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影響了慕課學習者保留率和通過率

2021-01-11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在網絡世界中尋找智慧  CFP供圖

  經驗表明,在一個「數字土著」的時代,大部分學習者需要通過在線學習獲得支持和幫助。近年來,慕課(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已成為教育改革的某種象徵,但其較低的保留率和通過率,也使慕課遭遇到質疑:作為一種面向全體民眾的教育手段,它是否真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慕課學習者來自發達國家,是有著良好教育背景的群體。即便如此,根據有關學者的統計,慕課的保留率仍然是較低的,大概在5%至15%之間。如果希望慕課真正發揮其教育新形態的價值和作用,慕課研究者和設計者們必須關注學習者的保留率和通過率。到目前為止,此類研究尤其是實證性研究成果非常有限。

  數據來源與研究工具

  對保留率和通過率的較早研究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於元數據,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提供課程,藉由慕課網(Coursera)平臺向公眾開放。本研究是目前關於慕課學習者保留率和通過率的最早研究,通過對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慕課學習保留率和通過率的預測因素研究,探究了學習者個性特徵、前期經驗、教育背景、自我承諾和內隱智力理論等因素對慕課保留率與通過率的影響及其程度。

  本次研究的課程開設於2013年夏季。慕課網數據顯示,有來自183個國家的33938個學習者註冊課程。這些註冊者中,來自美國的學習者佔1/3,其次是印度、英國和加拿大,還有1/4學習者來自發展中國家。最初樣本中男女比例為2∶1,人數佔優的學習者群體的年齡段為30歲至39歲;1/3的被調查對象獲得學士學位,其中獲得碩士學位者佔1/3;18%為全日制學生,11%為半工半讀學生,60%為全職工作者。前期調查數據顯示,55%的學習者希望獲得結業證書,67%的人有慕課學習經歷。

  課程由8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結束都有一次檢測。在大約34000人次的註冊者中,只有3875人完成了前期調查,2357人通過了第一單元測試,最後只有1097位學習者完成了8個單元的測驗。因此,這1097個樣本用於學習者的結業分析,其中有效樣本為1010個。儘管註冊者人數高達三萬餘人次,但並不代表他們參與並投入了慕課學習。因此,本研究關注的僅僅是那些參與並投入的學習者,研究他們輟學或結業的影響因素,從而預測慕課作為高等教育傳統課程的補充或替代品的未來發展。

  課程歷時8周,每周形成一個獨立的單元,單元之間難度呈遞增關係。課程有整體簡介、開放連結和相關網頁。每個單元由10至15個視頻組成,每周大約有90分鐘至120分鐘的視頻。換言之,慕課學習者每周用於觀看視頻的時間,與普通高校面對面課程所用的時間大致相當。在視頻中,穿插有一些小測驗,學習者完成小測驗並當場獲知評判結果。除了「常規」視頻課程,還有一些「嘉賓」課程作為補充視頻提供給學生,如通過某社交軟體呈現前沿學者的訪談等。學習者完成所有的測驗,正確率達到80%者獲得課程的結業證書。

  測量標準具體包括前期調查、保留率和通過率的界定。其中保留率的測量標準,視單元測驗的完成情況而定。之所以選擇這種方法,是因為它最接近普通課堂的標準。其他測量方法,如學習者是否進入帳戶或觀看視頻等,其結果難以判斷,因為有時候學習者只是打開了視頻而並未投入學習。因此,以「是否完成單元測試」為測量方法,沒有太多幹擾因素,而且更易於操作。輟學(放棄課程學習)的判定標準,是以第一周檢測中未獲得成績,且隨後幾周的檢測中也未獲得成績的狀況來判定的。對於跳過某些單元檢測卻又完成後面單元檢測的情況,將其視為單元檢測成績缺失,而不作為輟學者看待,這與傳統課程的判定方法相似。

  本次調查使用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軟體(SPSS21)進行數據分析。如輟學分析使用的是傳統分析方法,即生存分析法。第一周,完成前期調查,其中有1/6的學習者完成了前期調查,並至少完成了一次單元檢測。對於保留率的生存分析,首先創造了生存量表並進行基本的描述信息,然後完成風險分析表。對於通過率的分析,主要採用了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統計學習者最後的分數。

