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卓宏專欄】千萬不要忽視兒童抑鬱症

2020-12-11 騰訊網

祝卓宏/文 張進/圖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各高中及高等院校要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各類體檢中心在體檢項目中納入情緒狀態評估;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

但是,該方案沒有將小學初中學生列入篩查範圍。原因或許是國家衛健委相關部門或文件起草專家對兒童期抑鬱症認識不足;或許是目前沒有合適的篩查工具。

這讓我有些憂慮。我們千萬不要忽視兒童抑鬱症。

75%的重性抑鬱症首發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

根據有關報導,在一些精神科門診,兒童抑鬱症佔兒童心理疾病總數的28%;在精神科住院的兒童患者中,抑鬱症所佔比例為59%。2007年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發布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顯示,中學生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佔樣本總數的20.4%;計劃過自殺的佔6.5%。

廣東疾控中心曾對廣州市10所小學全體五、六年級小學生共3045人做過問卷調查,發現其中3.4%的小學生制定過自殺計劃,1.3%的學生採取過自殺措施。這些數據足以令人震驚。

有調查表明,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學生自殘、自傷、自殺率便開始攀升,到初中後達到最高值,高中次之。中小學生自殘自傷、自殺現象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抑鬱症在兒童青少年中的發生率為1.5%~2%;重性抑鬱患者中,75%首發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 只有25%首發於成年期。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做精神科醫生期間,很少診斷兒童抑鬱症。媒體報導的抑鬱症案例也大都是成人,很少有兒童抑鬱症的報導。但2020年春節以來,兒童青少年自殺案例猛增,而且大多與抑鬱症有關。

我最近半年多接觸到的青少年案例,幾乎都是被醫院診斷為抑鬱症。特別是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上網課,有時難免會用電腦或者手機玩遊戲而與父母發生衝突,或者被父母嚴格監管,孩子少有運動、放鬆、娛樂,使得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發生案例明顯增加。

請大家注意這個重要數據:75%的重性抑鬱首發於兒童階段。我們決不能對兒童抑鬱症視而不見或不加重視。

為什麼兒童會有抑鬱症?

兒童階段本應天真爛漫、純真無邪,沒有太多心思和憂慮,為何也會抑鬱?

兒童抑鬱症的發生,也不外乎與生物、心理、家庭、學校、社會等諸多因素相關,沒有一種因素是屬於特殊因素或者特異性因素。如果孩子出現抑鬱,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分析。

首先是遺傳因素。

有研究表明,兒童抑鬱症中約71%有精神障礙或行為障礙家族史,家族內發生抑鬱症的概率,約為普通人口的8-20倍。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集中在抑鬱症易感基因上,已經有幾個候選基因與抑鬱症的相關性得到了驗證。

不過無論如何,抑鬱症不是遺傳病,只是有一定的遺傳度。個體抑鬱的發生發展,依賴於基因與環境,以及基因與基因間複雜的交互作用。

其次,是個性認知心理因素。

抑鬱兒童多是敏感內向的抑鬱氣質類型,對他人評價比較在乎,自我評價低,孤僻不合群,適應人際環境能力差,對挫折耐受性差,易激惹,情緒不穩定,因此遇到挫折時容易抑鬱。

兒童的認知易感因素也是抑鬱發作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消極的歸因方式、消極的自我評價、功能失調的態度以及思維反芻。

消極的歸因方式可能導致絕望感、思維反芻(冗思);消極的自我認知可能導致功能失調態度;而思維反芻、功能失調及絕望感會導致抑鬱情緒發生。有的孩子在諮詢中會說:「如果我考高中考不上,那我的人生就完蛋了。」這就是典型的認知偏差。甚至有的孩子拿到不理想的成績,就覺得「沒臉回家見人」,出現極端自殺行為。

兒童心理僵化也是導致抑鬱的重要因素。這表現為脫離現實的思維模式;經常幻想或擔憂害怕未來;不能區分想法與事實,把想法當真;迴避挑戰或學習壓力等等。

僵化的心理會導致兒童不能適應環境變化,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導致惡性循環。

第三,是家庭教養因素。

不良的家庭親子關係、夫妻關係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抑鬱症。有研究表明,兒童抑鬱症與母親有密切關係,與父親關係不是很密切,特別是早年喪母的創傷事件對兒童抑鬱有重要影響。

父母的婚姻質量也與兒童抑鬱症相關,特別是父母離異、分居過程孩子影響更大。兒童青少年抑鬱症與父母婚姻破裂之間存在明顯關係,女孩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離異的困擾而出現抑鬱。

關於教養方式的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嚴厲懲罰、過度幹涉和過度保護,都會將導致或加重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狀。此外,家庭經濟狀況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家境貧寒的兒童青少年患抑鬱概率更高。

