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從桐柏來,帶著家鄉茶

2020-12-25 大河網

    省人大代表張海青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瞧文圖

    「見客先上茶,這是桐柏人的禮俗。這是我從家鄉帶來的特產茶,全是我手工自製的。來,快嘗嘗!」日前,大河報記者在鄭州市黃河飯店見到了來自南陽的省人大代表、桐柏縣固縣鎮魏崗村的茶農張海青。一杯一壺一洗,茶條索緊細勻整,色澤烏潤且金毫顯露,沏85℃水入杯,頃刻間茶香瀰漫了滿屋。「這是我們的『扶貧茶』『致富茶』。」張海青說。

    專業做茶40載,帶領社員脫貧奔小康

    在張海青住處的桌子上,擺著3種自製茶,分別為「桐柏玉葉」「桐柏紅」「白桑茶」。說起茶葉,這位出身農家的國家高級評茶師打開了話匣子:「桐柏山美,桐柏水甜,桐柏茶香。一芽一葉的『桐柏紅』是最高等級的,一芽二葉不出展的次之……你聞聞這個白桑茶,是不是有股子糯米香?」

    張海青從事種茶40年,經歷了從種茶自用,到為市場種茶;從昔日提籃賣茶,到如今產業化種植生產;從憑經驗種茶,到如今的科學化管理;從粗放管理,到有機種植。桐柏茶產業的「蛋糕」,已越做越大。

    「希望好山好水孕育出的桐柏茶,能讓更多的人品嘗到。」張海青稱,17歲那年,她離開校園到桐柏縣茶場學習制茶,那時起早貪黑地忙,種茶、採茶、炒茶、包裝,各個工序都搶著做,不懂的地方就向前輩求教……技術能手終被錘鍊出來。1993年,張海青開始承包茶園。

    2010年10月,張海青籌資註冊成立了桐柏縣海青茶葉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茶戶+貧困戶」的茶葉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吸納了社員106戶,引進茶葉生產加工機械,建成茶葉炒制生產線,並推出「桐柏玉葉」「桐柏紅」等為代表的紅、綠茶品。

    因茶葉專業合作社為茶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系列化服務,實現了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機對接,提高了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效益遠超單打獨鬥,很快合作社就成了茶農眼中的「香餑餑」。

    「一個人日子過好那不行,還有那麼多父老鄉親呢!得帶著鄉親們走共同富裕之路。」張海青說,截至2018年底,參加合作社的30多個貧困戶已全部摘掉了「窮帽子」。

    來自田間地頭沾著泥土,染著茶香的建議

    張海青表示,作為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這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她說,此次她帶來了兩個建議,一個與茶葉有關,一個則聚焦「三農」問題。

    「河南是茶葉大省,目前,我省茶葉市場整體需求趨於飽和,消費增長速度低於茶葉生產能力的擴張速度,呈現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特徵。茶葉企業多,生產技術弱,品牌意識弱等,都是目前存在的問題。」張海青說,如何規範引導茶葉行業,讓茶走進尋常百姓家,推動茶葉扶貧,這都是她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我覺得應該引導茶葉企業盯緊中低端消費人群,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另外,主打電商,重視超市和創新渠道。」張海青表示,在市場調查中她發現,中低端消費群體不喜歡純綠茶、純紅茶等單一風味,好多年輕人更青睞花果風味。「在香港的店裡,能看到貨架上的茶葉居然有幾十種口味,那是加了各種配料的,什麼黑醋慄、玉蜀漆、蘭香子……真是聞所未聞。」張海青說,這些茶的口味雖多,但衝泡形式只有一種——袋泡茶,「銷量卻出乎意料的好,好多年輕人買」。

    說起茶葉扶貧,張海青拿起自己所帶的「白桑茶」,表示這款茶是以桑葉為原料製成,「桐柏的野桑樹有很多,家中貧困的農戶完全可以採摘野桑葉來制茶」。

    此外,張海青十分關注合作社整體的發展狀況,她發現有些合作社的農民沒接受過系統的農業知識培訓,所掌握的技術都來自於種植經驗,且大多習慣了以前單一的種植方式,十分保守,對新的種植方式和種植結構難以接受。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支撐。張海青說,「要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好地』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問題,首先要打造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把課堂和產業緊密結合,農民種啥,老師就教啥。要進專業村、開專業班、培養專業農民,精準對接農民需求。」

    小物件·大情懷

    履職之旅,部分代表的行李箱中,除了參會使用的資料和生活用品,也攜帶了從家鄉帶來的小物件,或是一種水果,或是一枚乾果,或是一件樂器,或是一封家書……小物件,大情懷,帶著新鮮的泥土氣息,帶著濃濃的生活印記。14日起,本報推出了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專題融媒體欄目——「從我家鄉來」,用一段視頻、一幅圖片、一篇文字,記錄代表、委員為兩會會場帶來的「家鄉味道」,講述背後的履職好故事、河南新面貌。

