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北京:薊門之謎如何解,乾隆有詩有碑立於元大都西土城遺址

2020-12-19 解秘歷史的細節

也許時歷史的巧合,北京傳承千年的燕京八景與新中國八大學院相遇在元大都城垣西北角位置附近,這相交點就是薊門煙樹一景。而這一景上溯至周朝,所代表的竟是北京最早國都燕國首都薊城的遺址風光。

▲薊城是北京在燕國時的國都。

20世紀50年代中期,北京的高等教育中有一個新興的名詞「八大學院」,即鋼鐵學院、石油學院、礦業學院、地質學院、航空學院、醫學院、郵電學院、農業學院、政法學院等,但其實數來,還有語言學院和電影學院,可見八大學院只是概稱。

▲薊門煙樹碑所在學院路衛星照片。
▲薊門煙樹碑所在位置衛星照片。

貫穿這八大學院的南北向的馬路稱為學院路。就在這八大學院的中心地帶,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文物遺址,似乎是與中國古代最喜歡的數字「八」相呼應,這裡立有乾隆御製燕京八景之一薊門煙樹碑。

▲薊門煙樹碑照片。

薊門的位置從金朝以後就眾說紛紜。

薊門煙樹是源於金代時的燕京八景而來,又名薊門飛雨,這裡的薊門還不是一個確切的地名,對於「薊門煙樹」的遺址真實性,北京歷史地理學者的研究結果還有分歧,說法甚多。筆者將另有專文探討,敬請期待。

之所以難以確定原始遺址,是因為從金章宗所說的「燕京八景」至今已有850多年了,包括「金臺夕照」景觀在內,確實很難有實證能證明其具體位置何在。

戰國時期,約公元前475年起,至秦統一中國,即公元前221年止,北京地區那時是七雄之一的燕國所在地。燕國的國都就是薊城。薊門應該是薊城的一所城門。

有人曾推測說,「薊門煙樹」舊址應在北京廣安門外白雲觀一帶。也有人把它當作元大都城的別名,更有人把它當作《水經注》中所說的薊丘,還有人把它當作前燕都城的銅馬門。

▲薊門公園復古的銅馬。

元代說薊門是在戰國時古燕城中,明初則說是在舊城西北隅。到了明後期,又附會到德勝門外土城關位置。

薊門煙樹一景在金代和元代叫做薊門飛雨或者薊門驟雨。

始於金朝的燕京八景之一的薊門飛雨,本意就是指燕國國都薊城城門遺址處的風雨,可為一景,寄託著當時人們對古時燕國國都的紀念。到了元代,此景依舊被稱為薊門飛雨。

現存能看到的以「薊門飛雨」為題的古代詩文所寫的都是暴風驟雨的場面,抒發的是一種不平之氣。所以當時有人認為此景悲哀感慨,不足以表現太平盛世。

明初此景被改名為薊門煙樹,並把地址附會到德勝門外,實為一位明朝文人錯把金中都之舊城認到元大都之舊城處所致。

這位明朝文人叫鄒緝,在其所題王紱《燕臺八景圖》上的題記有:

「薊門在舊城西北隅,(這裡已誤指為元大都)門外舊有樓館,雕欄畫棟,凌空縹緲,遊人行旅,往來其中,多有賦詠,今並廢,而門猶存二土阜,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浮空,四時不改,故曰薊門煙樹。」

▲王紱是《燕臺八景圖》的作者。
▲王紱《山亭文會圖》。
▲王紱《山亭文會圖》局部。

明朝時的薊門煙樹四字源自唐代詩人李益的詩《秦城》:

「惆悵秦城送獨歸,薊門煙樹遠依依。

秋空莫射南來雁,縱遺乘春更北飛」。

清朝時,乾隆皇帝沿用了明初薊門煙樹的景名和地址認定,樹碑於德勝門外西北的元大都城牆土城健德門之西的遺址上。

▲元大都城示意圖。

這段城牆為夯土構建,元末時,明軍攻陷大都後,將元大都北側城牆南移5裡建設新的北平城池,使得薊門煙樹碑所在的這一段城牆逐漸荒廢,在夯土城牆的遺址上樹木不斷生長,日漸茂盛,與舊時土城相合,景致天成,因水草豐沛,日間也能見煙霧蒸騰,樹草木與之共處,遂被後人稱為薊門煙樹之景。