第四,是夥伴關係及社會支持因素。

人類心理的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可以幫助人們緩衝各種壓力。對於兒童發展來說,親密的夥伴關係如同空氣一般重要。

但是,由於家庭教育不當或者過分保護和溺愛,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善與他人建立夥伴關係。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社會支持與抑鬱有較高的負相關,或者說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是抑鬱症的重要防護網。研究表明,同伴關係差的小學生比具有良好同伴關係的小學生更易患抑鬱症。

第五,是學校、家庭應激性生活事件。

兒童抑鬱的促發因素往往源於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壓力,即各種應激生活事件。另外,有研究表明,寄養的學齡兒童在抑鬱量表上的得分高於非寄養兒童,其原因可能是兒童突然離開了原來的家庭、朋友、學校及對他們熟悉的一切而感到壓力,導致情緒抑鬱。這在住校兒童群體裡比較常見。

因此,小學生過早住校是應激性事件,父母需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我最近接待的兩位中學生抑鬱症患者,都是從小學開始住校,初中也是住校,疫情期間由於不適應在家與父母天天在一起,感覺被監管,從而發生衝突,導致抑鬱。

有些兒童由於軀體疾病住院也容易引發抑鬱,原因可能是住院擾亂了兒童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秩序,加上患兒感受到挫折或限制、與熟悉環境分離,使兒童產生自卑感,變得不知所措,焦慮不安。

另外,學齡兒童在夥伴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矛盾衝突,往往是導致抑鬱的重要誘因。國內關於小學生自殺的研究表明,師生關係特別是教師言行不當是導致中小學生自殺的重要促發因素。如2020年6月4日,江蘇常州金壇區河濱小學一小學生繆可馨跳樓墜亡事件引發關注,涉事教師承認曾掌摑墜樓小學生。

目前媒體報導的很多中小學生自殺案例,也多與學校或家庭的應激事件有關。這些案例中孩子未必被診斷為抑鬱症,但這些孩子應對壓力的心理脆弱性,往往與家庭教養有一定關係。

兒童抑鬱症是一個紅色警報,提醒父母必須開始改變

每一個兒童抑鬱症背後,都有很多家庭背景或學校背景。不能把孩子的抑鬱症只託付給藥物治療,這是所有家長和精神科醫生都應該記住的。

所有心理治療師和心理諮詢師也應該記住,不要排斥藥物治療,特別是有遺傳家族史,以及有自傷、自殺風險的兒童患者。

每一位家長都要知道,孩子的抑鬱症只是一個紅色警報,提醒父母必須開始改變,必須開始傾聽孩子的心聲,開始耐心陪伴孩子。

抑鬱症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與抑鬱症的關係。要提醒我們:是什麼樣的生物、心理和社會家庭因素需要改變了?

我們不要只想著消除抑鬱症就好了,而是要了解孩子為何抑鬱?理解孩子的抑鬱表現,接納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陪伴孩子走進心理治療室,改善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和親密關係,多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當孩子打開心扉,讓愛的陽光照進他們的心底,抑鬱才會煙消雲散。抑鬱症的孩子需要父母溫和而堅定的抱持,敏銳而恰當的回應。

最後再次呼籲,千萬不要忽視兒童抑鬱症。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應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國ACT領航人

