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來了!」——我們在關心什麼?

2020-12-20 搜狐網

  5月31日晚上,央視新聞頻道《新聞調查》欄目播放了一期關於慕課(MOOC)的特別節目——"慕課來了"。節目播出後,"慕課"的搜索指數暴漲至原來的300%。這種在國內還不算普及的前沿教育模式,為何忽然能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度?當大家在關注MOOC時都在關心些什麼?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央視《新聞調查》講述的"慕課"的故事。

    "慕課"是什麼 ?

  MOOC(慕課)既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通常譯作"大規模網絡公開課",是一種從2012年開始迅速在全球流行的網絡教學形式。它把學校中的課堂,轉化成更碎片化、更適合在線學習的形式,移植到了網際網路環境中,免費供全世界的人們學習。憑藉優質內容、頂尖師資和先進模式,慕課超越了傳統在線公開課的局限,填補了在線教育中長期缺失的"高等教育"一環。

  在學習者眼中,學慕課"是為興趣而學","世界名校任選、可以隨時炒老師的魷魚",還可以"主動去挑選系統性的學習內容","可以在上面上很多世界名校,而且你的同學遍及全世界"。

  而在熱心參與慕課教學的老師們眼中,這件事甚至能改變世界。

  於歆傑老師是清華大學的教授,也是國內第一批吃慕課螃蟹的老師之一。10月10日,清華大學推出了自己的慕課平臺"學堂在線",於歆傑老師的《電路原理》就在首批上線的課程之列,他曾在果殼網舉辦的大型慕課交流活動上分享過關於製作在線課程的"分合之道"。

  和傳統課堂不同,於歆傑老師原來的課程內容變成慕課後,被分割成若干個5-10分鐘的短視頻,學生可以根據需求和興趣有選擇地觀看學習。"我原來覺得我就是一個做研究的人,我的存在價值就是什麼呢?創造新的知識,把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有了慕課以後我發現,我的存在價值是激勵我的學生,讓他們變得更活躍、更聰明,這是我在準備和實施慕課過程中深刻的體會"

  在國內最大的慕課學習社區"MOOC學院"的創始人姬十三眼中,MOOC是一場發生在學習領域的革命,已經影響到全球上千萬名精英學習者,未來還將撼動全世界的高等教育格局。"從此之後我們可以主動去挑選系統性的學習內容,靠自我的管理去進行自我學習。這在高等教育領域內,是過去從沒出現過的形式。"

  "MOOC發源於美國,但是它所帶來的大量最好大學的最好課程,也吸引了幾十萬中文學習者的熱情參與。當時我們想,應該專門為這幫用戶提供一些服務,建立一個可以討論和分享的平臺。"果殼網在2013年成立了"MOOC學院",不到一年就成為了集合資源最全面、學習者最多的MOOC中文社區。近40萬的活躍學習者在MOOC學院分享筆記、點評課程、成立學習小組、尋找志同道合的學習夥伴。

    "慕課",顛覆還是補充?

  慕課的概念從2012年開始在全世界流行。從此,成千上萬甚至是十幾萬人在世界各地同時一起學習同一門課程變成了真切的現實。

  央視的報導中提到,2011年,史丹福大學教授利用慕課開設的《人工智慧導論》課程,吸引了190多個國家的16萬名學生一起學習。有趣的是,在這門課的前400名"優等生"中,卻沒有史丹福大學自己的學生,反而有248名滿分獲得者是通過慕課的形式來完成的課程。換句話說,最優秀的學生不在大學圍牆之內。這是否意味慕課將對傳統教育發起巨大的衝擊?