明代,姚廣孝曾作有《薊門詩》:

「雲樹依依接遠丘,時看飛雨灑徵裘;

不知銅馬坊何在?惟有桑乾水自流」。

後來,明代學者李東陽便有了:

「薊丘城外訪遺蹤,樹色煙光遠更重。

飛雨過時青未了,落花殘處像還濃……」詩句。

早先這裡還有過街樓等建築,20世紀60年代初,只剩下殘磚爛瓦,行人絕少,倒也清曠。

▲薊門煙樹碑。

那時,薊門煙樹碑立在西土城沿北段,就在元大都西土城的城垣之上,東側即為北京電影學院。碑坐北朝南,漢白玉質。碑高3米,寬0.8米,厚0.3米。原石碑有一黃亭子遮護,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被侵略者用炮轟毀。

如今附近還有黃亭子社區,名字也是源於此。

▲民國時期的薊門煙樹碑老照片。

1960年時,薊門煙樹碑之東南向、西南向各有一段磚牆遮掩,酸棗棵子有數十株圍在四周。石碑陽面正中鐫有清乾隆御書「薊門煙樹」四字,其陰面為乾隆御詩一首,那時的字跡清晰可見,如今一晃60年過去了,御碑經歷了大自然的風雨侵蝕。

今日,除「薊門煙樹」四個大字外,碑上餘字模糊不清,傷痕累累,難於辨認。

1985年以後,「薊門煙樹」遺址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北京市園林局首先重修了碑之基座,以高聳西土城的御碑為中心,借景於元大都土城周圍之空地,新興建有亭榭樓臺,遍植花木,引水現波光,建成了「薊門公園」。

「薊門煙樹」是燕京八景中除金臺夕照外,今昔變化最大的另一處,隨著北京城市建築群逐漸向五環路、六環路迅速擴展,這座距離老百姓最近的一處開放式燕京八景景觀深受市民的愛戴,它是鬧市中取靜的佳處,是天然成份含量較多的景區,更是目睹新中國教育文化事業迅速發展的一位「見證物」。

如今的土城遺址公園已風景悠然,花香鳥語,林木蔥鬱,水中倒影,遊人依稀,成為北京不可多得的一處園林景觀。

▲薊門煙樹碑附近的元大都土城遺址。
▲薊門煙樹碑附近的佛像。

清高宗乾隆皇帝所題寫的《薊門煙樹》詩有前後兩首,錄此可供讀者賞析,詩曾載於《日下舊聞考》一書中。

乾隆皇帝刻在「薊門煙樹」石碑上的詩如下:

十裡輕楊煙靄浮,薊門指點認荒丘。

青簾貰酒今何少?黃土埋人即漸稠。

牽客未能留遠別,聽鸝誰鮮作清遊?

梵鍾欲醒紅塵夢,斷續常飄雲外樓。

▲張若澄所繪薊門煙樹圖。

這首詩不是只寫景,與觀景而生的是對人生的感悟,儼然一位智者立於山丘之野,若有所思,眼中是堅定的目光,似乎看透了人生,如同找到了處事不驚之法。讀後確實是勝於他以前所寫的那首舊詩。

畫的作者張若澄,是張廷玉之子,自號龍眠山樵,花廬主人,安徽桐城人。乾隆十年(1745年)中進士,官至內閣侍讀學士,工於山水畫,花卉、翎毛皆精通。

其繪畫作品多存於清皇宮之中。張若澄的畫風嚴實,筆墨秀勁,舒捲自如。並且筆墨之濃淡枯溼,淺深疏密,皆流暢而有生氣。他終身供奉清內廷,繪畫屬於正統派,但從其流傳後世的作品中,卻能看到筆墨求變的痕跡,以及崇尚自然的心性流露,實為難能可貴。

