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現象太可怕!如何化解?班裡前3孩子的父母都做了這5件事

2020-08-28 學而思網校課堂

中午吃飯,表哥拍著兒子的腦袋和我說「別看我小時候成績不咋地,你侄子可真是個神童,考試沒下過95分」

我侄子真是神童嗎?其實還真不一定!

我班裡就有很多孩子1~2年級成績都不錯,家長都和我說自家孩子是「神童」。但是到了3年級就傻眼了,對突如其來的「3年級現象」束手無措。


什麼是「3年級現象」

我們小學老師間流傳這樣一句話「一二年級不分上下,三四年級兩級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這其實就是「3年級現象」

不少家長也發現孩子一上了三年級就大變樣,上課聽不懂、作業完不成、成績像是坐了過山車……

難道是孩子們在這個時候集體不上進了嗎?你還真是錯怪孩子們了。

其實小學可以分三個階段:1~2年級小低依賴父母階段,5~6年級小高自主學習階段,3~4年級則是過渡期,成為拉開差距的分水嶺

所以3年級對於孩子不是升了一級,而是跨越了一個全新階段。

如果你家孩子在3年級時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要注意了,他的成績可能馬上就要大滑坡:

  • 成績從90分跌到80分
  • 上課無精打採,不願意回答問題
  • 作業錯誤率越來越高
  • 叛逆,愛頂嘴


「三年級效應」的原因

為什麼會出現3年級現象呢?我們先來分析外因。

  • 3年級開始,無論從學科數量還是內容都有增加,難度也大幅度提高,對於孩子來說都是需要面臨的新挑戰。

就拿我教的數學來講,1~2年級考驗的可能就是孩子的記憶力,3年級開始要考驗邏輯力,慢慢的還要考驗孩子的理解力,專注力,空間想像力……

  • 1~2年級的知識很多在學前班學過,所以孩子潛意識裡會覺得學習也不難。3年級知識難度增加了,很多孩子難以適應,一節課沒聽懂,遺留到下節課,越積累越多。慢慢的知識斷層了,不自信了,孩子的學習主動性也就越來越差了。
  • 也有專家認為,「身心轉折期」才是「三年級現象」的元兇巨惡。孩子大了想法多了,也會變得越來越叛逆,有時候會因為父母或者老師的溝通不對,產生嚴重的叛逆情緒。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有「3年級現象」

無論「3年級現象」多麼可怕,我們還是發現受影響的其實就是一部分孩子。成績滑坡的背後,滑的是成績,缺的是習慣。有以下特點的孩子,極其容易出現「3年級現象」

  • 基礎不紮實:孩子基礎知識不過關,就很難理解複雜的知識,難以適應自主學習
  • 學習不積極:不聽課、不寫作業、不預習複習……孩子學習不積極,態度嚴重影響成績。
  • 學習能力差:年級越高,需要的自主性越強,孩子自己跟不上,就掉隊了。


如何避免「3年級現象」

「三年級現象」並不可怕,只要家長和老師一起配合,我們能做好孩子前進路上的引路人,一定可以陪他順利度過這個重要特殊的時期。

作為任教多年的小學數學老師,建議家長們可以從這幾方面幫孩子加油:

  1. 提高學習效率:在早期改掉孩子拖拉磨蹭的習慣,把作業分類分量,限定時間,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2. 確立學習目的:開始學習前告訴孩子要達成的目的,孩子提前知道明確任務,學起來也就有方向有動力了。
  3. 培養學習習慣:制定作息時間表,引導孩子預習複習,鼓勵孩子獨立思考。除了學習習慣還要培養他的生活習慣,如自己整理學習用品,房間等。
  4. 提升專注程度:專注力是影響孩子成績的關鍵因素,要保證孩子良好的精神狀態,勞逸結合。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打擾
  5. 跟老師高度配合:孩子在哪些知識比較薄弱?容易在什麼階段犯什麼毛病?老師們最清楚。家長跟著老師的思路,和老師一起配合,才能更高效的幫助到孩子。

