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閱讀」對孩子一生有多重要?訪閱讀推廣人蘭紫老師

2021-02-15 當代家庭教育報

「孩子要多讀書」,相信爸爸媽媽都非常贊同這個觀點。但是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從贊同這個觀點到自家孩子真的讀了很多書,這兩者之間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在這段路上,不少父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讀書少的孩子究竟會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讓孩子喜歡讀書?怎樣讓孩子大量閱讀?其實,這些問題難住父母也不足為怪,因為在實際操作中幫助孩子愛上閱讀,並引導孩子開展量大質優的閱讀,不僅需要在教育理念上更新,還需要在方法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索。

    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本報採訪了家庭閱讀推廣人蘭紫老師。蘭紫老師是著名家庭閱讀推廣人。從事出版行業多年,酷愛讀書和教人讀書,擔任過電臺讀書節目主持人。曾參與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多個欄目的錄製和採訪。2009年創立樂朗樂讀中心,致力為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提供個性化教學方案。

閱讀量不足的短期影響

「蘭紫老師,您在工作中看到,很多孩子的學習問題是因為閱讀量不夠而產生的,那麼請問從閱讀量不夠到學習問題的出現,這中間是怎樣一個過程?」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學習習慣、家庭氛圍、父母教養方式等等,但是,有統計數據表明,70%-80%的孩子的成績不好是因為閱讀能力不足導致的,所以說閱讀能力不足是造成學習成績不好的最主要的原因。」蘭紫老師用數據說明了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那麼,閱讀量和學習成績兩者之間那根因果影響的鏈條是怎樣環環相扣的呢?蘭紫老師一點點地進行剖析。

缺乏常識

閱讀量少會讓孩子常識缺乏。我們知道,孩子小的時候主要通過感覺和體驗獲得直接經驗,來建構自己的認知體系,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的直接經驗就不足以滿足他的認知需求,這時候,他需要通過閱讀獲得間接經驗,來滿足自己的認知需求。閱讀是一個非常便捷高效地獲取間接經驗的方式,如果孩子的閱讀量很少,那他所擁有的常識的數量自然就少。長此以往,他就會因為常識的缺乏而導致知識結構簡單。簡單的知識結構,當然難以應付複雜的問題。比如,蘭紫老師就曾遇到一個孩子在解數學應用題時,因為不懂「秘書」兩字的意思,而沒法解題。因為常識缺乏,在問題面前就顯得能力不足,能力不足會進一步影響什麼呢?

缺乏學習動力

能力不足必然帶來一些挫敗,如果不能跨越挫敗就會傷及內在的學習動力。「幹不好的事情、不擅長的事情,就不願意去幹,這是人之常情。」蘭紫老師一語中的。孩子解決不了問題,當然就不願意去解決問題。在學校裡,因能力不足而缺乏學習動力,就體現為孩子在一二年級時不怎麼願意去上學,三四年級開始成績明顯下滑,五六年級時出現厭學現象。「如果家長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就能看到這個徵兆,及時地幫助孩子增加閱讀的量,豐富常識,提高學習動力,就能改變孩子的學習狀況,但如果等到五六年級,發現孩子厭學了才看到問題,那時候就不能僅靠閱讀來幫助孩子了。」所以說,在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單純閱讀就可以幫助孩子,避免更大學習問題的產生。

影響學習成績

因為閱讀量不夠,缺乏學習動力,孩子在課堂上也會倍受煎熬和挑戰。比如孩子讀一段文字,雖然字都是認識的,但會把握不住重點,會造成理解上的錯誤。還有,孩子也會因為閱讀量不足,儲存的詞彙量不足,而沒法進行書面表達,寫起作文來非常困難。同時,閱讀量不足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如數學、自然、美術、音樂等都會有明顯的影響。「一位大學美術老師說,如果孩子沒有大量的閱讀,畫畫也畫不到工匠水平,因為畫畫除了技巧以外,還有對人物的深層理解,對人文、歷史等的理解,這些都是靠閱讀來達成的。」

因此,一個孩子的閱讀量不足,就短期影響來看,會讓他在學校裡表現不好,成績不理想。

閱讀量不足的長期影響

從長期看,閱讀量不足會有什麼影響呢?

