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中仇中」作祟!綠營政客以「調整健保制度」為名割裂兩岸

2020-12-15 海峽導報

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已緊繃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島內一些綠營政客這回拿臺灣的健保制度問題做文章,持續攻擊臺商和陸配。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2日聲稱,將提案「修法」,限縮臺商與陸配子女的健保權益,「基進黨立委」陳柏惟迫不及待跟進,大嚷著要檢討某些陸配與他們子女的居留資格,使其無法加健保,並減縮外籍人士權益。而在今天,護理師出身的臺灣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也表態,民眾黨會支持「修法」,且她個人覺得,對臺灣沒貢獻、沒繳稅的能不能用健保,大家可以來討論。

雖然臺灣健保制度存在漏洞、連年收支短絀是事實,但這些政客以「解決臺灣健保資源濫用問題」為出發點,以「調整健保制度」為名來打擊異己,當作切割臺灣與大陸的籌碼,甚至作為區別兩岸人民的依據,處處顯露割裂兩岸的心機。

打壓異己?臺商怨針對性強

根據「綠委」林俊憲的提案「修法」,如果1年沒在臺灣居住滿183天,或是沒有繳稅紀錄的,未來保費可能從7百多元(新臺幣,下同)調到1萬2千多元。對此, 部分旅外臺籍工作人士強烈反彈,因為工作關係根本不可能在臺灣待超過半年,而且其實現在很多繳保費的,其實也不知道何時回臺,根本也沒用到。

「旅外工作的臺灣人,就會很不公平。」在大陸自開工作室的臺灣設計師林先生覺得「好無奈」。他同時表示,像他這樣在大陸工作的臺商,都是買臺灣「國民年金」跟健保,但因為常年在大陸,所以其實很少回臺灣「享受健保權益」。

有陳姓臺商也嚮導報記者表示,有些綠營政客常在罵臺商,「在大陸過爽爽,出事了才想到回來用健保」這真的很可笑。因為他們每個月該交的都有交,但一年也沒回臺灣幾次,平常小感冒小症狀都自己簡單吃藥將就著熬過去了,回臺灣就醫真的是大病或是手術,比那些平常在臺灣小病小痛就要去診所拿藥的不是強多了嗎?

就此,國民黨「立委」葉毓蘭指出,健保的確是需要改進,「但千萬不要拿來當成打壓異己,或者政治鬥爭的工具。」

「仇中」壓倒一切,已使問題失焦

防堵所謂「健保漏洞」,綠營政客瞄準的是「黃安們」。用他們的說法是,「在大陸吹噓、指責臺灣,有病卻爽用臺灣健保的人」。殊不知,統計數據顯示,65歲以上的臺灣人花掉的健保資源,平均每人每年約6萬多元,是其他年齡層的3到6倍。臺灣資深媒體人司馬正翔就此評論指出,歲月無情是健保鉅額耗損的主因,陸配、臺商、外配和其子女,這些青壯族群不是罪魁禍首。

至於「臺灣基進新科立委」陳柏惟所指,全民健保只有2300萬臺灣人繳保費,要讓14億大陸人使用,這樣造成了臺灣健保虧損,那簡直是「腦殘說辭」,刻意污衊。因為根據臺灣「健保署」2011年回應外界詢問的資料,大陸人士加入臺灣健保以眷屬居多,約有64383人,外籍人士加入健保以受僱者居多,約有456141人。在「政府負擔」部分,大陸人士為1億9千餘萬元,外籍人士為9億8千多萬元。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右)提「修法」打擊「黃安(左)們」

臺灣《中國時報》更舉「健保署」最新資料顯示,去年臺灣健保支出逾7000億元,其中,大陸人士用了7.23億元,但是他們自己付了7.19億元,收支相抵,金額幾乎差不多。「健保署」說了實話,大陸人士的醫療費用大部分用在生孩子,並非濫用。臺灣的少子化已是所謂「國安危機」,相對於增加人口的可貴,臺灣付出的少少代價,根本算不上什麼,健保固然有檢討必要,但從人道立場來看,不讓陸配依親納保,就有歧視之嫌。

臺灣 《旺報》就此評論指出,黃安的言行引起很多爭議,「綠委」拿他作為「修法」的指標,針對性太強,難免讓人認為同樣是從「反中情緒」中看健保問題。健保保費的公平性問題,一直有爭議,但是這次由「仇中情緒」觸發的檢討,「仇中」壓倒一切,已使問題失焦。