其實「3年級現象」不僅僅體現在學習成績上,還有比如孩子叛逆愛頂嘴了,孩子養成了很多壞習慣了,都需要引起家長重視。

除了和孩子一起提高數學成績,和孩子保持良好溝通,做正確及時的引導也是很有必要的。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孩子早戀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做這三件事,聰明的父母都怎麼做?
    在孩子教育上,一直有說不完的話題。今天,我們來看看孩子「早戀」這件事。提到「早戀」,相信不少家長的直覺都是異常排斥的,他們堅信這種事情不可以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早戀真的那麼可怕嗎?父母一定不要做的三件事大多數父母在孩子早戀的處理上都是不冷靜的,這就導致了事情越來越糟糕。所以說,孩子早戀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對待早戀的處理方式。
  • 孩子成績下滑又叛逆,可怕的「三年級現象」,父母如何幫娃度過?
    家長圈中流傳著:「三年級是坎兒、三年級是坑,三年級的孩子成績保準降!」 相信很多父母都發現自家娃,明明一二年級成績都挺好的,怎麼到了三年級學習成績就滑坡了呢?
  • 三年級現象太可怕!再不重視,會毀了孩子整個小學階段
    但凡重視孩子學業的家長,一定都聽說過「三年級現象」。一上了三年級,孩子似乎變「笨」了,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成績直線退步……甚至有孩子因為退步太大,自暴自棄,向差生看齊。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這是典型的「三年級現象」。小學六年分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的孩子還太依賴父母,五六年級的孩子已經能夠自主學習。
  • 「三年級現象」太可怕!家長再不重視,會毀了孩子整個小學(建議收藏)
    來源 | 教師E家(ID:jiaoshiEjia) 但凡重視孩子學業的家長,一定都聽說過「三年級現象」。 作業錯誤率越來越高,做過的題也會一錯再錯。 不是不做作業就是不聽課,經常被老師罰留堂。 …… 家長都很擔心,明明之前成績挺好的,怎麼一下子就跟不上去了? 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這是典型的「三年級現象」。
  • 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都做了下面5件事
    1.在孩子0到3歲的時候,父母親自帶孩子我們都說生兒育女,從孩子生下來那一刻開始生孩子這項任務就完成了,接下來的重要任務就是養孩子,具體要怎麼養?許多媽媽認為生完孩子就要立馬出去工作,把孩子交代給公婆或者自己的父母就可以,出去工作趕緊給孩子掙奶粉錢,掙以後的學費以及培養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培訓班學費。
  • 三年級現象太可怕!再不重視,會毀了孩子整個小學階段! ​
    而且,孩子從三年級開始還變得更讓人煩心:壞習慣增多了,敢和大人頂嘴了……三年級各科成績能維持在95分以上的,高考基本能考上一本。「三年級是道坎,更是分水嶺!」各位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家長都很擔心,孩子之前成績挺好的,怎麼一下子就跟不上了?小學六年分三個階段,一二年級的孩子還太依賴父母,五六年級的孩子已經能夠自主學習。
  • 孩子三年級成績集體下滑,因為6歲前忽略了這4件事
    明明一二年級時兒子還是前五名的「小學霸」,可這學期下滑得也太厲害了。 我安慰她:「孩子偶爾失誤,不要太在意。」 她搖搖頭說:「早就聽說三年級是個『坎兒』,我做了那麼多準備都白費了。」
  • 如何養育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與父母做對這13件事息息相關
    當今世界,或許從來沒有一代人,像我們現在的孩子這樣缺乏應對生活挑戰所必需的內心力量。父母都想許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然而很多父母卻矯枉過正,誤以為努力把孩子隔絕在痛苦和現實之外,就能確保他們擁有成功的人生。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獲得成長必備的各項技能,是面對困境不再脆弱的態度和行動。父母的養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是時候重新審視和改變你的育兒觀了!
  • 三年級現象太可怕,一定要重視起來!
    答案不是初一,也不是大四,而是小學三年級。作為家長,往往有這樣的困惑:二年級,我們孩子能考90多分甚至滿分,怎麼到了三年級就總考7、80分了呢?而且,孩子從三年級開始還變得更讓人費心:壞習慣增多了、膽敢和大人頂嘴了……「三年級是道坎兒」,這句話在家長、老師中廣為流傳,那麼,三年級孩子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 孩子抗挫折能力弱,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件事,後果太嚴重了
    簡直是來父母家報恩的小天使。看看自己家的熊孩子,真的是上手揍都不管用,哎,愁的我老母親一片心。NO,先別羨慕,看看下面這些事情,讓孩子聽話,你是不是在無意中摧毀孩子的興趣,降低孩子的承受能力?一、要挾方式讓孩子聽話,讓孩子形成了糟糕的心理機制現在很多的孩子承受能力差,抗壓力弱,有點小事情就好像成了大事情要死要活的,一點都經不起挫折,比較一致的觀點是,這是對孩子太溺愛了,但其實造就這一個的重要原因是,父母們為了讓孩子聽話,常使用要挾的方法。
