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健保調整方案確定
臺灣健保調整方案確定 2010-03-19 09:16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蕾 臺灣健保堪稱價廉物美,民眾根據薪資多寡,每月只要付少少的錢,即可享受到各樣的醫療服務,不論貧富貴賤,去大醫院或小診所,所受到的醫療服務全都一樣,一視同仁,有錢人縱使想多付錢獲取額外服務
-
「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 題:「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社記者 趙博 臺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簡稱「健保」)曾被譽為全球醫保典範,然而逐年攀升的財政赤字卻讓這一昔日的「臺灣奇蹟」,成為近幾屆臺灣行政當局都頭疼的大問題。調漲健保費恐抬民怨,不漲則財務狀況必定更趨惡化。
-
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 題:「醫保典範」臺灣健保制度面臨「成長的煩惱」 新華社記者 趙博 臺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簡稱「健保」)曾被譽為全球醫保典範,然而逐年攀升的財政赤字卻讓這一昔日的「臺灣奇蹟」,成為近幾屆臺灣行政當局都頭疼的大問題。
-
臺灣提高醫療「健保」費用導致數十萬人看不起病
臺灣提高醫療「健保」費用導致數十萬人看不起病 2002年11月7日17:38 新華網 新華網臺北11月7日電(記者 王紅玉 趙新兵)為緩解龐大的醫療費用支出壓力,臺灣有關部門自今年
-
國民黨稱將堅決抵制當局不合理的二代健保方案
中國臺灣網5月10日消息據臺媒報導,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天表示,二代健保方案收費機制形同向民眾收「健保稅」,工薪階層一再被剝削,臺當局「健保局」卻從未積極解決藥價黑洞等問題,國民黨將堅決抵制審查二代健保方案。
-
臺灣「健保」 開源有方(看臺絮語)
這方面,臺灣的前車之鑑值得參考。 臺灣的醫藥衛生體制又名健保,即「全民健康保險」,覆蓋率超過99%,健保醫院也超過90%。臺灣健保總體保費低廉,公務人員、私企員工、農漁民更只須交正常保費的三成,低收入戶的保費全由「健保局」支付。「健保法」還規定了完備的管理、救助條款,實施全過程基本能做到有章可查,有法可依。 然而,臺灣健保的發展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
臺灣經濟漏洞百出,健保快「窮了」
導讀: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健保出現破產危機。臺灣衛生福利主管部門預算明年健保基金會有7223億新臺幣的收入,但其中有877億是安全準備金。相關機構通過現有的數據進行預算對比發現,臺灣健保面臨著嚴重的財務緊缺,健保費率多次上調,且表示應在未來建立相關完整的收支連動機制。這表示,臺灣健保費率將只上不下。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對2021年健保基金的收支進行的預測評估,編列業務的收入將會是7362億元,而業務的成本費用預計在7375億元。
-
臺灣的全民健保
其特性是根據保險的大數法則,分擔少數患者的高額醫療費用風險,將居民個人收入進行再分配,即個人所得的橫向轉移,高收入者一部分收入向低收入者轉移,健康者的一部分收入向多病者轉移,實現社會共濟,以解決居民生病時無錢就醫,甚至陷入因病至貧的困境。據2004年的一項調查,臺灣省的居民對健保的滿意度為77.6%。2.
