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漏洞百出,健保快「窮了」

2020-12-17 每天十點港澳臺

導讀: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健保出現破產危機。臺灣衛生福利主管部門預算明年健保基金會有7223億新臺幣的收入,但其中有877億是安全準備金。相關機構通過現有的數據進行預算對比發現,臺灣健保面臨著嚴重的財務緊缺,健保費率多次上調,且表示應在未來建立相關完整的收支連動機制。這表示,臺灣健保費率將只上不下。

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對2021年健保基金的收支進行的預測評估,編列業務的收入將會是7362億元,而業務的成本費用預計在7375億元。儘管在業務收入中,有7223億元來自於保險收入,但在這些保險收入之中,877億元是用於安全準備金的。而所謂安全準備金,是根據相關規定,在有關保險的收支發生年度短缺時,為了平衡這些保險業務,對短缺的地方進行填補所用的。

根據報告得知,在2016到2019年度裡,島內健保安全準備金的餘額從2474億減少到1767億。而根據預測,在2021年,這個數字還將繼續下降,至少減少877億。到2021年年底,只剩214億。為了應對這一狀況,臺灣有關機構和福利部門要確保健保的永續發展,就要儘快拿出解決方案。

而據有關人士分析,為了達到健保永續經營這一目的,健保費率極有可能調高,調幅就在5.25%與5.3%之間。然而發生現在這種情況,究其原因,就是臺灣濫用健保。據統計,在2019年,臺灣門診就醫次數可達到90餘次,這意味著,有大概3.5萬每四天就要看一次病。儘管「健保署」曾就此進行過輔導,但是輔導的效果並不理想,僅僅有17%的人減少就醫次數,對於健保準備金來說,這3.98億的節省,作用微乎其微。

其實對於現在這種情況,臺灣方面是有相關規定的,在「健保法」的第72條裡,規定了為了避免出現像無效醫療這種的不正當的浪費保險醫療資源的現象發生,每年的保險人都要擬定一個改善方案,並進行上報核定。「健保署」也對此發出倡導,要樹立正當的就醫觀念,嚴查嚴打,珍惜醫療資源,推廣恰當的就醫行為。

儘管「花樣百出」,但是收效甚微。對於這種情況,臺灣民眾只希望「健保署」儘快拿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解放網

