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公眾號:
語文是小學生剛入學或入學前就已經接觸的學科,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一門基礎學科。因此小學生學習語文,重要的是注重字、詞、句的掌握和知識積累,而課文背誦則是知識積累的重要方式,也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於同學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受,為語言表達和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但在平時的背誦中,很多同學急於完成任務,便拿起課文就盲目朗讀,結果得不到很好的效率。其實,背誦也要注意講究方法。只有根據課文的不同,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才能切實提高背誦效果,事半功倍。下面介紹幾種小編上學時背誦的方法。
一、聯想法
小編記得以前語文課上新課時,只要翻到課後要求,看到:「熟讀並背誦全文」就會全身抗拒。一大堆文字,還有些拗口的句子,心裡總覺得自己完成不了。
後來自己發現這樣是給自己增加負擔,所以嘗試了另一種方法——聯想法。當小編拿到一篇古文或者古詩時,小編會先讀通文章3遍,然後翻譯,再根據寓意想像自己就是作家,順其自然的就將文章大概記下來。接下來就是認真的抓字眼。
比如《童趣》這篇文言文,小編將自己代入到文章場景裡。仿佛穿梭到了童年時,與小夥伴們趴在院子裡抓蟲子的場景,那個畫面實在讓人難忘!不僅是語文,英語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
二、串聯法
對於篇幅較長的課文與段落,可將其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記,最後依次把各部分串連起來。
如背誦《荷花》這篇課文:可先背熟映入眼前的是什麼;再背熟花得形態;最後背熟作者的心情。然後再把這幾幅場景與心情串連起來,一氣呵成。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內容層次:先歷數艱難情狀;次說艱難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後作結。然後再把三個層次串連成誦。
三、延伸法
背短文或詩歌,可從開頭逐句延伸背誦。即背會第一句,背第二句時把的一句帶上,背會第一二句,背第三句時再把第一二句帶上,如此延伸,直到全篇。
小編曾經試過延伸法背誦課文,做什麼事情都會想著已背誦的那幾句。有時候會在晚上洗澡、刷牙、上洗手間、走路的時間,不斷在腦海裡回憶。小編覺得這個方法是最實際的,留在記憶裡的時期會相對久點!
四、抄寫法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管是怎樣的學生,還是需要動手抄寫原文。
只有眼到、心到、手到,才能記東西更牢固。如果只是單純的朗讀、背誦而不去寫,那麼對文字就會不熟悉,考試的時候就會容易因寫了錯別字而丟分,比如「生」寫成了「聲」;如果是只寫不讀的話,那麼會對文章沒有語感;如果只寫只讀不理解的話,那麼背誦的文章只能是短期記憶,過一段時間還是會忘記的。
所以,背誦要結合抄、讀、理解。
五、耳聽法
背誦課文時,老師都會安排背誦給組長或者課代表。大家有沒有發現小組長他們好像不用怎麼背誦都能背誦全文。
其實他們在聽著每位組員背誦的時候,已經被潛移默化的吸收了。一篇內容,反覆聽,強化了記憶。
所以家長或者小孩,你們可以利用錄音帶來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刷牙時、吃早飯時,只要是空閒的時間,可以適當的播放錄音帶,形成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