  傳統教育領航者們看法很複雜。在北大校長看來,慕課是"傳統課堂的一種補充,一種延伸"。而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則把慕課看作一把雙刃劍,它顛覆傳統的同時也給高等教育帶來機遇。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的另一重身份,是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他相信,慕課和傳統課堂誰也不能代替誰,但是缺了誰都不夠理想和完美。"我們的理念就是這個平臺和課程一體化來發展。做到線上、線下的結合。"

  在學習者龍丹萍看來,傳統教育跟慕課的區別在於學習的主動性。在傳統課堂上,學習是被動的,老師不一定你喜歡,講的東西也不一定對你有用。但學習慕課更像是一種主動的研究過程。老師像是在和你討論問題,你甚至可以把不喜歡的老師"炒魷魚"了。你學的東西一定是你主動選擇的,學習自然就快樂了許多。

  早在2012年,姬十三接受採訪時就曾預測過未來的學習:"在網際網路時代,學習需要線上線下相結合,設計一套好的學習模式,有合適的激勵,又適合碎片化需求。" 最近十年網際網路在不斷自我演變,教育卻一直沒有出現真正的變革和創新。"上一次教育革命是發生在學徒制和學校教育中間的一個轉折點,學徒制本身是一個個性化的教育,但學校教育,很難保證個性化。" 直到慕課的出現。慕課,讓個性化教育有了另一種可能。

  姬十三還提出:慕課重新定義了"好學生"這個概念。在慕課中拿到高分的學生,未必是現實生活中的"好學生"。有些學生在線下非常"宅",很害羞,不被重視。比如活躍在MOOC學院的傳奇學霸王楨,他用兩年的時間拿到了65張證書,但在生活中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白領。

  而從授課老師的角度來看,如何講課,在慕課上也遭到了空前的顛覆。

  在於歆傑老師看來,"傳統公開課的特點是觀眾看牛老師給其他學生上課,慕課的特點是觀眾感覺牛老師在給他上課。"而且慕課老師都在"想盡心思要吸引學生能夠選這門課" 。他回憶道:"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MOOC視頻像拍電影一樣,有製作人、攝製團隊、後期製作等工種;整個製作流程也堪比電影大片。但對老師的體驗來說,拍攝這樣的』大片兒』跟在課堂上講課還是有很大差別的。"錄製視頻不像在教室裡講課,沒有學生的配合老師很難興奮起來,為了讓自己進入情緒,於歆傑老師的課都是蹲在家裡椅子上完成的。"你很難想像,為了讓自己的課更受歡迎,清華、北大在每門MOOC課程上平均的投入是20萬元人民幣。而在美國,投入的所謂『課程裝修費用』甚至高達上百萬人民幣。"

  而通過慕課授課,給老師帶來的成就感也是前所未有的:"你看我一個中國的老師,在電路這樣一個相對枯燥的課程裡,給來自全世界超過150個國家的1萬個學生在講電路,我很驕傲。"全球最重要的MOOC平臺之一,edX的創始人阿南特也曾說過"相對於我原來做那些計算機晶片來講,我覺得我現在做這件事,對世界的影響和改變會更大"。

  對於慕課的改變力,於歆傑老師還寄予了更多的厚望。

  "由於有了慕課,能夠實施教育公平性。比如說今年秋天,青海大學的電路原理課程就會依託我們的這些視頻,他們的老師每周一次進行答疑和輔導。我們要嘗試一下,這種方式能不能夠讓他們的學生學的更好,至少給他們學的有相同的質量……這件事如果能夠做成,並且能夠推廣的話,完全有可能改變中國高等教育的格局,就是說能夠讓優質教育資源真正為各個普通大學的這些學生所享用。

    "慕課"的未來

  被寄予多方厚望的慕課,未來將走向何方?

