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醫療保障安全大堤 ——新中國成立70年我市醫療保障事業發展掃描

2020-12-20 吉林市人民政府



圖為吉林市中心醫院全貌

健康關乎千家萬戶的幸福。百姓病有所醫,離不開醫療保障帶來的福祉。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市醫療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逐步提升。我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從2001年起步。截至目前,職工參保人數由2002年27.8萬人升至81.3萬人。全市城鎮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由最初12家增至262家,定點零售藥店達到1102家。

惠及農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從2003年蛟河市成為國家試點開始,2007年這一制度在我市全面鋪開。截至目前,新農合參保171.1萬人,連續多年參合率保持在95%以上,基本實現了在鄉人口的全覆蓋。伴隨新農合統籌補償水平不斷提高,參合農民受益面漸進擴大。

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之後,我市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於2007年啟動,覆蓋範圍包括非從業城鎮居民和學生、兒童和靈活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截至目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由2007年啟動時79.9萬人升至目前113.7萬人。

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工作思路,我市用制度築起了醫療保障的安全大堤。整個醫療保障體系在改革中逐步完善。

2014年開始,我市全面實施新生兒落地險政策。參加吉林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婦女生育的新生兒,免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可享受最長30天的吉林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新生兒自出生起30日內,繳費參加新生兒基本醫療保險的,不設待遇等待期,從繳費之日起,自動接續吉林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至此,我市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參保對象實現一生全程保障。

為解決超過退休年齡人員享受醫療保險待遇,2016年我市明確,凡經市、縣(市)、區人社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批通過的具有本市戶籍的退休人員、尚未參保或參保後中斷的、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男滿60周歲(含60周歲)女滿55周歲(含55周歲)的,均可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2017年初,我市著手試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經醫保經辦機構組織醫療專家共同認定的「長期失能」參保人員,可以申請到定點護理服務機構接受日常照料和醫療護理,其間產生的護理人工費、護理設備使用費、日常用品費等都被納入長期護理保險支付範圍。

不斷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為百姓帶來了紅利。

2018年,我市重新調整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最高報銷限額從最初2.8萬元提至9萬元,職工大額補充保險可報銷30萬元。

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保障機制也逐步健全起來。制度建立之初,只有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門診病種19種,如今我市共設有職工、居民慢性病各21種,重大疾病各3種,特殊疾病各5種。患有上述範圍疾病的職工和居民每年都可按一定數額報銷門診費用。

為進一步提升居民醫療保險待遇,我市逐年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最初的40元,提高到現在的520元。

今年2月28日,市醫療保障局掛牌成立。新組建的市醫療保障局立即制定出臺《吉林市醫療保障扶貧三年行動工作方案》和《「兩不愁三保障」推進落實方案》,開展醫保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入戶調查和政策宣傳普及,實現全市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醫保參合率100%。

按照省政府下發的《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提出的實現覆蓋範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 「六統一 」要求,我市已梳理了全市醫療保障相關待遇政策,對新農合門診待遇享受人數、報銷比例等情況進行系統調研和分析,為我市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統一奠定基礎。

