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愛娃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不去,這個問題總是會成為家長的關心點、焦慮點,很多家長不僅花錢花精力,讓孩子參加各種學習補習班。
但效果卻不一而足,其原因在於我們也許忽略了影響孩子學習,真是可能影響孩子今後人生的重要環節,閱讀及其能力。
先從語言能力來看,研究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讀的書越多,語言表達能力就越強。
在《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一書中,作家李家同闡述了孩子閱讀不足的危害:
學習任何科目都困難無法合乎邏輯的表達自身想法抓不到主旨缺少自己的見解缺少閱讀就如同減少了大量來自外界的刺激,從小培養閱讀習慣,就如同打開了一個寬廣的世界,以免孩子做井底之蛙。
怎麼樣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呢?身教重于于說教,孩子都有一顆明亮的眼睛,與其說教,不如自己靜下心來享受閱讀的時光。
著名兒童文學家曹文軒先生做客《朗讀者》時,深情講述了自己的父親,說父親的身教深深影響了他的人生。
他說他的父親是個敘事能力超強的人,他講故事全憑藉著語言的力量,細節的力量,故事啟承轉和的力量,還有故事中暗含的道義的力量,有善良有堅持,有一種沿著寬闊的父愛之河順流而下的感覺。
在父親愛讀書的影響下,他也愛上了閱讀和寫作,成為了中國兒童文學作家。
還有一位家長在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他說他的孩子,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受他的影響。
平時一有空就看書,各種書就看,一般情況下孩子在晚上7點就能完成完成當天的作業,7點以後睡覺前基本上可以隨心閱讀為主,結果是孩子的語文成績最好,其他各個成績也名列前茅。
身教的力量大於你的不厭其煩的說教。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有空就經常陪著孩子閱讀
閱讀是一個快速得到知識的過程,在我們閱讀時,往往作者花費數千小時完成的作品,我們卻用几几十個小時,就可以獲獲取讀者的的核心思想和知識。
不記得誰說過一句話,寧可少做一些家務,也要把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出來。
在我孩子三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堅持讓他讀書,改變了他以前那種有空就讀,沒空或者不想讀就不讀的狀態,到現在感覺到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收穫很大。
未來的社會傾向於關於表達的人。
白天工作和生活的各種繁雜喧囂,需要到晚上有個時間讓自己慢慢沉澱下來,這時候孩子依偎在懷裡,和她翻著小朋友的書,感覺仿佛是一股清泉安靜的流淌著。
當你把孩子帶到了一本書裡或者一個你講的故事裡,孩子和你建立了書中的趣味和冒險,書中的善良和堅強,哪怕是無奈和醜陋,你會跟他說要勇敢和堅持,孩子會自動獲得書中所蘊含的語言表達技能或規則,無形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靜靜的陪著孩子看書讀書,沒有什麼功利的目的,就是欣賞這些簡單的畫面和文字,對家長也是心靈的洗滌,像是重新回到小時候那種無欲無憂無慮的時候,人也變得簡單和輕鬆了起來。
閱讀讓孩子欣賞生活中的點滴美好,生活中細小的美好,春天草木發芽,夏天雷聲陣陣,秋天蕭蕭落葉,冬天大雪紛飛,在我們眼裡都是一樣的,我們和孩子一起欣賞這種簡單的美好,沒也會開始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那些細節帶給我們的美好激動。
閱讀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能力,將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識。
以靈活的方式使孩子閱讀,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有一個問題爆發期,喜歡什麼,都要問個為什麼,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不要簡單直白的回答,」哪有這麼多為什麼「,可能就會把孩子對知識的學習興趣扼殺在好奇中。
在孩子小時候應經常一連串的問題,有時候我也回答不上來,但是我很多時候都會這樣說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不我們一起來看看書裡的答案吧,書是最好的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
一次帶孩子出去踏青,看見樹上的花,葉子,就問我「為什麼花是紅的,葉子是綠的呢?」
當時就給孩子大致解釋了一下,回來想想需要更加精緻的一個解釋,就和孩子一起上網,查詢資料就給孩子解釋說:「葉子裡邊還有一種很小很小的東西叫葉綠素,他每天哇哇的大口吃陽光啊,葉子就能得到了很多的陽光,然後葉子就把地下的根吸收過來的養料和陽光進行攪拌,就成了植物需要吃的飯。」
每次出門的時候,孩子在外面看到綠色的葉子的時候,孩子就興奮地說:「葉綠素又在哇哇吃陽光啦!」
我趁勢給孩子買了一本小孩子閱讀的植物書和一盆花讓她自己來種,她放在窗臺上陽光容易照到的位置,精心護理。
不懂的自己翻閱書,天天給都給花澆水,每天看著葉子在增多,花兒在慢慢長大。孩子讀書的目的是接受和理解知識,把這些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後,不用刻意的講,枯燥的講,就讓她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很多知識。
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讀書。
很多家長都已經現身說法,小時候愛看書的孩子長大了學習成績一般都不錯,不愛看書的孩子其實很努力,可是有時候理解能力跟不上,誰起來比較吃力,到那個時候再想補可能就沒那麼容易了。
從小養成讓孩子喜歡閱讀的習慣,對孩子的付出,在孩子身上的精力不要偷懶,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可以在孩子以後的學習中會更輕鬆。
在跟許多很多家長交談時發現不管是全職媽媽還是工作的媽媽,都很少能堅持每天陪孩子讀書,即使是每天10分鐘。
忙是大家的原因,累了一天了,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給孩子讀書啊,更何況熊孩子有時候一本書明明都已經讀了好幾遍,都已經會背了,還是讓大人讀,這不是作嗎?
可是家長們容易忽視的是,3~8歲期間是一個人閱讀能力形成的關鍵階段,兒童自主閱讀能力成長的歷程中,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和溫暖的陪伴。
一方面需要大人的陪伴下,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閱讀也是孩子和父母培養感情的一種手段,一種溫暖的親情傳遞。
相信等孩子大了些,父母如果能繼續和孩子一起閱讀,那時候和孩子的溝通也會暢通很多,衝突會少點,所謂的代溝應該會小一些。
記得在我小時候,每天做完作業就可以拿出課外書來讀,那時候我比較喜喜歡《少年文藝》,《兒童文學》,母親就是頂多看一下我的書名,偶爾會叮囑一聲,注意眼睛,有時候甚至還會過去看看。
所以我的青少年時期過得平平靜靜,有什麼事情都得跟他們商量,也不記得自己是否有過逆反時期。
今天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少下的精力,以後幾十年他會變著法子讓你償還。
閱讀的好處可不是短期能看出來的,但可以肯定是在孩子逐漸長大以後,投資回報就一定會顯現出來。讀書是認識世界和人生的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法,而讓孩子愛上讀書,就是送給孩子一生的挖掘不完的財富。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星星春水,關愛孩子成長,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