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世界中尋找智慧 CFP供圖
經驗表明,在一個「數字土著」的時代,大部分學習者需要通過在線學習獲得支持和幫助。近年來,慕課(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已成為教育改革的某種象徵,但其較低的保留率和通過率,也使慕課遭遇到質疑:作為一種面向全體民眾的教育手段,它是否真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慕課學習者來自發達國家,是有著良好教育背景的群體。即便如此,根據有關學者的統計,慕課的保留率仍然是較低的,大概在5%至15%之間。如果希望慕課真正發揮其教育新形態的價值和作用,慕課研究者和設計者們必須關注學習者的保留率和通過率。到目前為止,此類研究尤其是實證性研究成果非常有限。
數據來源與研究工具
對保留率和通過率的較早研究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於元數據,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提供課程,藉由慕課網(Coursera)平臺向公眾開放。本研究是目前關於慕課學習者保留率和通過率的最早研究,通過對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慕課學習保留率和通過率的預測因素研究,探究了學習者個性特徵、前期經驗、教育背景、自我承諾和內隱智力理論等因素對慕課保留率與通過率的影響及其程度。
本次研究的課程開設於2013年夏季。慕課網數據顯示,有來自183個國家的33938個學習者註冊課程。這些註冊者中,來自美國的學習者佔1/3,其次是印度、英國和加拿大,還有1/4學習者來自發展中國家。最初樣本中男女比例為2∶1,人數佔優的學習者群體的年齡段為30歲至39歲;1/3的被調查對象獲得學士學位,其中獲得碩士學位者佔1/3;18%為全日制學生,11%為半工半讀學生,60%為全職工作者。前期調查數據顯示,55%的學習者希望獲得結業證書,67%的人有慕課學習經歷。
課程由8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結束都有一次檢測。在大約34000人次的註冊者中,只有3875人完成了前期調查,2357人通過了第一單元測試,最後只有1097位學習者完成了8個單元的測驗。因此,這1097個樣本用於學習者的結業分析,其中有效樣本為1010個。儘管註冊者人數高達三萬餘人次,但並不代表他們參與並投入了慕課學習。因此,本研究關注的僅僅是那些參與並投入的學習者,研究他們輟學或結業的影響因素,從而預測慕課作為高等教育傳統課程的補充或替代品的未來發展。
課程歷時8周,每周形成一個獨立的單元,單元之間難度呈遞增關係。課程有整體簡介、開放連結和相關網頁。每個單元由10至15個視頻組成,每周大約有90分鐘至120分鐘的視頻。換言之,慕課學習者每周用於觀看視頻的時間,與普通高校面對面課程所用的時間大致相當。在視頻中,穿插有一些小測驗,學習者完成小測驗並當場獲知評判結果。除了「常規」視頻課程,還有一些「嘉賓」課程作為補充視頻提供給學生,如通過某社交軟體呈現前沿學者的訪談等。學習者完成所有的測驗,正確率達到80%者獲得課程的結業證書。
測量標準具體包括前期調查、保留率和通過率的界定。其中保留率的測量標準,視單元測驗的完成情況而定。之所以選擇這種方法,是因為它最接近普通課堂的標準。其他測量方法,如學習者是否進入帳戶或觀看視頻等,其結果難以判斷,因為有時候學習者只是打開了視頻而並未投入學習。因此,以「是否完成單元測試」為測量方法,沒有太多幹擾因素,而且更易於操作。輟學(放棄課程學習)的判定標準,是以第一周檢測中未獲得成績,且隨後幾周的檢測中也未獲得成績的狀況來判定的。對於跳過某些單元檢測卻又完成後面單元檢測的情況,將其視為單元檢測成績缺失,而不作為輟學者看待,這與傳統課程的判定方法相似。
本次調查使用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軟體(SPSS21)進行數據分析。如輟學分析使用的是傳統分析方法,即生存分析法。第一周,完成前期調查,其中有1/6的學習者完成了前期調查,並至少完成了一次單元檢測。對於保留率的生存分析,首先創造了生存量表並進行基本的描述信息,然後完成風險分析表。對於通過率的分析,主要採用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統計學習者最後的分數。
結果與分析
「自我承諾」是最重要影響因素
