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健保,要沒錢了?--上觀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健保破產危機浮上檯面。臺衛生福利主管部門編列明年健保基金保險收入7223億元(新臺幣,下同),其中877億元以安全準備金的救命錢填補。臺立法機構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健保面臨財務缺口擴大時,數次調升健保費率,未來應建立收支連動機制。換言之,健保費率調漲恐難避免。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健保基金評估2021年收支狀況後,編列業務收入7362億元,業務成本及費用7375億元。業務收入中,保險收入佔7223億,其中877億來自安全準備金。
-
黃安回臺手術引發「濫用健保」爭議 張善政:我不太高興
長期居住在大陸的臺灣藝人黃安,因為突發心肌梗塞,在北京時間3月10日凌晨回到臺灣接受治療並完成手術。因為使用臺灣健保服務,島內不少人指責他「濫用健保資源」。 作為臺灣籍藝人,黃安只要繳納健保費,回臺就診並取得健保報銷本理所當然。但因為其「忠誠度」的原因,近日連不少政界人物都紛紛出面表態不滿。
-
健保補破網 莫忘人道初衷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健保修訂呼聲沸沸揚揚,大家都希望健保不要倒,因此社會應該理性探討,不要讓健保改革淹沒在口水中,更不要挑軟柿子吃,針對最弱勢的「依親納保」下手。 依親納保有其人道考慮,卻因多年來被濫用而出現漏洞。有外配在臺灣結婚,拿到身份證就立即離婚,再與原戶籍人士結婚,帶進更多「外人」依親納保。
-
臺灣經濟漏洞百出,健保快「窮了」
導讀: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健保出現破產危機。臺灣衛生福利主管部門預算明年健保基金會有7223億新臺幣的收入,但其中有877億是安全準備金。相關機構通過現有的數據進行預算對比發現,臺灣健保面臨著嚴重的財務緊缺,健保費率多次上調,且表示應在未來建立相關完整的收支連動機制。這表示,臺灣健保費率將只上不下。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對2021年健保基金的收支進行的預測評估,編列業務的收入將會是7362億元,而業務的成本費用預計在7375億元。
-
臺灣的全民健保營運有問題
臺灣實施全民健保有年,常聽到健保破產的話題。然而臺灣的「健保制度」經常為人稱羨,有美國的經濟諾貝爾得主誇讚臺灣全民健保可能是最好的現行醫療保險。與歐美等國家的醫療保險相比較,臺灣的醫療保險費用不到他們的十分之一。臺灣民眾看病掛號很方便,有重大疾病可以自由選擇醫院、醫生,不必先由家庭醫師診斷,再安排專科大夫治療。
-
臺灣的全民健保
據2004年的一項調查,臺灣省的居民對健保的滿意度為77.6%。2.目的臺灣省的全民健保向全體居民提供適時、適度的包括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健康教育等廣泛性的醫療服務。支付臺灣省的全民健保採取了「合理利用醫療資源、分步實施總額支付制度」的辦法。2002年,健保的特約醫療院所達16958家,約佔臺灣全省醫療院所總數的93.33%。另外特約社區的零售藥店有3348家,醫事檢驗機構226家,助產所22家,精神病社區康復機構53家,社區居家照護機構390家。
-
臺灣健保為何瀕臨破產?
臺灣地區的健康保險制度自稱世界一流,歐美各國的專家們曾赴臺考察訪問,對島內現行的保健制度讚譽有加,認為很值得他們參考效法。 臺灣的健保確實有其特點;它的涵蓋面廣,只要是當地合法居民,或合乎規定的外籍人士,都可以納入健保系統之中。一般來說,需要繳納的健保月費,相對的比較低廉。
-
疫情當下綠營炒作「健保」欲一箭雙鵰?