▲乾隆皇帝所題薊門煙樹詩。
▲乾隆皇帝畫像。

讀者肯定想看看乾隆的舊薊門煙樹詩,為何後來不用了?請勿著急,這裡也錄下那首更早的舊韻詩:

蒼茫樹色望中浮,十裡輕陰接薊邱。

垂都依依村舍隱,新苗漠漠水田稠。

青蔥四合鶯留語,空翠連天雁遠遊。

南望帝京佳氣繞,五雲飛護鳳凰樓。

後面這首詩,純粹是寫景,描繪了詩人眼前的景觀,就像中繪製一幅鄉野山水畫,但少了一些思考,缺少了啟示,更像一位悠然遊覽的文士,瀟灑有餘,無心家國。

兩首詩均刊載於《日下舊聞考·郊垌》一書中。

有意思的是,舊詩被繪製在了一件清宮瓷器上。就如同金臺夕照的舊詩被繪製在一件筆筒上一樣。詳情請見筆者的另一篇關於乾隆皇帝與金臺夕照碑的文章。

▲圖為清乾隆「薊門煙樹」御製詩雙耳瓶

上圖為清乾隆醬釉地金銀彩開光粉彩「薊門煙樹」御製詩雙耳瓶。此瓶敞口外侈,呈現六方形,長束頸,溜肩鼓腹,底足微撇,頸部飾粉彩夔龍耳,瓶內施松石綠釉。外壁通體施醬釉,醬色偏紅,光澤素雅,配以秀美纖長的器型,華麗中不失文雅之氣。

瓷器的開光是指在瓷器的某些部分畫出邊框,並在邊框中畫以山水、人物、花卉等。

此瓶器表描金繪飾西番蓮紋及蝴蝶紋,腹部開光飾乾隆御題詩文:「南望帝京佳氣繞,五雲飛護鳳凰臺」,摘自乾隆早先御題的那首詩《薊門煙樹》。將詩配以青綠山水之景,頗具意蘊。開光內所繪山水景致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乾隆皇帝弘曆御定燕京八景之「薊門煙樹」,屬於老北京城著名的「燕山八景」 之一。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謝絕抄襲轉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 本號致力於解密歷史的細節,兼而訂正一些人們觀察歷史時,由於不實傳播而產生的誤會,努力提供高清並真實的歷史圖文。敬請關注,持續解密歷史的細節中。