缺乏創造力

在基礎教育階段,中國孩子的很多學業測試都優於美國孩子,但到高中、大學階段,中國孩子卻失去了優勢,甚至在很多領域完全處於劣勢,尤其是在創造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因為越到高年級,越強調個人的創造力和獨特見解,而個人的創造力和見解跟閱讀量密切相關。有統計數據顯示,在小學階段,美國孩子平均每年讀書42本,中國孩子是6本,整個小學階段讀下來,美國孩子讀了近300本,中國孩子讀40本書。這樣的差距勢必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拉開不可跨越的鴻溝。

「創造力跟知識結構的完善強大是成正比的,沒有基本的積累,無從創造。我上學的時候,曾背下很多論文,當我背了很多論文之後,在我的大腦裡面自然產生新的連結,新的想法,這是真正有用的創造力。」蘭紫老師坦言。

在與人工智慧的競爭中被淘汰

當前,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時有振奮人心的成果。未來,會有很多常規工作被機器所取代,那麼未來什麼樣的人能長久的保有工作呢?「如果一個人處在科技前沿,要在一個崗位裡不落後的話,他每年深度閱讀的書不能少於30到50本。這個人要有迅速學習的能力,這個迅速學習的能力就是閱讀能力。」

對此,蘭紫老師引入「知識半衰期」的概念,來說明這個問題。

「現在知識半衰期越來越短,比如過去的工匠時代,長城上的磚的配方可以用兩千年;過去種地的方法可以用60年,再到古典網際網路時代,知識還可以用20年;到了現在,很多知識只夠用一兩年,甚至是半年,那麼一個人要在崗位上不被淘汰,怎麼辦?只有學習!怎麼學習?就是閱讀。而一個人長大後能不能大量閱讀,跟他小時候閱讀能力的培養有關。如果小時候沒有培養閱讀能力,長大後想要達到大量的閱讀、深度的閱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想在與人工智慧搶飯碗的未來,讓孩子一直保有優勢,從小培養閱讀能力是最為緊要的,而培養閱讀能力,幫助孩子進行大量豐富的閱讀是唯一途徑。

如何幫助孩子實現「大量閱讀」

大量的「大」是多大

孩子要進行大量閱讀,究竟多少的閱讀量可以算是達標呢?

在閱讀的數量方面,蘭紫老師參考了美國和香港的做法。「美國小學生一年讀42本純文字的書,如果按6萬字一本來計算,那一年應該有250萬字的閱讀量了。香港的情況是,一二年級的孩子每年讀100本,家長辦理入學手續時,學校就提供書單。」

除了書的數量達標以外,書的內容豐富程度也需要關注,就像飲食要營養均衡一樣,孩子讀書,也需要廣泛涉獵各種內容,而不應該局限於某個喜歡的領域。「如果孩子讀書很偏,也會影響心智發展。有個三年級的孩子,他爸媽說閱讀量很大,但只讀一種書——《鬼吹燈》,結果人際關係極差,寫作文也不好。所以,孩子閱讀的豐富程度是家長要關心的。」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

在閱讀之前,識字是一個必要的準備工作。這是幼兒園孩子的家長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幼兒園的老師、家長為此糾結很多。蘭紫老師從閱讀能力培養及大量閱讀的角度,講到識字的重要性。

「在小學的新課標裡面,大綱要求小學六年要掌握2800個漢字,而一二年級要學1800個漢字,佔整個小學識字量的近70%。」之所以要求一二年級的學生達到這個識字量,就是為了讓三年級以上的學生能順利過渡到純文字閱讀,如果三年級還不能順利進入到純文字的閱讀階段,那後面的困難就會更大。