相關焦點

  • 臺灣的全民健保
    據2004年的一項調查,臺灣省的居民對健保的滿意度為77.6%。2.目的臺灣省的全民健保向全體居民提供適時、適度的包括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健康教育等廣泛性的醫療服務。為了提升臺灣省居民的健保參保率,2003年6月修正了「健保法」,對經濟困難的居民採取了專項優惠辦法,無健保卡的困難居民患有重症、急症時,可先就醫後參保,同時,對長期拖欠保險費而無力參保的困難人員,可獲準在一年內免除或緩繳先前的欠費,以將他們儘快地納入健保的保護傘下。至2004年底,臺灣居民的參保率已達97.35%。4.
  • 民進黨趁疫情推「去蔣化」 鬱慕明不建議大陸窮臺 臺灣健保NO1
    鬱慕明:大陸可以快速行動但不要窮臺針對呂秀蓮表示,戰爭腳步已經到臺灣「海峽中線」一事,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表示,和統固然是兩岸最好的路,但蔡英文狂言已準備好戰爭,我們也不能不想最壞的情況。真到萬不得已兩岸攤牌的時候,他寧可希望大陸選擇的是快速行動,而非整死臺灣人民的窮臺困臺。 陳玉珍三戰民進黨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日前質疑「如果臺灣有社區感染,陳時中要不要負責任」遭新北市警察局林口分局偵訊並函請檢察官偵辦,她4月2日至林口分局做筆錄。
  • 健保只是臺灣人的健保,別人不能享有
    民進黨主席卓榮泰4日說,任何制度不要針對某一個人或某一些人,臺灣健保已被世界公認是相當好的制度,如何讓它更完善,可以從公平與安全來考量。而且,新納入的人只有一千人,繳納的費用比支出費用還多,健保是穩賺不賠(這個情報,後文會打臉)。綠媒也來了:危機!「中」配用健保生孩子實際上不僅政治人物加入這場戰鬥,不少媒體也積極扮演角色。小眾綠媒美麗島就批判了一大堆民進黨支持者的特權心態。
  • 臺灣全民健保20年 馬英九:打破貧窮等於疾病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今天表示,全民健保不但解決醫療問題,也促進民眾健康,並建構完整社會安全網,讓許多人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打破貧窮等於疾病的情況。    馬英九致詞時說,全民健保到這個月剛好20年,這20年的運作顯示出確實發揮當初設計的功能,不但讓全民有一個最經濟、最有效,而且最可及的一個安全網,同時也讓民眾健康德到確保。他指出,臺灣人平均餘命,從20年前的74歲,增加到去年的80歲,可見健保制度不但能夠解決醫療的問題,也促進了民眾的健康。
  • 臺灣健保:醫療制度烏託邦?
    事實上,只要你是一位臺灣居民,就可以自由到任何一家醫院就診,小到牙痛,大到癌症,醫療開支均可由"健保"埋單。其給付的範圍包括門診、住院、牙醫、中醫、檢驗檢查、居家護理、處方藥品、預防保健等8個方面。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小林,最近做了髖骨移植,其費用就全部由健保承擔,退休的陳洪先生,每個月4次洗腎,同樣由健保全額支付。
  • 全民健保——最實惠的臺灣奇蹟
    先後陸續實施的勞保、軍保、公保、農保,即成為日後臺灣建構全民健保制度的奠基石。臺灣健保的具體做法保費低廉,醫療品質符合國際水平,是臺灣健保醫療的最大特色。健保把民眾區分為六類保險對象。1987年11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奉命負責規劃全民健保。1988年7月,在「經建會」之下,成立了「全民健康保險規劃小組」,召集人為當時的「經建會」副主任委員蕭萬長,總顧問為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蕭慶倫(William Hsiao)博士,蕭博士是臺灣健保第一期規劃總顧問,堪稱臺灣全民健保的前期總設計師。
  • 「健保」,風雨飄搖的「臺灣奇蹟」
    人民網記者 孫立極攝   這幾天,臺灣正在討論一部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法案「二代健保」——1995年3月,臺灣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自此,「看不起病」在臺灣成為歷史。當然,這個被譽為惠及民眾最廣泛的「臺灣奇蹟」,至今仍存在不少隱患……  有了「健保」  看病便宜方便  這幾天,在臺灣「立法院」,開放大陸學生赴臺讀書成為關注焦點。與之一起討論的,還有「二代健保」——第二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
  • 臺灣健保為何瀕臨破產?
    臺灣地區的健康保險制度自稱世界一流,歐美各國的專家們曾赴臺考察訪問,對島內現行的保健制度讚譽有加,認為很值得他們參考效法。     臺灣的健保確實有其特點;它的涵蓋面廣,只要是當地合法居民,或合乎規定的外籍人士,都可以納入健保系統之中。一般來說,需要繳納的健保月費,相對的比較低廉。
  • 臺灣全民健保:海內外稱羨的醫療保險
    追循臺灣健保制度建構的軌跡,參酌臺灣的發展歷程、臺灣經驗,或許是一套值得大陸鏡鑑的制度。臺灣的社會保險制度,是從勞工保險、漁民保險、軍人保險、公務人員保險、農民保險……逐步積累、推廣到島內整個社會的全民健保。所以,全民健保絕非一步到位,而是伴隨社會財富之增長、政治民主化、中央權力下放的進程,逐步推廣。臺灣過去半世紀來陸續施行的勞工保險、漁民保險、軍人保險、公務人員保險、農民保險……等項保險,實際上均可視為現今臺灣全民健保的基礎。