相關焦點

  • 圖說清史:乾隆破解薊門煙樹從金中都遷移到元大都遺址之謎(下)
    (續上集)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重新考訂燕京八景時,位於德勝門外西北的元大都城牆土城健德門之西的遺址命運隨之大變。不久乾隆便命內務府負責製作薊門煙樹碑,將「薊門煙樹」四個大字和這首新詩刻在了碑上。與此同時,他還命張廷玉之子張若澄將薊門煙樹處的風景繪製出來。風景圖繪製好了以後,乾隆皇帝認真的將這首詩抄錄下來,與繪畫裱在一起,成為對幅。
  • 圖說清史:乾隆破解薊門煙樹從金中都遷移到元大都遺址之謎(上)
    但是明初此景隨著被改名為薊門煙樹,不知為何卻把地址附會到了德勝門外?這似乎成為了一個北京歷史上的迷案了。筆者經過查閱文獻,分析原因,發現其實是一位明朝文人,在為一位畫家有關薊門的畫作題字時,把金中都之舊城錯認到了元大都之舊城處所致。
  • 春之海棠 北京元大都遺址公園賞海棠攻略
    ■景點介紹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分為海澱和朝陽兩段,全長十餘公裡,是北京市城區內最大的帶狀公園,集歷史遺蹟保護、改善生態環境、休閒遊覽於一體。沿河岸可以步行瀏覽自然風光,的確是鬧市中的一個好去處。Tips:門票價格:免費地址:北京市沿10號線南側,西土城至北土城段。元大都遺址公園「海棠花溪」景區裡種植了西府海棠、貼梗海棠、金星海棠、垂絲海棠等諸多品種的海棠樹近2000多株,是城區內最大的海棠林。
  • 北京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動工 一期工程五月完工
    北京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動工 一期工程五月完工   新華網北京2月15日電 北京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近日破土動工,公園建設在四千餘米長的西北土城遺址北側展開,據《北京日報》報導,一期工程將在今年5月份完成並免費對遊人開放,這將是北京三環路內最大的開放式綠地。  元西北土城遺址全長4200米、寬度100至160米。遺址公園由三條主線和八大景區構成,三條主線是元土城遺址、土城溝水系和沿線綠化帶。八個景區包括城垣懷古、薊門煙樹、天台擁翠、銀波得月、水關新意、鞍韁盛世、燕雲牧歌、薊城新象等。  元大都遺址地跨北京海澱、朝陽兩區。
  • 北京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開工 八大景區再現古貌
    北京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開工 八大景區再現古貌   日前,建在全長4200米的元西北土城遺址兩側的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全線開工。遺址公園將由元土城遺址、土城溝水系和沿線綠化帶三條主線和薊城新象、城垣懷古等八大景區構成,八大景區將再現元大都鼎盛時期的風貌。  元西北土城遺址自明光村至京昌路,全長4200米,寬度100至160米,城牆全部用夯土築成。在明光村原土城肅清門處至今仍有甕城土牆遺存,這裡將成為八大景區之一的城垣懷古。
  • 乾隆為何下嚴令,禁止八旗兵拆元大都土城,秘密揭開很多人愣住!
    可是在乾隆年間,這位風流皇帝傳下了一道古怪的聖旨:誰要到元大都土城取土,定斬不饒。清朝皇帝竟要保護元大都土城——這事聽著就充滿了詭異和邪性。元朝被明朝推翻後,元大都就成了一座廢棄的土城(位於今日的北京市朝陽區)在清朝的時候,有文人墨客,經常流連於此,欣賞這座土城的樹木蔥蘢,嗚禽四翔的郊野風情,這裡還被冠以薊門煙樹——成為京師八景之一。
  • 元大都遺址公園:從西到東展示了元大都至今北京700多年的發展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是在元大都土城遺址上建造起來,西起海澱區學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黃亭子,折向東經馬甸、祁家豁子。 元大都遺址作為北京城市文明發展的見證和實物遺存,是研究北京城址變遷的重要實跡,對於北京市文化歷史的探源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並且是北京市建成的第一個人文奧運景觀。
  • 城垣懷古 元大都城垣遺址北太平莊段
    而在明光橋下,座北向南的一面石牆上鐫刻著的「元大都城垣遺址」。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當時的北方卻有許多其它民族建立的王國,其中就有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王國,統一北方的蒙古國當時在北京這裡建了中都。而他的孫子忽必烈後來建立元朝,在他執政三年,也就是元三年,即1266年時,決定在中都城東北重建新城,1267年開始建造。
  • 遊覽北京,陽春三月的西土城遺址公園