實際教學中,蘭紫老師也看到那些識字量大的孩子,閱讀量更大,閱讀能力更高。「一個人如果能閱讀純文字了,證明他從那一刻開始,就可以不再依靠你來認知這個世界了,他可以通過閱讀純文字來建構自己強大的認知結構。我不贊成拔苗助長,但是父母要密切關注孩子對文字的敏感時間。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法,教孩子認字。如果孩子對漢字敏感了,但父母不給予相應的刺激,這是在浪費孩子的能力。」

不可忽略的朗讀

朗讀是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的一個可靠途徑。蘭紫老師的實踐證明,「不管一個孩子的閱讀能力有多差,只要每天堅持朗讀半小時,他的閱讀能力就能得到提高。」日本有學者做過朗讀相關的研究,發現一個人朗讀完之後,掃描大腦發現,大腦裡各個區域的被激活程度都有了變化。

因為朗讀是需要激發多個大腦區域並配合完成的工作,孩子先看到一個畫面,輸入左腦判定意思再輸給右腦判定聲音,然後再輸入大腦的前額葉皮層,分析他的意思,最後通過發聲朗讀出來。對於大腦來說,朗讀是一個複雜工作,對大腦的刺激是全面的,可以起到訓練閱讀能力的作用。

親子伴讀要講究趣味

有的孩子閱讀時專注力不夠,一會兒站起來走動,一會兒放下書扣手指頭。對於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蘭紫老師建議要分析具體原因,再對症下藥。如果要給出一個方法,蘭紫老師認為家庭親子伴讀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但是親子伴讀不能以監督為目標,而要以興趣為導向。讓孩子感受到跟父母一起讀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這對閱讀習慣的養成會有幫助。

此外,孩子閱讀時不專注,也可能是閱讀材料跟他的能力不匹配,太難的材料讀不懂,太容易的又顯得無趣。所以,父母給孩子準備合適的閱讀材料也很重要。

最後,蘭紫老師特別提醒父母,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提高對各種教育理念的鑑別能力,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決策都事關孩子一生的發展。對此,一方面可以通過看教育類書籍來獲得相應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參加各種家長學習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相關焦點