  結果與分析

  「自我承諾」是最重要影響因素

  對於輟學分析結果,如預期的一樣,學習者輟學發生最多的時段是課程剛開始階段。填寫完前期調查並完成第一單元的檢測後,大約40%的學習者放棄。在第一、第二單元檢測期間,學習者中又有1/4放棄。這表明,截至第二單元檢測,放棄的學習者佔到了註冊學習者的1/2左右。第二次檢測後,放棄的學習者比例大大降低。那些完成了三次單元檢測的學習者,只有11%未完成整個課程。

  關於學習者個性特徵,數據支持了兩種假設,即年齡增長和受教育水平與輟學相關性顯著。有趣的是,學術經歷和對慕課的熟悉程度與輟學相關性不大。相比之下,那些對慕課沒有什麼經驗的學習者更容易終止學習。

  研究發現,「自我承諾」是影響輟學的最重要因素。那些宣稱自己不大希望獲得結業證書或者不確定是否放棄的學習者,比起那些渴望獲得結業證書的學習者而言,更容易終止學習。因此,增強學習者獲得結業證書的願望以及確保投入學習時間的承諾,能夠降低學習者輟學的可能性。

  其中,內隱智力理論未對輟學構成顯著影響,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但這一發現有可能受到了學習者選擇的影響,學習者一般會選擇「智力增長理論」而非「智力天生理論」。

  結業分析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和對慕課的投入精力程度對通過課程具有顯著影響,其他因素未對通過率產生重大影響。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率的分析僅僅是在3875名學習者中完成8個單元學習的1010個樣本中展開的,因此,有些結論有待於進一步探討。

  問題與討論

  慕課具有教育變革的潛能

  和任何領域一樣,教育變革是一種必然。但變革的影響因素是否可測?能否確保變革的嘗試都是正向的?這對於學習者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慕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數位化教育模式,具有教育變革的潛能。本研究對輟學和結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是關於慕課輟學和成就預測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

  該研究結果具有很多啟示。在8周的慕課學習中,那些具有慕課學習經驗者輟學可能性較小,而年長的、有更多教育經驗的學習者更容易堅持。其中「自我承諾」是輟學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建議設計者在學習者開始學習之前收集更多的數據,挽留更多對慕課期望較低的學習者,使其受益。其中內隱智力理論對輟學未形成重要影響,這一結論令人吃驚,這也許是因為本研究現有的樣本量未能達到產生顯著影響的程度。

  結論與展望

  應致力於幫助學習者獲得成功

  雖然本研究還存在許多局限,但還是為慕課將來的研究和發展指出了方向。首先從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那些成功通過了慕課的學習者,一般來講,都擁有良好的學習資源和動機。因此,如果我們希望慕課能夠扮演好其預期的角色,即為學習者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機會,未來的研究應該更加關注如何促進那些缺乏教育經驗和興趣的學習者投入和堅持學習的課題。儘管對學習者放棄慕課學習有多種解釋,但學習者「動機」應當是最值得關注的領域。高等教育機構如果為學生開設慕課,那麼有必要對輟學的學生進行定性研究。

  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德波爾所提出的,將所有慕課的參與度和保留率一視同仁是不合理的。慕課學習有其獨特的啟示和挑戰,我們需要對學習者的通過率作新的思考。本研究表明,儘管一些學習者能夠成功地參與並完成慕課學習,但並不表明這類慕課學習資源的設計真正成功地補充和替代了傳統課程。尤其當學習者擁有較少的前期經驗或學習動機不足的情況時,慕課學習者的保留率和通過率堪憂。