長期居住在大陸的臺灣藝人黃安,因為堅決反對「臺獨」,讓綠營上下如鯁在喉。2016年3月,黃安突發心肌梗塞,回到臺灣接受治療並完成手術。因為使用了臺灣健保服務,綠營政客和媒體紛紛指責他「濫用健保資源」。「時代力量」民意代表徐永明更要求將黃安列為臺灣「不受歡迎人物」。
-
臺灣「健保」 開源有方(看臺絮語)
這方面,臺灣的前車之鑑值得參考。 臺灣的醫藥衛生體制又名健保,即「全民健康保險」,覆蓋率超過99%,健保醫院也超過90%。臺灣健保總體保費低廉,公務人員、私企員工、農漁民更只須交正常保費的三成,低收入戶的保費全由「健保局」支付。「健保法」還規定了完備的管理、救助條款,實施全過程基本能做到有章可查,有法可依。 然而,臺灣健保的發展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
健保只是臺灣人的健保,別人不能享有
民進黨主席卓榮泰4日說,任何制度不要針對某一個人或某一些人,臺灣健保已被世界公認是相當好的制度,如何讓它更完善,可以從公平與安全來考量。渡盡劫波的「中生代大師兄」極度憔悴,就等著蔡英文回收黨主席職務,終結傀儡身份不過,卓榮泰雖然暗示本黨「立委」不應該針對大陸人,但由於其任內屢次頂撞最高從政黨員蔡英文,又缺乏本派謝系以及最大派系新潮流的支持,加之民進黨決策採用派系共識、中常會決議,謝主席如今人微言輕,不足以對局勢產生影響。
-
全民健保——最實惠的臺灣奇蹟
8月4日,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宣布,今年10月1日起,全國將實施「新農保」試點,中國農民60歲後都將享受到普惠式的養老金待遇當中國大陸正在籌劃醫改方案時,海峽對岸臺灣的全民健保制度已施行了14年。
-
魏崢:從最好到「崩盤」 臺灣健保怎麼了
從「世界最好」到「崩盤」,臺灣健保體系怎麼了?此外,在他看來,「臺灣醫保最糟糕的,也是要引以為鑑的地方就是,臺灣醫保儘量不給你錢,而臺灣衛生署偏偏一直在要求質量的提高。」而臺灣與大陸在藥價與醫患等問題上的諸多相似之處,同樣令人深思。「臺灣健保建立得太倉促」中國健康界:從1995年到現在,臺灣健保已經走過了17年,也獲得了很多好評。
-
臺灣全民健保:海內外稱羨的醫療保險
臺灣的「健保」,每人每月僅需繳付有限的保費(按:最低一級的每月保費僅需付臺幣600元,相當於人民幣125元),即可享受全方位的醫療服務及保障。 中國大陸幅員遼闊,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醫療資源本就有限或匱乏,再加上分配不均,造成民怨沸騰。看不起病,早和「上不起學」、「買不起房」一起,被並稱為困擾民眾的「新三座大山」。
-
「健保」,風雨飄搖的「臺灣奇蹟」
人民網記者 孫立極攝 這幾天,臺灣正在討論一部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法案「二代健保」——1995年3月,臺灣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自此,「看不起病」在臺灣成為歷史。當然,這個被譽為惠及民眾最廣泛的「臺灣奇蹟」,至今仍存在不少隱患…… 有了「健保」 看病便宜方便 這幾天,在臺灣「立法院」,開放大陸學生赴臺讀書成為關注焦點。與之一起討論的,還有「二代健保」——第二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
-
臺媒:臺灣二代健保如何解?
年初島內多項新制度上路,其中最為引起爭議的仍是所謂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問題。「補充保費」的用意旨在擴大收費的面向,舉凡租金、股票等資本利得都納入了保費計算的項目。很明顯的,通過這項修正案,正是要挽救財務狀況屢屢出現危機的全民健保。 臺灣地區的全民健保,不時被拿來作國際比較,常常有不錯的成績。
-
聯合報:臺灣全民健保不能靠血汗醫院支撐
> 中新網4月20日電 臺灣《聯合報》20日發表社論說,正當臺灣監察機構為了各級醫院醫護人力負荷過重,對行政機構、衛生部門及勞動部門提出糾正之際,一位現職護理人員林美琪投書CNN,控訴臺灣醫療環境已如「血汗醫院」,強調健保制度雖然照顧了全民,卻忽視醫事人員面臨的困境。
-
臺灣健保:醫療制度烏託邦?
事實上,只要你是一位臺灣居民,就可以自由到任何一家醫院就診,小到牙痛,大到癌症,醫療開支均可由"健保"埋單。其給付的範圍包括門診、住院、牙醫、中醫、檢驗檢查、居家護理、處方藥品、預防保健等8個方面。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小林,最近做了髖骨移植,其費用就全部由健保承擔,退休的陳洪先生,每個月4次洗腎,同樣由健保全額支付。
-
臺灣健保從根爛起?
臺灣健保實施超過17年,問題不少,但是指摘健保讓醫學教育從根爛起恐怕是偏見,也是未經深思的局部指控,而從指標醫學中心院長的口中道出或許可以瞥見仇視,或者譏諷健保的現象在醫界十分普遍。健保問題不少是事實,但是醫院和健保經營者的責任一樣大,醫學教授如果傳遞給學生的訊息只是對健保的偏見,那明顯是見樹不見林,也是推卸教育者的責任!
-
綠營政客以「調整健保制度」為名割裂兩岸
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已緊繃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島內一些綠營政客這回拿臺灣的健保制度問題做文章,持續攻擊臺商和陸配。雖然臺灣健保制度存在漏洞、連年收支短絀是事實,但這些政客以「解決臺灣健保資源濫用問題」為出發點,以「調整健保制度」為名來打擊異己,當作切割臺灣與大陸的籌碼,甚至作為區別兩岸人民的依據,處處顯露割裂兩岸的心機。打壓異己?
-
大陸在臺學生納臺灣健保等待臺灣立法審議
健保問題始於「三限六不」 大陸學生加入臺灣的「全民健康保險(以下簡稱『健保』)」其實從開放陸生來臺的第一天就成為現實的議題。 2008年,馬英九政府上臺之後準備宣布開放陸生來臺修讀學業,民進黨卻堅決反對開放陸生赴臺讀書。在政治的牽扯下,2011年馬英九政府宣布允許陸生赴臺讀書,但必須符合「三限六不」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