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綠營炒作「健保」欲一箭雙鵰?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臺海網3月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王煒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臺灣綠營政客和媒體出於特定的政治目的,針對大陸的惡意攻擊不絕於耳,甚至與大陸有關聯的臺商、臺幹、陸配、陸生也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祭品」。

  最近一段時間,就連臺灣人特別引以為傲的「全民健康保險」,也成為了一個引爆政壇的話題。

    1 民進黨點燃「健保」烽火

  關於健保話題的引爆,從湖北臺商返臺的首班包機2月3日抵臺就開始了。因為返臺的人員中,有部分大陸配偶子女,於是綠營政客和媒體就開始鼓譟,「中國人來吃我們的健保了」。

  2月24日,一位患血友病的臺灣少年因為病情需要,採「特例安排」的模式與其母親離開武漢回臺,這本來是兩岸人道救援的感人一幕,結果人還沒下飛機,各種惡言惡語又已經瘋傳。臺當局前外事官員劉仕傑在網上散布,血友病少年是「中國籍」,不能讓其返臺,竟然還贏得相當一批網民點讚支持。

  進入到3月,臺灣綠營政客「食髓知味」,繼續在健保議題上大做文章。民進黨民意代表林俊憲提出要對健保「修法」,針對的是一年內在臺灣沒有住滿183天、無法提出收入證明及沒有繳稅記錄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指的就是在大陸打拼的臺商、臺幹以及陸配、子女。

  綠營學者、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的顏建發則進一步提出,應通盤檢討「兩岸關係條例」與臺灣健保制度,包括要修正陸配及其子女、親屬取得居留與健保。民進黨民意代表王定宇跟進表示,馬英九「執政」時「為中國籍人士開的健保後門」,一定要「好好整理、修法」。 臺灣「基進黨」民意代表陳柏惟則聳人聽聞地煽動說,「如果2300萬人繳交的保費,要讓14億人使用,這無法接受」。

    2 炒作「健保」並不新鮮

  新冠肺炎病毒是個新病毒,但綠營炒作健保更像是流行性感冒,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爆發一次。

  長期居住在大陸的臺灣藝人黃安,因為堅決反對「臺獨」,讓綠營上下如鯁在喉。2016年3月,黃安突發心肌梗塞,回到臺灣接受治療並完成手術。因為使用了臺灣健保服務,綠營政客和媒體紛紛指責他「濫用健保資源」。「時代力量」民意代表徐永明更要求將黃安列為臺灣「不受歡迎人物」。

  從2011年臺灣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讀時起,陸生健保問題一直就是藍綠攻防的焦點。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支持陸生比照僑生納保,考慮到年輕人生病比較少,即便是當局補貼四成,一樣有收益。而「在野」的民進黨則以「損害臺灣人利益」為名,堅決反對陸生納保,甚至編造出「假求學、真看病」這樣無恥的笑話。

  蔡英文上臺之後,發現已經沒有理由再反對了,於是搞出了一個陸生納保的「修正草案」,提出陸生可以加入健保,但要全額付保費。為了避免被輿論抨擊「不公平」,其他外籍生也不再享受補助,一律全自付。實際上,即便按照當局補貼的繳納方式,境外學生對於臺灣健保的花費極少,還能產生大額的盈餘,不僅不是消耗者,還是貢獻者。

    3 藉助疫情給兩岸關係添堵

  綠營炒作健保話題,當然不是無的放矢,其首要目的,就是藉助疫情給兩岸關係添堵。

  國民黨民意代表陳玉珍就認為,關於健保的「修法」不應針對特定族群,好像變成特定惡意。而長期在大陸發展的臺灣女星劉樂妍則直接點出,因為陸配等群體不將選票投給民進黨,才會遭到百般刁難。

  而更重要的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進黨當局和綠營就一直在進行政治操弄,不僅反覆炒作世界衛生組織涉臺問題,還在湖北臺胞返臺問題上不斷設置障礙,試圖製造兩岸民間的仇恨對立。

