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律詩藝術上的創新

2020-12-16 騰訊網

律詩的奠基人

說到律詩,我們第一個就會想起杜甫。杜甫對於律詩這種詩體,無論是身體力行的創作實踐,還是對于格律規則的豐富和突破,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杜甫之前七律雖然也有一些名篇,但數量很少,而且絕大部分屬於奉和應制、登臨酬唱,比之五律更見狹窄。如果長期局限在這樣的水平上,唐代律詩不過造就了一種精工典雅的詩體而已,其成就絕對比不上才氣縱橫的古風,也比不上意興深遠的絕句,而正是杜甫深入挖掘了律詩這種詩體無限的藝術潛力。杜甫全面開闢了律詩的境界,時事政論、身世懷抱、風土人情、文物古蹟,一概熔鑄於精嚴的格律當中,把這一詩體的價值提到了足與古詩、絕句相對峙的高度。而為了達到這樣的境界,杜詩在用字,造句、屆對、調聲、謀篇、運筆等各個方面,作了大量深入的探索和創新,充分發揮了律詩體式的美學特長。

因此,如果說沈、宋可以算作律詩體制的確立者,那麼,杜甫才是名副其實的律詩世術的奠基人。杜甫在律詩藝術上的創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杜甫以前的律詩內容比較單一,多限於抒情寫景。杜甫開始將敘事與議論的成份引入詩中,並同抒情寫景緊密交織在一起,儘可能使詩句產生多方面的功能。如《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感時述懷,融情景事理古今天人一體,氣象擴大。

愛用正反相形的藝術手法,通過不同角度的相互映襯,使詩歌意象獲得更加充實的含義。如《登樓》中間兩聯,一動一靜,一褒一貶,構成強烈的反差,就容易打開人的思維聯想活動。他如「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都屬於這樣的結構。

杜甫在布局上特別注意屈曲盤旋,力求以層深的構思來表達複雜的意念。律詩章法上常用的「起承轉合」的套格,杜甫在因襲中出以變化。《登樓》首聯第一句發興,第二句加以解說,「起」中有「承」的成分;頷聯寫景而暗含哲理,「承」中又有所「轉」;腹聯正式轉入議論,但尾聯並不直承腹聯作結,而是折向懷古以為收束,於是「合」中便又「轉」出新意,產生了含蘊不盡的遠神。

語言錘鍊,工夫獨特,常顛倒語序,錯綜文法,如「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曲江二首》),不寫花和酒,強調「傷」和「盡」,鍊字不僅工,且奇,新鮮逼人。如「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白帝》),用「鬥」形容水聲,「昏」寫日光;又如「返照入江翻石壁,歸雲擁樹失山村」(《返照》),把日影折射壁上叫「翻」,山村被雲遮蔽稱「失」,出人意表,新奇可喜。「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本寫景,「自」「空」兩個虛字,就見出春草自綠、黃鸝空鳴、斯人久逝的弦外之音,景語化情語。

在詩歌音律、體制上,杜甫也有新的創造。首先他大量使用拗體率,如《白帝城最高樓》;還創作了一系列聯章體組詩,如《秋興》,用分而合的形式進一步擴大詩篇的容量。

總結

歸結到一點,就是杜甫對律詩的傳統觀念與界限的突破。在杜甫出現之前,人們心目中的律詩首先是律,其次才是詩,甚至為了求得律對的工整,不惜削弱其詩歌表情達意的功能。杜甫對律詩的要求則不僅是律,更是「詩」。