相關焦點

  • 大別山首現桐柏彩茶:生長在百花叢中的瑰寶
    近日,河南省桐柏縣的義務護林環保人士李鵬對外公布,經過多年的考察、保護和培育,在大別山桐柏縣天雲峰與獅子嘴山之間發現「彩茶」,這將為中國茶增添一個新類別——彩茶,填補了中國茶文化彩茶空白。李鵬自小酷愛家鄉的山山水水,愛這裡的一花一木一葉一林,二十多年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論寒冬酷暑,不顧雨雪冰霜,義務巡視守護百萬頃森林。2010年,他在巡視護林時發現盜伐者追了半天沒抓到,卻意外發現這裡竟滿山遍野都是野生的茶樹,在深山天湖邊,在百花盛開中,在綠林密布間,竟然有一些彩色的茶葉芽。他驚喜異常,覺得這是上天賜予他的稀世珍寶。
  • 一起雲旅行—故鄉桐柏
    桐柏縣沿三夾河已發展桃林3000多畝,輻射帶動周邊連片發展成優質桃基地。桐柏硃砂紅桃是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桐柏硃砂紅桃生產地位於桐柏縣境內, 涉及埠江鎮、黃崗鎮、淮源鎮、新集鄉、城郊鄉、月河鎮、安棚鎮、朱莊鄉、固縣鎮等16個鄉鎮,214個行政村,總生產面積 2200公頃。年總產量3萬多噸。桐柏豆筋是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的特產。
  • 茶是家鄉醇
    原標題:茶是家鄉醇 山為茶骨,霧為茶魂。 茶貴春早。清明至穀雨,是家鄉雲霧茶採收的黃金時節。這二十天左右的茶謂之「明前茶」或「穀雨茶」,一天一個味。 家鄉有二十五萬餘畝茶園。身在現場,才能真正體會茶山的壯觀——這是連山連水的翻湧,接天接地的浪漫。
  • 爭做出彩河南人丨王一品:染綠桐柏的「珍珠花」
    曾經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如今村組道路平整順達,村莊房舍綠樹掩映……村民們說,這種變化,離不開省裡派來的女幹部王一品,外表清秀,辦事利落,像朵造福鄉裡的「珍珠花」。 2016年5月,為了服務脫貧攻堅大局、培養優秀年輕幹部,省林業廳按照省委安排,派駐幹部到基層掛職鍛鍊。派誰下去最合適?王一品主動請纓。「女同志家庭事務多,你覺得能行嗎?」「女幹部也能挑重擔,我一定盡心盡力,不辱使命!」
  • 桐柏豆筋傳統做法
    熱情的女主人正在鍋旁邊忙碌著,見我們進來,她給我們三個人舀了一碗豆漿,每個碗裡都放了一個豆筋,端起碗來一股香味撲面而來,嘗了一口,鮮香微苦,一股豆香味瀰漫開來,那豆筋柔軟,入口即化,就像蜜一樣滑入胃腸中,騰騰的熱氣,霎時溫暖了全身,一路的風塵,被這一碗豆漿和一張豆筋融化了,就在秋天的涼意中顯得格外溫暖。
  • 大別山藏「桐柏紅」 探訪《桐柏英雄》故事發生地
    桐柏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韓霞介紹,上個世紀80年代,根據小說《桐柏英雄》改編的電影《小花》紅遍大江南北。2012年,桐柏縣聯合中央電視臺拍攝30集電視劇《桐柏英雄》。此後,又組織創作《巍巍桐柏》《桐柏英雄淮源春》《紅蘇區綠淮源》等10餘部文學作品,弘揚英雄精神。   在桐柏,隨處可見一簇簇狀如紅星的「紅軍花」。
  • @所有桐柏父老鄉親,安全感滿意度網絡調查明日上線,十日之約,就等...
    @所有桐柏父老鄉親,安全感滿意度網絡調查明日上線,十日之約,就等您來!……近日,「2020年度河南省平安建設公眾安全感和政法機關執法工作滿意度網絡調查」活動專欄將正式上線,動動手指填問卷,您的回答是對平安桐柏建設最大的支持!
  • 非遺概覽之桐柏「皮影戲」
    桐柏皮影戲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項目編號為V-91,項目保護單位為桐柏縣文化館。桐柏皮影戲屬豫南皮影戲的西路派,是目前河南省尚存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皮影戲。據《桐柏縣誌》載:「桐柏皮影盛於民國初,達60多班…桐柏皮影戲被稱為中國皮影戲四大流派之一,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桐柏皮影戲是集繪畫、雕刻、音樂、演唱為一體的綜合性民間傳統藝術。桐柏皮影戲製作工藝嚴謹考究,選料多用小黃牛皮或驢皮,工序井然,雕刻線條粗獷,造型敦實樸拙,一般影人高一尺三寸,人體比例協調勻稱,威武高大,著色大紅大綠,十分豔麗。
  • 桐柏山頂探淮源
    西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淮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桐柏山主峰太白頂古稱)東南入海。」資料顯示:淮河發源於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幹流全長1000公裡,總落差200米。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和山東五省,流域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    如斯大河,源頭何等樣貌?又有何獨特的淮源文化?又如何涓滴歸流,成就萬千氣象?
  • 「決勝2020 河南更出彩」河南桐柏:小茶葉託起了山區農民致富夢
    但目前主要以綠茶、紅茶生產為主,採摘季節也僅限於春季,茶產品結構單一,茶產業鏈較短,經濟效益不夠突出。尤其是夏秋茶的利用率不高,造成茶資源的極大浪費。「事實上,近年來黑茶,特別是茯磚茶,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利用夏秋茶葉原料,研製新的茶葉品類,能最大限度地為農民增產、增收。」
  • 取一瓢家鄉水 泡一壺端午茶
