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導,趁著新冠肺炎疫情,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的伎倆又升級了。有綠營學者顏建發等開始拿陸配及其子女開刀,建議檢討「兩岸關係條例」與「健保」制度,包括陸配及其子女、親屬取得居留與健保等議題。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主張修改「全民健康保險法」,新增健保被保險人第七類,針對一年內在臺灣未住滿183天、無法提出收入證明及繳稅紀錄者,健保費提高至1.2萬元(新臺幣,下同)。「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更以煽動的口吻說,「如果2300萬人繳交的保費,要讓14億人使用,這無法接受」。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更是叫囂:「我們的健保絕對不能讓它倒, 要讓它永久存續 ,所以怎麼樣永久存續 ?就是不能有不合理負擔。」
然而根據臺灣健保部門公布2019年統計資料,大陸人士使用臺灣健保人數約為5.4萬多人,較少於2015年6.3萬人,其中與大陸配偶有關者佔了98%,其中包括來臺團聚、長期居留與依親居留等3類共為5萬2820人,未成年子女只有955人。
由此可知,在臺灣的大陸人士,不管是陸配,還是依親探親者,實際使用健保者不過是幾萬人,這幾年人數還有所下降,並未造成嚴重負擔。所謂「臺灣2300萬人繳交健保費,要讓14億大陸人使用」的說法,根本不是事實,而是刻意的污衊。
相較於民進黨對在臺灣大陸人士加入健保的質疑、否定,大陸很早就允許臺生在大陸參加醫保,去年底更公布《港澳臺居民在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從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讓有居住證者可納入大陸社保,臺生享有醫療保險補助政策等,比照大陸民眾享有的待遇。
然而,民進黨卻把本應互惠互利的好事,當作切割臺灣與大陸的籌碼,甚至作為區別兩岸人民的依據。民進黨「立委」則是磨刀霍霍,準備著手在「立法院」本會期修改「兩岸關係條例」,如林俊憲、王定宇等人,將分別提案限制大陸人士赴臺依親探親者不得加入臺灣健保,以及每年未在臺灣居住滿183天的臺灣民眾也應調漲健保費率或全額付費,雖是「以疫謀獨」的心機,卻也讓人看到民進黨以仇恨撕裂兩岸的嘴臉。
對此,臺灣中時電子報發文認為,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和「基進黨立委」陳柏惟口號喊得有模有樣,但探究政策細節,如果真依照他們的倡議,不但無法為健保撙節支出,反而擴大耗損。各位「立委」若真關心健保支出,必須面對殘酷的事實:65歲以上的臺灣人花掉的健保資源,平均每人每年約6萬多元,是其他年齡層的3到6倍。歲月無情是健保鉅額耗損的主因,陸配、臺商、外配和其子女,這些青壯族群不是罪魁禍首。
左起: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和「基進黨立委」陳柏惟
文章認為,臺灣社會的高齡化與少子化才是健保永續的殺手。陸配與其子女,加上外配和他們的下一代,這些臺灣家庭協助臺灣社會減緩了人口危機,他們繳的保費是健保的資產,他們繳的稅也是臺當局挹注健保的財源。真要談健保,林俊憲與陳柏惟應該要大展雙臂歡迎臺商、陸配、外配與其子女,但兩位「立委」反把財源往外推,因為他們談的根本就不是健保,只在談族群,操弄認同政治而已,拿健保來當族群清洗的藉口。
文章指出,林俊憲與陳柏惟之流只敢耍嘴皮子借著罵中國大陸操弄族群政治,不敢真的與中國大陸斷絕往來,這點是操弄認同政治者最害怕承認的真相。
海峽衛視特約時事評論元張彬認為,有關大陸配偶及子女的健保問題延燒已久,綠營的「臺獨」分子提出這個議題完全是政治考量。臺灣籍人士的家屬和子女當然可以享用健保的基本權益,這也是最基本人身權利之一,臺灣此前一直叫囂「最注重人權」,此時為何卻不注重了?其次,如果算經濟帳的話,島內人口的老齡化,健保入不敷出才是根本問題,大陸配偶及其子女不但是青壯年,而且對於充盈臺灣健保幫助很大。綠營以意識形態代替專業技術,利用政治操弄挑起族群對立,這是其一貫伎倆,前段時間大陸子女和配偶想回到臺灣,這種骨肉親情民進黨當局都採取百般阻撓,可以預見,如果把所有問題都政治化,長此以往,臺灣經濟和社會的未來都不會好。
(圖片出處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