  就像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新型冠狀病毒正名為「COVID-19」,但在臺灣綠營政客的口中,依然口口聲聲叫著「武漢肺炎」,其幸災樂禍的醜陋心態以及醜化大陸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更讓人遺憾的是,在綠營政客和媒體的煽動之下,如今的臺灣社會「黑中仇中」肆意蔓延,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必將造成傷害。

    4 為「健保」困境找替罪羊

  對於被惡炒的健保話題,臺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日前表示,臺灣健保要永久存續就是不能有不合理負擔。蘇貞昌的這句話,不僅是呼應綠營政客和媒體,還在為臺灣健保困境尋找替罪羊。

  臺灣健保是一種社會福利制度,自從1995年3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已經過了25個年頭。起初立意在於讓臺灣人每個月繳交固定的健保費用,在平常看病或是緊急狀況時,當局都會拿出金額補貼有繳交健保費用的人。健保立意雖然良好,卻也不乏出現部分人士「濫用」醫療資源的情形,而臺灣社會的高齡化與少子化,也對健保制度永續經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長此以往,臺灣健保早已不堪負荷,什麼時候破產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為了填補這個黑洞,臺當局這幾年來開始有計劃地調漲健保費,但遇到了不小的阻力與反彈,收效甚微。

  如今,民進黨當局又一次「撿到了槍」,通過把槍口對準臺商、陸配,通過挑起兩岸民意對立、島內族群仇恨,為「執政」無能找到了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

  這種民進黨乃至整個綠營慣用的爛招,為什麼在臺灣社會一再奏效,甚至愈演愈烈,是不是應該引發臺灣民眾的深思呢?

 