為進一步方便異地居住和異地急診人員辦理相關手續,我市搭建了網上經辦平臺,參保人員可在網上辦理備案及申報手續。目前,我市已開通16517家異地聯網定點醫院即時結算業務。今年上半年,我市有2215人次實現了跨省異地住院費用即時結算,11091人次實現了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伴隨醫療保障部門的組建,我市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的步伐持續加快,醫療保障安全大堤進一步築牢。不斷完善的醫療保險體系守護著千家萬戶的安康,也翻開了醫療保障事業的新篇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我市開展活動宣傳和解讀醫療保障政策 築牢醫療保障防線
    江門日報訊 (記者/黎禹君 實習生/陳清松) 為深入宣傳醫保政策法規,推進落實2021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工作,昨日(12月9日),由市醫療保障局主辦的「築牢醫療保障防線,共享文明和諧城市」醫保政策法規大型宣傳活動在東湖廣場舉行
  • 新中國70年社會保障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邏輯
    原標題:新中國70年社會保障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邏輯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中國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是新中國成立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殘疾人福利、兒童福利事業也在全面發展。 1.改革開放前社會保障的探索與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30年間,我國的社會保障經歷了1949年和1950年實行應急性救濟、1951年—1967年建立傳統社會保障制度並在不斷調整中發展、1968年—1970年從勞動保險到企業保險蛻變後定型、1971年—1977年進一步延續發展的過程。
  • 安順市全力推進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
    、手術機器人等先進醫療設備,從單純的醫療救治走向加強預防、注重保健,從看病難到享受籤約家庭醫生上門服務……打開時間的捲軸,我市醫療衛生健康事業70年來波瀾壯闊的發展之路徐徐展開。  從無到有、從有到穩、從穩到優,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始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深入貫徹執行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不斷強化安順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醫療服務體系,補齊醫療衛生事業短板,提升全民衛生和健康水平。
  • 新中國成立70年,看寧波衛生健康事業如何蝶變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市衛生健康事業的蝶變,惠及每一位普通市民。    昨天上午,寧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聞發布會,介紹70年來寧波衛生健康事業令人矚目的變化和成就。    消災除病成績斐然    人均期望壽命達到81.61歲    「一到農曆七月半,瘧疾痢疾又霍亂。」這句70年前寧波民間的俗語,是新中國成立前,寧波疫病頻發的真實寫照。
  • 平等 發展 共享:新中國70年婦女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9日發表《平等 發展 共享:新中國70年婦女事業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婦女結束了千百年來受壓迫、受奴役的歷史,當家做了主人。70年來,中國婦女事業始終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緊密相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代又一代婦女為中國的建設、改革與發展開拓進取、貢獻力量。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中國婦女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 2020年廈門市衛生健康暨醫療保障工作會議近日召開
    4月22日下午,2020年全市衛生健康暨醫療保障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回顧了2019年我市衛生健康工作,並提出2020年十項重點工作任務。今年,市衛健委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將突出維護健康、公衛改革、深化醫改、中醫藥傳承等重點任務,加快推動「以治療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不斷開創健康廈門新局面。副市長國桂榮參加會議並作講話。
  • 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雙語全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22日發表《為人民謀幸福: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白皮書。7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實現了翻身解放和當家作主。新中國70年,是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70年;新中國70年,是中國人民各項基本權利日益得到尊重和保障的70年;新中國70年,是中國不斷為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的70年。
  • 推進長三角醫保一體化,提升我市醫療保障水平
    推進長三角區域醫保一體化發展,旨在深入實施區域醫保協調發展戰略,探索區域醫保一體化發展的制度體系和路徑模式,使我市居民在一體化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實現「群眾看病不用怕,關鍵做到一體化」。一、建立區域醫療中心,整合長三角優勢醫療資源,推進醫療技術水平一體化。探索建立皖東區域醫療中心。
  • ...醫療保障服務為民成效顯著--北海市醫療保障局2020年工作成果展示
    2020年以來,北海市醫療保障局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改善民生為主線,多措並舉,持續在政策落實、待遇提高、基金保障、公共服務、深化改革等方面精準發力,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直接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各項醫療保障服務為民,成效顯著。
  • 伊春市醫療保障局2020年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思路
    並預留疫情後備基金1539萬元,結合我市肺炎疫情的發展動向,及時對救治醫療機構進行撥付。下撥城鄉居民醫療救助資金1492萬元,確保疫情期間患病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得到及時救助。按照國有林區改革的總體要求,進行了醫療保障職能移交屬地工作。一是已撤併的政企合一區局承擔的醫療保障行政職能由新成立的縣區承擔;二是完成了森工所屬院牆企業醫療保障職能移交屬地業務指導工作;三是經市委深改委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伊春森工集團所屬企業醫療保障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指導意見》,3月31日前完成了原「南四局」醫療保障行政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
  • 我市系列舉措保障母嬰安全和兒童健康
    現將兩大行動進行解讀,並全面呈現我市相關進展和成果,營造保障母嬰安全和兒童健康的良好氛圍。 一張藍圖躍然眼前 根據國家及全省衛建委的要求,今年我市將重點落實《母嬰安全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健康兒童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實施,推動出生缺陷防治有序有效開展,提升生育全程醫療保健服務模式,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防治結合,加強體系和內涵建設,全力推進婦幼健康事業新發展。
  • 感悟總書記講話精神 催生學習內生動力——市醫療保障局迅速傳達...
    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大慶之年,在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的重要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我們要讓總書記講話精神在市醫療保障局的各項工作中開花結果。
  • 甘肅省醫療保障研究院在蘭州大學成立
    甘肅省醫療保障研究院在蘭州大學成立 2020-12-14 1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戰武陵山|從「三惠」到「三重」,群眾醫療有了保障
    近年來,為解決群眾看病貴難題,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我市探索建立起了「普惠+特惠+精惠」醫療扶貧模式,並在此基礎上發揮醫保三重製度綜合保障,全面落實和落細醫保脫貧攻堅政策,為貧困患者開出靶向「藥方」,力阻「病根」變「窮根」,讓貧困戶脫貧有「醫靠」。
  • 雅安市醫療保障局召開「十四五」規劃編制座談會
    為做好雅安市醫療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12月8日上午,市醫療保障局在社保中心8樓會議室召開規劃編制調研座談會。會上,根據雅安市醫療保障事業發展院穆瀅潭教授雅初步思路,各科室、中心參會人員結合工作實際紛紛發言,就醫療保障經辦服務中遇到的堵點、難點以及群眾反映強烈的醫療保障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與會專家從待遇保障、籌資運行、醫保支付、基金監管、醫藥服務管理和經辦管理等方面交換意見,共同為我市醫療保障事業的規劃編制工作建言獻策。
  • 2018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發布
    6月30日,國家醫保局發布《2018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參加全國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基本醫保)的有134459萬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基本實現人員全覆蓋。
  • 【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巡禮】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先天性心臟病診治...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衛生等各個領域,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先天性心臟病(先心病)的診治領域,我們的技術水平也伴隨著新中國一起不斷成長,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先心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心臟病。
  • 統計報告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經濟社會發展偉大飛躍
    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題:統計報告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經濟社會發展偉大飛躍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  國家統計局1日發布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按不變價計算,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52年增長175倍,年均增長8.1%。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9732美元,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報告指出,財政實力由弱變強,外匯儲備大幅增加。1951年至2018年,全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5%,其中1979年至2018年年均增長13.6%,為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 蚌山區醫療保障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總結和2021年及「十四五...
    2019年3月,按照機構改革方案,新組建的區醫療保障局掛牌成立,為區政府工作部門,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省、市關於醫療保障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承擔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徵繳、醫療救助、醫療保障基金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醫療保障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等工作。核定機關行政編制2名,其中局長1名,副局長1名。局屬事業單位區醫療保障監管服務中心副科級建制,共有編制3名,其中主任1名。
  • 我市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工作迎來改革創新 繳費100元保障期限內補助...
    原標題:我市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工作迎來改革創新 繳費100元保障期限內補助金額最高50萬元_新聞關注_廣西桂林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隨著《廣西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試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