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灣行政機構通過草案,將赴臺求學的1000多名大陸學生的在臺狀態從「停留」改為「居留」,以便依法方便大陸學生加入臺灣地區「全民健康保險」。保費和在臺求學外國學生等同,每年繳納近9000塊新臺幣,當局補貼6000元。目前,此法案已經提交臺灣立法機構等待審議通過。
健保問題始於「三限六不」
大陸學生加入臺灣的「全民健康保險(以下簡稱『健保』)」其實從開放陸生來臺的第一天就成為現實的議題。
2008年,馬英九政府上臺之後準備宣布開放陸生來臺修讀學業,民進黨卻堅決反對開放陸生赴臺讀書。在政治的牽扯下,2011年馬英九政府宣布允許陸生赴臺讀書,但必須符合「三限六不」的規定。三限即限制生源,只開放大陸最頂尖的41所高校畢業生來臺讀書;限制數量,每年兩千名為限;限制領域,不開放醫學院和安全科技方面的專業招生。而六不則包括不加分、不影響本地名額、不編列獎學金、不允許打工、不允許考執業證照、不允許就業。在嚴格的三限六不之外,還有差別學費(即公立學校陸生收費按照私立學校最高標準)、不允許參加健保等經濟方面的限制。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政策已經開始鬆動,比如不允許打工的政策,馬政府已經開放陸生可以參加校內打工和擔任大學教授的研究助理,但是這只是行政政策的問題,不需經過立法部門的同意,所以政策變動比較靈活。而健保問題因為涉及到「修法」,需要進入立法部門審議,所以簡單的陸生政策很不幸地淪為政黨惡鬥的議題。
政策問題淪為政黨惡鬥
早在今年8月,民進黨籍「立委」、現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愛將吳秉睿就曾經提出「陸生納健保」的構想,但此新聞一出,民進黨中央黨部和臺北黨部就接到了許多抗議電話,甚至揚言下次選舉不投民進黨。在此壓力下,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有所表示,認為吳的構想民眾感受很差,希望吳能夠跟黨中央同步,「不宜個人躁進」。為此,吳秉睿還專門召開記者會表示道歉。
經過此事,可以看出民進黨在此問題上還是比較堅決地反對,所以陸生納保的問題也曾一度被國民黨當局擱置,沒有硬性闖關。待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登陸訪問之後,陸生健保議題又被提上桌面,被島內評論界看做既是政策的「修法」探討,也是對民進黨兩岸政策走向的檢驗。因此,和其他政策的討論一樣,陸生健保政策不再僅僅是一個政策的探討,而再次變成了政黨鬥爭的一個議題。
在臺灣行政機構提出相關法案之後,此議題在島內持續延燒。支持陸生納入健保的媒體和民眾認為,陸生納入健保是出於人權和公平的考量,陸生在臺短則兩年,長則四年,生病受傷在所難免,將陸生納入健保體系,是保障陸生的看病權。而且臺灣除陸生外,外籍學生、港澳學生全都被納入到健保體系之中,學生中唯有陸生被排斥在健保體系之外,出於公平的考量,陸生也應該納入健保。
但是,反對的聲音也有出現,臺灣疾病管理部門副局長施文儀在自己的個人facebook上,針對陸生納保發表評論,強調陸生並非臺灣「全民」,也沒有繳稅,如果要納入健保,絕對不是現在的保費基準,否則會拖累臺灣的健保財務,造成健保基金的赤字。「過去沒有一分貢獻、沒繳納過一毛稅,與全民有很大差別!」
針對施文儀的說法,臺灣衛生部門發布新聞稿,認為施文儀雖然是在自己的個人facebook上發表言論,但是已經為行政團隊造成困擾,身為高階官員,被給予書面警告一次。
而比施文儀說法更嚴重、更荒唐的說法在臺灣媒體也頻頻出現,臺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登出評論,認為大陸有六十五萬病人需要洗腎,這六十五萬病人中有十萬人以讀書名義來臺洗腎,就會造成臺灣健保的破產,使臺灣健保體系徹底崩潰。
針對這種看法,臺灣大陸事務管理部門發表新聞稿表示駁斥,新聞稿稱,目前外籍生與僑生均參加全民健康保險,全民健保是基於自助互助精神,以保險方式共同分攤個人及社會的風險,確保共同生活於臺灣社會的每一份子都能獲得醫療的保障,以維護社會安定。陸生納保是出於人道和公平的考量。
對於針對陸生納保會拖累臺灣健保體系的說法,新聞稿稱,20至24歲的年輕人,每人平均醫療的費用遠低於全體保險對象每人的醫療費用,外籍生與僑生每人平均的醫療費用也低於他們每年自行負擔的保費,未來大陸學生比照外籍學生繳納保費,不會對健保財務造成負擔。也就是說,指責陸生納保會拖累臺灣健保體系的說法並不成立;年輕的陸生納保,對臺灣健保體系的運行不僅不會拖累,反而還會起到好的作用。
健保法制化是大勢所趨
目前島內還有著很強烈的反對陸生納保的聲音,主要理由有兩點:第一就是陸生並非臺灣「全民」,所以不能納入臺灣的全民健保;第二就是算經濟帳,認為健保是一種公民福利,陸生並沒有為臺灣貢獻一分,所以不應該享有臺灣的健保福利。
然而,按照臺灣衛生部門以及大陸事務管理部門的數據,陸生納保佔用臺灣健保資源的說法根本不成立,這筆經濟帳其實和第一條理由一樣,算的都是意識形態的帳。起初,馬政府推動開放大陸遊客赴臺旅行的時候,民進黨就以意識形態的理由堅決反對;然而,陸客來臺幾年之後,臺灣南部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又開始全面檢討自己的政策,希望能夠做好配套設施吸引更多的陸客來臺灣南部遊覽參觀。隨著兩岸交流的加強,陸生健保納入法制化軌道是大勢所趨。
民進黨一碰到大陸事務首先想到的就是反對,這是一貫的「反中」思維在作祟,然而兩岸交流的大門一旦開啟,就再也關不上。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登陸之後,臺灣民調有50%以上民眾樂見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有所調整,相信隨著兩岸交流的進一步深化,民進黨「反中」、「臺獨」的意識形態會有所變化。(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