  慕課作為一種低成本的教育形式,為所有學習者提供了學習的機會,那麼如何發揮慕課的這一價值?今後的研究應該致力於如何促進、幫助學習者獲得成功。

  文:傑弗裡·格林尼 克里斯多福·奧斯瓦德 傑弗裡·波梅蘭茨 著 趙曉霞 編譯

  (原文刊發於《美國教育研究雜誌》2015年第52卷第5冊第925頁至第955頁;格林尼系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副教授,奧斯瓦德系該校研究生,波梅蘭茨系該校原副教授;趙曉霞系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慕課時代:學習者需要什麼樣的課程和質量保障(一)
    英語縮寫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被我們稱作慕課。記得當初聽到「慕課」一詞,想到的是微課和翻轉課堂,後來才知道所謂慕課不過就是規模化設計和規模化開發的在線課程。在線學習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發布《中國慕課行動宣言》稱,要將慕課作為加快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關鍵一招,大力推進慕課的建、用、學、管,促進中國高等教育的變軌超車
  • 「慕課來了!」——我們在關心什麼?
    10月10日,清華大學推出了自己的慕課平臺"學堂在線",於歆傑老師的《電路原理》就在首批上線的課程之列,他曾在果殼網舉辦的大型慕課交流活動上分享過關於製作在線課程的"分合之道"。  和傳統課堂不同,於歆傑老師原來的課程內容變成慕課後,被分割成若干個5-10分鐘的短視頻,學生可以根據需求和興趣有選擇地觀看學習。"我原來覺得我就是一個做研究的人,我的存在價值就是什麼呢?
  • 2016:慕課不再「慕」了
    這些確實失去了慕課之本意:慕(大規模)。慕課失去慕之後還保留了在線和開放(絕大部分課程可以免費學習),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的高校最求「慕」的目的就失去了,更多是將課程在線運行與線下課堂相結合,而這是否回到了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在線學習管理平臺)時代,但好像又不是,因為學習者來自各地,學習時間和學習目的不一。
  • 北京聯合大學:探索MOOC「流失率」的顯性成因及輔助性策略——以校本引入「生活英語聽說」為例
    國內學者姜朝暉[2]撰文指出「斯坦福、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三所大學『慕課』的輟學率高達85%-90%。歐洲『慕課』通過率最高的5個國家其實也並不高,比如希臘為13.6%,西班牙為13.1%,斯洛維尼亞為13.0%,德國為12.8%,捷克為10.1%。全球範圍內,『慕課』獲得證書的平均比率在4.3%。這和我國的調查相比,無論是輟學率,還是完成率或通過率,數據大體相仿」。
  • 慕課衝擊高校課堂 國內大學或淪為輔導教室
    僅在部分課程上獲得成功,並不能宣告慕課的完勝。相反,隨著很多大學紛紛加入慕課實驗,失敗的案例也接踵而至。不少捲入慕課的美國大學都發現,無論是課程完成率還是考試通過率,慕課的表現並不如預想的這麼好。
  • 新民晚報數字報-追「慕課」沒有學分難堅持
    此後,「肥叉燒」就迷上了慕課,先後學過十多門課程,有和專業相關的,如《數位訊號處理》,也有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課程,如《吉他入門》《秦始皇》。「上國際名校的課不需要申請留學,而且很多課程都很有意思,總覺得時間不夠。」  英文授課阻礙普及  目前,在國際上,Coursera、Udacity和edX這三個網站一起被稱為慕課「三大巨頭」。
  • 慕課在中國,第二個五年已啟程
    學生通過接入校內系統的慕課平臺,使用校園帳號登錄,所完成的慕課都可以算做學分。這也就導致,一旦沒有了學校的大環境,沒有了「學分」這個引誘,慕課的完課率就急劇下降。當然,慕課的完課率問題,從誕生的一刻起就牢牢伴隨著慕課的成長,這也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海外慕課平臺的完課率同樣飽受詬病。完課率問題的背後,有課程設計的問題,有技術的局限,也有學習者接受度方面的原因。
  • 最大慕課平臺和MOOC學院戰略合作
    今年的主題是"大學,無處不在",上臺分享的既有來自慕課平臺、慕課社區的代表,也有最受歡迎的慕課老師,和典型的90後慕課學習者。  果殼網CEO、MOOC學院創始人姬十三在開場演講中介紹了慕課在中國的發展現狀,並重點指出,和一年前相比,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開始利用MOOC提前學習大學課程。以慕課為代表的新型在線教育模式,為那些有超強學習欲望的90後、95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幫助。
  • 慕課 - 慕課-中青在線
    只需一根網線,就能連通高等教育殿堂的夢想之路——慕課這一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結合的產物,正最大限度共享優質課程資源,打破傳統教育時空界限和學校圍牆,顛覆傳統大學課堂教學方式。社會學習者想加入網紅課程、浙江大學翁愷的《C語言系列課程》學習?沒有地域限制、沒有校際差別,慕課上的優質教育資源能讓大家共享。  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達到5000門,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超過1100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中國高校慕課總量、參與開課學校數量、學習人數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慕課大國。
  • PTTCA:一種問題導向的慕課課程設計模式
    慕課以其開放、便捷的特性,吸引了許多資本、機構、大學投入其中,越來越多的慕課平臺湧現出來,海量的慕課課程紛紛上線,數以千萬計的學習者參加到各種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學習浪潮之中,慕課對全球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和企業培訓產生了或正在產生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 慕課中的學習評價——以Coursera和Udacity為例
