份的焦慮比其他小鎮青年更強烈,也會有一種揮之不去的「一無所有」的感覺。因此豆瓣上沒有「二流本科廢物引進小組」「大專廢物引進小組」,反倒是「985」的學生,以「廢物」自嘲。廢物」和「小鎮做題家」這兩個說法很火。
  • 「小鎮做題家」淪為「985廢物」,阿卡索靠什麼緩解教育尷尬?
    近來,網絡上突然出現了一個新詞,叫做「小鎮做題家」。此詞一出,便迅速火遍整個網絡。這個詞語來源於豆瓣上一個名為 「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特指那些來自小鎮或者農村的孩子,他們埋頭苦讀,靠著拼命刷題擠進了985或211之類的名校。
  • 「小鎮做題家」淪為「985廢物」,阿卡索靠什麼緩解教育尷尬?
    近來,網絡上突然出現了一個新詞,叫做「小鎮做題家」。此詞一出,便迅速火遍整個網絡。這個詞語來源於豆瓣上一個名為 「 985 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特指那些來自小鎮或者農村的孩子,他們埋頭苦讀,靠著拼命刷題擠進了 985 或 211 之類的名校。
  • 「985廢物」與「小鎮做題家」是自嘲,更是反思
    有小組成員用「小鎮做題家」概括他們——出身小鎮或小城,「除了埋頭苦讀外啥都不會」。可是,他們真的什麼都不會嗎?真的是「廢物」嗎?一起看看他們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又做出了怎樣的反思吧。在「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裡,有許多很喪的帖子,比如:活著真的好難啊對不起,我就是你們說的那個小鎮做題家關於讓家人認清我是個廢物的心理活動多看幾篇帖文就能發現,這些自視為「失敗者」的學子們的困境大多集中在「家境」和「工作」這兩件事情上。
  • 「985廢物」與「小鎮做題家」是自嘲,更是反思原創
    有小組成員用「小鎮做題家」概括他們——出身小鎮或小城,「除了埋頭苦讀外啥都不會」。可是,他們真的什麼都不會嗎?真的是「廢物」嗎?在「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裡,有許多很喪的帖子,比如:活著真的好難啊對不起,我就是你們說的那個小鎮做題家關於讓家人認清我是個廢物的心理活動多看幾篇帖文就能發現,這些自視為「失敗者」的學子們的困境大多集中在
  • 「小鎮做題家」淪為「985廢物」,趣趣ABC提高孩子英語綜合能力
    近來,網絡上突然出現了一個新詞,叫做「小鎮做題家」。此詞一出,便迅速火遍整個網絡。這個詞語來源於豆瓣上一個名為「 985 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特指那些來自小鎮或者農村的孩子,他們埋頭苦讀,靠著拼命刷題擠進了985 或211 之類的名校。
  • 985的小鎮做題家,真的是廢物嗎
    最近有一個詞挺火的,叫做「小鎮做題家」。這個詞大概意思是:有很多小鎮或縣城的青年,依靠中學時代題海戰術,考入了211、985名校。但他們除了埋頭做題外啥都不會,從此陷入困境,大學平庸,畢業可能找不到工作,一步錯步步錯[1]。「小鎮做題家」這個詞,最早來自豆瓣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
  • 網絡公共空間內的985廢物引進計劃及小鎮做題家
    而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的成立和發展,也帶出了意指&34;這一帶有強烈自嘲意味的話題——小鎮做題家。隨著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的壯大,吸引了一些媒體的關注和報導,由此進入大眾視野並引發熱議。本文依託於蟻坊軟體輿情監測系統的數據來源,基於985廢物引進計劃、小鎮做題家等相關信息在網絡上的傳播現狀,通過分析這些信息傳播主體下的傳播視角,來研究這些傳播視角下形成的網絡輿論,以此來看網絡輿論下的985廢物引進計劃、小鎮做題家呈現出哪些內容,這些輿論內容是否與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本身討論的內容存在偏差
  • 「985小鎮做題家」自稱廢物,出身不好就去不了「羅馬」?
    「985」與「廢物」這兩個不搭的詞,卻在今年夏天意外相撞。隨著高考志願填報日期的到來,「985小鎮做題家」和「985廢物引進計劃」再一次火了起來,引來多方關注和討論。「985」中出現了「廢物」?最近,豆瓣上的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經過媒體報導後,引來了大量關注。
  • 反思「985廢物」,小鎮做題家背後:世界這麼大,我卻只有題
    最近,在豆瓣上看到這樣的一個組織:「985廢物引進計劃」。對於一名也是從985高校畢業的人來講,這樣的字眼確實很敏感。將985和廢物聯繫在一起,筆者頓感詫異,於是就淺略地了解了下。一群小鎮做題家的自嘲從今年5月份創設到現在,三、四個月的時間已經到達了將近10萬的成員。
  • 「小鎮做題家」背後的世界:出身小鎮的985大學生為何自嘲廢物?
