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標點速記口訣,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新一輪教師招聘備考已經開啟,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為大家準備了各科的複習攻略,幫助考生梳理備考中的重難點,今天為大家帶來《2018中考語文知識點:標點速記口訣》,僅供參考!
標點速記口訣
(一)、口訣複習法
1、問號:第一注意選擇問,全句末尾才用問。第二注意倒裝問,全句末尾也用問。
第三注意特指問,每句末尾都用問。第四注意無疑問,陳述語氣不用問。
2、感嘆號:關鍵注意倒裝嘆,全句末尾才用嘆。
3、頓號:大並套小並,大並逗,小並頓。 並列謂和並列補,中間不要去打頓。
集合詞語連得緊,中間不要插進頓。概數約數不確切,中間也別帶上頓。
4、分號:分句內部有了逗,分句之間才用分。
5、冒號:提示下文用冒號,總結上文要帶冒。
6、引號:引用之語未獨立,標點符號引號外。引用之語能獨立,標點符號引號裡。
7、括號:注釋局部緊貼著,注釋整體隔開著。
(二)、口訣解說與例句
1、問號:
⑴第一注意選擇問,全句末尾才用問。(選擇性的問句,中間的停頓用逗號,只在全句末尾打一個問號。)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還是到廣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還是明天去呢? c.你是臨場害怕呢,還是身體不舒服?
⑵第二注意倒裝問,全句末尾也用問。(倒裝性的問句,問號也打在全句末。)
例:a.怎麼了,你? b.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同志們?
⑶第三注意特指問,每句末尾都用問。(特指性的問句,每個問句的末尾都要打上問號。)
例:除了他能去,還有誰呢?你嗎?你能去嗎?我看你不能去吧?
⑷第四注意無疑問,陳述語氣不用問。(有些句子的局部雖然帶上疑問詞,但整個句子的語氣是陳述語氣,這樣的句子就不能打問號。)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麼。 b.誰都不知道他叫什麼。 c.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評價是否恰當。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橋的消息傳出後,許多人都非常關心這座立交橋將怎麼建,那裡的近千株樹木將怎麼辦。 e.基礎知識究竟紮實不紮實,對今後的繼續深造有重要影響。
2、感嘆號:關鍵注意倒裝嘆,全句末尾才用嘆。(倒裝性的感嘆句,感嘆號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多美呀,祖國的春天!
3、頓號:⑴大並套小並,大並逗,小並頓。(有的句子並列詞語中還有並列詞語,大的並列詞語之間用逗號,小的並列詞語之間用頓號。)
例:a.原子彈、氫彈的爆炸,人造衛星的發射和回收,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達到了新的水平。 b.這個經濟協作區,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較強的工業基礎,巨大的生活資料、生產資料市場,較豐富的動植物、礦產、海洋、旅遊等資源。
⑵並列謂和並列補,中間不要去打頓。(並列性的謂語之間和並列性的補語之間打逗號,而不打頓號。)
a.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 b.這個故事講得真實,動人。
⑶集合詞語連得緊,中間不要插進頓。(集合詞語是緊密的結構,不能用頓號分隔開來。如「師生員工」,其間就不能用頓號。)
例:a.這次「嚴打」的成功,和廣大公安幹警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和公安幹警家屬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b.這個縣有30多所中小學。
⑷概數約數不確切,中間也別帶上頓。(概數即約數,是不確切的數目,中間不能打頓號。)
例:a.看上去十七八歲,一副瘦骨伶仃的樣子。 b.小河對岸三四裡外是淺山。
4、分號:分句內部有了逗,分句之間才用分。(並列分句內部有了逗號,這並列分句間才能用分號。)
例: a.我們過苦日子時,他來了;我們過好日子時,他卻走了。
b.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
5、冒號:提示下文用冒號,總結上文要帶冒。
例:a.下午他揀了好幾件東西:兩條長桌,四個椅子,一副香爐燭臺,一桿臺秤。
b.教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老師:師生關係非常融洽。
6、引號:引用之語未獨立,標點符號引號外;引用之語能獨立,標點符號引號裡。(這主要是引號和其它標點符號的配合原則。)
例: a.寫文章應做到「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
b.現代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神形皆備,充滿生機」。
c.陸遊詩云:「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7、括號:注釋局部緊貼著,注釋整體隔開著。(如果括號注釋的是局部的詞語或短語,括號就緊貼著被注釋的部分;如果括號注釋的是整體的句子或段落,括號就和被注釋的部分隔開。)
例:a.如果想對中國古代史的史料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可以參閱《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鉛印本。此目錄包括經、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將焉(哪裡)附。(《左傳》)
c.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
(編輯:寧夏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