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 綜合報導

相關焦點

  • 綠營政客又動起歪腦筋
    以「調整健保制度」為名來打擊異己,當作切割臺灣與大陸的籌碼,甚至作為區別兩岸人民的依據,處處顯露割裂兩岸的心機。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已緊繃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島內一些綠營政客這回又拿臺灣的健保制度問題做文章,持續攻擊臺商和陸配。民進黨「立委」林俊憲2日聲稱,將提案「修法」,限縮臺商與陸配子女的健保權益,「基進黨立委」陳柏惟迫不及待跟進,大嚷著要檢討某些陸配與他們子女的居留資格,使其無法加健保,並減縮外籍人士權益。
  • 疫情當下綠營炒作「健保」欲一箭雙鵰?
    1 民進黨點燃「健保」烽火  關於健保話題的引爆,從湖北臺商返臺的首班包機2月3日抵臺就開始了。因為返臺的人員中,有部分大陸配偶子女,於是綠營政客和媒體就開始鼓譟,「中國人來吃我們的健保了」。  綠營學者、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的顏建發則進一步提出,應通盤檢討「兩岸關係條例」與臺灣健保制度,包括要修正陸配及其子女、親屬取得居留與健保。民進黨民意代表王定宇跟進表示,馬英九「執政」時「為中國籍人士開的健保後門」,一定要「好好整理、修法」。
  • 綠營政客竟稱:臺灣2300萬人交的健保,不能讓14億人用
    綠營一些人趁機建議,修改陸配及其子女、親屬取得健保的相關規定,臺灣「基進黨」民意代表陳柏惟更以煽動的口吻說,「如果2300萬人繳交的保費,要讓14億人使用,這無法接受」。他並質疑,為何臺灣學生在外留學要買商業醫療保險,而大陸學生在臺灣卻可以使用健保,未來將與民進黨合作解決相關問題。
  • 臺媒:大陸學生納入臺灣健保只是遲來的正義
    臺當局開放陸生赴臺就學,無疑是一件深遠影響兩岸關係的大事,不僅有利於兩岸青年學生的深度交流,也可能為臺灣培養出一批「親臺派」,他們畢業後回到大陸工作,更可能進一步影響更多人去認識臺灣、理解臺灣,這對臺灣來說無疑是一件極具正面價值的好事。
  • 人民日報海外版:2300萬人的健保14億人用?鬼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2300萬人的健保14億人用?鬼扯!(日月談)趁著新冠肺炎疫情,島內綠營人士以疫謀「獨」「反中保臺」的伎倆又升級了。這一次,他們盯上了臺灣的健保制度。據臺灣媒體報導,連日來,綠營學者顏建發等拿陸配及其親屬開刀,鼓吹檢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健保制度,要求未來嚴格限制陸配及其親屬取得居留權與健保;「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更以煽動的口吻說,「如果2300萬人繳交的保費,要讓14億人使用,這無法接受」「為何臺灣學生赴外留學要買商業醫療保險,而大陸學生赴臺卻可以使用健保」。
  • 馬英九時代高官:大陸配偶沒用健保多少錢,民進黨小裡小氣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綠營人士藉機進行政治操弄,不斷炒作世界衛生組織涉臺問題,試圖以「疫」謀「獨」。即便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病毒正名為「COVID-19」,綠營政客依然口口聲聲叫著「武漢肺炎」,一副幸災樂禍的醜陋面孔,極力煽動島內民眾「反陸」情緒。
  • 「無知、無能與無恥」的標籤,會永遠跟著這些妖言惑眾的臺灣政客
    從民進黨當局第一時間宣布禁止口罩出口,到拒絕湖北臺胞返臺,再到綠營民意代表推進修改臺灣健康保險制度……這些不負責任的民粹政客,通過一系列妖言惑眾的言行在島內成功製造出了一種叫做「仇中症」的「新疫情」。他們以「防疫優先」之名進行的政治盤算,正在把他們自己的無知、無能、無恥的本性逐一清晰地暴露出來。 先說「無知」。
  • 綠營再炒反陸情緒 竟叫囂「臺灣健保為何要讓14億人享用」
    有綠營學者顏建發等開始拿陸配及其子女開刀,建議檢討「兩岸關係條例」與「健保」制度,包括陸配及其子女、親屬取得居留與健保等議題。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主張修改「全民健康保險法」,新增健保被保險人第七類,針對一年內在臺灣未住滿183天、無法提出收入證明及繳稅紀錄者,健保費提高至1.2萬元(新臺幣,下同)。「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更以煽動的口吻說,「如果2300萬人繳交的保費,要讓14億人使用,這無法接受」。
  • 兩岸議題「火線交鋒」 大陸學生入健保即將上路
    明年初陸生可享健保   在臺灣「立法院」被民進黨「立委」9次無理擋下後,12月28日,臺「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再次來到「立法院」,提出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有關將大陸在臺就讀學生納入臺灣健保及縮短陸配居住年限的修正案,經過在場的國民黨「立委」強力推動和護航,經表決以多數票贊成通過。
  • 蔡英文「修法」限制大陸,民進黨持續撕裂兩岸