  • 閱讀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閱讀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愛娃的父母都會這樣做。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不去,這個問題總是會成為家長的關心點、焦慮點,很多家長不僅花錢花精力,讓孩子參加各種學習補習班。但效果卻不一而足,其原因在於我們也許忽略了影響孩子學習,真是可能影響孩子今後人生的重要環節,閱讀及其能力。先從語言能力來看,研究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讀的書越多,語言表達能力就越強。
  • 一位老爸的誠意分享:閱讀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現如今,閱讀還重要嗎? 不禁讓人反思!有位老爸想分享一些他對於孩子閱讀重要性的看法。這位老爸想告訴各位家長們:閱讀的作用不僅能一定程度體現在考試成績上,更重要的是閱讀使人終身受益。家有倆娃,我們做學生家長累計已超過十年。這些年下來,通過學校的家長會、孩子在學校的活動、孩子老師的要求,一點一滴地感覺到中小學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層面的進步,最突出的,就是對學生閱讀的強調。
  •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閱讀,請鼓勵孩子根據興趣大量閱讀
    藏書多,讀書少?你家有這種情況嗎?現在的家長普遍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不少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小書架,但是如果問一問孩子書架上的書都讀過嗎,那麼答案十有八九會讓父母失望,從頭到尾認真讀過的書不過少數幾本,能反覆閱讀的就更少了。也就是說,孩子的閱讀量和擁有的圖書量不成比例,這就意味著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圖書時出現了嚴重的錯位。
  • 女兒藤校碩士畢業,尹建莉用親身經歷告訴你,閱讀對孩子有多重要
    尹建莉老師對圓圓的教育理念貫穿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然而,通讀全書,我看到尹老師用最多筆墨去強調的,只有兩個字——閱讀。課外閱讀有一種魔力,不顯山不露水地賦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平凡;哪怕是寫作業的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2.
  • 早期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閱讀是孩子最珍貴的寶藏。」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利而無一害。已有的大量科學研究已經揭示,孩子早期閱讀可以從零歲開始,也就是從孩子出生的時刻,父母就可以讀書給他聽。國內外大量的教育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研究發現,0~3歲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3~6歲是培養孩子閱讀和學習能力的關鍵期。而且,最好的早期閱讀方式是父母與孩子共同進行的親子閱讀。
  • 李岫青講述閱讀對孩子成長的意義:得閱讀者得未來
    李岫青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和感受,向聽眾講述了閱讀對孩子成長的意義,孩子最適合閱讀什麼書,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她認為,讀書長大的孩子,「就像是一朵聽著音樂盛開的花,就像是一棵曬著太陽長大的樹」。這樣的孩子一定富有情趣、內心美好,熱愛生活、善於思考、善良包容;一定是樂觀向上、智慧堅強的人。
  • 想讓鄉村孩子愛上閱讀有多難?一場連結各方的閱讀推廣試驗
    中國扶貧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於2018年5月聯合發布針對中西部貧困地區的《鄉村兒童閱讀報告》。該報告顯示,「高達74%的受訪鄉村兒童一年閱讀的課外讀物不足10本;更有超過36%的兒童一年只讀了不到3本書;超過71%的鄉村家庭藏書不足10本,一本課外讀物都沒有的鄉村兒童佔比接近20%。此外,多數家庭一年內沒有添置過新的課外書。」
  • 讓孩子愛上閱讀,黃埔書院啟動青少年閱讀推廣計劃
    據悉,該計劃將會推選100位閱讀推廣人,邀請熱心於且能夠為青少年兒童閱讀貢獻力量的有關專家學者、作家、教師、記者、主持人、家長代表、有關機構負責人,作為「廣州市青少年閱讀推廣人」,負責廣州市少兒閱讀組織、研究、策劃、推廣、宣傳等工作;開展100場閱讀推廣公益講座,邀請青少年閱讀推廣人作為閱讀推廣公益講座分享嘉賓,在全市中小學、圖書館、大型社區等,面向少兒及其家長開展100場閱讀教育主題公益分享活動,
  • 英文原版閱讀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來自6年級競賽娃家長的分享