-
大陸學生參加臺灣島內健保 港媒:遲來的福利
臺灣「立法院」內政、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天聯席初審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未來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可參加島內健保。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意味著陸生在臺灣看病、治療的費用將明顯降低,減輕了陸生的經濟負擔。在島內求學的外國留學生及僑生都可以參加健保,但臺當局於2011年正式開放陸生赴臺深造後3年,才允許陸生納入當地的健保體系,可謂「遲來的福利」。
-
民進黨別戴有色眼鏡 公平看待陸配納入健保
(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去年臺灣健保支出逾7000億元( 新臺幣,下同),其中,大陸人士用了7.23億元,但是他們自己付了7.19億元,雖相差400萬,但臺灣衛福部門「健保署」說了實話,大陸人士的醫療費用大部分用在生孩子,並非濫用。
-
兩岸醫療保險制度大比拼,解秘臺灣健保神話
我臺灣同事的二大爺重病住院,只花了幾百元臺幣。」「我給你講啊,臺灣福利超好,看病基本不用花錢,看病只要50元臺幣掛號費就可以了。」......臺灣全民健保制度一直被臺灣自詡為「世界典範」、「世界第一,沒有之一。」,「臺灣健保包山包海,什麼都包」,「臺灣健保是臺灣人享受的高福利」等等。
-
臺灣健保費8月起漲價 民眾負擔增加稱難接受
中新網7月27日電 因最低薪資調漲,島內一般員工的健保費從8月起將增加約15元(新臺幣,下同)。以一家四口計算,平均一戶多出約140元,令消費者表示難以接受。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除了一般員工平均每人增繳15元以外,若沒有固定僱主或非退伍軍人,島內民眾每個月則需多付55元。
-
健保只是臺灣人的健保,別人不能享有
民進黨主席卓榮泰4日說,任何制度不要針對某一個人或某一些人,臺灣健保已被世界公認是相當好的制度,如何讓它更完善,可以從公平與安全來考量。而且,新納入的人只有一千人,繳納的費用比支出費用還多,健保是穩賺不賠(這個情報,後文會打臉)。綠媒也來了:危機!「中」配用健保生孩子實際上不僅政治人物加入這場戰鬥,不少媒體也積極扮演角色。小眾綠媒美麗島就批判了一大堆民進黨支持者的特權心態。
-
二代健保內容為何?馬當局可要先講清楚
中華日報刊載社論稱,為使二代健保能於2013年上路,「衛生署長」楊志良透露,二代健保法草案最快將於本周四送請「行政院」會討論。因應二代健保實施所必須的修法即將啟動,而二代健保不像兩岸籤訂ECFA,雙方協商底定之前不宜將單方籌碼和盤託出,因此「衛生署」有義務也有責任對二代健保做好溝通及倡導工作。
-
臺南市選戰 老人健保費補助成爭議焦點
東南網9月30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臺南市長參選人黃秀霜昨天在媒體刊登大幅廣告,指臺南市的老人健保補助是「5都」之末,批評對手賴清德「對老人福利嘸要嘸緊」,而民進黨臺南市黨部發言人邱莉莉則指黃不了解情況,選前亂開支票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
臺灣健保,要沒錢了?--上觀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健保破產危機浮上檯面。臺衛生福利主管部門編列明年健保基金保險收入7223億元(新臺幣,下同),其中877億元以安全準備金的救命錢填補。臺立法機構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健保面臨財務缺口擴大時,數次調升健保費率,未來應建立收支連動機制。換言之,健保費率調漲恐難避免。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健保基金評估2021年收支狀況後,編列業務收入7362億元,業務成本及費用7375億元。業務收入中,保險收入佔7223億,其中877億來自安全準備金。
-
臺灣健保:醫療制度烏託邦?
事實上,只要你是一位臺灣居民,就可以自由到任何一家醫院就診,小到牙痛,大到癌症,醫療開支均可由"健保"埋單。其給付的範圍包括門診、住院、牙醫、中醫、檢驗檢查、居家護理、處方藥品、預防保健等8個方面。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小林,最近做了髖骨移植,其費用就全部由健保承擔,退休的陳洪先生,每個月4次洗腎,同樣由健保全額支付。
-
「健保」,風雨飄搖的「臺灣奇蹟」
人民網記者 孫立極攝 這幾天,臺灣正在討論一部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法案「二代健保」——1995年3月,臺灣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自此,「看不起病」在臺灣成為歷史。當然,這個被譽為惠及民眾最廣泛的「臺灣奇蹟」,至今仍存在不少隱患…… 有了「健保」 看病便宜方便 這幾天,在臺灣「立法院」,開放大陸學生赴臺讀書成為關注焦點。與之一起討論的,還有「二代健保」——第二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
-
臺灣專家談健保40年煉獄 給大陸總額預付哪些啟示
為讓臺灣全民健保制度切合民意並符合實際,在1995年第一代健保體系的基礎上,臺灣地區推動了第二代健保立法,並於2013年1月1日開始實施,由此形成了臺灣第二代健保體系。這套體系增訂了醫療服務及藥物支付項目及支付標準,保險人要先辦理醫療科技評估,並綜合考慮人體健康、醫療倫理、醫療成本效益及健保財務等因素,以確保醫療支付的合理性及醫療服務質量。
-
臺媒:臺灣二代健保如何解?
年初島內多項新制度上路,其中最為引起爭議的仍是所謂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問題。「補充保費」的用意旨在擴大收費的面向,舉凡租金、股票等資本利得都納入了保費計算的項目。很明顯的,通過這項修正案,正是要挽救財務狀況屢屢出現危機的全民健保。 臺灣地區的全民健保,不時被拿來作國際比較,常常有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