  • 三年級現象太可怕!不重視,會拖垮孩子整個小學階段
    很多家長都發現一個小學生學習規律,一二年級能考90分以上,到了三年級,成績直線下滑,跌到80分以下是常事。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想做,甚至有孩子因為退步太大,自暴自棄,向差生看齊。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這就是典型的「三年級現象」。
  • 父母做好這4件事,對孩子的一生都有益
    曾教授說:「家庭教育其實只做四件事,一是父母替子女做些什麼;二是父母教孩子做些事情;三是父母陪孩子做些事情;四是父母讓孩子做些什麼。」1.替父母替孩子做些什麼,這個很重要。孩子一生下來,父母不管他,他活不下來。
  • 【6-12歲】三年級現象太可怕,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它是道坎!
    答案不是初一,也不是大四,而是小學三年級。作為家長,往往有這樣的困惑:二年級,我們孩子能考90多分甚至滿分,怎麼到了三年級就總考7、80分了呢?而且,孩子從三年級開始還變得更讓人費心:壞習慣增多了、膽敢和大人頂嘴了……「三年級是道坎兒」,這句話在家長、老師中廣為流傳,那麼,三年級孩子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 3到6歲的孩子「叛逆」?作為父母,或許應該知道這三件事
    因而對於幼兒期孩子表現出來的「叛逆」,作為父母,我們或許應該知道以下三件事情。在我小孩兒一兩歲的時候,親朋好友們都喜歡說這樣的一句話:「這是最好『玩兒』的年齡。」就是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會太過於調皮,對父母的話也是言聽計從,而且時常還會給大人帶來不少歡樂。
  • 父母做到這幾件事,孩子不再「三分鐘熱度」,你都做到了嗎?
    父母做到這幾件事,孩子不再「三分鐘熱度」,你都做到了嗎?小孩子好奇心簡直是相當旺盛,看見什麼都新鮮,喜歡擺弄擺弄,研究在研究,但是這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的確,如果你要放任,不管孩子確實容易養成半途而廢的性格,看著聰明伶俐,其實眼高手低,做著做著就虎頭蛇尾了,最後給人留個「幹嘛嘛不行,吃嘛嘛都香」的印象。這可是影響前途的,親!看來再這麼放任下去肯定是不行了,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堅持到底的好習慣,別著急,咱們要先從三分鐘熱度這件事開始說起。
  • 想要孩子的專注力好,這幾件事父母千萬不要做
    孩子缺乏專注力,近年來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心病。父母們一直都非常迷惑,孩子的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沒長性?殊不知,孩子專注力不高的罪魁禍首,就是家長以下這些行為造成的!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往往從小就是讓孩子一邊幹這、一邊幹那,比如一邊玩玩具,一邊聽英語。
  • 孩子最怕父母做的9件事,每件都影響孩子的成長,你做過幾件?
    這9件事,就會很傷害寶寶,但卻有不少父母都做過,看看你做過幾件呢?1、父母吵架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很多夫妻結婚後,花前月下變成了柴米油鹽,各種小事磕磕絆絆,生氣吵架是難免的。2、父母發脾氣發脾氣時一般很難理智,父母看到寶寶做了錯事後,想去教育下,如果只是通過發脾氣來解決,只會讓孩子感到害怕,起不到任何作用,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讓父母發脾氣,更加不知道該如何改正了。
  •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做好三件事很關鍵
    ,比如吃飯,穿衣服,找襪子,削鉛筆,收拾書包……懶散、磨蹭:有些孩子沒有主動去做屬於自己事情的意願,什麼事情都要家長三番五次的提醒,才能開始行動。沒有主見:有些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夠獨立做好自己的事情,總是去問爸爸媽媽「你覺得我行嗎」、「這件事怎麼辦呀」、「那件事怎麼辦呀」。沒有自信心:還有些孩子總是擔心自己做的事是錯的,不被支持的,擔心出錯會被懲罰,所以做什麼事情都不主動,也沒有信心。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呢?
  • 警惕三年級現象:孩子應對三年級滑坡的能力,從3歲起就該培養
    如果身心轉折一定導致所謂的「三年級現象」、「初二現象」,那顯然不成立。總之,三年級的孩子開始步入少年,有迷茫也有焦慮,三年級現象的出現,根本原因可能更複雜,也可能更為簡單。但這正是孩子逐步長大的表現。是每個孩子無法選擇,更無法避免的事情,從長遠來看是好事。
  • 「媽媽,這個我不行」,孩子缺少自信,只因父母做了這三件事
    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但是教育孩子成為優秀的人卻並不順暢,這是一條既漫長又困難重重的路,相信很多家長都感同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