整理:佚名

相關焦點

  • 杜甫經典律詩十二首,堪稱古典律詩的最高成就
    律詩是唐代的新型詩體,唐詩的成熟是以律詩的確立與完成為標誌的,而這個歷史任務正是由杜甫最終完成的,杜甫以其精湛的藝術修養和驚人的藝術才能在這方面作了重大的探索和努力,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五律名篇和七律佳作。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律詩章法研究
    據浦起龍《讀杜心解》統計,杜甫平生留詩1458首,其中五律626首,七律113首(不包括古今論者所謂「拗體七律」),律詩約佔其全部詩篇的一半。而且,其五律、七律作品,無論思想價值和藝術造詣,均處於律詩的巔峰地位,這是絕大多數文學史家的共識。例如,元人方回說:「老杜七言律詩一百五十餘首。唐人粗能及之者僅數公,而皆欠悲壯。」
  • 律詩寫作第九講:律詩的對仗(上)
    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以及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劉勰《文心雕龍》儷辭篇云:「造化賦形,肢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因此可以說律詩中的「對仗」是在一般對偶基礎上的更為嚴格的對偶,是在律詩命題內的對偶。
  • 律詩與絕句
    自漢到唐,五、七言詩經過了長期發展,在題材走向、 格律形式、藝術手段、風格傾向等方面都基本成熟,絕句、律詩的格律結構也最後形成。絕句、律詩,都是格律詩。格律詩是按照嚴格的格式和規則寫成的詩歌,字數、行數、句式、音韻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種規定就是所謂的絕句律詩格律。一、古體和近體從格律上看,詩可以分成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 唐才子之杜審言:他是杜甫爺爺,還是文章四友,也寫出了大唐律詩
    它裡面埋葬的,是我們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聖」杜甫。公元770年冬,杜甫病逝於嶽陽暫厝(cuo)小田村。公元813年,由其孫杜嗣業將其骨骸背回杜樓與夫人楊氏合葬於杜家祖冢。其實這裡,不但埋葬著杜甫,還長眠著杜甫的爸爸杜閒,還長眠著杜甫的爺爺杜審言。
  • 詩詞知識:律詩的對仗
    古代詩人們在應用對仗時所分的詞類,和今天語法上所分的詞類大同小異,不過當時詩人們並沒有給它們起一些語法術語罷了。一般地說,宋詩的對仗比唐詩纖巧;但是,宋詩的藝術水平反而比較低。同義詞相對,似工而實拙。《文心雕龍》說:"反對為優,正對為劣。"同義詞比一般正對自然更"劣"。像杜甫《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緣"與"為"就是同義詞。因為它們是虛詞(介詞),不是實詞,所以不算缺點。
  • 細說律詩的對仗
    (二)對仗的常規--中兩聯 為了說明的便利,古人把律詩的第一二兩句叫做首聯,第三四兩句叫做頷聯,第五六兩句叫做頸聯,第七八兩句叫做尾聯。對仗一般用在頷聯和頸聯,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現在試舉幾個典型的例子: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 杜甫的「三吏三別」和顏真卿的《祭侄稿》為什麼都很偉大?
    杜甫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律詩,尤其是以「秋興八首」為代表的這組律詩,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絕無僅有的律詩佳作,是律詩這一題材發展的頂峰。律詩中的「秋興八首」就可以比之於書法中的《蘭亭序》了。然而,「三吏三別」雖然不是屬於杜甫最為人稱道的律詩行列,但是這組詩歌仍然不失其水準,在文學史上仍然佔有一席之地。
  • 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慶餘年中的登高出自哪裡 登高真的是古今第一七言律詩麼? 最近,電視劇《慶餘年》火了,男主角在劇中靠著背誦杜甫的《登高》名滿京都。《登高》經範閒之口一出,就在劇中被冠以古今第一七言律詩的盛名,為什麼詩聖杜甫的詩會讓範閒博得滿堂彩呢?
  • 李白和杜甫,為何被稱為「詩仙」和「詩聖」,區別是什麼