    編輯:晨星臺灣媒體人司馬正翔在「大華網絡報」發表文章,稱綠營學者顏建發等人借用此次新冠肺炎的爆發以及蔡英文連任後臺灣仍持「反中保臺」的態度,向臺灣政府提議重新制定「兩岸關係條例」,涉及內陸人民在臺灣通行或長期居住後產生的問題
  • 大陸學生納入臺灣健保 還要等多久?
    而「立法院」預計12月中休會,專家稱此問題可能被留給明年上臺的新領導人處理。臺「教育部長」吳思華對提案再度被擱置「表示遺憾」。目前僑生、外籍生都已有健保,唯獨陸生沒有。他說,這對校園和諧產生影響,並呼籲對所有境外生一視同仁。臺灣《旺報》評論稱,陸生納入健保案不應被過度政治思維綁架。
  • 民進黨稱讚健保制度 被罵「不要臉」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3月5日訊 臺灣地區的健保制度,近日再次成為了輿論的焦點。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前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當年連戰任職行政機構負責人時推動健保制度遭到痛罵,民進黨罵得最兇。可如今民進黨民意代表和支持者又稱健保是「臺灣之光」,像當成民進党家產。
  • 兩岸醫療保險制度大比拼,解秘臺灣健保神話
    臺灣全民健保制度一直被臺灣自詡為「世界典範」、「世界第一,沒有之一。」,「臺灣健保包山包海,什麼都包」,「臺灣健保是臺灣人享受的高福利」等等。二十多年來,大陸人經常被未經調查分析的新聞媒體、網絡公知和社交活動中的臺灣人所帶來的臺灣健保的各種消息所誤導,消息的共同點都在傳達一個信息:「臺灣是個高福利社會,單單一個健保就可以秒殺大陸,秒殺全世界。」
  • 大陸在臺學生擔憂多 納入臺灣健保還要等多久?
    而「立法院」預計12月中休會,專家稱此問題可能被留給明年上臺的新領導人處理。  臺「教育部長」吳思華對提案再度被擱置「表示遺憾」。目前僑生、外籍生都已有健保,唯獨陸生沒有。他說,這對校園和諧產生影響,並呼籲對所有境外生一視同仁。臺灣《旺報》評論稱,陸生納入健保案不應被過度政治思維綁架。
  • 陸生納入健保三年未果 歧視大陸最終耽誤臺灣
    目前僑生、外生都已有健保保障,唯獨陸生沒有,對校園和諧產生影響。陸生納保 臺灣真的虧本嗎?一直杯葛陸生納保案的綠營黨團一貫「逢中必反」。其反對陸生納入健保的理由集中在兩點。一方面,主觀認為大陸對臺有敵意,陸生不應享用臺灣的健保資源,這是完全的民粹作風,「臺獨」逆流。
  • 臺灣健保「包山包海」難包陸生?
    臺灣八仙樂園塵爆的498名傷者中,241人是學生,包括2名大陸學生。臺「衛福部」表示,所有傷者的醫療費用將先由「健保署」墊付,事後再向業者求償。醫療康復費用高,臺灣健保的優勢體現了出來。但對至今仍沒有搭上健保列車的陸生來說,受傷後醫療康復費用如何解決?仍然沒有清晰的答案。
  • 《中時》社論批蔡英文:勿讓「反中仇中」孕育出大陸的「反臺」火種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在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拒絕大陸為她接受「九二共識」設定時限。在島內,蔡英文對「九二共識」模稜兩可的態度會對兩岸關係造成何種傷害,已引發輿論擔憂。臺灣《中國時報》28日發表社論提醒蔡英文和民進黨,切莫「讓臺灣反中、醜中、仇中情結,孕育出大陸民眾的反臺火種」。
  • 國臺辦:民進黨等綠營阻撓大陸生納入臺灣健保
    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這一態度和立場是明確的。 關於臺灣地區的大陸學生納入臺灣健保以及縮短大陸配偶取得身份證年限的修法提案,受到綠營的阻撓的相關報導,馬曉光說,「大陸配偶和赴臺就讀的陸生在臺灣長期受到不公正的歧視待遇,經過多年呼籲,臺灣有識之士和臺灣當局有關部門已經予以重視,開始著手解決。」
  • 島內健保虧損堅持不了多久了?竟然拋出陸配來當替罪羊
    圖片來源:網絡綠營學者顏建發等趁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又開始拿陸配及其子女開刀,建議檢討「兩岸關係條例」與「健保」制度,包括陸配及其子女、親屬取得居留與健保等議題。他並質疑,為何臺灣學生赴外留學要買商業醫療保險,而大陸學生赴臺卻可以使用健保,未來將與民進黨「立委」合作解決相關問題。對此,「大華網絡報」3日發表臺灣資深媒體人司馬正翔的評論指出,臺灣健保固然不錯,但財政負荷嚴重是事實,若指責使用健保的大陸人士,造成了臺灣健保虧損,那就是謊言。
  • 臺灣一周:陸生健保起風波 調整兩岸政策勢必行
    民進黨民代吳秉叡上周有意提案修訂讓大陸學生納入臺灣健保,不料引發綠營內部矛盾。他高調表示,綠營拋出大陸學生納入健保的構想是「好現象」、「應予鼓勵」,希望「教育部」等部會仔細規劃修法,吸引大陸的優秀學生,並指示相關部門全面檢討陸生赴臺「三限六不」和大陸配偶等政策,重新調整「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所有兩岸政策,以因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馬英九著重指出,「如果大陸學生當研究助理,算不算打工?如果限制當研究助理,這對吸收好人才、學生是否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