    這一段母子共讀的時光既擴大了孩子的視野,練習了聽力,促進了閱讀,擴大了詞彙,更重要的是孩子的這段時光學習是主動的,快樂的,母子感情是融洽的,真是一舉多得!孩子的爸爸也是一位英語老師,教授大學高年級學生的專業英語。雖然我們專業都是英語,又在一線教學,說來慚愧,對孩子的英語啟蒙卻沒有足夠的重視,直到小學四年級我才教給了他有限的音標知識。
  • 總結閱讀對孩子的三個重要作用(親子閱讀匯總貼)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葵邱之會》這應該是閱讀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就放在這裡吧,其他文章附後。對於閱讀,經驗豐富老教師的經驗是:如果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可以,但是一定要保證閱讀的時間。為什麼那麼多老師強調閱讀的重要性?
  • 快樂閱讀丨小學閱讀能力決定一生的高度!
    第一是持續性和連貫性,即閱讀習慣的培養:要每天固定有閱讀時間,而不可以喜歡就讀讀,不喜歡就不讀了,這樣不會有好習慣的養成;第二是閱讀量的累計,一般幼兒一年的閱讀量要達到50-100萬字才可以使這種能力萌芽!
  • 親子閱讀,是對孩子最長情的告白
    閱讀的過程不單是一次知識攝取的過程,更是一次心靈洗禮和滋潤的過程。大量有益的閱讀,可以讓他們如同得到甘露的滋潤,受益終身。半年前,小洛是班裡的典型,不愛說話也不跟別的小朋友玩。三年級的孩子說話總是怯怯的還有點詞不達意。作為他的班主任,我跟他的媽媽溝通了幾次,小洛媽媽也表示會想辦法。
  • 臺灣閱讀推廣第一人的親子閱讀實戰經驗!
    曾擔任小學教務主任、輔導主任、美術教師,客串臺灣公共電視「童詩之旅」節目主持、慈濟大愛電視臺「小書迷」節目顧問及導讀老師。自1999年起,在各地以「兒童讀書會」「親子讀書會」「手工書與閱讀之搭配應用」等為題演講培訓,推廣親子閱讀和手工書十多年,被臺灣媒體譽為臺灣「手工書女王」。
  • 閱讀和音樂,對孩子成長有多重要?這場沙龍裡,「燕子姐姐」都說明白了
    11月22日下午,知名作家馬尚龍攜手著名兒童節目主持人「燕子姐姐」陳燕華、音樂人王淵超做客第一期濱江文化沙龍,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劇場帶來一場主題為「上海•閱讀•成長」的文化分享會,用朗讀、文字、音樂,與大、小朋友一起閱讀上海、聆聽成長。
  • 用閱讀點亮未來——河南著名閱讀推廣人陶真走進濮陽市民文化大講堂
    河南省婦聯副主席、著名閱讀推廣人陶真老師作《閱讀,帶孩子在時光之城漫遊》專題報告。從「閱讀是什麼」到「閱讀能力決定學習成績」、「各年齡段閱讀能力發展重點」、「閱讀能力的培養方法」、「閱讀興趣的習慣養成」、「閱讀的方法與技巧」,陶真老師聲情並茂地為與會的學生、家長、老師系統講述了閱讀對孩子的影響與意義,也為各位家長
  • 閱讀對孩子來說為什麼如此重要?
    閱讀是孩子最基本的技能,只有掌握了閱讀技能才可能在學習上超越他人。為什麼?因為理解任何其它科目是需要有閱讀能力的。閱讀從孩子出生後就應該開始,當然很多專家都建議母親在懷孕時就應該給胎兒大聲朗讀。閱讀為什麼這麼重要?
  • 親子閱讀對孩子有多大的魔力
    舅舅和舅媽從表哥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高質量的親子閱讀的陪伴。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視,舅舅舅媽那時從事賣水果的生意,不管多累,晚上睡覺前他們都會陪著表哥一起閱讀,一年365天一天都沒落下。因為這個習慣表哥越來越與我們不同,與人聊天總是侃侃而談,意氣風發,對閱讀寫作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人面前毫不膽怯,表現的自信大方。此後的十幾年舅舅他們每年訂書訂報一直到他大學畢業。
  • 閱讀推廣人涉嫌抄襲他人作品 閱讀推廣將何去何從
    但在2020年全民抗疫之時,她卻因抄襲事件跌落閱讀推廣界的「神壇」。抄襲作品 事涉多家機構作品今年2月,山東淄博一名小學語文老師王愛玲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直指胡紅梅涉嫌抄襲自己和他人出版的書籍內容。
  • 閱讀對孩子的好處多
    在這多元化、資訊時代,很多孩子喜歡玩電子遊戲,上網聊天等,卻很少安靜下來閱讀書本。許多父母不明白孩子通過閱讀,對孩子的思維能力是很有幫助的。例如孩子看到太陽,可以想像到太陽是掛在天上的,太陽底下有草原、花、草、小鳥等,這一些都會引發孩子的想像思維。 為什麼有的孩子頭腦那麼聰明,反應能力那麼好。為什麼有些孩子腦袋很盡鈍,反應轉不了彎,其實都與思維能力有關係。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呢?
  • 閱讀能力對孩子很重要,要從小培養孩子多讀書
    增加知識儲備本書包含了許多知識的精髓和精神養分,並且通過大量閱讀,我們幫助吸收了書籍中的知識並增強了我們的知識和儲備量。通過獲得一定程度的閱讀理解,您可以獲取更多知識,提高學習技能並擴大視野。增強閱讀理解力可以幫助孩子更容易地識別本書文檔中包含的各種含義,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情感意識,並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擁有完整情感和個性的人。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正確的閱讀計劃閱讀不是一種瀏覽體驗,而是一種深刻的、典型的反思和指導。閱讀量應適當,以使孩子不反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