    強大的國家實力、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深厚的文化沉澱,為唐詩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豐富的營養,湧現出了眾多偉大、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李白和杜甫,就是裡面傑出的代表。一、浪漫主義的偉大代表,詩仙李白。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七言律詩的最高水平!
    這首詩是杜甫所寫,將其列為唐詩七律第一,爭議不大。前面說過,李白和王昌齡是最擅長寫七言絕句的,而杜甫就是最擅長寫七言律詩的,其他詩人的七律雖然也有不少佳作,但是從整體上都無法和杜甫相提並論。而這首《登高》,又是杜甫最精到的作品。
  • 杜甫《月夜》賞析:寫人及己的藝術手法
    詩成背景這首詩成於杜甫賊陷時期。安史之亂中,杜甫去投奔朝廷被叛軍困於長安。幸虧名聲小,沒人對他看管。郭子儀攻城之時,他找準機會跑到了唐肅宗身邊,面色如菜、衣衫襤褸卻忠心耿耿,唐肅宗大為感動,讓他當了左拾遺。逃出長安之前,是杜甫一生中痛苦最深重的時期。他在叛軍中求生存,就是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流民。
  • 杜甫的成就: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律詩在杜詩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於擴大了律詩的表現範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酬、詠懷、羈旅、宴遊,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用律詩寫時事,字數和格律都受限制,難度更大,而杜甫卻能運用自如。 杜甫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
  • 律詩寫作九忌
    律詩的平仄格律,是運用漢語中的四聲交換、對應規律,在音調上起到抑揚頓挫,富有音樂美的作用。律詩應嚴守平仄格律的粘對規律。有些詩友寫詩注意內容,忽視格律要求,造成失粘失對,多處出律,應特別注意。(杜甫)「駿骨」為一物,「熊羆」為兩物。「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橘柚」為兩物,「梧桐」為一物。「往昔悲唱陽關曲。今日歡歌西部篇」「陽關」是屬類,「西部」是種類,「西部」包括「陽關」,故是偏枯。
  • 詩詞常識:律詩和絕句分不清?教你分清,除句數不同還有不同處!
    歸納來說:律詩源自於南北朝時期齊朝的沈約,定型於初唐沈佺期與宋之問,而最終成熟於盛唐。盛唐最能代表律詩成就的是杜甫。絞盡腦汁去湊字還要符合律詩規範。所以律絕就出現了或者借鑑於古絕參照律詩而興起。3、創作上,絕句常常洗鍊,律詩容易囉嗦。
  • 杜甫人生四階段及其代表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
  • 杜甫寫了一首詩被譽為七言律詩第一,比七步詩還絕,至今難以超越
    頓時在場所有人瞠目結舌,鴉雀無聲,一夜之間,「範閒」這個名字和他的那首七言律詩,火遍京城,成為「第一大才子」,連皇帝都對這首詩愛不釋手,範閒為何如此自信?
  • 【草堂詩說】如何寫好律詩的對仗句
    對仗是將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是指詩詞創作和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其分為工對和寬對兩種。工對就是要嚴格遵守字數相等、詞類相當、結構相應、節奏相同、平仄相對、意義相關這六個原則。寬對是相對於這六個原則要求顯得比較寬鬆。律詩的對仗句能使詩顯得凝練、整飭、勻稱、典雅,可以大大增強詩的藝術感染力。
  • 律詩對仗的七個知識點
    (二)對仗的常規--中兩聯 為了說明的便利,古人把律詩的第一二兩句叫做首聯,第三四兩句叫做頷聯,第五六兩句叫做頸聯,第七八兩句叫做尾聯。對仗一般用在頷聯和頸聯,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現在試舉幾個典型的例子: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 這首唐詩其實並不算律詩,為何卻被推崇為「古今七律第一」?
    其實不然,歷來文學上的排名從來沒少過,初唐四傑王勃為首,唐宋八大家中韓愈列為第一,科舉考試中更有狀元榜眼探花,可見文人有時候也是要分個一二的。而在唐朝眾多律詩中,如果真的要列個榜單出來,哪首詩堪列榜首呢?其實,總結起來,曾被人稱為「律詩第一」的詩只有兩首,即崔顥的《黃鶴樓》和杜甫的《登高》。南宋著名詩論家嚴羽在他所著的《滄浪詩話》中講崔顥的《黃鶴樓》稱為七律第一,而且是用陳述句,仿佛覺得把《黃鶴樓》列為第一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