  姬十三認為,慕課在中國還可以發展得更好、更為普及,但其核心還是要建立它的一個權威度。"目前來講,學習慕課還是出於自發興趣的人學習的比較多,那這個群體一定是少的,如果指望這個群體變的更大,就一定是得在它上面增加那些功利性的、實用性的元素,我憑慕課可以拿到學分,我可以憑慕課的證書可以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那麼會有更多的學習者願意嘗試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並從中獲益。一定是在這個層面上更多的被推動的,這裡面還是真的要涉及到教育的改革。"

  而在中國,這種改革正在低調地發生著。清華大學,北大、復旦等十多所一流大學,都邁出了自己的慕課第一步,甚至有重點高校開始在部分課程上承認慕課的學分。教育部聯合重點高校,結合在線教育模式,開始嘗試推動大學之間的聯盟,包括推動學分的互認。

  不過在大多數學習者看來,國內的慕課不管在數量還是質量上,和來自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全球頂尖學府的課程,還是頗有差距。藉助MOOC學院這樣的平臺,學習者能方便地接觸到全球範圍內的慕課課程。根據MOOC學院的用戶行為數據,來自國外名校的優質課程仍然最具吸引力。

  而從全球範圍來看,慕課的發展還需要更多老師的參與。

  雖然慕課已經成為教育界和科技圈的焦點,也得到了全世界幾百所教育機構的鼎力支持,但和傳統教育相比,它的資源規模還差得很遠。MOOC學院正在和幾個重量級的MOOC平臺共同商討,合作在國內向高校教師提供MOOC教學培訓的服務項目。也許在不遠的未來,在線教學能力也將是一個優秀老師必備的職業素養。

  全球最大的MOOC內容平臺Coursera的聯合創始人Andrew Ng教授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我認為說定義MOOC能做什麼還為時尚早。有一件事我知道無論我們怎麼做,教育是一個社會問題在今天,很多人只是沒有接受教育。那麼我承諾要做的就是我們做的任何事都可能擴展到數以百萬計的世界各地的學習者和技術,免費提供內容。"

  MOOC學院的運營負責人張穆君則相信,根植於網絡的慕課在未來會變得更加社會化,更加重視知識在群體間的流動。在社區運營的過程中,她發現,當同樣源自網際網路的慕課和線上社區相遇,學習者從自己學習、互相學習到群體學習,從獲取知識、傳播知識到團隊協作從現有知識中挖掘出新的知識,學習變得更加社會化,也更有效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學習者們已經在MOOC學院平臺上分享過6000多篇圍繞具體課程的筆記和將近7000條關於課程的討論,還有5000餘條來自真實學習者的評價,基於社會化篩選的機制,為學習者找出最值得上的MOOC課程。這一切都為基於學習的社交奠定了基礎,未來這種更精準的社交模式,將演變出無限種可能。

  正如央視《新聞調查》中所說,"慕課到底是什麼,了解慕課或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真正上一門慕課課程,畢竟站在岸上,我們永遠無法去體會遊泳者的感受"。在這個網絡時代,時間和空間的隔閡,都無法再成為阻止你去學習的原因。終身學習將變得越來越容易和便捷,愛學習和會學習的人將能更好地進行自我培訓。有了慕課,隨時都是學習的好時候。

learning.sohu.com true 搜狐教育 http://learning.sohu.com/20140604/n400424506.shtml report 4963 5月31日晚上,央視新聞頻道《新聞調查》欄目播放了一期關於慕課(MOOC)的特別節目——"慕課來了"。節目播出後,"慕課"的搜索指數暴漲至原來的300%。這種在