相關焦點

  • 壓力大易抑鬱祝卓宏教你幾個「解鬱」妙招
    新華網北京4月7日電(宮曉倩)今天是世界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將今年的主題確定為抑鬱症。在2017「世界衛生日」主題活動「共同面對抑鬱,共促心理健康」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祝卓宏教授表示,壓力是造成抑鬱症發病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隨著抑鬱的問題不斷增多,我們要通過科學的方法應對壓力問題,這才能有效預防抑鬱症的發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祝卓宏在2017「世界衛生日」主題活動上做演講。
  • 兒童抑鬱症:被忽視的痛苦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40期,原文標題《兒童抑鬱症:被忽視的痛苦》,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在中國,成人抑鬱症經過近些年的普及,逐漸走進公眾的視野,但未成年人特別是年齡較小兒童可能受精神情緒問題的困擾
  • 導致兒童抑鬱症的六大原因
    核心提示:據統計,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抑鬱症及自殺造成的負擔之和已排在各種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憂慮的是,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自殺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對此,家長、學校、社會應予以高度重視。下面廣州腦博仕專家就來給大家說說導致兒童抑鬱症的原因,千萬不能被忽視了。
  • 祝卓宏:給中小企業主的10條心理援助建議
    近日,人民網強國論壇採訪了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社會心理服務專委會秘書長兼副主任委員祝卓宏。如何對企業主開展有效的心理疏導?企業主如何對員工實施心理幹預才最有效果?祝卓宏從心理學的角度針對中小企業給出了10條援助建議。
  • 祝卓宏調研我市精神衛生工作︱助推彭州健康城市建設
    以人為本 心身並重厚德︱精誠︱仁愛︱和諧關注5月11日,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後導師祝卓宏>祝卓宏在市衛計局副局級幹部姚志林陪同下到市第四人民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和市陽光家園(市精神障礙患者康復託養中心)調研我市精神衛生工作,深入了解收治患者尤其是老年精神科患者結構、精神障礙患者康復託養情況、MECT(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在抑鬱症治療中的應用、ACT接納承諾療法在治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創傷後應激障礙、成癮症、精神病性症狀等精神類疾病中的臨床應用等情況,對我市積極探索建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
  • 10年間全球抑鬱症患者人數增長超18%!
    壓力大、焦慮多,抑鬱症找上身,「精神上的感冒」如何趕走?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共同面對抑鬱,共促心理健康」。專家指出,科學應對生活壓力、注重系統性情緒調節,抑鬱症將不再是「洪水猛獸」。「抑鬱症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抑鬱症是全球健康不良和殘疾的主要原因,目前有3億多人罹患抑鬱症。從2005年至2015年,總患病人數增長了18%以上。
  • 兒童安全手冊:抑鬱症 別忽視了童心
    世衛組織的統計,5到14歲的少年兒童佔自殺總人數的1.02%(1988年),如果以60萬人為基數,5到14歲的自殺人數每年達6000人以上。  還能有什麼悲劇比孩子自殺更讓人痛不欲生?象徵紅旗一角的紅領巾,卻成了孩子選擇離開世界的工具。2009年12月10日晚,11歲的湖南籍學生小華在東莞出租屋內用紅領巾上吊自殺身亡。
  • 抑鬱症測試:明顯症狀千萬不能忽視,別讓抑鬱症有機可乘,自測下
    抑鬱症雖然並不會有什麼明顯的身體症狀出現,但是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人因為抑鬱症而失去了生命。抑鬱症發作的時候,雖然身體看上去還是好好的,但是心理和大腦已經受到嚴重的傷害,讓自己的情緒失控,做出一些傷害自己的事情。如果能夠及時發現抑鬱症的跡象,在它還是輕度的時候,及早治療,徹底消滅抑鬱症,不給它傷害自己的機會。
  • 兒童抑鬱症:我們為何總是忽視孩子的痛苦?
    雖然專家們在學齡前兒童是否會得抑鬱症的問題上還存有不同意見,但一個共識是,幼兒也會受到抑鬱情緒的影響,如果沒有得到適時幹預,坐視不管,會極大地增加他們未來罹患抑鬱症的風險。種種嘗試未見效果,在朋友的建議下,清澤終於還是帶著女兒去了一家醫院的兒童精神科。即便如此,當看到診斷書上的「抑鬱症」三個字的時候,清澤和丈夫還是大吃一驚:「怎麼可能?!」她不是不知道抑鬱症,甚至,身邊朋友和熟人裡也有抑鬱症患者,但自己的孩子有抑鬱症,實在太不可思議了。清澤和丈夫都是知識分子,有地位優渥的工作,社會資源豐富。孩子就讀的學校都經過精心地挑選,初中就去了英國的私校。
  • 中科院大學撤銷祝卓宏博士學位,原因未知