    記者 | 董子琪編輯 | 黃月1「小鎮做題家」,語出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這個帶有自嘲性的稱呼指的是從小鎮或小城市依靠優秀成績考入「985大學」的一群人。事實上,早在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之前,百度「985貼吧」中就已經頻現類似的個人故事與落差感嘆。「小鎮做題家」與大城市的碰撞,也令我們想起此前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關注的「小鎮青年文學」話題。
  • 985、211學霸自稱廢物:「小鎮做題家們」的人生故事,是怎樣的?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個很有討論空間的話題——「小鎮做題家」。這個詞來源於一個叫做「985廢物引進計劃」的豆瓣小組,這個小組裡聚集的成員,都是畢業自985、211高校,他們在這個群裡分享自己「失敗」的經歷。有人發帖稱,985學生陷入困境的絕大多數都是「小鎮做題家」。
  • 小鎮做題家不是廢物交流平臺,而是一群985未來精英們的自我救贖
    小鎮做題家不是廢物交流平臺,而是一群985未來精英們的自我救贖!一群天之驕子,985高校的「廢物」自發成立的交流平臺,每天在網上分享「five(廢物)心得」,他們還給自己取了個自嘲意味十足的名字——小鎮做題家。
  • 小鎮做題家不是廢物交流平臺,而是一群985未來精英們的自我救贖
    小鎮做題家不是廢物交流平臺,而是一群985未來精英們的自我救贖!一群天之驕子,985高校的「廢物」自發成立的交流平臺,每天在網上分享「five(廢物)心得」,他們還給自己取了個自嘲意味十足的名字——小鎮做題家。
  • 小鎮做題家為何會淪為廢物,真的僅僅是自嘲嗎?#學浪計劃#
    什麼是小鎮做題家和211、985廢物小鎮做題家指的是農村地區的孩子通過題海戰術與學業高壓考進一流高校,但在大學期間乃至畢業後變得泯然眾人,甚至面臨「畢業即失業」的風險。他們有時候自嘲為211、985廢物。
  • 985大學裡,有一群自稱廢物的小鎮做題家
    最近,「小鎮做題家」這個詞有點火。這個詞來自豆瓣上一個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小組。正如小組簡介所說,這個組的主要功能就是給985、211的「失敗學子」來「分享失敗故事,討論如何脫貧」,以達到「自救」的目的。這個建立剛滿1個月的小組,已經聚集了5萬多個成員。
  • 985學生建「廢物引進」小組,自嘲小鎮做題家,高考考好就夠了?
    前段時間無意中在豆瓣上看到一個小組,名字叫「985廢物引進計劃」,是由一名985高校的畢業生組建的,成立剛剛兩個月,就吸引了8萬多人參加,不過目前似乎已經註銷了。什麼叫「廢物」引進計劃呢?其實這個小組引進的都是大學就讀於985院校的「學霸」們,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視為失敗者,畢業後別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人生反而不停的下墜,逐漸淪為「廢物」。
  • 985畢業自稱廢物的小鎮做題家:為什麼你越奮鬥,反而越迷茫了?
    「小鎮做題家」的迷茫 嘉輝是某985高校的應屆畢業生,讀大學之前,整整9年,他一直在農村讀書,第10年的時候,考入了縣城最好的高中。像我這樣出身農村,靠題海戰術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的,被稱為『小鎮做題家』」。他說,自己和城市同學的差距不僅在興趣和視野上,還有就業信息的獲取上。嘉輝說自己都是通過網絡、校友、學校的就業中心等渠道獲取就業信息的,很多城市同學是通過家庭調動的社會資源獲取就業信息的。而最大的差距在於:明明不喜歡現在拿到手的offer,但在實際表現上,他有點「慫」。
  • 985畢業沒有路:「小鎮做題家」的出路在哪裡
    2020年5月10號,有人在豆瓣成立了一個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兩個月的時間,已有8萬多成員。 根據描述,大概是這樣一群人:出身小鎮或縣城,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無法為子女提供實用的未來規劃或資源;家境普通,導致在青少年時期缺少開拓眼界的機會,形成怯生生的性格;埋頭苦讀,靠擅長做題考到了985,211院校,但上大學後卻發現自己除了做題一無是處,由此產生了巨大的落差感;再加上經常感受到大城市或家境優越的同學各方面的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