");}

相關焦點

  • 慕課來青島!
    慕課來青島!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03.24 星期一     包括國內「愛課程」網在內的視頻公開課網站,只提供課程資源,而在慕課平臺上,學習者可以完成上課、分享觀點、做作業、參加考試、得到分數、拿到證書的全過程。    如果把視頻公開課稱為網絡教育1.0版,慕課就是升級的2.0版。國內熱潮    如果說2012年,是世界範圍內慕課的元年,對中國高校來說,2013年是慕課集中爆發的第一年。
  • 世界慕課大會來了!
    1 1 1世界慕課聯盟是什麼?愛課程1 3 1深耕線上教育,我們步履不停20132013年10月10日,清華大學發布學堂在線慕課平臺。MOOC引領教育變革,我們仍在路上2013 到 20208年時間裡清華大學的慕課建設從無到有清華大學的
  • 世界慕課大會來了!
    1 1 1 世界慕課聯盟是什麼? MOOC 引領教育變革,我們仍在路上
  • 慕課積分活動上線啦!
    慕課積分活動上線啦!讓積分記錄成長,用獎品紀念付出!慕課的學習向來非常考驗自制力,如果你曾來過我們的平臺並成功學完一門課程,那麼你的自律程度已經超過很多人了哦~常言道:「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對於戰線長、缺少監督的慕課來說,尤其如此。
  • 世界慕課大會來了!
    並在會上發布世界慕課聯盟(簡稱「GMA」)世界慕課大會將攜手國內外多所大學與各國在線教育平臺通力合作、共商對策世界慕課聯盟2013 到 20208年時間裡清華大學的慕課建設從無到有清華大學的在線教育從方興未艾到如火如荼2020年讓我們看到在線教育的潛力遠
  • MOOC 慕課是什麼|扒一扒慕課為什麼沒成功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我們擁有了更多接觸訊息的渠道。慕課,英文名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簡稱:MOOC),在許多年前被創造,並從那時就擔負著改變世界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未來,慕課或許真的有潛力能夠徹底顛覆傳授知識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認,在現今,慕課還不足以強大到能讓大學校門關閉。即便慕課在過去幾年飛速發展,慕課這種教授知識的形式仍然處於一種不斷優化的狀態,至今也還尚未成熟。
  • 李曉明:四重視角看慕課
    各種大大小小的研討會和論壇、講座相繼召開,專題報導輪番登場,讓人們對這一新話題迅速產生了疲勞感。「什麼是慕課,慕課將對中國教育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如何發展自己的慕課?類似這樣宏觀的、理論層面的探討很多,大家都在坐而論道,而我特別想聽到一些實踐者的現身說法。」一位讀者告訴記者。一年多來,記者接到很多類似的反饋。學習慕課和實體課的感受有何不同?慕課怎麼教?慕課課程怎麼建?對
  • 上榜課程多來自國外 我們的慕課是否"待字閨中"?
    近日,某網站發布50門最受歡迎的知名大學在線課程(慕課)。這個榜單被一些高校在校內媒體上轉發,以幫助學生們在在線學習的時候進行選擇。然而,細看榜單,我們發現這50門課中大部分都是國外大學的慕課,只有一門來自我國的清華大學。
  • 有了慕課,我們還需要考名校嗎?
    於是,有考生在網上調侃,「有了慕課,我們還需要考名校嗎?」  上課就像遊戲「通關」  「慕課」,英文簡稱「MOOCs」,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  堅持學完的人很少  不過,教育專家熊丙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國目前的教育體制及就業環境狀態下,中國在校大學生選擇慕課的不可能佔大多數,部分學生可能開始有些興趣,但能堅持學完課程的人很少。「原因很簡單,很多學生上名校,注重的未必是上什麼課,而是拿一張什麼樣的文憑,用人單位也是如此。」熊丙奇說。
  • 慕課建設究竟有多重要?為什麼要做慕課建設?慕課是什麼?
    為什麼每個學校至少要有一間慕課教室?在《中國慕課行動宣言》中鍾登華在講話中指出,中國慕課建設自2013年起步,經過六年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大帶小、強帶弱、同心同向、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12000餘門慕課上線,兩億人次學習,6500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開闢了一條滿足全民多樣化需求的信息化學習道路,為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國家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 「慕課」的優勢究竟在哪裡?
    「慕課」之所以這麼重要,並不是因為它時髦或新奇,也不是因為國外的幾大「慕課」聯盟已經把戰火燒到了家門口,而是因為技術的發展在推動社會的變革,是因為「慕課」技術本身具有強大的優勢,讓傳統的教學模式賣出了許多破綻,而「慕課」則候了正著。筆者下面就從教學策略和應用邏輯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慕課」的優勢,看看它在教學實踐中是否具有厚實的土壤和生長的空間。
  • 新興學習模式傳播中華文化 中文慕課來了
    慕課理論雖早已有之,但真正興起則始於2011年之後。由於慕課自身的突出優點,使得其進入實施階段後發展迅速。據悉,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慕課平臺已經擁有500門來自世界各地大學的課程。   如何利用慕課這種新興教學形式傳播中華文化,提升國家軟實力,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 什麼影響了慕課學習者保留率和通過率