    近日網上流傳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撤銷祝卓宏博士學位的事情,有人透漏說是因為學術不端。2020年1月13日,一則關於一位知名博士被撤銷學位的消息瞬間成熱搜,在關於撤銷祝卓宏博士學位的公告中並未透漏什麼原因導致祝卓宏丟失了博士學位,公告中只是說按照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要求,祝卓宏應該交回博士學位證書存檔,目前祝卓宏已經將博士學位交回。
  • 政解|統計數據顯示:半數自殺官員患抑鬱症 45-55歲最集中
    中科院研究人員當天披露的一項調查數據稱,自2009年至2016年8年間,統計有248名官員自殺、失蹤或疑似自殺,其中約半數被明確診斷為抑鬱症。  從2009年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應用研究中心便開始研究官員非自然死亡現象。該中心主任祝卓宏同時擔任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諮詢中心主任,諮詢中心為70多個部委的幹部、職工及親屬提供心理諮詢服務。
  • 不僅有師母頌還有父子專欄,10歲孩子散文集
    然而中文核心期刊的亂象並不僅有師母頌,甚至還有期刊主編的父子專欄,作為中文核心期刊,刊登10歲孩子的散文!從小的培養,期刊父子專欄相比中科院系統的《冰川凍土》還帶有一絲的科研性,師母頌中還有一些科研專業名詞,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的《銀行家》雜誌就更離奇,該雜誌的主編王松奇為自己和10歲的兒子開闢一個專欄,把中文核心期刊《銀行家》做成10歲孩子的散文發表刊物。
  • 令人「觸目驚心」的產後抑鬱症,不要再忽視了
    產後抑鬱是現在產後媽媽們常遇到的的問題,孕媽媽都不想得產後抑鬱,但是因為產後種種的情況,產後抑鬱其實離孕媽媽們不遠,產後抑鬱的危害極大,需要孕媽媽們及時的使用大腦生物反饋來調節大腦腦電波,調節神經系統,幫助孕媽媽擺脫產後抑鬱,很多的孕媽媽不知道產後抑鬱抑鬱怎麼辦,什麼是產後抑鬱症,為什麼會得產後抑鬱症
  • 15歲孩子跳樓砸死父親,忽視兒童抑鬱症帶來的慘劇值得家長重視
    新聞報導1在很多人眼中,幼兒生活無憂無慮,少有情致上的困擾,就像辛棄疾說的「少年不識愁滋味」,但事實上,兒童也同樣有可能患上抑鬱症:有研究數據證明,部分患有抑鬱症的兒童大腦會出現結構與功能變化。兒童抑鬱症2那作為家長
  • 千萬不要忽視這5種症狀,它們很可能是抑鬱症的徵兆
    這些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重大變化會導致我們情緒低落,從而加劇抑鬱症的患病機率。無論原因是當前的環境問題、或是童年創傷,抑鬱症狀都會嚴重幹擾你的生活,中斷你的工作。抑鬱症會讓我們筋疲力竭,以至於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任務,比如起床,都會感到難以完成。2.睡眠變化。抑鬱帶來的身心疲憊也會影響我們的睡眠模式。睡眠的變化有很多種表現形式。
  • 千萬不要忽視這5種症狀,它們很可能是抑鬱症的徵兆
    這些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重大變化會導致我們情緒低落,從而加劇抑鬱症的患病機率。無論原因是當前的環境問題、或是童年創傷,抑鬱症狀都會嚴重幹擾你的生活,中斷你的工作。以下是5種抑鬱症患者、或者潛在患者最常見的症狀:1.早上起床困難。享受一個舒服的懶覺,在床上度過一些額外的時光是正常的。
  • 兒童抑鬱症:痛苦究竟從何而來?
    據我國最新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抑鬱症終身患病率為6.9%。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報導,全球約有3.5億患者,每年因罹患抑鬱自殺的人數高達100萬,在全球疾病負擔中位居第二。抑鬱症一直以來都是不可忽視的全球問題。
  • 抑鬱症絕不能輕視,患抑鬱症有這幾個表現?很多人忽視了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都認為抑鬱症只是患者自己想不開而已,其實這就是對抑鬱症的誤解,抑鬱症同發燒感冒一樣,都是一種疾病,是需要治療的。輕度的抑鬱症患者症狀表現不是很明顯,常常被忽視,但是並且會慢慢的惡化千萬不要認為抑鬱症離我們很遙遠,據調查顯示,全球3億多的人都患有抑鬱症,並且每年大約有100萬的人因為抑鬱症而自殺,而在我們中國,抑鬱症患者人數已達5400萬。
  • 患上抑鬱症的人,總說這3句口頭禪,千萬不要覺得是開玩笑
    抑鬱症不像生理疾病那樣容易被發現,而且抑鬱症也不容易被覺察,所以有人認為抑鬱症遠比身體上的病痛來得更加可怕。它會摧毀一個人的情緒控制系統,一點點小事就能讓你難過到無以復加,甚至自殺。那麼,患有抑鬱症的人,嘴裡可能會經常說出哪些話呢?根據我自己患抑鬱症的經歷,以及我上千個抑鬱症案例來看,他們可能會說這些話。
  • 兒童也有抑鬱症?重視心理問題,從孩子開始
    兒童也會得抑鬱症嗎?是的,兒童也會得抑鬱症。而且對於兒童來說,抑鬱症的危害比成年人大得多。有研究表明,抑鬱在兒童中的發生率是0.4%到2.5%,而在青少年中發生率可能上升到5%到10%。這種抑鬱狀態是非常複雜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學校老師經常會忽視孩子的抑鬱表現。經常因此耽誤病情。許多輕生的青少年其實都是有抑鬱症的,這極其容易被忽視。一般來說,一些行為的轉變是最先被留意到的,比如成績明顯的退步,在課堂上溜號。或者成為班級裡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