    o 搜微信號「shijiejiaoyu」或公眾號「世界教育」慕課中的學習評價——以Coursera和Udacity為例  一、慕課的起源和發展2008年1月,加拿大裡賈納大學的亞力克·考羅斯教授開設了網絡課程「社會性媒體和開放教育」,並邀請全球眾多專家遠程參與教學。  2008年,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大學的戴夫·克勞米爾和加拿大文科教育技術研究所的布萊恩·亞歷山大共同提出了慕課的概念。同年9月,加拿大學者喬治·西蒙斯和加拿大研究委員會的史蒂芬·唐斯應用這個概念開設了第一門真正的慕課(即c慕課)——聯通主義和關聯知識開放課程。
  • 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瞿振元:大學怎樣應對「慕課
    原標題:大學怎樣應對「慕課」(面對面)   MOOCs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英文簡稱,發端於美國,中文譯為「慕課」。「慕課」根植於學校教育並由信息技術催化衍生而成,被一些人稱為「自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毫無疑問,「慕課」正以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全新的教學形態對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 解析「翻轉課堂」、「微課」和「慕課」
    為什麼當年所做的探索沒有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多大的影響,而「翻轉課堂」卻倍受關注呢?這是因為「翻轉課堂」有如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教學視頻短小精悍 大多數的視頻都只有幾分鐘的時間,比較長的視頻也只有十幾分鐘。
  • 【MOOC讀書】慕課革命:網際網路如何變革教育
    【MOOC注】慕課(MOOC)就是一種大規模在線教育,但是,它和傳統在線教育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受追捧,特點是什麼?為什麼全球包括中國頂尖的大學,以及中學小學都在開展慕課教學?慕課對小學、中學、大學和職教有哪些影響?它能否真的實現教育公平?對於無法迴避教育問題的每個人來說,我們將從這個慕課中得到什麼?具體的實踐中,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又能夠做些什麼?從慕課誕生的那天起,就不乏質疑者和反對者。
  • 美國名校課程大規模在線開放 大學如何應對「慕課」
    MOOCs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英文簡稱,發端於美國,中文譯為「慕課」。「慕課」根植於學校教育並由信息技術催化衍生而成,被一些人稱為「自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毫無疑問,「慕課」正以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全新的教學形態對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慕課」植根於教育理念與教育技術的發展交匯。
  • 慕課教學真的好嗎?
    當下,眾多高校早已引進慕課教學,它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早已息息相關。而在我們日益依賴網絡的今天,無疑為慕課教學提供了良好發展。什麼是慕課呢?慕課,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音譯,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需注意的是,此處在線並非指在線觀看,而是指通過網際網路平臺來進行使用。而慕課教學為一種以開放教育資源為基礎,以現代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型教育模式。與其他網絡教學平臺相比,慕課平臺具有合理使用制度的正當性。慕課教學對大學而言好在哪呢?
  • 中國慕課:時空革命引領課堂革命
    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加速融合,慕課這種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在線教育形式,成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力量。技術賦能教育,為全球教育實踐帶來了深遠影響,教育內容的邊界正不斷拓展,教育不再單純依靠課堂、書本,網際網路的海量知識正在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教育教學技術與方法也在不斷拓寬創新空間。
  • 基於認知負荷理論設計慕課
    不過,作者擔心,由於被試的選擇範圍大、可用的教學技能多,很難確定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了學習。休(Hew,2016)研究了影響學生在線學習參與度的教學設計因素。研究對象是參與語言、文學和藝術與設計三個慕課項目的學生。
  • 神奇的慕課究竟有哪些優點
    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者幾百個人不同的是,慕課的受眾數量更加龐大,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規模如此龐大的教學方式,受益的可不是一個兩個人,那是對很多人都會產生影響的。而且慕課的創辦規模也很大,要承擔這麼多人的學習,這對慕課的創辦者和創辦慕課的要求也會高很多。其次不同於傳統教學將時間分為上課、下課和放學等,慕課是通過網上來進行學習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合理靈活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
  • Damian教授:慕課模式的效能評估
    雖然學生與電腦的比率達到了3:1,但是學生的訪問與共享,還處於零散式的使用,技術以及在學校中的應用,仍然影響有限。到2015年,一對一計算項目已經在全球推廣了25年,目前還在全世界範圍內不斷擴散,但是很少有項目投資於實證研究與評價工作。如何將一對一電腦的項目研究與慕課教學方式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