    輟學(放棄課程學習)的判定標準,是以第一周檢測中未獲得成績,且隨後幾周的檢測中也未獲得成績的狀況來判定的。對於跳過某些單元檢測卻又完成後面單元檢測的情況,將其視為單元檢測成績缺失,而不作為輟學者看待,這與傳統課程的判定方法相似。  本次調查使用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軟體(SPSS21)進行數據分析。如輟學分析使用的是傳統分析方法,即生存分析法。
  • 中國慕課數量已居世界第一,你用慕課學過什麼?
    >12月9-11日,世界慕課大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目前,中國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他指出,中國致力於進一步開放其慕課資源,並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此外,MOOC也有作業,deadline和期末考試,並由機器來打分,有些課程通過考試還可獲得一張證書。中國慕課自2013年起步,已逐步建立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By October, the country had more than 30 MOOC platforms and 34,000 such courses.
  • 「慕課」,攪動大學課堂
    東西交匯的一刻,我們如何取長補短、借力施力,讓中國教育自強的同時更添自信?這一場變局,期待「中國的一課」。   ——編 者   慕課(MOOCs)來了。   在線教育發展(MOOCs)國際論壇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開幕。
  • 「慕課」在中學會怎樣?
    學生主要的學習時間是在學校,為什麼不把學生觀看「慕課」視頻的環節就安排在課堂上呢?為什麼非要「翻轉」呢?我們分析了「慕課」的很多優勢,這些優勢是「慕課」技術本身所具有的,而不是通過課堂的「翻轉」才能具備的,也不是通過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生成的。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觀看視頻,那麼任課教師就能夠有效地管控學生學習的過程。
  • 慕課教學真的好嗎?
    當下,眾多高校早已引進慕課教學,它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早已息息相關。而在我們日益依賴網絡的今天,無疑為慕課教學提供了良好發展。什麼是慕課呢?慕課,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音譯,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需注意的是,此處在線並非指在線觀看,而是指通過網際網路平臺來進行使用。而慕課教學為一種以開放教育資源為基礎,以現代數位技術為支撐的新型教育模式。與其他網絡教學平臺相比,慕課平臺具有合理使用制度的正當性。慕課教學對大學而言好在哪呢?
  • 慕課國際化,等你來學!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慕課國際化,等你來學!7月13日上午,《中國稅制》課程團隊舉行國際慕課建設驗收會,推出學校首門英文版國際慕課。作為學校第一批國際慕課建設項目,課程團隊於2020年4月啟動建設,歷時3個多月,完成52個視頻節段錄製,共計時長400分鐘。王喬教授指出,國際慕課重點體現差異化發展,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中國稅制》作為學校第一門國家級慕課,率先推出國際版,並力爭達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建設目標,對推進學校課程專業,以及學科建設的國際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 慕課 - 慕課-中青在線
    沒有地域限制、沒有校際差別,慕課上的優質教育資源能讓大家共享。  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達到5000門,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學人數突破7000萬人次,超過1100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中國高校慕課總量、參與開課學校數量、學習人數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慕課大國。  校際教學質量差距大、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突出問題。
  • 怎樣看待慕課與人工智慧教育
    記者:慕課的基本特點是什麼?慕課自2012年出現至今,其實踐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慕課課程精彩紛呈,基本上都是國際上的名校、名師開設的,如「無人駕駛」課程的講課人都是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和來自一流企業的負責人。國外已經出現一個碩士項目全靠慕課來支撐,此碩士項目已經有畢業生。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我們國內高校的在線教育已可以與世界高水平的慕課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