來源: 臺海網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中華成語,「一箭雙鵰」的故事
    「一箭雙鵰」的故事發生在距今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北周時期,故事的主人公叫長孫晟。長孫晟是北周禁衛東宮的一名武官,他懂軍事,善騎射,聰敏機智,勇武過人。快接近大雕時,只見他利索地搭箭,毫不遲疑地一箭射去。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發生了,那兩隻大雕像中了魔法似的,緊緊挨在一起,從天空「撲通通」掉落在地上,不動了。驚呆了的眾人愣了片刻,小心翼翼地上前去查看。待看清楚後,更加驚呆了。原來,長孫晟那一箭竟然一下子射穿了兩隻大雕!
  • 每日一句 | 「一箭雙鵰」用英語怎麼說?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短語是: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它的意思是「一箭雙鵰」。one stone ,stone 是「石頭」 的意思,所以這個短語解釋為「一石二鳥」,中文中還有一個說法,叫「一箭雙鵰」。用英語解釋為 answer multiple purpose ,一舉多得。今天的短語,你學會了嗎?
  • 綠營政客以「調整健保制度」為名割裂兩岸
    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已緊繃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島內一些綠營政客這回拿臺灣的健保制度問題做文章,持續攻擊臺商和陸配。雖然臺灣健保制度存在漏洞、連年收支短絀是事實,但這些政客以「解決臺灣健保資源濫用問題」為出發點,以「調整健保制度」為名來打擊異己,當作切割臺灣與大陸的籌碼,甚至作為區別兩岸人民的依據,處處顯露割裂兩岸的心機。打壓異己?
  • 綠營政客竟稱:臺灣2300萬人交的健保,不能讓14億人用
    ,卻意外引爆臺灣的健保制度問題。綠營一些人趁機建議,修改陸配及其子女、親屬取得健保的相關規定,臺灣「基進黨」民意代表陳柏惟更以煽動的口吻說,「如果2300萬人繳交的保費,要讓14億人使用,這無法接受」。他並質疑,為何臺灣學生在外留學要買商業醫療保險,而大陸學生在臺灣卻可以使用健保,未來將與民進黨合作解決相關問題。
  • 綠營再炒反陸情緒 竟叫囂「臺灣健保為何要讓14億人享用」
    據臺媒報導,趁著新冠肺炎疫情,民進黨當局「以疫謀獨」的伎倆又升級了。
  • 一言不合就改「健保」?大陸臺青怒批蔡英文:做人厚道一點
    蔡英文當局借疫情大肆炒作「反中」情緒,近日更是有民進黨、「臺灣基進」的民代紛紛提出修改「健保(健康保險)法」,將「炮火」鎖定陸配與臺商,造成大陸與海外臺胞的恐慌。他們大多一年回不了臺灣幾次,「健保」更是只繳錢卻不太使用,更遑論濫用。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是秉持著愛家鄉愛臺灣的信念,才願意繼續交臺灣的「健保」與「年金」,指望著外出辛苦多年後能帶回臺灣養老。蔡英文與民進黨卻企圖大搞區別待遇,為了政治喜惡用公器漲健保費,以此挾持同胞的遷徙意願,簡直是過河拆橋!
  • 人民日報海外版:2300萬人的健保14億人用?鬼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2300萬人的健保14億人用?鬼扯!(日月談)趁著新冠肺炎疫情,島內綠營人士以疫謀「獨」「反中保臺」的伎倆又升級了。這一次,他們盯上了臺灣的健保制度。據臺灣媒體報導,連日來,綠營學者顏建發等拿陸配及其親屬開刀,鼓吹檢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健保制度,要求未來嚴格限制陸配及其親屬取得居留權與健保;「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更以煽動的口吻說,「如果2300萬人繳交的保費,要讓14億人使用,這無法接受」「為何臺灣學生赴外留學要買商業醫療保險,而大陸學生赴臺卻可以使用健保」。
  • 馬英九時代高官:大陸配偶沒用健保多少錢,民進黨小裡小氣
    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至3月8日,臺灣已累計45例確診病例,其中包括一起醫院集體性感染案例。楊志良臺當局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昨日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全球的「敵人」,各地都要認真面對,臺灣形勢同樣嚴峻,「社區感染」不可避免,臺當局應把防控工作做細做實
  • 國臺辦:民進黨等綠營阻撓大陸生納入臺灣健保
    關於臺灣地區的大陸學生納入臺灣健保以及縮短大陸配偶取得身份證年限的修法提案,受到綠營的阻撓的相關報導,馬曉光說,「大陸配偶和赴臺就讀的陸生在臺灣長期受到不公正的歧視待遇,經過多年呼籲,臺灣有識之士和臺灣當局有關部門已經予以重視,開始著手解決。」
  • 在臺就讀大陸學生全額自費納入健保
    對於陸生的不公平待遇,外界一直呼聲強烈,民進黨遂推動所謂「陸生納保、境外生保費改為全額自付」的健保修正草案。    張鬱說,「健保的精神本來應該是高收入高保費,低收入低保費,但如果這樣調整,境外生將是臺灣保費金額最高的群體,違反了健保『量能負擔』的精神。」 >>詳細
