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位鄉鎮公務員來找我做生涯諮詢,他的情況大概是這樣的:
性別男,三四線鄉鎮的公務員科員,大學本科畢業,工作三年後考上公務員,這一幹便是10年時間,如今38歲的年齡,有老婆和孩子。
因為覺得公務員收入低,他萌生了辭職出去闖蕩的想法,但是又顧慮自己在外頭發展不好,也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於是前來求助。
分析了他的狀況以後,我談了三點個人看法。
一、分析想要辭職轉型的動機是什麼
實際上當今職場,有許多人都考慮要辭職轉型,比如公務員、事業機關的一些人打算離開現在穩定的平臺出去企業打拼,而部分企業內的人員則覺得公務員是鐵飯碗、工作輕鬆,也想要積極參加公考。
這與一般的辭職換工作不太一樣,只要是行業、職業、甲乙方或者職業形態中任意兩項以上發生了變化,都屬於職業轉型。
而究竟該不該職業轉型呢?我們是需要分析自己的動機。
通常來說,動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層次一:關注職業的表面。也就是收入高不高、工作環境輕鬆不輕鬆、平臺穩定不穩定之類。
層次二:關注個人價值觀和能力。比如新的職業方向是否更匹配我的價值觀,或者能提升個人能力的。
層次三:關注人生意義的高度。這是對一個人職業發展來說最高的追求,可以聯繫到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及生命的意義。
上述三個層次中,假如一個人只是關注職業的表面,我不建議立即做出轉型,因為職業表面的內容很容易變化,且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而到了第二層次則是可以考慮轉型,但需要更多資源去準備。那麼到了第三層次的,我才認為是完全適合轉型,因為有了意義高度的驅動,是可以克服許多內外部困難,且堅持走下去的。
二、向內看公務員的職業發展機會
對於我的那位來訪者而言,在體制內工作十年左右,卻仍然只是一個科員。想必這也是他打算辭職出去闖到的潛在原因。
那麼就目前的現狀而言,他可以分析下繼續留在公務員崗位上的職業發展機會。
首先是崗位調動的機會,這種考慮更主要是針對因人際關係、工作內容等因素不滿意狀況而進行調整的可能性。
我曾經有個親戚,也是個機關公務員,以前工作的單位中,領導和她的關係處得不理想,之後通過遴選的機會,她調動到了其他系統單位中,環境改變讓她的職業健康度變得更好。
其次是向上晉升的機會,對於科員來說,實際上還有往上提升的空間,但考慮到來訪者目前已經38歲,過了提拔較好的時間。因此究竟在目前的單位是否還具有較大的可能性,是不太確定的。
在充分考慮上述發展機會的前提下,再來做辭職與否的決定。
三、做好外部機會的職業信息調研
那位公務員打算要辭職出去闖蕩,想必也是聽說或者看到了外部具有誘惑力的職業機會。
但是外部的機會看起來很沒有,事實上是否也是那麼理想呢?恐怕也未必。
我以前有個朋友,就是事業單位跳槽出來,到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結果乾了不到一年就離職,實在無法接受那邊的工作節奏和強度,整個人都差點情緒崩潰。
當我們看到對面光鮮的一面時,我們也需要考慮到是否有不如自己預期的那一面。
因此,我給他的建議是好好開展一次外部機會的職業調研。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包括行業、職業、公司等情況都進行調查分析。
比如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熟人的經驗分享等渠道來了解,最好是能夠親身體驗一把,比如去意向公司應聘面試或者實習觀摩等方式,有一個更加清晰直觀的感受。
當對外部的信息充分調研以後,我相信再來決策要不要辭職出去會更有把握。
寫在最後
對於穩定平臺上工作多年的職場人而言,要做出轉型或跳槽的決策,確實非常不容易。
有可能真的一不小心,就讓自己後悔終身。
想要正確決策並非容易的事情,很多事又不能靠實踐去驗證——畢竟行差踏錯一步,可能就完了。
怎麼辦呢?要麼拜個高人為師,要麼學習高人的知識。
前者需要機緣,一般人沒這個運氣;後者我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社會常識全知道》這本書。
這本書系統地從形象、禮儀、場景口才、語言溝通、社交心理、與人相處、識人、人脈、辦事、送禮、宴請、潛規則、職場生存、創業、理財、休閒、安全、防騙等十八個方面深入解析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情,一些零星的觀點很耐人尋味。整個書都是百科的形式,純粹的乾貨,比羅裡吧嗦說半天廢話還沒把自個兒的思路講明白的好很多。
這本書原價59元,目前正好有優惠活動,在百度裡面只需38元就能買到。
涉及到2000個社會職場相關的常識,哪怕收穫1%的內容,對於職場和生存都是大有裨益,不說多賺,至少能讓你避免很多坑。
一頓午飯的錢,全書共70萬字頂7本書了,需要的點擊上方連結就能購買了。
#公務員#