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俄中與德國在安理會激烈『交鋒』」,綜合德國《世界報》、「德國之聲」17日報導,即將結束為期兩年的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任期之際,德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霍伊斯根當地時間16日無理批評俄羅斯和中國阻礙為敘利亞提供人道主義救援。對此,俄中代表作出尖銳抨擊。
聯合國安理會2014年通過決議,授權聯合國人道主義機構及其執行夥伴可跨越邊界線和衝突線,為敘利亞人民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今年7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敘利亞跨境人道救援授權延期的2533號決議,決定將巴卜海瓦跨境點授權延期12個月至2021年7月10日。但「德國之聲」宣稱,人道救援最初可以經過四個邊境口岸抵達敘利亞,「在俄羅斯的壓力下,四個口岸減少為兩個。今年7月,俄羅斯要求將運輸口岸進一步限制為一處。」
當地時間16日,德國代表霍伊斯根藉此對俄中發起攻擊。
據《世界報》報導,霍伊斯根當天在安理會視頻會議上聲稱,俄中指責救援物資無法運達敘利亞的說法「十分冷酷無情」。他敦促莫斯科和北京重新考慮其立場允許開放更多跨境運輸口岸,並批評聯合國安理會「放棄」了敘利亞民眾。
此外,霍伊斯根還宣稱,俄羅斯不僅在敘利亞內戰中支持阿薩德,而且加劇了民眾的「痛苦與死亡」。
「德國之聲」還提到,就在同一天,德國外長馬斯在非常任理事國兩年任期結束之際作總結時也發表類似抹黑論調稱,「過去兩年困難的時刻之一是俄中幾乎阻礙了對敘利亞的人道主義援助。」
針對這番無理指責,俄中常駐聯合國代表反擊了。
據《每日鏡報》報導,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德米特裡·波利揚斯基當時反擊德國說,如果安理會放棄了敘利亞民眾,責任在於德國和西方的「虛偽行為」。他還對霍伊斯根說:「我們不會想你的。」報導提到,德國今年年底將結束為期兩年的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任期。
報導還稱,中國常駐聯合國代理副代表姚紹俊則批評說,「德國在安理會的表現不符合世界以及安理會的期待。」他還說,德國通往常任理事國的道路「將會是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