  • 島內健保虧損堅持不了多久了?竟然拋出陸配來當替罪羊
    圖片來源:網絡綠營學者顏建發等趁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又開始拿陸配及其子女開刀,建議檢討「兩岸關係條例」與「健保」制度,包括陸配及其子女、親屬取得居留與健保等議題。他並質疑,為何臺灣學生赴外留學要買商業醫療保險,而大陸學生赴臺卻可以使用健保,未來將與民進黨「立委」合作解決相關問題。對此,「大華網絡報」3日發表臺灣資深媒體人司馬正翔的評論指出,臺灣健保固然不錯,但財政負荷嚴重是事實,若指責使用健保的大陸人士,造成了臺灣健保虧損,那就是謊言。
  • 臺灣健保「包山包海」難包陸生?
    醫療康復費用高,臺灣健保的優勢體現了出來。但對至今仍沒有搭上健保列車的陸生來說,受傷後醫療康復費用如何解決?仍然沒有清晰的答案。  過程一波三折  有島內醫師近日投書媒體,吐槽臺灣健保是「包山包海包全球」。他舉例說,幾天前接待了一個病人,一問才知,病人是在美國骨折的。但打了條石膏固定後便越洋飛回臺灣開刀。
  • 民進黨稱讚健保制度 被罵「不要臉」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3月5日訊 臺灣地區的健保制度,近日再次成為了輿論的焦點。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前國民黨副秘書長蔡正元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當年連戰任職行政機構負責人時推動健保制度遭到痛罵,民進黨罵得最兇。可如今民進黨民意代表和支持者又稱健保是「臺灣之光」,像當成民進党家產。
  • 民進黨趁疫情推「去蔣化」 鬱慕明不建議大陸窮臺 臺灣健保NO1
    「有些事只能說不能做,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說」是李登輝及其追隨者(他們有時在藍營、有時在綠營,有的在藍營、有的在綠營)奉行的「至理名言」。當年,他們把統一的實現、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生存和發展當做「只可以說不可以做」的事。曾幾何時,他們已經將統一的實現、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生存和發展當做「不可以說」、也「不可以做」、還要加以阻撓和破壞的事。
  • CF:10塊錢「一箭雙鵰」,抽到雷神音效卡+COP旗袍,這運氣還有誰
    10塊錢「一箭雙鵰」說起抽獎活動,小編想起了最近我在貼吧裡發現了一位幸運玩家,他參加了近期官方推出的翻牌活動,只花10塊錢就抽到了雷神音效卡和cop-旗袍,運氣特別好,其他玩家都只是花10塊錢抽到一款英雄級武器,而他卻「一箭雙鵰」,這運氣還有誰?
  • 從和親使者到突厥剋星,看長孫晟如何「一箭雙鵰」平外患
    長孫晟在歷史上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沒什麼文化,卻智謀超群,是隋朝著名的謀略家、外交家,也是隋朝削弱突厥勢力、平定突厥外患的最大功臣;他武藝高強,留下的成語「一箭雙鵰」流傳至今,一生卻沒指揮過重大的戰役,但突厥兵將卻畏之如虎,稱其為「霹靂將軍」,後世也將其列入
  • 臺媒:大陸學生納入臺灣健保只是遲來的正義
    原標題:臺媒:大陸學生納入臺灣健保只是遲來的正義  臺灣《旺報》27日社評表示:臺灣「立法院」今天將就大陸學生納入全民健保案做最後決定,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賴士葆表示,朝野若無共識就用表決來通過;民進黨團則表示,將召開黨團大會決定是否支持,據了解,民進黨傾向不反對。
  • 大陸學生納入臺灣健保 還要等多久?
    目前僑生、外籍生都已有健保,唯獨陸生沒有。他說,這對校園和諧產生影響,並呼籲對所有境外生一視同仁。臺灣《旺報》評論稱,陸生納入健保案不應被過度政治思維綁架。綠營總阻撓 遲遲通不過依據臺灣相關規定,在臺求學的外地生(包括僑生、外籍生)都納入健保,其中自付保費六成,臺當局補助四成。
  • 兩岸議題「火線交鋒」 大陸學生入健保即將上路
    明年初陸生可享健保   在臺灣「立法院」被民進黨「立委」9次無理擋下後,12月28日,臺「陸委會」主委王鬱琦再次來到「立法院」,提出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有關將大陸在臺就讀學生納入臺灣健保及縮短陸配居住年限的修正案,經過在場的國民黨「立委」強力推動和護航,經表決以多數票贊成通過。
  • 【臺客分享】 慢性病藥 健保因應疫情
    壹、實施對象因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滯留中港澳地區,無法返臺親自就醫領藥保險對象。貳、實施期間自即日起至疫情結束。參、由他人代述病情或代為領藥應備文件至原就醫院所原診治醫師代述保險對象病情開立相同方劑處方,或持處方箋至院所調劑單位或健保特約藥局代為領藥,請檢具下列文件:        (一) 保險對象身分證明文件(正本或影本或影像)。      (二) 受託人身分證明文件正本供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