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就業,亦或者進城安家生活,留在農村種地的村民越來越少。再加上最近十年,城鎮化發展速度加快,城市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優勢吸引大量的農村人才進城發展,從而導致一些地方的農村常住人口逐漸減少,不會種地的農村村民也大幅增加。
近年來,我國為了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幫助部分農民增加收入,在農業制度改革期間也實施了不少補貼措施。雖然說有些補貼措施需要達到規模或符合條件才可以領取,但在農地地區,糧食補貼是直接補貼給種地農民的。
這兩年來,圍繞著農業領域出現的種種亂象,我國也對糧食補貼政策進行了新一輪的改革,現在糧食補貼已經改變了發放方式,只要是種地的農民,每年的四到五月份就可以向村委會申請,只要把自己種植的畝數和其他信息上報上去,通過之後每年的補貼資金就會直接發放到種地農民的一卡通上。這樣的發放方式不僅減少了剋扣補貼的現象,還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的困惑。
另外,在農業改革的過程中,我國還要求各地採取公開的制度,每年的補貼數額和畝數都必須全部公布,讓村民知道具體的補貼情況,這樣也能讓村民起到監督的作用。
如今,已到了九月份的下旬,2019年的糧食補貼從5月份就開始發放,雖然說有些地區發放的時間會延遲,但農民朋友大可放心,只要自己沒有違規,並不用擔心補貼不會到帳?今天筆者也給農民朋友帶來了一些新消息,2020年的糧食補貼有什麼新變化呢?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以下情況無法領取補貼】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點,現在的糧食補貼制度已經發生了變化,以前,有些村民不在家裡種地也許還能領到一些和土地有關的補貼。可現在,隨著制度不斷完善,我國也對糧食補貼做出了新的調整。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不管是承包者還是村民本人,只要你在農村種地就有糧食補貼可以領取,流轉的畝數越多,補貼力度就越大。另外, 我國在完善補貼制度的同時,也對補貼對象提出了一些要求,其中有五類情況是拿不到補貼的。具體如下;
第一承包地超過3年以上沒有進行農作物耕種的會取消糧食直補;第二是未經同意私自開荒耕種的;第三是在承包地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將直接取消補貼資格,第四是違規汙染耕地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的;第五是之前自己耕種,但現在土地流轉出去的也不能領取補貼,原則是「誰種地補給誰」。
【那麼農民怎麼樣才能獲得更多補貼呢】
這幾年來,我國一直鼓勵農民發展規模化種植,有的地方鼓勵那些發展小農經濟的村民和大戶們一起抱團發展,還有些地區是鼓勵返鄉的村民流轉村裡的土地進行大規模種植。如果大家想要獲得更多的補貼或政策支持,那麼只能順勢發展,只有進行規模化種植,拿到的補貼就更多,因為糧食補貼是根據畝數計算的,如果你承包的土地數量很多,那麼一年下來的補貼也不少,這一點大家要清楚。
另外,讓大家順勢發展也是因為政策的推動,只有成為種植大戶才能獲得國家更多扶持和幫助,除了資金和技術之外,每年還會制定一系列和新型經營主體有關的培育扶持措施,所以,在未來的農村,進行規模化種植才是種地農民該選擇的路。
以上就是筆者為大家分享的內容,對此,農民怎麼看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