對於輟學分析結果,如預期的一樣,學習者輟學發生最多的時段是課程剛開始階段。填寫完前期調查並完成第一單元的檢測後,大約40%的學習者放棄。在第一、第二單元檢測期間,學習者中又有1/4放棄。這表明,截至第二單元檢測,放棄的學習者佔到了註冊學習者的1/2左右。第二次檢測後,放棄的學習者比例大大降低。那些完成了三次單元檢測的學習者,只有11%未完成整個課程。
關於學習者個性特徵,數據支持了兩種假設,即年齡增長和受教育水平與輟學相關性顯著。有趣的是,學術經歷和對慕課的熟悉程度與輟學相關性不大。相比之下,那些對慕課沒有什麼經驗的學習者更容易終止學習。
研究發現,「自我承諾」是影響輟學的最重要因素。那些宣稱自己不大希望獲得結業證書或者不確定是否放棄的學習者,比起那些渴望獲得結業證書的學習者而言,更容易終止學習。因此,增強學習者獲得結業證書的願望以及確保投入學習時間的承諾,能夠降低學習者輟學的可能性。
其中,內隱智力理論未對輟學構成顯著影響,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但這一發現有可能受到了學習者選擇的影響,學習者一般會選擇「智力增長理論」而非「智力天生理論」。
結業分析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和對慕課的投入精力程度對通過課程具有顯著影響,其他因素未對通過率產生重大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率的分析僅僅是在3875名學習者中完成8個單元學習的1010個樣本中展開的,因此,有些結論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問題與討論
慕課具有教育變革的潛能
和任何領域一樣,教育變革是一種必然。但變革的影響因素是否可測?能否確保變革的嘗試都是正向的?這對於學習者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慕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數位化教育模式,具有教育變革的潛能。本研究對輟學和結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是關於慕課輟學和成就預測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
該研究結果具有很多啟示。在8周的慕課學習中,那些具有慕課學習經驗者輟學可能性較小,而年長的、有更多教育經驗的學習者更容易堅持。其中「自我承諾」是輟學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建議設計者在學習者開始學習之前收集更多的數據,挽留更多對慕課期望較低的學習者,使其受益。其中內隱智力理論對輟學未形成重要影響,這一結論令人吃驚,這也許是因為本研究現有的樣本量未能達到產生顯著影響的程度。
結論與展望
應致力於幫助學習者獲得成功
雖然本研究還存在許多局限,但還是為慕課將來的研究和發展指出了方向。首先從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那些成功通過了慕課的學習者,一般來講,都擁有良好的學習資源和動機。因此,如果我們希望慕課能夠扮演好其預期的角色,即為學習者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機會,未來的研究應該更加關注如何促進那些缺乏教育經驗和興趣的學習者投入和堅持學習的課題。儘管對學習者放棄慕課學習有多種解釋,但學習者「動機」應當是最值得關注的領域。高等教育機構如果為學生開設慕課,那麼有必要對輟學的學生進行定性研究。
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德波爾所提出的,將所有慕課的參與度和保留率一視同仁是不合理的。慕課學習有其獨特的啟示和挑戰,我們需要對學習者的通過率作新的思考。本研究表明,儘管一些學習者能夠成功地參與並完成慕課學習,但並不表明這類慕課學習資源的設計真正成功地補充和替代了傳統課程。尤其當學習者擁有較少的前期經驗或學習動機不足的情況時,慕課學習者的保留率和通過率堪憂。
慕課作為一種低成本的教育形式,為所有學習者提供了學習的機會,那麼如何發揮慕課的這一價值?今後的研究應該致力於如何促進、幫助學習者獲得成功。
文:傑弗裡·格林尼 克里斯多福·奧斯瓦德 傑弗裡·波梅蘭茨 著 趙曉霞 編譯
(原文刊發於《美國教育研究雜誌》2015年第52卷第5冊第925頁至第955頁;格林尼系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副教授,奧斯瓦德系該校研究生,波梅蘭茨系該校原副教授;趙曉霞系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