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聰明上進的人都有三個好習慣
1. 都點擊上方藍色字《深派英語》進行了關注
2. 都置頂了《深派英語》公眾號
3. 都支持點擊分享此文給朋友或朋友圈
文/王力
古人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好習慣終生受益,壞習慣終生受累。良好的習慣對英語學習來說尤為重要。我們往往會發現,學生中英語水平差異明顯,在芸芸眾生中,總有那麼一些學生的英語水平鶴立雞群,讓老師目驚口呆,讓學生羨慕不已。稍作調查了解,便會發現,這些同學之所以「鶴立雞群」,完全緣於他們已養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平時注意多看、多聽、多讀、多說、多記、多寫。多看了,才能胸有成竹,了如指掌;多聽了,才能一聽即明,反映神速;多讀了,才能發音飽滿,字正腔圓;多說了,才能脫口而出,語驚四座;多記了,才能心有乾坤,信手拈來;多寫了,才能下筆如神,一揮而就。那麼,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呢?下面,就我十幾年本身學英語的體會和教學生十幾年來的經驗來談談要學好英語應該養成那些良好的習慣呢?
一、養成記單詞的習慣。
單詞是英語的學習的基礎。眾所周知,英語文章是由句子組成,而句子由每個單詞組成。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習英語就像蓋樓房,單詞就是磚瓦,只有磚瓦多了,樓房才能蓋的高。只有單詞記得多了,「分量」才會足,閱讀、口語、聽力等能力的提高就能得到強大的保證。如果英語基礎不牢,詞彙量少,是很難得到理想成績的。要提高「分量」,必須強化單詞記憶,豐富詞彙量。為此,要學好英語,就必須養成記單詞的英語學習習慣。
怎樣才能有效記住單詞呢?我覺得做製作單詞卡片來記是一種有效方法。記得學英語的時,我就採用這種形式記單詞。首先把所學單詞記在撲克牌大小的硬紙片上,隨身帶上,在上學、放學路上或者有空的時候,就拿出來記,記住後換另外一張卡片,如此重複,多次記憶,單詞就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作為一名小學英語老師,我教學生記單詞也是採用單詞卡片的形式。在小學低年級段,我幫學生設計好單詞卡(如圖),
在小學高年級段,我讓學生自己來做單詞卡,然後按要求來記。記單詞,按三個要求做,首先是「初步印象」,當學生拿到單詞卡片,對上面單詞經過初步讀和記,就可以在此項上打勾。接著是「已經認得了」,當學生經過幾次讀和記後,再次看到這個單詞後,能認出並知道是什麼意思,就可以在此項上打勾了。最後是「完全掌握了」,當學生經過多次讀和記之後,已經能看到這個單詞,不僅會讀會寫,而且還知道其意思,並能造出簡單的句子,這樣就可以在此項上打勾了。
就是這樣,通過單詞卡片的形式,學生們就可以在「八小時」之外見縫插針,有空就拿出來看看,記記單詞。不僅培養的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而且還養成了記單詞量化的好習慣,為學好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養成專心聽的習慣。
學習英語是以「聽」起步的,「聽」是「說」的前提,沒有「聽」,就無從模仿的「說」。只有聽得精,聽得懂,才能說得準,說的好。用心地多聽他人講英語,有助於培養對英語的反應能力。因此,培養學生認真聽老師或者錄音的示範發音,用心聽他人說英語是至關重要的。小學生愛模仿,善模仿,還好表現。課堂上,常有學生還沒等老師說完就急於開口模仿或輕聲跟講,結果導致自身發音欠準,而且還影響了他人,影響了課堂教學。因此,學生要養成靜心聽的習慣和方法。當老師示範發音時,學生要邊觀察老師嘴形,邊仔細聽。當老師發音完畢,學生才能跟著說。這樣,發音才會到位,模仿效果才會好。在聽磁帶、看VCD或電腦跟讀時,要積極模仿其中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語音語調。另外要多聽英語小對話、課文帶、英文歌等,最好每天在家堅持都聽英語20分鐘左右。這樣積小成多,只要堅持多聽英語,對學生的口語、聽力才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養成大聲讀的習慣。