  • 大陸在臺學生納臺灣健保等待臺灣立法審議
    在臺灣行政機構提出相關法案之後,此議題在島內持續延燒。支持陸生納入健保的媒體和民眾認為,陸生納入健保是出於人權和公平的考量,陸生在臺短則兩年,長則四年,生病受傷在所難免,將陸生納入健保體系,是保障陸生的看病權。而且臺灣除陸生外,外籍學生、港澳學生全都被納入到健保體系之中,學生中唯有陸生被排斥在健保體系之外,出於公平的考量,陸生也應該納入健保。
  • 臺灣的全民健保營運有問題
    臺灣實施全民健保有年,常聽到健保破產的話題。然而臺灣的「健保制度」經常為人稱羨,有美國的經濟諾貝爾得主誇讚臺灣全民健保可能是最好的現行醫療保險。與歐美等國家的醫療保險相比較,臺灣的醫療保險費用不到他們的十分之一。臺灣民眾看病掛號很方便,有重大疾病可以自由選擇醫院、醫生,不必先由家庭醫師診斷,再安排專科大夫治療。
  • 臺灣「健保」 開源有方(看臺絮語)
    這方面,臺灣的前車之鑑值得參考。  臺灣的醫藥衛生體制又名健保,即「全民健康保險」,覆蓋率超過99%,健保醫院也超過90%。臺灣健保總體保費低廉,公務人員、私企員工、農漁民更只須交正常保費的三成,低收入戶的保費全由「健保局」支付。「健保法」還規定了完備的管理、救助條款,實施全過程基本能做到有章可查,有法可依。  然而,臺灣健保的發展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 大陸學生參加臺灣島內健保 港媒:遲來的福利
    臺灣「立法院」內政、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天聯席初審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未來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可參加島內健保。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意味著陸生在臺灣看病、治療的費用將明顯降低,減輕了陸生的經濟負擔。在島內求學的外國留學生及僑生都可以參加健保,但臺當局於2011年正式開放陸生赴臺深造後3年,才允許陸生納入當地的健保體系,可謂「遲來的福利」。
  • 臺灣健保調整方案確定
    臺灣健保調整方案確定 2010-03-19 09:16     來源:新華網     編輯:張蕾   臺灣健保堪稱價廉物美,民眾根據薪資多寡,每月只要付少少的錢,即可享受到各樣的醫療服務,不論貧富貴賤,去大醫院或小診所,所受到的醫療服務全都一樣,一視同仁,有錢人縱使想多付錢獲取額外服務
  • 臺灣健保從根爛起?
    臺灣健保實施超過17年,問題不少,但是指摘健保讓醫學教育從根爛起恐怕是偏見,也是未經深思的局部指控,而從指標醫學中心院長的口中道出或許可以瞥見仇視,或者譏諷健保的現象在醫界十分普遍。健保問題不少是事實,但是醫院和健保經營者的責任一樣大,醫學教授如果傳遞給學生的訊息只是對健保的偏見,那明顯是見樹不見林,也是推卸教育者的責任!
  • 臺灣全民健保河北特約定點醫院揭牌
    臺灣全民健保河北特約定點醫院揭牌 2017年11月01日 16:3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1日石家莊訊 10月26日,在石家莊以嶺藥業舉辦的「國際高端健康管理研討會」上,臺灣絡病學會理事長黃淑珍博士與河北醫科大學附屬以嶺醫院東院區負責人籤訂合作協議,臺灣全民健保河北特約定點醫院正式揭牌。
  • 臺灣健保,要沒錢了?--上觀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健保破產危機浮上檯面。臺衛生福利主管部門編列明年健保基金保險收入7223億元(新臺幣,下同),其中877億元以安全準備金的救命錢填補。臺立法機構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健保面臨財務缺口擴大時,數次調升健保費率,未來應建立收支連動機制。換言之,健保費率調漲恐難避免。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健保基金評估2021年收支狀況後,編列業務收入7362億元,業務成本及費用7375億元。業務收入中,保險收入佔7223億,其中877億來自安全準備金。
  • 臺灣健保最大問題 是資源濫用
    臺灣立法機構民代近來擬針對「黃安們」提案修改「健保法」,調高海外民眾的健保費率,然而,島內保費級距公平與否、醫療資源便宜導致濫用,這才是臺灣健保制度所面臨最大問題。    健保的公平性    首先要去討論的有2個重點,第1是年輕人繳多用少、年長者繳少用多。
  • 大陸學生納入臺灣健保 還要等多久?
    據臺媒報導,將臺灣高校的大陸學生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的修法提案,近日由於泛綠陣營製造障礙,未能列入「立法院」近期議程,陸生納保案再次遭擱置。而「立法院」預計12月中休會,專家稱此問題可能被留給明年上臺的新領導人處理。臺「教育部長」吳思華對提案再度被擱置「表示遺憾」。目前僑生、外籍生都已有健保,唯獨陸生沒有。
  • 臺灣健保一代不如一代?
    島內原訂7月上路的「二代健保」,因尚有多項細節未定,又有30餘項相關法規待改,臺行政機構決定延後至明年元月實施。二代健保法早在去年1月三讀通過,但一年多來爭議未止,如今民進黨「立委」更主張在明年元月實施前再度修規,回歸「家戶總所得制」,幾令二代健保成為「補丁式惡代健保」。二代健保發展至此,在尚有時間補救下,臺當局應再檢視全案,以免上路後變成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