    原標題:取一瓢家鄉水 泡一壺端午茶 在我的老家一帶,有著喝端午茶的習慣。 每逢端午節來臨,正是草盛花濃時節,鄉人們便上山下地採集中草藥,然後洗淨曬乾,等到需要時,或煎或煮飲用,或直接當做茶葉泡水喝。
  • 桐柏:百餘「教育之家」受表彰
    9月9日,在我國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桐柏縣委、縣政府召開大會,隆重表彰為該縣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百餘戶「教育之家」。:「是黨和人民尊師重教的傳統激勵我成為一名教師,是崇文愛教的良好家風引導我當了一名光榮的『孩子王』,我一定牢記初心,不辱使命,為桐柏老區教育事業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 大家喊她茶媽媽,她的一生與茶相依相伴
    「我的福分來自於茶緣,跟茶結緣是我最大的福緣。人生如茶,先苦後甜,苦中有甘,苦盡甘來。我在古茶林中學做茶,學做人,聞了一輩子茶香,做了一輩子茶。盡力而為之,做自己份內的事。誠實做人,踏實做事,來回報茶給我這一生的一切。」事茶50來年,她的人生與茶不可分割,杜春嶧被大家親切地稱作茶媽媽。
  • 河南桐柏:百餘「教育之家」受表彰
    9月9日,在我國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桐柏縣委、縣政府召開大會,隆重表彰為該縣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百餘戶「教育之家」。我一定牢記初心,不辱使命,為桐柏老區教育事業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李道玲的家族四代18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其家族成員任教的崗位涵蓋了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各個階段,其母親謝真梅曾榮獲「全國優秀班主任」稱號,李道玲所創辦的獲得省教育廳命名的「李道玲名師工作室」,成為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桐柏縣學前教育「停課不停學」的網課平臺,她堅持免費為全縣幼兒家長提供上千課時的服務,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 河南桐柏:食品安全創「示範」 「民生工程」順民心
    近年來,桐柏縣持續實施「生態強縣」戰略,把食品安全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緊抓不放,以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為載體,狠抓有機產品認證和各個生產體系建設,為生態富強和諧桐柏建設增光添彩,確保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追根溯源,嚴把源頭準入關。
  • 河南桐柏「香菇大王」美名揚
    「趕上了國家消費扶貧的『快車』,桐柏的香菇產業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郭進定說。「要想取得成功,必須敢想敢幹,善於學習新技術」1990年7月,郭進定高中畢業後,高考落榜,回到家鄉務農。在家一年,為了蓋新房,自己親自手工制磚,起早貪黑,經常全身溼透,手上打出血泡,常常在窯場和衣躺下,倒頭便睡。
  • 楊祖力帶著積蓄回到家鄉麻城,成立麻城璞然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在外闖蕩了24年的楊祖力因為割捨不下那份濃濃的鄉情,帶著積蓄回到家鄉麻城,成立了麻城市璞然有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麻城市龜山鎮的茶園基礎較好,有接近兩萬畝茶園在大山上和山林之間,並且氣候條件非常適應種植茶葉。
  • 打響「南陽茶」品牌探析南陽市茶產業發展之路
    通過徵求專家意見,尋策問計,南陽市發展茶產業的思路逐漸明晰,打響「南陽茶」品牌,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  一  「桐柏玉葉」、「太白銀毫」、「淮源劍毫」、「清淮綠梭」、「桐柏毛尖」、「桐柏紅」、「玉蘭紅」、「一品唐紅」、「豫泉春」、「淅水雲霧」、「永青春芽」……南陽市植茶歷史久遠,種植規模幾起幾落。目前,該市茶葉栽培面積10.5萬畝,開採5.8萬畝。
  • 你知道你的家鄉產什麼名茶嗎?最全產茶省份總結,值得一看!
    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省份也有不同的名茶,茶友們快來看看,你的家鄉有產什麼名茶嗎?浙江浙江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產了不少好茶。茶葉是浙江具有明顯優勢的農業主導產業,浙江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省份之一。>廣東人喝起來茶來也是很猛,對茶的熱情更是其他省份難以比擬的,早茶文化更是廣東省的特色。
  • 安徽銅陵:帶著「家鄉的祝福」出發
    8月28日,安徽省銅陵市主辦「厚植家鄉情結立志回報銅陵」2020年大學新生歡送活動,50餘名優秀學子參觀了銅陵市青銅博物館,活動引導學子深入了解家鄉歷史文化,豐富知識和閱歷,爭做家鄉文化的宣傳使者。活動結束後,學子們將帶著「家鄉的祝福」走進大學校門,開啟新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