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於9月19日落幕的2020年英語六級考試,引起了討論的熱潮。其中,翻譯題目備受網友關注。
今年九月的六級翻譯以《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這中國四大經典文學名著中的其中三本作為考題,考倒了一片考生。更因為《三國演義》的「缺席」,有網友笑稱:「六級翻譯四大名著三缺一啦。」、「水滸、西遊、紅樓夢全都考了,而你卻只準備了三國演義?」。
作為中國四大經典著作,《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是家喻戶曉的存在。對此,你閱讀過其中的幾本呢?
隨著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碎片化閱讀成為了人們在資訊時代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快節奏的生活裡,比起靜下心來閱讀和消化一本書籍,人們更偏愛於利用零碎的空餘時間,到媒體平臺瀏覽海量的信息。
今年4月20日發布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顯示,從成年國民對各類出版物閱讀量的考察看,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低於2018年的4.67本。
雖然,青少年的閱讀量拉高了平均數,但隨著手機、電腦等移動工具的普及,使用此類電子產品的人們的平均年齡也有顯著下降的趨勢。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將空餘時間花費在手機遊戲、社交等方面。甚至有一些學生將潮流的網絡詞句掛在嘴邊,卻對經典的文學、著作了解甚少。
誠然,網絡帶給我們的碎片化閱讀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們多元化攝取資訊的需求,但就目前的碎片化閱讀的環境而言,這樣的閱讀是弊大於利的。
因此,我們應該重視閱讀,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重視閱讀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那麼常閱讀,多閱讀到底有多重要?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閱讀是對知識的渴望,是對知識的積累,也是對自身能力以及素質的提升。
閱讀的重要性和意義
1、可以增加詞彙量,豐富知識
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對於學生而言,大量的閱讀,尤其是對名著的閱讀,可以不斷地開拓他們的視野,並收穫大量的詞彙,豐富自身的語言詞彙量和知識,幫助他們積累可以運用到平時的考試與學習中的素材。
2、可以提高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博覽群書,不僅有助於我們積累詞彙,還能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長期的、大量的閱讀,能讓我們見識到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幫助我們培養良好的語感,使得我們在表達與寫作的時候,對語言掌控得爐火純青,幫助學生寫出一篇篇優秀的文章。
3、可以陶冶情操,增添文學素養
閱讀,是人類精神上的營養劑。沉浸式的閱讀既能讓我們的身心得到休息,又能在精神上得到享受。此外,一個孩子的閱讀量決定了他的知識面和文學素養,甚至影響他今後的思想品德和為人處世。因此,通過閱讀各種層面的書籍,孩子不僅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4、可以打開想像力
不管是天馬行空,荒誕而又有趣的神話故事,還是膚淺易懂卻又飽含哲理的童話故事,都能成為我們打開想像之門的鑰匙。書中的世界廣闊無垠,充滿想像力、創造力,美好而又令人好奇。通過閱讀這些書籍,我們也能潛移默化地受到這些故事背后豐富的想像力的影響,繼而提高自身的想像力,並獲得創作的靈感。
如何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1、抽出時間與孩子一同閱讀
面對陌生的事物,孩子的第一反應都是尋求最親的親人的幫助。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就是最好的閱讀名著的引領者。父母可以每天抽出適量的時間進行親子閱讀,與孩子一同閱讀一本名著。在共讀的過程中,孩子遇到陌生、難懂的內容,可以第一時間得到父母的解答,從而更容易理解名著。這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2、用閱讀日記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為了鼓勵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嘗試做閱讀日記。通過閱讀日記,來記錄每一天的閱讀成果。這種方式,既能讓孩子在閱讀後將書籍中的好詞佳句進行摘抄記錄,還能幫助孩子鞏固閱讀的習慣,充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無論孩子們的家庭和學校生活多麼有趣,可是不過不去閱讀一些美好、有趣和珍貴的書,就像奪去了童年最可貴的財富一樣,其損失將是不可彌補的。」
——謝爾蓋·米哈爾科夫
對孩子而言,閱讀不僅僅是豐富童年生活的方式,更是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習慣的助推器。
閱讀的重要性超乎我們想像。在被海量數據覆蓋的時代,平心靜氣、反覆鑽研的閱讀顯得尤為稀少而珍貴。成人和孩子都不妨建立起深度閱讀的習慣,減少低價值的碎片化閱讀,重視閱讀,尤其是對名著的閱讀。與碎片化閱讀相比較,這樣的閱讀更能幫助我們系統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更深刻地吸收和理解知識,將我們接受的知識內部消化而不是簡單地海量接受,膚淺理解。
養成深度閱讀、閱讀名著的習慣,主動去成為信息的挑選者和接受者,別讓我們和孩子被碎片化閱讀所「侵害」。
奇趣作文專注於作文教育,旨在提升孩子的綜合語文能力,關注作文,請關注奇趣作文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