語言強調語感。俗話說:「熟能生巧」、「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當我們的英語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在一定語境下會跟著感覺走,脫口而出,還說的很地道。不像我們剛學英語的一樣,先在心中琢磨漢語怎麼說,然後翻譯成英語再說出來。同樣我們做英語選擇題的時候,明明不知道原因,但我們會跟著感覺走,而且還會選對。這種「跟著感覺走」就是語感。那麼語感從何而來?答案只有多讀多背多說了。無數人學習英語成功人士的經驗證明:熟讀、背誦和多說是非母語環境下學習外語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辦法。無論課內外書本上的文章都要儘量熟讀,特別是經典片斷和文章,最好是背誦。平時沒事就拿來讀一讀,背一背,只有平時養成了「大聲讀」、「經常背」的習慣,才可以憑藉語言的「慣性」來解決語感語調等的一系列問題。更有意義的是,「大聲讀」還能鍛鍊學生的口腔肌肉,增加學生說英語的自信心。
四、養成大膽說的習慣。
英語作為有聲語言,學生不能學啞巴英語,而要學能說能講而且很地道的英語,所以口語是第一位。中國的學生往往是從小學到大,很多人英語考試沒有問題,但遇到說,很多人就變得緊張,甚至有人會結巴,以至於說出來的英語斷斷續續,詞不達意。大家都清楚,學英語目的是用來交流,是用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而不是用來做英語考試題。所以從學英語開始就要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開口說英語的緊張心理,要學會敢講英語,愛講英語,爭講英語習慣。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有大膽的說,經常的講,不僅要自言自語,而且有機會就要對英語水平高的人說,特別是地道的英美人說,只有這樣,英語口語才能突飛猛進。
五、養成多看的習慣。
根據心理學實驗,人獲得外界信息約80-90%是通過眼睛輸入的。人腦的記憶速度,以圖象信息儲存為例,眼看三小時後記住70%,三天後記住40%。由此可見,在英語學習中,要大力提倡和培養多看的習慣。根據學生特點,從小就應該讓多看一些英語的動畫片和漫畫書,多看一些英語影視和雜誌、報紙、小人書等等。當然要求他們只要能簡單看懂或聽懂個別的單詞和句子就可以了,這樣堅持下去,他們會感受正確的語調,講話的語速,逐漸培養正確的語感。與此同時,他們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習慣愛好、風俗忌諱等等。這樣以後講英語,就會避免犯一些非語言錯誤了。除此之外,在上英語課認真聽講的同時,還要雙眼緊隨老師,觀察老師的動作、口形、表情、板書、繪圖、教具展示等。這樣大腦裡形成的視覺信息和聽覺信息相結合,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六、養成多寫的習慣。
17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閱讀使人充實,談話使人機智,寫作使人精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書面表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和內容。俗話說「口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平時如果看到優美的短語、句子就應該摘抄下來,並經常看,經常寫。只有寫出來的東西才是自己的。作為學生,從學英語開始,就要養成記英語日記的習慣。每天把自己所學、所見、所想的東西儘可能用英語記下來。當有一天,學生能用英語完全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時候,也就是他們英語水平達到一個更高層次的時候。
另外,我們這裡的多寫的習慣還指英語書寫的習慣。學生從寫第一個英文字母開始,就應該培養規範書寫的良好習慣,就要按照正確的要求和規範去書寫。只有這樣堅持不懈地練書寫,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的習慣。他們有一天才可以自豪地說,「我們不僅可以說一口漂亮的英語,而且還能寫一手漂亮的英語。」
總之,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學生長期不懈的努力,需要老師正確的指導、培訓,需要家長耐心的配合、有意識的訓練和強化。只要平時學英語的時候多用眼看、多用耳聽、多用嘴讀、多用口說、多用心記、多用手寫,一旦孩子養成這些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學習英語是件很輕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