    宅家已兩月餘,我和老伴如釋重負,懷著解放了的心情,走出塔院南門,直奔西土城遺址公園。公園是在元大都城牆遺址上建造的。由三條主線,八大景區構成。三條主線之一是元土城遺址,包括北土城和西土城公園。我們逛的是西土城遺址公園。這裡有四大景區:薊草芬菲、鋃波得月、紫薇入畫、大都建典,是市民瀏覽歷史遺蹟,休閒遊憇的好去處。
  • 北京今年將復建永定門 修建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
    中新網3月15日電 北京市文物局昨天(14日)向媒體透露今年北京市文物保護的一系列重點工程,其中包括:復建有450年歷史的永定門、建設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等。  據北京日報報導,除了以上的兩大工程,京城古建今年的修繕還將包括正覺寺、宣仁廟、隆安寺、火神廟、陽平會館、金臺書院等諸多項目。
  • 元大都遺址發掘始末
    金中都的南城牆在今永定門火車站(北京南站)向西至右安門外鳳凰嘴村一帶;北城牆由軍事博物館向東至宣武門內翠花街;西城牆則在右安門外鳳凰嘴村向北至軍事博物館;東城牆在今宣武門內翠花街向南至北京南站。今右安門外玉林裡小區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內的水關遺址,便是金中都城垣西南隅的排水涵洞。13世紀初,北方草原蒙古興起,統一中國,定鼎燕京,在遼金故城的東北方另建一座新的都城,史稱「元大都」。
  •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昔日城垣遺址今日花海綠洲
    攤開北京地圖,在中北部有一條與北三環並行的「綠帶」,它就是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曾經這裡是元大都的北城牆,後隨歷史變遷而廢棄。如今,它將古都風貌和現代文明融為一體,成為北京城區最大的帶狀經典公園,以綠水繁花等美景迎接八方來客。
  • 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旅遊攻略 現代城市遺址公園
    每年春天,元帝攜同后妃,諸多貴族及大小官吏人等,從大都前往上都度夏,秋天再從上都返回大都過冬。年復一年,從 無例外,形成了「雙都巡幸」的習俗。景區內的「雙都巡幸」浮雕牆生動的反映了元帝春秋往返,百官迎送的場面,使廣大遊客在 了解元帝國強盛的同時,又知道了其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相結合的特徵以及大都和上都並重的政治統治特點。
  • 中國五大遺址公園排行榜,北京元大都遺址公園排名第一,還別不服
    旅遊的一大興趣就是探尋古蹟,在我國疆域遼闊,地大物博,有繁多的遺蹟。 有北京的圓明園遺址公園,吉林集安高句麗遺址公園,江蘇鴻山遺址公園,浙江良渚遺址公園和陝西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等上百個遺址公園。
  • 「張庫大道」上的神秘古城——西土城(圖)
    西土城位於河北康保縣二號卜鄉,是一個擁有200多戶、800多居民的大村莊。它處於河北、內蒙古兩省區交界,是張北、尚義、康保、化德和商都五縣交匯之處。從康保出城,沿張化公路向南走20多公裡後,車折向西北,進入一片草灘。因為乾旱,草灘的草並不高,倒是芨芨草長得很茂盛。一路顛顛簸簸,採訪團又行了40多公裡。隔窗眺望,只見遠處綠草灘中白瓦瓦的一片。白秀指著前面說:「西土城到了」。
  • 元大都遺址公園裡賞海棠:「解語花」下遊人痴
    2018年4月13日訊,在北京城北,有一片狹長的帶狀公園十分顯眼,這就是被周邊居民親切稱為「土城」的元大都遺址公園。元大都遺址公園建於1988年,是在元大都北側和西側城牆遺蹟之上建立起來的,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一條全長約10公裡的綠地公園。城牆遺址已很難尋覓,僅有兩三米高的土堆能讓人聯想到當年馬可波羅筆下元大都當年的雄偉。
  • 這個公園創下了4個北京之最,一個全國第一,地鐵直達門票免費
    北京的春天是美好的,乘著陽光明媚,歲月靜好的晴朗,我們一起出發。玉淵潭的櫻花、植物園的桃花、中山公園的鬱金香,還有元大都遺址的海棠花均是京城名景。北京有很多免費公園,今天我們就帶大家走進元大都遺址公園,它是北京著名的公園,而且還創下了多項記錄,一年四季風景皆美。
  • 北京元大都遺址公園開放 八大景區免費迎客(圖)
    信報訊(記者李譜春)昨天,北京最大的免費公園——元大都遺址公園正式開放。  海澱區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是一處集中反映元代歷史遺址的公園,也是目前北京市規模最大的一片公共綠地。公園南起明光村、北到學知路口轉而向東,至京昌路與朝陽段接壤。公園全長4200米,寬100米至160米,總面積約為47萬平方米。
  • 北京:春暖花開時,元土城遺址公園內海棠花溪海棠盛開了!
    2020年4月1日,北京,春暖花開時,北京元土城遺址公園內海棠花溪的海棠盛開了,美不勝收!北京,春暖花開時,北京元土城遺址公園內海棠花溪的海棠盛開了,美不勝收!北京,春暖花開時,北京元土城遺址公園內海棠花溪的海棠盛開了,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