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謎是中國幾千年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用燈謎的形式形象概括萬事萬物,從夏商時期就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有詩一樣的韻味,同時也是一個簡短的說明文。
有一本書叫《武林記事·燈品》,其中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很多地方將燈謎叫做「悶悶兒」,也就是閒暇時候解解悶。
起初燈謎是歌謠,沒有言明,但是意思很明確,稍加分析就知道歌謠在說什麼,慢慢到了三國時期,燈謎就很盛行,尤其是在傳統節日元宵,燈謎成為了最為有意義的一道文化大餐,並且燈謎從士大夫到了平民百姓,成為了一種風俗和民間藝術,並產生了很多的粉絲。
到了清代,燈謎依然很盛行,《紅樓夢》中出現燈謎也是滿漢文化結合的一種寫照,第二十二回就有大量描述燈謎的語言。
賈元春想和賈府上下的人玩燈謎,於是打發太監送了一副燈謎,同時賈府眾人也寫了燈謎讓賈元春猜,賈母就寫了一句:
猴子身輕站樹梢
這不是水中望月,也不是猴子撈月亮,而是一種水果,叫荔枝,這種東西最容易讓妃子笑,當年楊貴妃就愛吃荔枝,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的結局很不好,和賈元春是一樣的,都是悲劇,這裡把荔枝送進宮,其意義就是剛得寵的賈元春開始飄了,還要省親,這可是大事情。
古代的妃子和皇后,大多不怎麼省親,因為他們的出場排場大,而且接待需要標準,最關鍵的是給娘家長臉,這樣以來容易產生皇親國戚幹政,所以古代妃子等為了不讓皇帝和朝廷起疑心,大多不省親,可賈元春不一樣,結局是,來的時候很風光,回去了就麻煩了。
猴子身輕站樹梢指代荔枝的道理不言而喻。
可為什麼賈母偏偏寫這句話,也就是說曹雪芹想表達什麼。
有一句話說樹倒猢猻散,這很適合賈府,賈府被抄家了,死的死,散的散,大地一片白茫茫真乾淨。無人知是荔枝來,此時無人知道猴子身輕站樹梢的道理。
寓意和暗示的就是,賈元春和荔枝掛鈎,成為了像楊貴妃這樣的人,最後荔枝吃完了,省親了,回去後被老虎扼殺了,把森林裡的荔枝吃完了,那些吃水果的動物怎麼辦,最後餓死了,老虎就沒有吃的了。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賈元春在皇帝身邊,隨時都有被老虎吃掉的可能,即便是有龍守護,也無能為力,賈府得罪了其它權貴,就要出問題。
結局是賈元春死了,賈府就完蛋了,樹上的猴子掉了下來,這就是《紅樓夢》中的猴子身輕站樹梢,樹倒猢猻散。
一本百科全書《紅樓夢》,品讀起來真有意思,曹雪芹在文字裡面暗藏玄機,有些語言就是燈謎,夢一樣的燈謎,不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